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中華歷史上下連綿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每個省的簡稱都大有來歷,且聽小轟娓娓道來。
我國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共34個省級行政單位組成。
一部分省的簡稱與周朝時分封的諸侯國或者文明古國有關,譬如山西、山東、陝西、四川和湖北等省。
山西,簡稱晉,又稱三晉大地,源於周代時周成王桐葉封弟分封其弟唐叔虞到山西建立晉國。
山西壺口瀑布
山東,簡稱魯,又稱齊魯大地。源於周代時周武王分封其地周公於魯,功臣姜尚於齊。
山東泰山
陝西,簡稱秦或陝,稱為秦源於東周春秋時分封秦始皇祖先非子於秦,後秦國擴張至整個陝西。稱陝源於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陝原”(今河南 陝縣境內)為界。陝原以東曰“陝東”,由 周公管轄;陝原以西曰“陝西”,由 召公管轄。陝西因此得名。
陝西秦始皇陵兵馬俑
四川,簡稱川或蜀。唐朝初年現在的四川省劍閣以南設東川,西川。這裡的川,是平川廣野的意思。宋代分設益州,榨州、利州等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元朝設四川省,簡稱川。蜀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國,後為秦國所滅,故稱四川為蜀地。
四川九寨溝
湖北,簡稱鄂,又稱荊楚大地。荊州源於大禹所分的九州之一,楚國是周代著名的諸侯國,是周代初始分封和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稱鄂是因為隋開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稱鄂州,治江夏,後來鄂州又成為治所。今湖北省簡稱鄂即源於此。
湖北武當山
大部分省份簡稱源於其境內的河流高山。比如江西、湖南、浙江、黑龍江、遼寧、吉林、青海和甘肅等省以及重慶和上海。
江西,簡稱贛,源於其境內大河贛江。
江西廬山瀑布
湖南,簡稱湘,源於其境內的河流湘江。
湖南嶽陽樓
浙江,簡稱浙。因為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折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
浙江杭州西湖
黑龍江,簡稱黑。因省境北面有黑龍江而得名。
黑龍江索菲亞教堂
吉林,簡稱吉。吉林是吉林烏拉的簡稱(滿語),意思為沿江的城市。
吉林霧凇
遼寧,簡稱遼。因為其境內大河遼河而得名,取長久安寧之意。
遼寧瀋陽故宮
青海,簡稱青。因為其境內的青海湖而得得名。
青海湖
甘肅,簡稱甘或隴。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定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月牙泉
重慶,簡稱渝。因為重慶在嘉陵江畔,嘉陵江古稱渝江,故稱渝。
重慶大足石刻
上海,簡稱申或滬。稱申是因為上海在戰國時期曾是春申君黃歇的封地,黃歇帶領大家治理了現在的黃浦江,就稱黃浦江為春申江或申江。稱滬源於當地百姓一種用竹子做成的捕魚用具。
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
三是跟地理區劃,歷史行政分劃或者文明古國曆史事件有關,比如河北、河南、貴州、江蘇、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安徽和寧夏等省。
河北,簡稱冀,又稱燕趙大地。源於《禹貢》將中土分成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又因戰國時期河北是燕趙兩國所在地,又稱燕趙大地。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河南少林寺
貴州,簡稱黔或貴。源於秦代時設定黔中郡,唐代又置黔中道。稱貴在於貴州省內的貴山。
貴州吊腳樓
雲南,簡稱雲或滇。稱滇源於其先秦時期的古國滇國,雲南滇池也因此得名。
雲南西雙版納
福建,簡稱閩。源於先秦時期的古國閩國,以及這裡原是古越族的一支閩越的居住地,其境內河流閩江因此得名。
福建客家土家樓
廣東,簡稱粵。粵”作為廣東簡稱,最原始的意義是指代華南百越(百粵),古文獻中“粵”和“越”互為通假,可隨意互調使用。隋唐以後,“粵”字意義收窄,指嶺南地區,或稱“南粵”。
廣東五羊傳說
安徽,簡稱皖或徽。安徽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稱皖在於先秦時期的古國皖國,還有其境內的皖山皖水等。
安徽黃山
寧夏,簡稱寧。在北宋時党項人李元昊建立大夏,史稱西夏。1227年蒙古滅西夏,改名寧夏,有夏地安寧之意。
寧夏沙坡頭
江蘇,簡稱蘇。清康熙6年(1667年)設江蘇省,取兩江總督駐所江寧(今南京市)和巡撫駐所蘇州(今蘇州市)兩府首字組成江蘇省。取全稱中的“蘇”字作為簡稱。
江蘇南京總統府
