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蕎麥波菜面
-
2 # 老俞177829369
《福貴》這部電視劇是由余華的著名小說,“活著”改編而成的,本書曾經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臺灣“中國時報”十大好書獎,《亞洲週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同名電影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等多項榮譽。
《活著》一書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痛苦;講述了人類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任何事物而活著的,巜活著》裡的主人公福貴,他讓我們相信,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本劇主人公福貴,由一個紈絝子弟,家財萬貫的地主家小少爺,然而這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地主家少爺,最終敗落成一個平凡的普通老百姓人家,命運這種東西有時候真的不得不讓人感慨萬千,隨著劇情的變化,他的家人無論老少,一個個都離他先去了,面對種種沉重的打擊,生離死別和一生的苦難,而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最終的場面就是一個老人和一頭老牛的存在了,我想這就是這部電視劇最感人的地方了吧。
-
3 # 使用者104517254677
這是一部演的很好的電視劇,男女主角演技都很精湛,演的特別好,生活氣息很濃厚,表現出了一個人一個家庭一生的跌宕起伏,我覺得這是陳創,和劉敏濤的巔峰之作,從年輕時間的可愛和任性,一直到老那一種無奈,演繹的很細膩
-
4 # 帥叔16
我們親身經歷過徐褔貴走過的年代,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電視劇中人物的無奈感覺。他們有時說著自己不願說的話,做著自己不願做的事。想著能吃飽穿暖,明明自己可以辦到卻有般力量不讓你辦。這種感覺會讓人崩潰,但同時人們又樂觀的生活下去。
-
5 # 海蘭蘭18
我們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對那個時代太瞭解了,就是如此,《富貴》是一步真實反應那個無法無天的時代的佳作,這還只是一部分,還有比這更殘酷的,《富貴》能夠在社會上公影我覺得是就是社會的進步!
-
6 # 鷹眼行者
餘華的“活著”,拍成了“福貴″。先不評福貴,我給大夥說一說自己家的事吧。我外公浙江磐安人氏,兄弟兩個,外公是弟弟。山區地少土貧,外公的哥哥在二十年代中旬便加入國軍了,後跟到臺島,官至國軍中將,國防部退休。我外公外婆不安於守著窮山惡水,一成親便來到金華,開荒種地。皇天不負有心人,付出了幸勞、聰明,回報也是豐厚的。十多年時間,擁有了數百畝山地、還有少量水田,富甲一方。收穫季節,僱幾十個短工。但好景不長,日本鬼子佔了金華,兵慌馬亂,匪患四起。外公亡於土匪搶掠。外婆一婦人,無奈只能帶著我未成年的舅舅和我母親,逃回到磐安山區避禍。誰知這一離開,就再也回不了金華,眼睜睜看著自己親手造起的四合院,全部土地白白易了主人。因為抗戰勝利後,又陷入了內戰。然後,等到換了人間的時候,誰也沒有那個膽子去認那些土地了。正所謂禍福相依,雖然失去在金華幸勤十幾年勞動的成果,卻逃過了被劃為大地主成份,可能被鎮壓的劫難。和福貴的命運何其相似。只是後來又點差異,我舅舅在磐安村裡成了支書,母親也參加了工作。但外公曾經去金華的那段歷史,卻再也不敢提了。一直到世紀之交,母親年紀也大了,那些禁忌也少了,終拗不過相思之苦,我們一大家子人陪同母親故土重遊。那天的情形,讓人猶難忘懷。房院還在,土改時早就分給了四戶人家,只有物是人非。田地早已無跡可尋,滄海桑田。母親與年少時的朋友相擁而泣,讓人浠噓不已。我們家的經歷,只是時代的縮影。小老百姓,只能隨波逐流。不評對錯。只要我們的國家和平、進步,越來越好。
-
7 # 瑞連軒
我認識了陳創劉敏濤,他們象當亊人回憶一樣演得質樸生動,非常美!
整個電視劇的鄉村味道透過音樂畫面表現得淋漓盡致的優美。
是一部好劇!
