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跑步高參
-
2 # 92年長城乾紅
極限有兩種,一種是距離(耐力極限),一種是速度極限,不知道你想問哪一種?
耐力極限的突破需要循序漸進的增加跑量,注意補給,這樣你就會跑的越來越長。
速度極限比較難以突破,這裡有天賦的因素,你只能在自己的最大能力裡尋求突破,比如多練變速跑,間歇跑。
-
3 # 青年愛電影
跑步好像沒有達到極限吧。
我個人覺得普通人還是hold不住吧,極限挑戰對身體還是有很大的危害吧。
只要跑得全身舒暢就行了,第二天精力充沛就好了。
-
4 # 邵可容
謝謝邀請回答,你所說跑步達到極限,可能是跑步時產生的極點現象,人體在劇烈運動時,由於運動開始階段內臟器官的活動能力落後於運動器官的需要,往往產生一種非常難受的感覺,此時感到呼吸困難,肌肉痠痛,動作遲緩,情緒低落,簡直不願意再繼續運動下去,這種狀態叫做“極點”,也有稱為極限的。我想你所說的極限,大概就是這種狀況。初跑者,一般跑三五公里,就結束了,其實是跑步時的極點過不去了。如果這時候,你能放慢節奏,加深呼吸,讓呼吸迴圈系統機能提高,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氣,以滿足機體活動的需要,這樣,就能使極點出現的不適感減少或者降至最低限度。只要堅持下去,極點很快就會過去,然後呼吸就會非常順暢,心情愉快,跑起來就會很輕鬆。
-
5 # 五上草
恢復跑步第四周了。平均每天跑十公里。繼大前天跑了二十公里、前天加速及變速跑十公里(配速提高了近40秘)後,昨天恢復性跑了十公里,今天肌肉就痠痛到了極點。於是停跑,改和太太快走一個多小時,也認真做了運動前後的拉伸。此時感覺好受些了,但願明天能恢復慢跑。
-
6 # 酷炫腦科學
大概是一種愉快、輕鬆,甚至還會讓人享受其中的體驗。
“加油,堅持住,你能跑過終點的!”
從小到大,似乎每個體育老師都會用這句話來引誘我們跑完800米。
老師確實是實踐出真知,而研究也發現:在長時間中高強度體育活動中,一旦個體的身體極限被突破,大腦前額葉皮層和邊緣系統就會分泌阿片類遞質。阿片類遞質的分泌會令人感覺身體不適和疼痛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開頭說的那些體驗了。
-
7 # 肖健章
跑步專案中達到人體極限或者突破人體極限的運動,應該是短跑專案。在短時間、大負荷強度全程跑過程中,體內高能磷酸物含量下降,由於短時間運動時,體內主要要靠ATP-CP非乳酸供能系統(無氧代謝運動)。因此,無氧供能系統下降,是極限運動或者是大強度運動性疲勞的重要原因。
極限運動、大強度運動CP含量下降越明顯,運動性疲勞產生也就越快。
跑步達到極限或者大負荷強度跑,要經過長時間科學制定計劃才能達到跑步極限運動。
跑步達到極限要根據人體發展規律和超量負荷原理,長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提高要求。使人體在不斷適應的同時,體適能逐步得到增強。
訓練的第一個時期是有氧代謝為主。它主要是提高人體的心肺功能為基礎,循序漸進適應負荷強度。當機體對一定負荷強度產生適應之後,這種負荷強度對機體的刺激會變小,此時,可以適當增加練習時間和訓練次數。讓機能產生新的適應。運動負荷強度的增加要由小達大,逐漸提高,不要急於求成。
體育訓練或者是體育鍛煉要遵循人體運動生理、運動訓練學的基本規律,根據人體的狀況,科學地安排適宜的運動負荷強度的練習內容,才能收到健康鍛鍊或者訓練的效果。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各個器官和系統的機能都是相互聯絡和相互影響的。參加體育訓練或者鍛鍊要符合科學鍛鍊身體的原則,才能使身體不受傷害,提高鍛鍊水平。
競技體育跑步專案訓練也是長時間執行,1,從實際出發的原則;2,循序漸進的原則;3,持之以恆的原則;4,全面鍛鍊的原則。培養二級運動員、一級運動員、健將運動員到國際健將。
跑步達到極限應該是科學長時間訓練成效。根據人體身體狀況與不同的訓練水平,達到不同的負荷強度和不同的運動水平。
-
8 # 黑黑205036944
我的體會和辦法:腿像灌鉛一樣抬不起來,精疲力盡,立即要停下來,渾身難受實在堅持不下去的感覺。每當這時,我就要告訴自己:你還活著,再跑10米。過了10米,再跑10米,再跑10米,慢慢度過了最難受的時期,我又恢復了原來的配速跑下去。那些年我經常用這種辦法來提高能力。那時我55歲左右,跑完一個全馬,休息一天後,第3天要跑一個35公里,強度非常大,那時的平均速度160米/分鐘。
-
9 # 佛系跑者3n2m
我剛開始跑步的時候遇到過。
是在跑步機上。當時速度很慢的。
好像時速用的9。不快。
感覺有些胸悶。
第一感覺心跳鼕鼕的,能感覺到心跳厲害。似乎聽到聲音了。
大喘氣。
頭暈。
眼前發花。
腳一不小心踩到跑步機的邊緣,趕緊調整。
又馬上感覺到向後到跑步機後沿了。
心率多少不知道,就沒有來得及看跑步機螢幕。
立刻雙手先抓住扶手,再把身上的應急開關碰掉。
跑步機的應急開關很實用的。
等跑步機慢慢停了,就做在跑步機上發呆。
流汗就像在留水。
後來,又出現過一次。
這樣對心臟不好,也容易受傷。
慢慢的體力好了,也學習了不少跑步知識,放棄了追求速度的想法。
年齡大了,要速度有什麼用?