廣西,簡稱桂。秦始皇建立秦朝後,發兵50萬南征百越,建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故簡稱桂。
廣西桂林山水甲天下
西藏,簡稱藏。在 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
西藏布達拉宮
內蒙古,簡稱蒙。蒙古原為部落名,始見於唐代記載。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國。元滅後,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內、外蒙古之稱。外蒙古現為蒙古國。
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
新疆,簡稱新。新疆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因為是新開闢的疆土,習慣上稱新疆。清光緒年間設定新疆省,解放後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新疆胡楊林
天津,簡稱津。源於明朝,燕王朱棣為爭奪皇帝位,在這裡發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念在這裡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意即天子經過的渡口,簡稱津。
天津之眼摩天輪
北京,簡稱京,又稱薊。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北京天壇
臺灣,簡稱臺。臺灣一名源於西拉雅族的臺窩灣支族。臺灣在秦漢時稱“東鯷”。三國時稱“東夷”。元時稱“瑠求”。明萬曆年間正式在公文上使用臺灣一名。清光緒11年(1885年)設臺灣省。
臺灣阿里山
海南,簡稱瓊。因秦以後稱海南一帶為瓊臺、瓊州或瓊崖,故簡稱“瓊”。
海南天涯海角
香港,簡稱港。宋代以前,這裡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後,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
香港維多利亞港
澳門,簡稱澳。最早記錄於明朝史書,叫做“蠔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產“蠔”。後又稱做“澳”。
澳門大三巴牌坊
最後一句口訣教給大家兩湖兩廣兩河山,蘇浙閩贛雲貴皖,港澳臺瓊遼吉黑,京津滬渝寧陝甘,蒙藏疆一家親。
祖國萬歲!
我大中華歷史上下連綿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每個省的簡稱都大有來歷,且聽小轟娓娓道來。
我國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共34個省級行政單位組成。
一部分省的簡稱與周朝時分封的諸侯國或者文明古國有關,譬如山西、山東、陝西、四川和湖北等省。
山西,簡稱晉,又稱三晉大地,源於周代時周成王桐葉封弟分封其弟唐叔虞到山西建立晉國。
山西壺口瀑布
山東,簡稱魯,又稱齊魯大地。源於周代時周武王分封其地周公於魯,功臣姜尚於齊。
山東泰山
陝西,簡稱秦或陝,稱為秦源於東周春秋時分封秦始皇祖先非子於秦,後秦國擴張至整個陝西。稱陝源於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陝原”(今河南 陝縣境內)為界。陝原以東曰“陝東”,由 周公管轄;陝原以西曰“陝西”,由 召公管轄。陝西因此得名。
陝西秦始皇陵兵馬俑
四川,簡稱川或蜀。唐朝初年現在的四川省劍閣以南設東川,西川。這裡的川,是平川廣野的意思。宋代分設益州,榨州、利州等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元朝設四川省,簡稱川。蜀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國,後為秦國所滅,故稱四川為蜀地。
四川九寨溝
湖北,簡稱鄂,又稱荊楚大地。荊州源於大禹所分的九州之一,楚國是周代著名的諸侯國,是周代初始分封和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稱鄂是因為隋開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稱鄂州,治江夏,後來鄂州又成為治所。今湖北省簡稱鄂即源於此。
湖北武當山
大部分省份簡稱源於其境內的河流高山。比如江西、湖南、浙江、黑龍江、遼寧、吉林、青海和甘肅等省以及重慶和上海。
江西,簡稱贛,源於其境內大河贛江。
江西廬山瀑布
湖南,簡稱湘,源於其境內的河流湘江。
湖南嶽陽樓
浙江,簡稱浙。因為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折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
浙江杭州西湖
黑龍江,簡稱黑。因省境北面有黑龍江而得名。
黑龍江索菲亞教堂
吉林,簡稱吉。吉林是吉林烏拉的簡稱(滿語),意思為沿江的城市。
吉林霧凇
