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眼入深邃

    文人墨客,溫飽思淫慾,這句也不是憑空而來的。先有物質滿足,其次才有精神空虛,盛世多出才子,比如典型的唐詩宋詞,國之精粹。時隨境遷,每個時代的文學作品大都是反映當朝的繁榮或沒落。

  • 2 # 全峰山

    謝邀請。文學體裁的小說或是詩集,讀者在閱讀時,眼前出現的是一幅幅生動的生活畫面。

  • 3 # 不羈的棋子

    文學中,審美意識形態的形成過程是需要文字經歷千錘百煉的融合,組建才會有的結果。比如甲骨文中就不存在審美意識形態。可我們卻不能說其不具備文學性。

    所以,當文字發展趨於完善後才是文學的起點。文明傳承主要依靠的就是文字。最具代表的審美意識形態文學應該便是中國書法和詩詞歌賦。

    任何一種文明中都有文學的影子。文學可以具備審美意識形態,但文學不僅僅只是具備審美意識形態。這是文學和審美意識之間的關係與區別。

  • 4 # 生命大圓滿

    文以載道,文學本身就是心靈即意識透過文字的真實呈現,好的文學就是宣揚真善美的,能給人美的享受並啟發人嚮往善美。

  • 5 # 易安書童

    文學是一種意識形態,文學又是人類的一種審美活動。文學的意識形態性與文學的審美特性有機結合在一起,就產生‘質變’,產生了作為文學的根本性質的 文學審美意識形態

  • 6 # 周向賢

    文學,是生活的精神享受。

    文學,在觀眾看來,思維,感知上好象是一種抽象的享受。總不比,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眼見",身臨其境的活靈活現。反之,文學畢竟是現實生活中的結晶!

    文學的誕生,作者是以自身邊,自然生存生活享受為基礎,從"眼見",結合社會與時俱進,提取人類在自然生存,有生共識的思想,性格,品德…印象典型,深刻的結晶。

    有道是,作者所謂的"兩性生活"一一不是生活的生活,也是作者在現實生活中,最高境界的"精神"享受!

  • 7 # 七絕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肯定文學在人的需要系統中的價值,我們先來說說文學在人的需要系統中的價值定位:文學的價值是一種不同於經濟的物質價值的精神價值;是一種不同於政治的管理價值的人文價值;是一種不同於哲學人文科學的單一認識價值的審美價值。所以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民族,任何國家的社會生活裡,文學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取代的。

    所謂的文學審美意識形態,究其根本,是文學的審美作用和其內部構成。任何一部作品在進入文學接受之後,都會發揮某種相應的作用,這種作用是指文學作品能以其充分的形象真實使讀者在審美意識中認識生活現象及其內在規律,並透過此把握歷史,透視現實,預見未來的作用。文學的審美認識(審美意識形態)包含在情感當中,隱蔽在形象裡,比起哲學人文科學的認識更加含蓄,更耐人尋味也更具有不確定性;同時這種認識主要是來自於文學作品的形象真實,這種形象真實是一種來自於想象和虛構的產物,生活中可能有、也許有但未必會真實存在,正因此,文學的審美認識往往是以虛帶實,以假求真。文學審美認識(審美意識形態)的這種虛擬性和不確定性使其雖然可以和哲學人文科學的認識一樣達到某種直達心靈的深度和廣度,卻難以像哲學人文科學一樣透過實踐走向應用,完成由精神到物質的轉化。

    文學作為一種審美意識形態,最重要的在於其作用。首先說一說其審美教育作用:文學審美意識形態中的審美教育作用來自於作品的情感傾向,來自於作品的真,來自於文學的教育價值。其次其具有審美娛樂作用:文學審美意識形態中的審美娛樂作用是指文學能以其完美的語言藝術,使讀者在審美中領悟藝術的法則,得以娛樂感官、修養身心、調節精神、陶冶情趣的作用,透過其如樂如畫的語言、跳躍流轉的結構、神奇變幻的手法滿足讀者在這方面的需求。

    綜上,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即形式美的實現程度,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文學娛樂價值的程度直接關乎審美認識的程度。故此文學是一種高層次的審美意識形態。

  • 8 # 一往文學

    我來回答,這應該是文學理論課必要的知識。

    文學至少包含著兩種不同的含義:廣義的文化含義和狹義的審美含義。廣義的文化含義文學是指一切口頭或書面語言行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學以及政治、哲學、歷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態。狹義的審美含義文學主要被視為審美的語言作品,這也是現代世界通行的文學概念。從廣義的文化含義到狹義的審美含義,文學觀念的變遷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中國古代,文學最初泛指文章和博學,現當代文學概念中所包含的詩,在先秦時代主要體現其一般文化含義,所謂"陳詩以觀民風",此時的文學主要承擔一般文化所承擔的社會功能,文學的審美特徵並未得到重視。魏晉時期,文學的審美屬性逐步得到確認,宋文帝建立"四學","文學"與"儒學"、"玄學"、"史學"區別開來,文學獲得了獨立的發展。曹丕提出"詩賦欲麗",將詩賦的形式美提到了首位。後經陸機("詩緣情")、鍾嶸("滋味說")、劉勰("情者文之經")的共同努力,文學的審美屬性終於獲得普遍和明確的認可,魯迅將其評價為"文學的自覺時代"。在西方,狹義文學從廣義文學中分離出來,大約是在18世紀。1747年,查理斯·巴託做出了一個重要的區分:詩與繪畫,雕塑、音樂、藝術和修辭等納入"美的藝術"之中。從此,手工藝、科學都不再是"藝術"了,只有"美的藝術"才是"藝術"。文學被正式確認為"藝術"門類,這實際上意味著文學的審美屬性被正式認可,狹義的文學從廣義的文學中分離出來。

    在中國當代,把文學看作審美意識形態的形式,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成果。為了糾正"文化大革命"中文學"政治工具論"的失誤,學者們對文學的本質特徵進行了重新的思考。按照馬克思的觀點,社會結構由兩個基本層面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與社會的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包括法律、政治、宗教、藝術、哲學等"意識形態的形式",顯然,文學作為語言藝術,其基本屬性就在於"意識形態的形式"。而文學在意識形態中又具有審美的特點,"審美的意識形態其本質是對生活作出詩意的反映"(蘇聯 沃羅夫斯基)。錢中文在1987年發表文章提出了"審美意識形態論"的觀點,他認為"文學作為審美的意識形態,是以感情為中心,但他是感情和思想認識的結合;它是一種自由想象的虛構,但又具有特殊形態的多樣的真實性;他是有目的的,但又具有不以實利為目的的無目的性;他具有社會性,但又是一種具有廣泛的全人類性的審美意識形態。"這一理論創新基本上闡釋清楚了文學審美意識形態論。

  • 9 # 徐地本

    文學,尤其詩學,即美學。蔡元培說,以美育代宗教!就憑此,作為教育家的蔡元培是真正的懂教育。現在的大學就缺這一點。我推崇年輕人多學美學,多讀一點古詩詞,砍掉文言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在參加自考,有木有一樣的,感覺自己都在亂看,記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