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新生兒需要補充哪些元素?如何補充?
10
回覆列表
  • 1 # 豪諾媽媽育兒記

    微量元素檢測尚不完善

    要了解體內的微量元素是否正常,自然是想到要做檢測。一般想到的就是以頭髮、血液為標本進行檢測,大家也聽到不少。

    一般醫療機構可以檢測的是:鈣、鐵、鋅、銅、鉛。那麼常見的檢查方法能否正確評估這些微量元素的水平?

    頭髮檢查

    頭髮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頭髮中檢測到的微量元素只能反映人體幾周前的情況。

    另外,頭髮標本容易受到空氣汙染等其他多種因素影響,導致結果常常不準確,所以其臨床價值很有限,目前已很少使用。

    血液檢查

    利用特殊儀器來檢測血液標本,基本能反映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值。

    但這個數值並不能作為絕對的參考標準,因為微量元素不是隻存在於血液中,有的在血液中含量很少,甚至檢測不到,不能反映該元素的真實含量;另外,也有很多因素會影響檢測結果,比如孩子的飲食習慣、吃下食物的種類、是否患有疾病等。

    微量元素檢測不應成為常規

    其實,在微量元素這個問題上,很多時候,是家長們有點擔心過頭了。

    只要飲食均衡、特殊情況下注意補充(比如生病時),孩子們一般都不會缺乏微量元素:

    6 個月以下的寶寶,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的微量元素是足夠的;

    6 個月以後,及時添加了營養豐富的輔食;

    稍大一點的孩子,不偏食,有葷有素,營養均衡。

    所以,如果你擔心孩子缺乏微量元素, 請看看以下建議:

    1.不要跟風做微量元素檢測

    其實國家衛計委早在 2013 年就已發出通知,規範了微量元素檢查流程和適用條件。如果不是診斷需要,不建議給孩子常規做微量元素檢測。

    2. 即使檢測結果異常,也別過分擔心

    目前,國際上對於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並沒有明確統一的標準,並不能說某個數值就一定是有問題或者正常,微量元素檢測結果只能作為醫生的參考之一。

    而且在臨床上,如果醫生需要確診某個微量元素是否異常,不會只看單一的檢測結果,還會結合一些間接的指標來判斷。例如,判斷孩子是否缺鈣,會結合體內維生素 D 的含量來看;判斷孩子是否缺鐵,會參考血紅蛋白水平和血清鐵蛋白的含量;判斷孩子是否缺鋅,需要結合補鋅以後血液中鋅元素的變化幅度。

    所以,當孩子出現「枕禿」「不愛吃飯」「愛哭鬧」「常生病」這些情況時,都不能作為判斷微量元素異常的依據,家長不應該憑自己的經驗去下結論,而是應該求助於兒科醫生。

    總之,微量元素這件事兒,應該請專業的醫生來判斷、聽醫生的建議才靠譜。

  • 2 # 貓瞄喵

    一般情況下寶寶是不會缺微量元素的,但如果發現有缺鋅或者缺鈣,或者缺鐵等症狀時,可以去檢測一下,像我家大寶就缺鈣,夜裡經常哭鬧、睡不踏實,後來體檢醫生說缺鈣比較嚴重,驗了微量元素確實缺鈣。二寶不愛吃飯,也去驗了,缺鋅。所以可以瞭解一下自己寶寶的情況,如果寶寶好好的,沒什麼問題就不用驗。

  • 3 # 不酷很愛笑的妞

    微量元素檢測只是檢查手段之一,結果確實不是100%準確,因為微量元素都是以離子的形式遊離在血液中,某個時間點“捕捉”到的微量元素未必能反應身體中含有微量元素的整體情況。並且微量元素檢測對儀器和實驗室的環境要求非常高,其結果會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干擾。“所以,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僅僅作為一種參考,不能單憑這個結果就斷定孩子是否缺乏某種微量元素,關鍵是要結合臨床症狀做出綜合評價。”比如,判斷孩子是否缺鈣,不能檢測結果鈣偏低就說缺鈣,還應綜合分析身高、睡眠、飲食、牙齒等多方面的情況,再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鈣劑。但是,它也不是一點意義沒有,比如對於一些有缺鐵、缺鋅症狀的孩子,醫生還是會按需檢測,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診斷的參考標準。  

    一般來說,孩子沒有必要進行微量元素檢測,除非有明顯症狀。一般而言,缺鐵的兒童多表現為乏力、多動、食慾差、傷口易感染;缺鋅則表現為口腔潰瘍、挑食;睡眠質量差、夜驚、枕禿,則是由於缺乏鈣元素且一段時間內沒有補充過維生素D所致。只要正常進食,合理搭配膳食,孩子就不會發生微量元素缺乏。嬰幼兒期的寶寶,按照醫囑補充維生素,按時新增輔食,應該不會缺乏微量元素。

      

    如果孩子少量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最好透過食物補充,不要盲目地大量補充營養品,“最關鍵的是膳食要平衡。”例如,缺鐵同時有貧血症狀時,可以適量補充動物肝臟、綠色蔬菜以及少量瘦肉;補鋅可以吃適量瘦肉、堅果、粗雜糧以及貝殼類海產品。盲目長期給孩子服用微量元素的補充劑,還易出現各種微量元素間的相互拮抗問題,如鈣和鋅會影響鐵的吸收率,鐵也會降低鋅的吸收率等。

