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oran84

    俗話說得好,樹大從小育,人才從小教。八歲小孩喜歡在家裡偷錢,家長有很大的責任,家長應該把錢放在小孩不知道的地方,正確教育小孩用錢的習慣。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日之時,而是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教育,經常教育小孩小偷小摸很不光彩。古代不是有一個小孩從小偷針,長大偷金的故事嗎?講的是有一個小孩,母親十分溺愛他,有一天,小孩到鄰居家裡玩,看到人家桌上放著一根縫衣針,於是順手拿回到家裡,交給了母親,母親看到後直誇自己的小孩乖巧,懂事。並且還獎賞了兒子一個荷包蛋吃,第二天又去鄰居家玩,趁鄰居家人不注意,又拿了一個雞蛋回家,母親馬上給兒子炒雞蛋飯吃,並鼓勵孩子繼續努力。這樣孩子膽子越來越大,偷的東西也越來越多。長大後長期以偷盜為生,直到有一天偷了一家財主的金元寶,被捉拿到官府,判了死罪,母親到|牢房去見兒子最後一面。兒子說在死前想吃母親的最後一次奶,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當母親拿出奶頭讓兒子吸時,兒子一口就咬掉了母親的奶頭。並且對母親說:“誰要你不讓我從小學做好人呢?”母親看到即將行刑的兒子,悲憤過度,也一命嗚呼了。 這個故事不正是告訴我們對兒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嗎?對於8歲的孩子正是是非不明,老師,家長必須要經常給予正確的教育,讓其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 2 # 穿越平行宇宙

    你先要搞清楚小孩為什麼偷錢。

    有一種可能是你的孩子遭受到威脅,在學校裡或者生活中被其他人霸凌。如果是這樣,與學校溝通或者報警。

    第二種可能是小孩攀比,有很多想要的玩具、零食得不到滿足。這種情況就要和孩子好好談談。8歲的小孩已經可以跟他講道理了,但是不要跟他講什麼偷竊是不好的品質從小偷針長大偷金什麼的大道理,最好的辦法是跟孩子說一說家裡的經濟情況,跟孩子商量一個零花錢的數量。這裡要注意的是,零花錢的數量不要與學習成績掛鉤也不要與做家務掛鉤。

    第三種可能是孩子是被強迫症支配,俗稱的習慣性盜竊。如果是這樣,最好去心理諮詢師那裡尋求幫助。

  • 3 # 9986不求人

    這個問題我很適合回答,我小時候也總偷家裡錢,我爸媽從不打也不罵。直到有一天鄰居有個叔叔在家裡被警察帶走,我爸才以他為例教育我,我自己才認識自己錯誤的做法。我爸常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小時偷家裡,長大偷外面。

    不要採取過激的方式。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皂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裡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只能讓孩子自己認識到錯誤

  • 4 # 張海新908

    八歲孩子多次偷家裡錢,你說教不管用,這是你弱愛的結果,他偷錢是壞事,人人痛狠的事,你作為家長必須懲罰他!讓他知道怎麼做是好,怎麼做不好,他偷錢是件嚴重錯,不懲罰將來墾定犯罪!

  • 5 # 三寶媽媽的生活小屋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就是“為什麼”,凡事都有因,有時候可能知道了緣由,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從年齡看,孩子已經8歲。8歲孩子已經上了小學,出現某一情況,大致可從家庭,學校,自身找原因。

    從家庭說,不知道孩子平時和父母關係怎樣,平時有沒有零花錢可支配。孩子偷錢是要去做什麼,是想要獲得父母關注,還是滿足什麼需求。第一次偷錢被發現父母是怎麼處理的,是強化了他這一行為還是消減了,都有關係。

    從學校說,這個年齡同學會有很大影響。可能有攀比心理,或者不想被孤立在群體之外,偷錢來滿足父母不允許的某些需求。

    從自身來說,孩子是否想借這一行為獲得父母關注。或者平時管教很嚴,總是不被滿足,有匱乏感,偷錢自己去消費。還是說偷錢這一行為給了孩子某種愉悅。

    總之,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症處理。

  • 6 # 普通的李老師

    8歲的孩子,基本上已經讀小學,肯定也該知道偷錢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但是這種情況下還是在家偷錢屢教不改,確實很讓人頭疼。

