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學生美育
-
2 # 昱丞
第一,“講意思”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課文講解,我們教課程裡無論是四書五經還是蒙學裡的《三字經》、《白家姓》、《千字文》都會涉及到講解,完全不講解是不對的,畢竟孩子理解能力有限的。但是,全文講解有時候也是做無用功的,因為太深奧的孩子未必能理解,所以在備課時我都會考慮哪些適合講解,哪些只要求讀誦。作為老師,對於經典的敬畏之心是要有的,因為如果太多個人的觀點可能會限制了孩子想象力,有時候反而不利於孩子對文章精華的吸收。
第二,“死背”是學生的功課之一,經典裡很多好詞名句,好多富含哲理和人生道理的內容都值得學生去背下來,在合適的時機,例如寫作、與人交流時才可派上用場。所以“死背”是要有的。但一味地要求死背是不妥當的,適當地理解還是必須的,理解了記得更牢。
第三,國學老師,就算回到古時候的私塾,老師也是因材施教的。我的國學課堂上,對於背誦的要求,每個孩子都不同,例如我教《大學》,有的孩子全篇背了下來,有的一個學期只能背兩段,我不會去作比較。有的孩子喜歡探究其中的義理,我就和他討論,不否定他的看法,但我給出我的觀點。
-
3 # 使用者305937594160
背課文顯然是有好處的,儘管當時囫圇吞棗,以後會受益匪淺的。四五十年前背的古文詩詞,到現在還能脫口而出朗朗上口,就是得益於當時的死記硬背,儘管那個時候一百個不願意,昏昏然也不知道所以然。
-
4 # 悠悠子民
我首先說的是,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想上這樣的課,先別去,仔細打聽一下,摸清底細再說。
下面我具體分析下他們為什麼不講意思,只讓死背。原因無非這幾個方面。
一,上課的老師根本不懂古文,也不知道課文啥意思。對於國學更是門外漢。又想蹭熱度,掙大錢,只能用這種早已摒棄的教學方法糊弄急於孩子成才的家長了。
二,這種辦班的人,肚子裡雖沒有多少墨水,但腦袋瓜子可靈活。他們可打聽到了我們的老祖宗是怎樣教古文,學古文的,並且還找到了老祖宗教學中最落後的教學手段,並奉為法寶,來個古為今用。說不定還美其名曰:返璞歸真。
三,權宜之計。
並不是完全騙人,只是一時找不到真正適合教授國學的人選,又急於辦學開班,只得找幾個人臨時頂替一陣。或是通曉古漢語者要價太高,為了省錢,只能不用。
四,不是騙人,正兒八經地辦學辦班。只是照搬古時私塾的教學方法。
下面我再說說這種教法的弊端。
笫一,教學進度慢。
中國封建時代的私塾,大多是這種教學方法。不過,只是學生初學階段。據說,那時的私塾學生,不分年級,沒有學段,只分學力。不管是早來晚來,學力高低,都坐在一個教室裡。父子同窗並不希奇。比現在的複式班麻煩多了。老師根本無法集體講授,只能一對一教學。
對於新入學的學生,發給書本,教其識字,然後指定篇目,讓其去讀。至於讀懂讀不懂意思,老師先不管。學生讀到知道大致在哪停頓了,老師就教他斷句。也就是在應停頓的地方加一個點,不像現在十多種標點符號。
然後就讓學生限定時間會背,不會要打左手心的。
會背了,知道了文句大意,學生給老師說說自己的理解,老師再給他講解。"開解"一詞,就是特指私塾這些學生的學力。
古代私塾就那一門課,學生上了幾年學,還寫不出文章來的比比皆是。
班裡有十幾個或二十幾個學生,還必須一對一教學,那麼大的工作量,整體效果會好嗎!
現在的國學班,大摡不會讓一班裡的學生各自學不同的文章了,完全不必要一對一教學,不必要再照搬老祖宗的教學方法。
再說了,他們也不是不講,只是講得太晚了。或許是一種無奈。
國學文章皆古典,比較難懂。又有不少古今異義詞,有的甚至意思相反。你不講,學生怎會懂,即使是有一定的學力,說不定也會把意思領會錯。
讓學生多背經典是對的,但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記得牢,背得快。
第二,導致學生厭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經典。學生不知文章什麼意思,怎樣產生興趣。(當然興趣也包含背書時的心情。)如果孩子沒有強大的動力支撐,老師硬讓他背不知所云的文章,這文章就成了他們不願承載的壓力。勢必產生厭倦情緒。一但厭學,再想補救,那就難了。原本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突然分數下降,再無提高的情況不少吧?
所以,吾以為,對於國學選文,不僅要講,還得好好講。
不僅要講字面意思,句子的含義。更要著力講授文章思想意義。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中,也借鑑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精華之處。
國學老師要想更好地傳承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還是應該採取先進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邊讀邊講,講中去背,精講多練,循序漸進,把握精髓,或許是較好的教學方法。
以上見解,或許片面、狹隘,敬請各位有識之士斧正!
-
5 # 話說心情
談到國學課,即使老師不講意思,只讓死背,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好的,可以學習。但是有沒有必要參加國學課程學習,我覺得就要根據家長的情況來定了。
為什麼國學課不講意思,還提倡去學習呢?一是因為國學課老師如果講意思的話,說不定還講錯了,即使文字功底很高的學者專家,在國學內容上沒有深層次的個人體會,講的也只是表面的內容。
國學的內容是博大精深的,但現代學者專家大多在意思分析上、邏輯思考上去深入探索,卻忽視了國學的根本精髓。所以,國學老師不講意思,對孩子來說反而是好事,至少沒有把孩子的方向帶偏。
二是因為國學的內容主要講的是個人修心,核心是感覺的體驗,是內心的認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講的都是心上的功夫,而我們現代人關注的點都在外面,沒有辦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個人內心的認識上面,因此在國學的解釋上面可能做得不錯,邏輯思考上面研究的很深。可是,根本方向卻出了偏差,國學老師最好不要講。
三是因為孩子在誦讀國學經典的時候,能培養孩子最基本的記憶能力。國學的內容語句結構,都是簡短精煉,非常適合訓練孩子的記憶能力的,孩子多誦讀對孩子的記憶力訓練是有很大好處的。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能充分地調動孩子的身心感受,是一個不錯的訓練材料。
孩子參加國學課程,要根據家長的時間情況來定。國學課程的學習,不在於多少內容,因為所有國學內容的根本都是一樣的,主要是圍繞大學、中庸、論語、尚書、道德經等經典。因此,相關教材其實並不多的。所以,家長有時間,可以直接帶領孩子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如果家長沒有時間,就可以讓國學老師監督孩子誦讀國學經典。
結束語國學課程是一個非常好的課程,但因為真正懂得國學的老師還是非常少的,所以孩子最好不要跟隨講意思的老師學習,很容易被帶偏了。但孩子可以純粹的誦讀,先在腦子裡增加相關的印象和記憶,等待未來機緣體驗,就能一指捅破窗戶紙,很快明白其中奧妙所在。
回覆列表
學肯定是有必要學的,他不講意思,我們自己可以去尋找答案。我覺得懂得一點意思能夠提高學習的興趣,所以老師必要的引導、講解是應該的。如果大家都這樣認為,就可以集體提出要求,我想這是很難被拒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