  • 4 # 醫知袋鼠

    給寶寶化驗微量元素是沒有必要的。其實早在2009年的時候,衛生部下發過一個批文:“除化驗血鉛檢測外,醫療機構不得開展其他的重金屬和類金屬的臨床檢測,不得出具檢測報告。”不過現在看起來好像就是一紙空文(苦笑)。

    為什麼說化驗微量元素沒必要呢?因為目前檢測微量元素的途徑主要是透過頭髮、靜脈血、指尖血,這三種檢查結果都不能真實地反映體內常量和微量元素的真實水平。

    頭髮化驗微量元素:這種化驗方式之所以不能真實反應微量元素的真實水平,是因為它受髮質、環境的汙染、洗滌的方法、使用的洗滌劑、取頭髮的部位、取頭髮使用的工具以及化驗室內的環境、各家使用的檢驗儀器等多種因素影響。

    靜脈血化驗微量元素:其實很多微量元素在血液裡的含量極少,只能反映血液中瞬間的微量元素的情況,而且在採集標本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汙染,所以化驗血液沒有太大的診斷意義。舉個栗子,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常量元素,99%是在骨骼,只有1%是存在於血液、細胞外液、軟組織。雖然說血液中的鈣含量比較小,但是它會與骨骼中的鈣在體內維持著動態平衡。

    如果我們平時吃進去的鈣過多,人體就會把它排洩掉,不讓過多的鈣進入血液裡面。如果攝入的鈣量不足,將儲存在骨頭裡的這些鈣釋放到血液中,來使血鈣濃度上升,維持一個標準的水平。所以透過靜脈血化驗全身鈣元素的營養狀況是不準確的。

    指尖血化驗微量元素:給寶寶化驗微量元素的時候,多數情況下都是扎個手指,本身就是末梢血,再加上擠壓,血液會進一步被稀釋,這個化驗的結果就是有可能偏低的,所以抽末梢血化驗也不準確。

    可以負責任地說,微量元素檢查是不必要的。如果寶寶真的生長髮育出現了問題,要綜合多種因素來考量,僅憑這些檢測的結果不能作為臨床診斷的標準。

  • 5 # 時雨煙

    微量元素檢查是否有必要?新生兒需要補充哪些元素?如何補充?

    我們來看看崔玉濤是怎麼說的?

  • 6 # 平安媽媽說
    微量元素檢查是否有必要?

    如果寶寶能吃能睡能玩,精神比較好,我覺得沒有必要檢測微量元素。

    如果寶寶出現容易生病、臉色蒼白、發育緩慢等病症,建議寶媽檢測一下母乳質量。如果母乳質量沒有問題,建議寶寶六個月以後再去醫院檢測一下微量元素是否有缺乏。

    新生兒需要補充哪些元素?

    需要補充那些元素?鈣鐵鋅是最常被提到的。如果新生兒沒有患溶血癥、地中海貧血等疾病,一般喝母乳足夠新生兒補充營養的,但是六個月以後,母體和寶寶體內的鐵不足,寶寶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此時可以給寶寶新增強化鐵的米粉或者其他動物肝泥。

    如何補充呢?

    醫生一般會給新生兒兩週以後開維生素VD補鈣,一般補到兩週歲。至於鐵和鋅,可以給寶寶喝鐵鋅鈣強化的米粉。等寶寶能吃五穀雜糧、蔬菜、水果、肉類製品以後,寶媽再根據寶寶的症狀多給寶寶吃點相應的食物。我是主張食補的,健康又沒有副作用。

    總之,寶寶和寶媽膳食營養均衡了,一般是不需要檢測微量元素的。願寶寶健康成長!

  • 7 # 康到健康教育圻玲老師

    問題:微量元素檢查是否有必要?新生兒需要補充那些元素?如何補充?

    答:微量元素是否有必要檢查一直是非常有爭議的話題?人體是由80多種元素組成,根據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同,佔比也不同,比如:鋅只佔人體總重量的33%,鐵也只有60%。微量元素在人體內含量並不多,但卻與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關,如果微量元素攝入過量、不足、不平衡或缺乏都會不同程度地引起人體生理的異常或發生疾病。目前,比較明確的是約30%的疾病直接是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所致。如缺鋅可引起口、眼、肛門或外陰部紅腫、溼疹,缺鐵可引起缺鐵性貧血。所以當孩子出現一些症狀時比如哭鬧不安、驚厥等是有必要做一次微量元素的檢查。

    新生兒最不能缺的就是鐵、鋅、鈣、鎂微量元素,那如何補充呢?如果寶寶是母乳,其實只要媽媽在飲食上營養均衡就可以了,多吃蔬菜水果淡水魚,母乳的營養是足夠寶寶成長髮育的,如果是奶粉餵養,那現在的嬰兒配方奶粉裡的營養和微量元素足夠寶寶吸收了,媽媽沒有必要再單獨想辦法給新生兒補充哦!有時營養過盛適得其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既然孩子可從父姓可從母姓,現實中預設跟父姓,獨生女如何保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