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川寶的懶媽媽

    父母帶孩子去超市的時候,給孩子買一樣吃的,然後父母每人選一樣吃的。回到家裡後,父母把吃的放在桌子上,然後讓孩子也過來,對孩子說:“寶貝,你的好吃的願意和爸爸媽媽分享嗎?如果你願意分享,那麼爸爸媽媽也會和你分享好吃的,這樣你就能吃到三種好吃的了。如果你不願意和爸爸媽媽分享,那麼你只能吃自己的好吃的,不能吃爸爸媽媽的好吃的,現在你是願意分享還是不願意分享呢?”

    如果孩子還是不願意分享的話,那麼家長一定不要讓寶寶吃自己的好吃的,讓孩子切身體會一下不分享帶來的壞處。而同時爸爸和媽媽要求互相分享,當著孩子的面交換好吃的,也讓孩子真切的感受到分享的好處。

    目前孩子還小,對於什麼是分享,估計孩子壓根就不是很清楚,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也很難理解。父母就透過分享好吃的和玩具,讓孩子自己體會一下分享帶來的好處和不分享帶來的壞處,這樣做幾次,孩子很快就意識到分享的好處了,家長再提倡分享的時候,孩子就很樂意分享了。

  • 2 # 仙妹兒

    反覆強調正確行為,從一些基本規則做起,還可以採取時間規定的規則,讓孩子明白分享不等於失去,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特別在乎的東西,家長首先要認同孩子心理,同時引導孩子體會別人的感受,激發同理心。培養小孩分享精神需要兩個原則。

    一、公平,我們家長經常會看到兩個孩子在搶玩具,或者解決矛盾的時候大人會不公平。自己孩子該自己玩的東西而被別的小朋友搶走,我們會礙於情面不好意說也不好意思要回,或者自己孩子搶別的孩子的東西時,有些大人會護著自己孩子,而去勸說別的小朋友借給自己孩子玩。

    二、平衡,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能力和需求,而不是一味的付出或者索取,讓孩子清楚能力,才有力量去幫助別人,才不會因為總是分享感覺自己什麼都不真正擁有;弄明白自己的需求,才不會變得貪婪霸道。

  • 3 # 小步親子課室

    教孩子分享的基礎原則,首先是理解和接納,“自私”對年幼的孩子並不代表著壞的品格,只有理解清楚這一點,在接納的基礎之上,才有可能改善,逐步培養孩子的分享和寬容。

    大人是否是真心地理解和接納孩子的行為,孩子往往是會很敏感地察覺的,帶著責備、焦慮和孩子交流,哪怕不直接說出來,非語言的資訊依然會讓孩子感受到大人的否定和質疑。

    其次,學會分享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物權。比如,想要用孩子的蠟筆,就要事先徵得他的同意,並且給予他說“不”的權力。除了父母本人外,也要說服家裡其他人,包括孩子的同胞兄弟姐妹或者保姆尊重他的所有權。這樣才能讓孩子對周圍的人產生信任感,幫助他更好地學習分享。

    在接納和尊重這兩個原則下,我們來具體說說怎麼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

    1.幫助孩子理解自己及對方的情緒

    分享的前提,是理解對方的感受。

    2015年,德國有一項關於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我們鼓勵孩子去思考分享可能帶給別人的感受時,孩子就會更加慷慨。這其實是很多家長自然而然會使用的一種方法,即:幫助孩子換位思考。

    當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時,父母要視情況及時向孩子做些解釋,幫助孩子理解分享時遇到的問題。比如,別的小朋友把屬於他自己的布娃娃從孩子手裡搶回去了,可以告訴孩子:“她太喜歡她的布娃娃了,她想現在就抱著她的布娃娃。”“你覺得如果你不給她,她會什麼感受啊?”

