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夜思160519196

    北宋在宋神宗的時候起就對西夏採取步步蠶食的策略,取得非常大的進展。而遼國的政策是西夏和北宋必須保持一個平衡,哪邊強我就對付誰,由於遼國實力強大,西夏和北宋都要接受遼國的“調停”,最後兩國都是打不起來。蒙古滅西夏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鐵木真一代天驕也死在這次征伐中。

  • 2 # 月關略萌

    宋、遼時期的西夏處於最鼎盛時期,自身實力加上合理把控局勢,讓西夏得以夾縫中求生存。而蒙古崛起之際的西夏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且西夏是蒙古統一道路上的“絆腳石”,依附的金國又“不給力”,綜合因素之下西夏被滅符合歷史發展。

    鼎盛西夏“以戰求和,稱臣求存”政策。

    西夏是党項人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相比較於當時並存的北宋和遼國,西夏在各方面以及綜合國力上處於絕對落後的局勢。但是西夏全民皆兵,內部團結,單論軍事實力上並不遜色於宋、遼兩國。西夏曆代皇帝能夠正確的看清、把握局勢,先後與北宋和遼國展開了多年的戰爭。戰爭對於西夏來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展現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讓北宋和遼國明白西夏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即便能夠最終滅掉西夏,那麼付出的代價將是極為沉重的。因此不論是北宋和遼國都不會傾盡全力去滅亡西夏,損耗過多的國力而讓另一方有機可乘。西夏曆代皇帝就是把握住了這一點,加上自身軍事實力過硬,才可以在北宋和遼國的夾縫中生存。當然,西夏也非常識時務,充分展現自我後及時向北宋和遼國稱臣。此舉既給足了宋、遼兩國所謂“大國顏面”,又可以保全自己。

    蒙古滅亡西夏乃其統一道路重要一步。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最大的對手就是金國。而西夏不但附屬金國,更是橫越在蒙古和金國之間的屏障。蒙古攻下西夏就可以作為跳板直接攻入金國,相對的金國也可以利用西夏來阻擋、夾擊蒙古。因此,此時的西夏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重要的戰略意義,成為了蒙古和金國必爭之地。而西夏顯然是更親近金國的,那麼蒙古滅亡西夏就是其統一道路上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再說西夏自身。這個時候的西夏已經不是當初李元昊時期那個國力鼎盛,軍事力量強大的西夏。在經歷了兩次政變和內部消耗後,西夏的綜合國力已經遠不如前,整體實力已經明顯下滑。面對蒙古鐵騎,西夏雖然依靠頑強的民風和不俗的戰鬥力,抵抗了超過二十年。奈何金國沒有正確把握大局,只想著“坐山觀虎鬥”,不肯出兵幫助西夏共同抵抗蒙古,最終整體實力不足的西夏慘遭滅族。

    綜上,西夏被滅亡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隨著蒙古滅亡西夏,這個曇花一現的少數民族政權留給我們後世許多未解之謎。

  • 3 # 當代曹植

    西夏人口300萬,百萬党項族遊牧,兩百萬漢族農耕。

    遼國人口九百萬,其中漢族主要集中在幽雲十六州,六百萬人,以契丹為首的少數民族,以遊牧、漁獵為主,三百萬人。

    北宋顛峰期人口1.2億,以漢人為主,主要從事農業、商業與手工業等。

    西夏佔據陸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即可以設卡收稅,增加財政收入,又可以透過交流,獲取東西方文化、技術及物質,壯大自身實力。

    宋、遼時期的西夏以戰求和,稱臣求存。

    相比較於當時並存的北宋和遼國,西夏在綜合國力上相對落後。但是西夏全民皆兵,內部團結,單論軍事實力上並不遜色於宋、遼多少。

    西夏曆代皇帝都能夠把握局勢,先後與北宋和遼國展開了多年的戰爭。戰爭對於西夏來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展現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讓北宋和遼國明白西夏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即便能夠最終滅掉西夏,那麼付出的代價將是極為沉重的。

    因此不論是北宋和遼國都不會傾盡全力去滅亡西夏,損耗過多的國力而讓另一方有機可乘。西夏曆代皇帝就是把握住了這一點,加上自身軍事實力過硬,才可以在北宋和遼國的夾縫中生存。

