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樂高青蛙老師耶

    在現代社會,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未來應試教育依然有機會進入大學,只是通往頂級創造性人才培養大學的門正慢慢對應試教育關上,在這些大學的選拔模式下,應試教育者根本沒有機會跟素質教育較量,那些大學只是素質教育成功者的舞臺,或者說更多是富裕家庭和城市家庭孩子的舞臺。

    他們家每個月的硬性開銷,除了大頭房貸,四歲的孩子排第二:因為沒有戶口積分,只能上私立,每月費用4000;不生病的情況下,每個月營養食品、益智玩具、智力開拓書本的開銷2000左右;還報了籃球班、舞蹈班、畫畫班,有一搭沒一搭地上著;再就是買了鋼琴,斷斷續續地學著,分擔到月的成本1500左右。

    去過他們家,無論是佔據的空間,還有擁有的物品——孩子肯定是最多的,甚至比家裡兩個大人加起來還要多。

    我跟他感慨:“你們家孩子四年所消耗的社會財富,比我生活在地球上30多年消耗得多得多。”

    他和我一樣的感受,很羨慕自己的孩子能擁有比自己小時候好得多的物質條件。

    我跟他說起我哥家的兩個孩子,在農村,一個五年級、一個三年級,哥嫂在外面打工,孩子基本是我媽帶大的,沒有父母陪伴,平時住校,週末回家。

    學校所謂的素質教育,無非就是開了音樂、美術、體育課,五年級開始設定了英語。小侄女在他們班上屬於學習好的,可她的英語,遠遠趕不上朋友家四歲的小孩。

    朋友說他們家孩子也不算教育投入特別多的,上海一個月學費兩三萬的幼兒園不少,很多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精力比他們多得多,我跟他說:“我哥家的兩個孩子相比,和你家孩子所享受的教育資源相比,已經是地下和天上的區別了。”

    除了家庭的投入,農村孩子沒有博物館、動物園、科技館、圖書館,當所謂的素質教育把選擇權留給農村孩子時,農村孩子只能選擇動畫片,沉浸在喜洋洋、熊大熊二的世界裡。

    所以如果拼素質教育,因為教育資源分佈的不平等,農村孩子完敗。

    所以說,教育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差距,而是財富之間的差距。

    如果說應試教育拼的是人的天賦>努力程度>財富所堆積出來的綜合素質,那素質教育拼的是人的天賦>財富所堆積出來的綜合素質>努力程度。

    之所以還能從衡水模式和毛坦廠中學等部分地方得出素質教育幹不過應試教育的結論,是因為目前整個國家的高考還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的階段——考核的內容和方式更多還是應試,所以綜合素質不怎樣的學生,透過衡水毛坦那種魔鬼般的做題訓練,還有機會在高考中略勝一籌。

    這種情況,與我們國家的產業發展階段是對應的:

    過去40年,中國的國家目標之一是“工業化”,工業化需要得最多的是產業工人和管理者,與之匹配的教育就是職業教育和知識性大學,這兩者只需要應試教育就夠了。未來的中國,產業工人和管理者依然需要,所以應試教育依然有機會。

    但未來中國想要向科研、創造、高質量發展轉變,就迫切地需要創造型人才,所以需要打造一批培養創造型人才的大學,這些大學需要選拔的人才,自然是綜合素質更高的學生,所以現在很多優質高校開始自主招生,說實話,從選拔真正創造性人才的角度來說,自主招生肯定可以選拔出綜合素質高的優質生源,長此以往必然提升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人才供應——只是顧了選拔頂級人才這頭,對綜合素質相對低的農村孩子而言,進入頂級學府的門也就越來越窄了。

    這不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誰拼過誰的問題,而是社會在進一步分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跑步10公里用時45分10秒,屬於什麼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