自己更注意身體健康了。
現在更不會出現了,
我已經喜歡佛系跑步了。
回覆列表
極限就是虐的感覺,但又能讓人上癮。突破極限就需要穩步提升,不然很容易受傷,介紹幾種方法
1、一次鎖定一個目標 這是最基本的耐力訓練法了,它的要點在於逐步提高,堅持訓練,保持耐心,決不冒進 這種方法對任何情形任何跑者都適用 這種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符合人的生理結構 你需要做的就是 無論當前的耐力水平如何,要緩慢並且穩定地進行訓練提高 在訓練計劃中安排週末長距離跑 每週可以增加1-1.5公里,以此按跑量逐步增加
2、亞索800訓練法 亞索800訓練法,是在場地中按照一定的配速進行800米間歇跑來進行。 例如馬拉松目標成績是4小時30分,那麼每組800米就按照4分30秒的速度來跑 亞索是個人名,英文寫成Yasso,是這個方法的創始人 你需要做的就是 每週進行一次亞索800的訓練。開始時先跑4-5組,然後每週增加一組直到10組
3、長距離慢速跑(LSD) 訓練的大部分時間都保持在不太辛苦的感覺下,進行長距離跑,還能防止傷痛 你需要做的就是 將大部分的訓練維持在比賽速度的80% 例如,用自己比賽時的配速,乘以1.25進行換算,保持LSD這個速度即可
4、高效訓練 每週3次高效訓練。遵從中高強度訓練日和低強度訓練日交替進行 每週三次分別是一次長距離跑,一次節奏跑和一次速度訓練 你需要做的就是 週二進行間歇跑,週四進行節奏跑,週日跑長距離。按照自己5公里、10公里和馬拉松比賽的配速來規劃自己的訓練。間歇跑按照比5公里比賽配速稍快一點的配速跑12組400米或6組800米;節奏跑按比10公里比賽配速慢10-20秒的速度跑;長距離則按照比馬拉松比賽配速慢30秒的配速來跑
5、增加肌肉力量訓練 從核心力量開始,逐步擴充套件至腿部。做好基本的訓練,要注重訓練的質量而不是數量,像現如今流行的FITNESS訓練就不錯。 你需要做的就是 用“快步訓練”,即全力衝刺20米,記住要抬得快速,同時用力擺臂。如此往復跑6-8組,每組間隔休息40秒-1分鐘。每週或每兩週,可以在草場或土地上,做5分鐘的單足跳、雙足跳、高抬腿聯絡
6、進行更長距離的節奏跑 對於節奏跑,保守的觀點認為應該按照比10公里配速慢5-10秒的速度跑20-40分鐘。甚至可以將時間延長至60分鐘。長距離的節奏跑可以增強耐力 你需要做的就是 每週進行一次節奏跑,持續8周。開始時以比10公里比賽配速慢5-10秒的配速進行20分鐘的節奏跑,然後每週增加5分鐘。訓練的前一天和後一天不要安排高強度的訓練
7、長距離快速跑 這個和第三種方法說得剛好相反 但對一些跑者來說,這訓練方式的確有效 每次長距離訓練30-35公里在最後的7-8公里,用馬拉松配速或更快的速度來跑 這種訓練方法很虐。 但如果想要在馬拉松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就要維持較快的配速不掉速 你需要做的就是 在長距離訓練的後四分之一里程中提速,達到馬拉松比賽配速甚至是節奏跑的速度。一定要保證訓練的強度,讓身體習慣在馬拉松比賽後半程的疲勞感
以上的幾種方法被無數國內外跑者採用過 並且確實取得了更好的成績 其實方法還有很多 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心性 就像最近我和跑越野賽的朋友交流 戰勝恐懼和緊張,很多事情的成功還要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