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言南行
-
2 # 路遙lgy
徐庶給劉備推薦諸葛亮,很顯然,是經過諸葛亮同意的,不然徐庶為何不推薦崔州平等人呢?再說這種事,諸葛亮如果不同意或是說沒有意向去劉備的公司,徐庶也不會隨意的推薦。
諸葛亮前兩次沒見到諸葛亮,很簡單,諸葛亮當然知道徐庶走了,將自己推薦給了劉備。他很清楚劉備要來,但是他也得準備資料應聘啊,再說了,老闆親自上門來請,也得準備點乾貨吧。
諸葛亮去外面訪友,搞調研去了,他需要與崔州平,司馬徽等,包括自己的老丈人以及老婆,這些人交換資訊,高談闊論,使自己掌握一些資訊,來完成《隆中對》這篇論文。劉備上兩次去隆中,被告知沒在家,是諸葛亮搞調研還沒回家呢!
不過,劉備儘管去了三次,聽到了諸葛亮精心準備的論文,立即決定錄取諸葛亮,也算是很成功!
-
3 # 觀歷史的令狐沖
三國,先是諸侯紛爭,最終到變為三國鼎立的局面,曹操,孫權,劉備。其中劉備一直屬於弱勢,經過徐元直的推薦,劉備找到了諸葛亮,但去了3次才見到諸葛亮,為什麼諸葛亮前兩次不見劉備呢?
有句話叫“良臣擇木而棲”,歷史中真正有本事的人都需要確認遇到的是否為明主,如商鞅,龐統,既然有曠世之才卻還要隱居深山的人,說明他們不會為了錢財名利而輕易的輔佐,這種人為的是天下蒼生,如果輔佐的人不是為了蒼生而請命,那就不算是志同道合,道不同不相為謀,荀彧於曹操就是很好的例子,荀彧輔佐曹操多年,當曹操真要改朝換代的時候,荀彧以死相抗,這終究是道不同了,那就不為曹操所謀了。
諸葛亮深知這個道理,要為自己找一位志同道合的明主,共同為天下蒼生而請命,所以劉備來請他的時候,他需要確認劉備是不是傳說中的明主,脾氣,耐性,人品,以及是否可以為了天下蒼生而虛心請教,如果來了幾次見不到諸葛亮就放棄了,也就可以看出劉備這爭天下的目的到底與天下蒼生是否有關係了,而且從這事也能看出來劉備是否可以納言,是否可以真正採納自己的謀劃,這都是很重要的,故此,前兩次諸葛亮才不見劉備。
-
4 # 七匹狼評論
其實應該是抬高身價,欲擒故縱的計策。
要知道古代頂級謀士都是這個臭毛病。比如:龐統,到孫權哪裡開始就貶低了周瑜一通。不是龐統不喜歡周瑜,而是要壓住孫權的脾氣,讓孫權知道他龐統是個難得的人才。你做主公的要好好珍惜,不能呼來喝去,向指揮奴才一樣指揮他。只有你做主公的意識到了這一點,將來才能更好合作。然後大事可成。
張松見曹操也是這樣。本來他來是要向曹操獻上西蜀的,結果他一來就先奚落一頓曹操。然後不幸的是,曹操根本沒明白過來,把他打出去了。但是劉備諸葛亮就比較精明,在路上就堵住了張松,然後百般討好,讓張松乖乖獻出了西蜀地形圖。
這都是古代文臣的一些臭毛病。並不是諸葛亮要琢!(個人認為)
-
5 # 漢中廣汽豐田陳鵬
三國演義,對劉備求賢可謂是濃墨重彩,三顧茅廬寫的是相當精彩。第一次去看見一個老者在田間地頭,吟唱一首歌,最後兩句是榮者自安安。庸者定祿祿,劉備一聽,大哥來來你過來。你肯定寫不出這麼有深度的文章誰寫的,一聽是孔明所作,很高興,沒白來,跑到諸葛亮家裡沒人。很失望,第二次又來,途遇酒店碰到孔明幾個朋友再下棋,上去就問誰是孔明,不好意思認錯了。又到家裡還是沒人,返回途中遇到崔州平上去就問你是不是孔明先生,不好意思我是孔明學生,你看劉備是不是魔怔了,遇到誰都是孔明,隨後兩個人席地而坐,越聊越歡。連孔明學生都深不可測。可想孔明本事有多大,邀請崔州平出山來,給劉備打工,人家不來。灰溜溜下山去,第三次來見著了,就有了千古流傳的“隆中對”劉備淚灑當場,你出山來幫我行嘛。這一次如願一嘗。
從三國演義看小陳認為,諸葛亮是在試探劉備。看看他有沒有誠心。畢竟麒麟擇主。豈可盲目,一定要看好。畢竟諸葛亮在茅廬坐觀天下十幾年。巍然不動,就是在等明君。