-
8 # 王春華
象野草一樣,被腳踩過,被車碾過,只要一場雨,它又蓬蓬勃勃長了起來。這就是草民生存狀態,活著,就是唯一慾望,至於活得尊嚴與否,從不想它。這就是幾千年人類文明史。
-
9 # 使用者881146007337鄉音
演得特別接地氣,把農村的山青水秀,稻花飄香,青年男女愛情甜蜜,生活的苦樂,花鼓燈的韻味讓陳創丶劉敏濤表演得淋漓盡致,看了多少遍也看不夠。
-
10 # 伯格書房
餘華小說《活著》和根據原著改編的電影都看過,這個電視劇沒有看過。我個人在近十年的影像紀錄過程中也有一個系列《福貴和他的媳婦》另外,著名作家趙樹理早期描寫鄉村人物的作品中也有一篇小說叫《福貴》不知各位看過沒有。
-
11 # 金猴67
人與時代背景的交融!人與社會的依賴與生存,福貴是國史中的一朵浪花,映出兩個不同時代歷盡滄桑,真實的脫穎了中國人的生活艱難與頏強,如果再能重播一次收視率肯定高。
-
12 # 留順248
我是從頭看到尾的電視劇,很多年了,雖然那個年代我沒有經歷過,但我看到了真實,和我父母說的一樣,我看了流淚的電視劇,陳創,富貴和哮天犬,演的太好了。
-
13 # 山人129440055
地主和貧農本就是一家人,這兩個角色時刻都在互換著,鼓吹階級鬥爭,讓他們進行你死我活的鬥爭,是非常荒唐可笑的,純屬歪理。
-
14 # 使用者3871014832546
福貴,一個時代的真識寫照,7O`8O\親身參與,回想起來那時的人很純,那個年代很真。沒有壓力,真回到從前,
回覆列表
我本不願評《福貴》。我家的經歷與《福貴》前半截有那麼一兩分相象。我爺爺是會計,家境在那個年代至少算小康吧,反正我父親從小被人喊少爺,是吃洋奶粉長大。1942年我爺爺在瀋陽被鬼子抓了勞工,雖逃一命,但半年後也憂病交加而死。從此我奶奶帶著我父親到孃家(也就是我父親的姥爺家)生活。父親的姥爺是大地主,家財萬貫,但對家人和對長工一樣。我父親不再是少爺,每天必須打點菜園賣菜。我聽我父親講起賣菜的事似乎並不痛苦,而且還有樂趣。他常講賣了菜後可以拿出一部分賣菜錢買肉火燒吃。他的痛苦大概來自姥爺對他的辱罵,因為罵得非常難聽。地主家庭嘛,地主是一家之主,唯我獨尊。奶奶是有心計的人,知道她父親脾氣和為人,對父親曲意奉迎,討父親歡心。寄人籬下,這樣做也可理解。但姥爺一家人好象怕家敗得慢,包括我奶奶在內都抽起了大煙,若大家業(聽我母親講光在東北就有好幾座山的松山)很快抽光了,從地主淪為平民。但因禍得福,土改時被評為貧民成分。我父親解放初參加鐵路工作,因為有小學文化,有過幾次提升機會,但生性自由散漫,受不了約束,最後還是沒成為領導。如他曾講,讓他當團書記,工作主要是給領導報告工人的思想動態,就是打小報告,我父親幹不慣,團書記也就沒做幾天。我父親天生還是懶,體力活不願幹。父親的姨父是鐵路單位的領導,受姨父的照顧,最後幹了電工,有點技術,活又輕鬆,就在鐵路上幹了一輩子電工。文化大革命時,全國一片亂,鐵路單位也一樣。我父親骨子裡的不安分和愛出風頭被激發,成了造反頭頭,在新疆的原單位拉幫結派造反,把人帶到陝西成立新單位。到陝西后,軍隊領導把他們幾個造反頭頭叫去嚴厲批評警告。具體怎麼批評警告的我不知道,但從他給我們講這事的神情上知道他的不安分和愛出風頭被徹底壓下去,他講到解放軍領導時的語氣滿是敬畏和馴服。他就是初小文化程度,性格懶散,外強中乾,說話辦事沒有腦子,直來直去,絲毫不會繞彎。造反聚集來的人都是烏合之眾,心裡全是個人的小算盤,誰會服他。很快他就從造反頭頭又變為一個普通電工,直到退休。但他直到老死。骨子裡的東西還是沒變,在家裡還是唯我獨尊。看電視劇《福貴》,我也想過,是不是福貴家是小地主,小地主沒那麼壞,還保持著勤儉持家的習慣,所以福貴成為貧民後,依舊勤勞純樸善良可愛?我想不明白福貴,保我能保證我所講我父親的一生是真的。要說不真的地方,是我不願仔細地回憶他和他母親帶給我家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