    看到這個問題,我立刻想到了我老公的一個親戚,目前14歲的男孩,偷錢似乎成了習慣,與此同時他還喜歡偷各種工具,以及破壞別人家的物品,可能有些物品他並不感興趣,但是進入別人家偷東西時卻會順便各種破壞。通過了解他的成長情況,我發現他這種行為與小時候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大概兩三歲的時候,這個小孩是人人口中的聰明孩子,直到今天他的為人處事也能看出很聰明,但是沒有用到正確的地方。他兩歲多就喜歡搶小夥伴玩具,在鄰居家搞破壞,比如把人家的鹽直接倒在草叢裡、一大桶油倒鍋裡或者故意弄壞別人家小孩的玩具等,這個時候大部分家長是會嚴厲教育的,而他的家人並沒有,反而認為他很厲害,甚至誇獎他,幾乎沒有讓他因為自己的這些行為付出過什麼代價,聽說他小時候從別人家拿了東西回家,他的家人也會誇獎,這對一個小孩的成長來說無疑是以後巨大災難的埋伏。

    隨著他慢慢長大,在學校裡開始偷教室東西,繼而偷學校裡的東西,喜歡上了擺弄各種物品的零件,家裡的東西都被他拆得支離破碎,小到打氣筒,大到電動車,還有家人的電腦等等,無一不是他的拆除物件,拆得時間久了,也學會了修些東西,這個時候他的家人一方面因為他拆東西生氣,另一方面又為他會修東西自豪,繼續誇他聰明,動手能力強。到了十歲出頭的時候,他開始在鄰居家偷東西,專門找那些家裡沒人都外出打工的院子偷,各種工具拿走,有的破壞,被人發現後報警,家長生氣就揍他,幾年時間出入警局幾次,因為沒滿14歲,都是家人賠錢了事。但他似乎成癮,隔段時間仍然偷,這些年他父母的關係也越來越差,互相埋怨是對方教育不當導致孩子這樣,孩子和父母關係也日益僵化。今年大概剛滿14歲,年初又犯過,最近倒是安靜了些,一個家長專門守著他,但是十幾歲的孩子已經不是單單守著就能改正的,不知道以後會朝哪個方向發展。

    回到問題,偷東西屢教不改怎麼辦?

    1.父母應該先自我反思一下,在他8年的成長過程中第一次出現偷竊行為時是不是沒有監管教育到位?第一次出現不當行為時是必須嚴肅處理的,如果開始沒重視,大多都是不當行為越來越嚴重。

    2.能否暴打了事?如果不問清原委,不傾聽下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一味揍打可能適得其反,甚至會把孩子打疲,他知道不會把他打死,打不了挨一頓,該偷還是偷。

    3.應該坐下來和孩子認真溝通,全面深入地瞭解他的內心,問問他偷錢究竟是什麼原因,零花錢不夠?被其他同學欺負?偷東西有成就感?吸引注意力?

    4.關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營造良好家庭氛圍。不少問題孩子都是本身很聰明的孩子,同時又很敏感,有時可能是因為父母總吵架或者對他們的要求過高影響了他們的心理狀態,導致他們把偷錢當成一個發洩口,有種自己也管不住自己的感覺,見到有機會就想偷。

    5.以現實中的例子讓孩子明白偷錢的嚴重性,知道他需要為此付出怎樣的代價,多帶他體驗生活,瞭解掙錢的不易。同時積極引導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更有趣的事情上,培養孩子一項興趣愛好,多多陪伴。

    家長是孩子最重要最直接的引路人,當孩子出現偷錢屢教不改的情況時,就需要家長花費更多心思深入瞭解孩子和反思自我,努力帶領孩子一起突破障礙,共同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做一個搞笑又幽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