遼寧,簡稱遼。因為其境內大河遼河而得名,取長久安寧之意。
遼寧瀋陽故宮
青海,簡稱青。因為其境內的青海湖而得得名。
青海湖
甘肅,簡稱甘或隴。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定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月牙泉
重慶,簡稱渝。因為重慶在嘉陵江畔,嘉陵江古稱渝江,故稱渝。
重慶大足石刻
上海,簡稱申或滬。稱申是因為上海在戰國時期曾是春申君黃歇的封地,黃歇帶領大家治理了現在的黃浦江,就稱黃浦江為春申江或申江。稱滬源於當地百姓一種用竹子做成的捕魚用具。
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
三是跟地理區劃,歷史行政分劃或者文明古國曆史事件有關,比如河北、河南、貴州、江蘇、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安徽和寧夏等省。
河北,簡稱冀,又稱燕趙大地。源於《禹貢》將中土分成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又因戰國時期河北是燕趙兩國所在地,又稱燕趙大地。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河南少林寺
貴州,簡稱黔或貴。源於秦代時設定黔中郡,唐代又置黔中道。稱貴在於貴州省內的貴山。
貴州吊腳樓
雲南,簡稱雲或滇。稱滇源於其先秦時期的古國滇國,雲南滇池也因此得名。
雲南西雙版納
福建,簡稱閩。源於先秦時期的古國閩國,以及這裡原是古越族的一支閩越的居住地,其境內河流閩江因此得名。
福建客家土家樓
廣東,簡稱粵。粵”作為廣東簡稱,最原始的意義是指代華南百越(百粵),古文獻中“粵”和“越”互為通假,可隨意互調使用。隋唐以後,“粵”字意義收窄,指嶺南地區,或稱“南粵”。
廣東五羊傳說
安徽,簡稱皖或徽。安徽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稱皖在於先秦時期的古國皖國,還有其境內的皖山皖水等。
安徽黃山
寧夏,簡稱寧。在北宋時党項人李元昊建立大夏,史稱西夏。1227年蒙古滅西夏,改名寧夏,有夏地安寧之意。
寧夏沙坡頭
江蘇,簡稱蘇。清康熙6年(1667年)設江蘇省,取兩江總督駐所江寧(今南京市)和巡撫駐所蘇州(今蘇州市)兩府首字組成江蘇省。取全稱中的“蘇”字作為簡稱。
江蘇南京總統府
廣西,簡稱桂。秦始皇建立秦朝後,發兵50萬南征百越,建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故簡稱桂。
廣西桂林山水甲天下
西藏,簡稱藏。在 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
西藏布達拉宮
內蒙古,簡稱蒙。蒙古原為部落名,始見於唐代記載。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國。元滅後,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內、外蒙古之稱。外蒙古現為蒙古國。
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
新疆,簡稱新。新疆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因為是新開闢的疆土,習慣上稱新疆。清光緒年間設定新疆省,解放後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新疆胡楊林
天津,簡稱津。源於明朝,燕王朱棣為爭奪皇帝位,在這裡發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念在這裡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意即天子經過的渡口,簡稱津。
天津之眼摩天輪
北京,簡稱京,又稱薊。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北京天壇
臺灣,簡稱臺。臺灣一名源於西拉雅族的臺窩灣支族。臺灣在秦漢時稱“東鯷”。三國時稱“東夷”。元時稱“瑠求”。明萬曆年間正式在公文上使用臺灣一名。清光緒11年(1885年)設臺灣省。
臺灣阿里山
海南,簡稱瓊。因秦以後稱海南一帶為瓊臺、瓊州或瓊崖,故簡稱“瓊”。
海南天涯海角
香港,簡稱港。宋代以前,這裡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後,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
香港維多利亞港
澳門,簡稱澳。最早記錄於明朝史書,叫做“蠔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產“蠔”。後又稱做“澳”。
澳門大三巴牌坊
最後一句口訣教給大家兩湖兩廣兩河山,蘇浙閩贛雲貴皖,港澳臺瓊遼吉黑,京津滬渝寧陝甘,蒙藏疆一家親。
祖國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