三國志中沒有這麼精彩只有一句話。凡三往乃見。我們知道“三”在古代是多的意思。到底是去了多次,見了多次。還是去了三次見了一次,這個就看你們怎麼理解了,不管怎麼樣,三國演義和正史中都可以看出劉備請諸葛亮是費了勁的。不是一次都成的,而且費勁周折,多次相邀,目的我猜就是看看你劉備是不是我要找的人。最後經過多方面觀察。拍板。嗯,就是你,劉皇叔。
記得關注哦。
-
6 # 三言兩語壹世界
三顧茅廬。
第一次滿懷期待到草廬,劉備未能成行,而在回去的路上,碰見了諸葛之友崔州平。而崔州平所言,天下大勢是一一太平數百年,而後動亂,動亂過後,再而太平,太平與動亂是相互轉變的,這是天數。而當時正是動亂時期,據推測應該是諸葛亮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崔州平為其代言而已,諸葛亮知道天數難違,難以平定天下,故而躲開未見。
第二次頂風冒雪到草廬,只見諸葛鈞在誦讀詩詞。有人說:諸葛鈞在誦讀的詞意中表達了諸葛亮出山的意願,故而考驗劉備。所以,諸葛亮親自赴外考察擇主,應該是探尋劉備其人的情況,第二次未見成之原因。
第三次立等諸葛夢中醒,終被感動願輔佐其主,就在草廬著手研判天下形勢,為劉備規劃戰略決策,寫出《隆中對》交給劉備以輔佐霸業。
綜上分析,本人拙見諸葛亮兩次不見劉備的原因,一是自覺當時動亂天數難違,主觀內心不想出山。二是諸葛亮關心時局,心有天下之掛牽,決定考驗劉備觀其行徑。所以不見,靜觀其變。
-
7 # 五柳先生8898
諸葛亮兩次不見劉備是在試探劉備是不是一個真正的求賢若渴,禮貴下士的正人君子。如果劉備像曹操一樣為得到人才不擇手段,貪婪霸道,他寧可老死鄉間,也不會出山。
-
8 # 古今336
所有回答提問的朋友,你們好!諸葛亮為什麼前兩次不見劉備,原因有二,一缺《孫子兵法》,二是一百二十陣法還沒學全。徐庶去薦他,已知劉備要去請他出山,他謂徐庶曰:你把我當祭祀品啊!意在打仗任軍師必須精通兵法和陣法,現無兵法書,又陣法沒學全,心想,難道不是去送死嗎?故回徐庶那句話。我們知道,諸葛亮結婚時賠嫁就是幾箱書,當諸葛亮翻看,缺《孫子兵法》。當徐庶走後諸葛亮悶悶不樂,其妻黃月英見之,說:我知你心事,夫君勿擾,其實我父有一本《孫子兵法》,出嫁時抽出了,怕你學了惹事生非,我去給家父說給你不就行了。於是去黃承彥家取了兵書。諸葛亮又說我陣法和別人一樣,難以勝敵,月英說我爹教了我120陣法,我教你,別人只學的81陣法。由此,每天用小子當人佈陣教諸葛亮,當二次劉備走後,知道劉備還會來,黃月英就用鵝毛給諸葛亮制了件外套,三國演義中稱諸葛亮身披鶴麾,是黃月英縫製的,外為鵝毛,內層為布,黃月英把陣圖都用線紮成圖形於鶴麾內層,以便諸葛亮隨時觀用。諸葛亮出山後因此隨時不離身。黃承彥知諸葛亮要出山,用鵝毛紮了把扇子送諸葛亮,諸葛亮問何以用鵝毛?黃承彥說,鵝機警呀!由此諸葛亮一生謹慎,其扇不離。之告各位朋友!這可不是編故事,是真實情況。如有疑問可信告,只要不是惡意,我都會解答,致!
-
9 # 被遺忘的筆
一是,在試探劉備的耐性,看看他會不會遭到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絕後放棄,或者是採取其他不當的措施。二是,諸葛明白。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被珍惜。劉備就像是業務員,而孔明則是實力強的客戶,哪有第一次就成功的道理。就想男孩子跟女孩子表白一樣,第一次就答應了那豈不是便宜他了。
回覆列表
暗中觀察;
考驗劉備耐心,看其品行與誠意;
自抬身價,讓劉備知道良才難得,懂得珍惜;
營造神秘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