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過往客

    首先來看“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的出處。

    《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裴注:《吳歷》曰:“……權行五六里,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謂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此時曹操與孫權相持於濡須。曹操久攻不破,且吳軍軍紀嚴整,井然有序,曹操於是發出這樣一句感慨,後退兵。

    再來看孫權一生的功績。首先孫權接其兄之位時,江東並不穩固,廬江太守李術反叛,山越賊寇伺機作亂。孫權鎮壓叛亂穩固了江東局面。其二,孫權擊殺黃祖為父復仇併吞並江夏。其三,連劉抗曹。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其四,兵壓交州(今越南),迫使交州太守臣服。其五,與民生息,興修水利,實施屯田,振興了江東經濟。其六,派呂蒙白衣渡江奪取荊州。其七,徹底鎮壓平定山越之患。其八,曾派兵入駐並統治琉球(今臺灣),這個非常有歷史意義,臺灣從這時候就是中國的。其九,建立吳國政權。

    雖然晚年的孫權性格多疑猜忌,導致宮廷之亂,但這並不能掩蓋他以前的功績。

  • 2 # e心理大師e

    當初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孫堅得到一塊美玉,事後才知道是玉璽。

    孫堅如獲至寶,其子孫權(孫仲謀),曾經說過得到,這個玉璽不一定是好事情。

    結果後來真的孫堅,就因為這個玉璽,喪命荊州,被劉表殺死。

    有人就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孫權不愧是孫仲謀,其內心謀略深遠,看透了當時的時局。

    孫權不求能夠統一天下,但求能夠保住江東。

    雖說如之奈何,也說明他的內心的無奈!!

  • 3 # 餘好古

    這句話是曹操說的。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進攻孫權,孫權率軍拒敵,雙方君主直接對話。孫權採用積極防禦策略,利用水軍的優勢,將曹操頂在濡須口,獲得了不錯的戰績。曹操進退兩難,處境很是尷尬。看到孫權軍容齊整,感嘆東吳君主選擇得人,於是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對孫權評價非常高。

    孫權並不是只會說“如之奈何”,不知題主是不是誤會成了漢高祖劉邦?孫權坐領江東,繼承孫策創下的基業,進取雖然不足,守成卻是綽綽有餘。曹操挾佔領荊州的餘威,順勢進攻江東,號稱八十萬是不可能,十來萬是有的。而孫權並沒有被嚇倒,在一片投降聲論中力排眾議,堅決抵抗,以三萬兵力聯合劉備勢力,成功擊退曹操,氣魄和膽略都是超強的。

    曹操征服冀州、荊州,見過袁紹、劉表繼承人的表現,孫權就顯得極為突出了。如果說赤壁之戰曹操還自我安慰是天氣、疾病原因,讓周郎白得了大名,但建安十八年曹操再次進攻,仍然奈何孫權不得,便不能不發自心底的佩服。曹操與孫堅曾同討董卓,算是同一輩,孫權算是晚輩了。聯想到自己選擇世子的周折,發出這樣的感嘆便非常自然了。

    孫權也當得起這樣的評價,在與曹魏的對抗中,雖然有時需要服軟甚至稱臣,但實質利益卻不曾有什麼損失。孫權在位期間,即使在老年有所昏聵的情況下, 在三國的鬥爭中也沒吃過虧。

    這次濡須口相持,還是孫權想辦法打破僵局,給了曹操臺階下。附於書信背後的一句話“足下不死,孤不得安”,讓曹操非常有面子,很滿意地說:“孫權不欺孤”,然後班師退兵。可見孫權不僅有大智慧,小聰明耍得也是挺溜的。

    能夠得到曹操這樣高的評價,實際表現還非常搶眼,孫權怎麼可能會是沒什麼本事的人物呢?

  • 4 # 新志途

    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表之子,豚犬耳。

    曹操此話極大的誇獎了孫權,那孫權咋這麼優秀呢?

    公元213年,曹操親率大軍進攻濡須口,吳主孫權自領大軍抵敵曹軍,在經過幾番戰鬥後,曹操感嘆吳軍嚴整一時難以攻滅,看到孫權親冒矢石,指揮得當,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慨嘆。

    孫權此人碧眼紫髯,相貌堂堂,其母懷孕時夜夢攬日月於懷中。公元200年,小霸王孫伯符被刺殺身亡,臨死前將東吳大業交予了年少的孫權。孫權掌握東吳時,天下尚在紛亂動盪、諸侯征伐之時,東吳當時可謂非常危險,在外人看來一個豎子能守住東吳嗎?可在孫權和東吳大臣的共同守衛下,東吳完好無虞。

    在領兵方面,孫權基本上就沒有勝過,但在御人方面孫權的本領可不一般,前後幾任都督皆盡其能,擴大東吳的領土範圍,建立帝業等等,也可謂一番大功業。而作為一個君主,本身並不需要掌握什麼技能,只要會用人便是最大的本事,就如劉邦曾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曹操算是孫權的父輩,發表此番言論時曹操已經快六十歲了,可謂英雄暮年。同時也證明曹操也希望自己有個優秀的子嗣好繼承和光大自己的事業,不至於向袁紹、劉表那樣,讓人唏噓。

  • 5 # 歷史遨遊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大部分都是先從辛棄疾這首詞瞭解的,畢竟這首詞被選入語文教材中,比《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更為流傳。

    而“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的出處來自於《三國志·吳書》引《吳歷》:

    ——(曹)公見(孫權)舟船器仗軍伍整肅,謂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

    公元213年,平定了馬超、韓遂的曹操南征、欲報赤壁之仇。

    而孫權以七萬兵力在濡須塢擊退了曹操號稱四十萬的大軍。

    曹操留下了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評價,悻悻而去。

    感嘆孫堅的兒子(孫權)比劉表的兒子(劉琮)有本事,一個可以保住家業,一個卻將家業拱手讓人。

    魏蜀吳三國,喜歡吳國的恐怕不多,喜歡孫權的就更少了。

    畢竟晚年的孫權,懟天懟地,一言不合就殺人。

    而在公元215年,興兵十萬二攻合肥時,被張遼突襲、險些被生擒,得甘寧奮戰、淩統拼死護衛,孫權才得以逃脫。

    後人根據此戰雙方的表現稱讚張遼為張八百,呼孫權為孫十萬,被黑的慘不忍睹。

    但就是這個人,活的比劉備、曹操時間都長,可謂人生贏家了。

    就如孫策臨終前所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

    總得來說,孫權一生,忍辱負重、玩弄權術、外阻強敵、內馭權臣、執政五十二年屹立不倒,大帝之號名至實歸。

    畢竟能在戰亂的三國時代,能保江東周全,與曹操、劉備三足鼎立,豈非浪得虛名的庸才。

    然、他又待功臣以涼薄、開特務之惡例、立太子而寵魯王、聯劉備而攻關羽……

    為弟不恭、為兄不慈、為君不仁、為父不嚴、為友不義。

    除了一個孝字,人格全無亮點。

    但這並不能成為我們黑他的理由,每個人都有其時代的侷限性。

    畢竟,他也曾意氣風發,“親射虎,看孫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工智慧時代對我們提出了什麼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