    如果孩子堅持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家長也要理解孩子的情緒,並替他說出自己的感受:“我知道你想自己玩你的玩具。”“丁丁把你的小汽車拿走了,你很傷心。”

    2.多玩輪流遊戲

    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孩子翻一頁,父母就翻一頁,輪流翻;陪孩子一起搭積木,孩子搭一塊,父母在上面再搭一塊,輪流搭……透過類似的遊戲,孩子會學會和遊戲夥伴輪流做些事情,並在遊戲中發現分享的快樂,同時也可認識到,他把玩具給別人不會像他想像的那麼不安全,僅僅是給人玩一會兒,別人不會永遠拿走玩具,還可以隨時把它們拿回來。

    3.選擇合適的分享物品

    一定要孩子分享他的至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聰明的父母會在家裡來小朋友之前,先把孩子最喜歡的物品藏起來,免得小“入侵者”的到來引起一片混亂。像積木、玩具茶具或餐具、蠟筆、圖書等玩具,是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分享物。如果孩子把某個玩具抓得死死的,不肯轉手讓給他的遊戲夥伴,不要強求他,想辦法轉移小夥伴的注意力。比如,突然問他一個問題,給他一些美食或另外一個玩具等,以便結束他們之間的爭奪。

    4.給孩子一個模仿的榜樣

    孩子學會分享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模仿。媽媽可以嘗試和孩子一道分享自己的冰淇淋,讓孩子戴自己的圍巾、髮卡、帽子,穿爸爸的大鞋子,戴爸爸的大手套等。當然,也要讓孩子拿出一些東西出來分享,如一起玩他的玩具,一起聽故事,大家一起想出一個好主意,分享彼此高興的心情等。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親眼看到父母給他東西或者拿走他的東西,讓他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妥協,學會和家人一起分享一切。

    5.不要強求大的讓著小的

    小點的孩子總想向大一點的孩子看齊。比如,姐姐在玩球,一旁的小弟弟一定也鬧著要一個球。不管姐姐手裡拿著什麼,哪怕他本來不感興趣的任何物品,他都會要求要有個同樣的東西抓在手裡。因為,孩子此時此刻想要模仿小姐姐的行為。大多數的父母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想要孩子手裡的玩具,可能都會告誡大孩子將手裡的物品讓出去。其實這是不公平的,這種做法會讓孩子懷疑父母對他的愛,他的心會受到傷害。而小一點的孩子在這樣的寵愛中,也學不會分享的技巧。

    6.不要懲罰你的“小氣包”

    當孩子不肯與人分享玩具與食物時,如果責備懲罰孩子或者強迫孩子分享,只會讓孩子對父母和分享他東西的夥伴心生怨恨,內心產生更多的不安全感,並不會讓他變得更慷慨。所以,當孩子不懂得分享時就懲罰他,會讓他感覺分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從而失去與人分享的興趣,變得更加小氣。

    7.鼓勵孩子每一點微小的進步

    對孩子來說,分享並不意味著他必須把手中的東西交給別人,父母也沒有必要這樣要求孩子。即便孩子只是把手中的玩具拿出來給人看一看,摸一摸,這也是他嘗試分享的開端。這時,一定要及時對孩子每一點進步都給予鼓勵,讓孩子一點點適應跟人分享,在這樣愉快的心理體驗中,也許要不了多久,他就會嘗試鬆開自己緊握的雙手,把玩具讓給小夥伴玩耍了。

  • 4 # 方人也BB

    恭喜你,因為你小孩心裡發育正常。

    根據小孩的發育特點,3歲左右的寶寶有了自我意識,而且意識在慢慢加強。自我意識令他意識到:我是我;這個東西是屬於我的。在他眼裡沒有想過其他人,只有自己。他們認為我的東西就只有自己能玩。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要分享給其他人,即使父母跟他解釋很多次,他都不會記住,或者記住了也不願意去follow。這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年齡。

    這個階段,小孩不願意分享,父母也不要強迫,尊重孩子決定。讓孩子覺得他是有權力去支配自己的東西。那種被尊重的感覺會令他們慢慢也學會尊重他人。當小孩的東西被其他人侵犯或者強拿時,父母不應該礙於顏面而反而責罵小孩不禮貌,自私。而是幫助小孩將東西取回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瞭解心臟支架手術的費用和風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