    當然,西夏也非常識時務,充分展現自我後及時向北宋和遼國稱臣。此舉既給足了宋、遼兩國所謂“大國顏面”,又可以保全自己。

    從宋神宗的時候起就對西夏採取步步蠶食的策略,取得一些進展。

    而遼國的政策是西夏和北宋必須保持一個平衡,哪邊強我就對付誰,由於遼國實力強大,西夏和北宋都要接受遼國的“調停”。

    蒙古是世界征服者,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是,滅西夏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鐵木真一代天驕也死在這次征伐中。

    後來金國與南宋也都被蒙古人統一。

  • 4 # 龍角大將軍

    西夏在單面對北宋和遼國都無法取勝,但在兩強格局下,西夏成為了兩國的一個軍事緩衝區,北宋和遼國雙方都沒有把握可以戰勝成功吞併西夏後的對方,亦或是可以快速攻取西夏時,有對方援助的西夏並不好大。

    蒙古的力量在戰勝金國後,一躍成為東亞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對任何一國的軍事都是壓倒性的,所以蒙古可以毫無顧忌的滅亡西夏。

  • 5 # 盧樹仁

    因為西夏和蒙古都是草原的遊牧民,而蒙古當時軍事強於西夏蒙古又出現了成鐵思汗這樣大英雄,所以北宋和遼國都沒有消亡的西夏而被蒙古滅亡。

  • 6 # 山東書生

    西夏一直是遼宋和金宋間的平衡點,蒙古崛起,各國實力都在下降,蒙古也用了西夏和金的矛盾,驅狼吞虎,坐收漁翁之利。

  • 7 # 藍色天際166

    蒙古多次攻打西夏的藉口,一般有這些:一是西夏與蒙古的死對頭金國交好,或者聯合金國抗擊蒙古。二是西夏不按照協議向蒙古繳納歲幣。三是西夏不隨蒙古出兵攻打別的國家(比如花剌子模等)。四是西夏不按時向蒙古提交質子(把西夏皇帝的兒子送到蒙古為人質)。

    蒙古軍經過了前四次在西夏的練兵和摸底,對西夏軍隊的兵力情況、戰術打法、將領實力,以及西夏皇室處理問題的方法都一清二楚。可以說打起來知根知底,可以針對性地進行戰術佈置安排。

    比如,蒙古軍與西夏交鋒的第一戰,蒙古軍拖雷的軍隊3萬人,西夏阿沙敢不軍隊10萬人。本來蒙古軍兵力居於劣勢,但是拖雷在指揮這次大決戰的時候,因瞭解西夏軍隊的打法,最後反而以少勝多,全殲阿沙敢不,拿下黑水城。

    再比如,蒙古軍本來想像第四次次那樣,先攻西夏都城中興府,但是,他們知道中興府兵將眾多,無法攻下,於是假裝攻打中興府的大門靈州城,從而把中興府的30萬大軍誘出來,採用“圍點打援”的方式,一舉殲滅西夏這30萬大軍,從而讓都城中興府成為一座空城。

    有了上面的分析以後,咱們再來回答,蒙古在和西夏最後一次大決戰中,西夏為什麼不堪一擊?

    西夏實行的是全民皆兵,老百姓和平時期就是農民種田耕地,戰爭時期就是士兵上陣殺敵!所以雖然號稱有三十萬軍隊,事實上是有水分的,精銳部隊也就十萬左右!其餘都是老弱病殘!

    而蒙古軍隊征戰無數,訓練有序,身經百戰,且士氣高昂,戰鬥力比西夏軍隊高出不少,所以雖然西夏軍隊也是視死如歸,奈何敵我差距太過懸殊,所以並挽救不了失敗的結局!

    再加上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更是讓正處在亡國邊緣的西夏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地震這天災,加上蒙古人入侵這人禍,使得西夏國力消耗殆盡,無力再戰,最終李晛投降,西夏全部淪陷,至此,西夏滅亡!

  • 8 # 樽前作劇

    蒙古打仗不是以一個城池算的,他們是一國一國算的。別說什麼唇亡齒寒在蒙古這裡連臉蛋子都沒了。機動性加後勤保障能力

  • 9 # 面朝大海1225

    是宋自己把自己玩死了,要不是宋滅了遼,金國南下,西夏早就完蛋了,是金救了他一命,那時宋就快滅了他了,,就是因為救太原,汴京,不得不撤軍,才留下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看潘長江的小品,覺得最大的特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