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永明2578
-
2 # 鬼谷鄉里
目的是仿古仿舊。模仿古印章因為年代久遠造成的損傷。
規規矩矩公公正正的刻上一枚章,就要失去了古趣。
畢竟現代的篆刻是以藝術的展現為主的,不是以實用為主的。
-
3 # 何泊書
不是一定要殘破,如果整體風格整齊大氣,故意弄個殘破很影響美感。
如果是仿古印,那有些年代感古樸感還是很增分的。
個人意見
-
4 # RTLCH
刻意制殘,除非為了配合印章內容,否則就是純粹是為了滿足一直有點變態的所謂殘缺美。可以去看看那些玉璽的狀態,哪個玉璽的沓印是殘缺的?看過那些盆景樹沒有?好好的樹非得搞得扭扭曲曲的病態才叫盆景。
-
5 # hollenjin
老印章殘破的原因有很多,基本上有兩個:一個是自然因素,隨著歲月變遷,很多印章殘破是很正常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人為因素。這是與印章篆刻家或擁有者有關。他們在篆刻完後會故意把新的印章弄殘,或甩打、或火燒,以滿足審美趣味。據說文鵬等一些文人就有這樣的愛好。
-
6 # 國畫大叔
其實這是一個極深奧的問題。
1,理解邊框
邊框是人類審美中獨有的不可或缺的東西。自然界是連續的多維空間,不存在邊框,而人類的二維作品都有邊框。最典型的是:攝影。被稱為邊框的藝術。任何一個自然界的場景一旦套上一個邊框,就成了一幅攝影作品。
無論油畫國畫書法都是在一個邊框裡繪製後被欣賞。比如:裝裱、鏡框、影集等。如果邊框取消了,作品也就無法存在了。
拉回到篆刻來說,古代工匠所篆刻的每個印章在剛刻完時其邊框都是光潔完整的,有些印章有認為敲破,目的是用來做防偽記號的。
我們今天看到的印章邊框破損是古人使用後和埋藏很多年後的腐蝕風化造成的。這種破損效果帶有強烈的年代感,年代感又如何被確定為:美?
2,邊框破損的審美——被誤解了的美
破損的玻璃杯、破損的面板在人類看來屬於醜。但篆刻印章的破損屬於美。原因在於:新的玻璃杯就是它完美的正常形象,健康的人本來就是完美的,一旦原本的完美被打破了就成了醜。
破損的殘缺的古代印章被挖掘出的時候都是已經破損了的,我們自然覺得這種印章就是它們完美的樣子。
反過來說,假如有古代工匠穿越到現代,看到這種殘破的印章肯定覺得醜,因為他們心中的完美印章是光潔細膩的。他們一定覺得電腦刻章是最美的。
因此,印章的破損美是被誤解了的美感。
但不用悲傷,時代不同,審美觀不同,當大部分人都覺得破損屬於美,那就美。
至於到底有哪些美感,其他的回答中已經說的非常好並且很完整了。
附上2張我篆刻的印章,僅供參考。
-
7 # 千年蘭亭
搞藝術很有意思,好好一個維納斯女神,要將胳膊敲掉;好好一枚印章,費盡千辛萬苦刻成,要將邊欄敲破。這就是所謂的殘缺之美。
印章的殘邊最早是在出土文物中發現的,古印原材料多為銅質,在地下久了,被腐蝕了,缺邊掉角了。而玉石印材更因碰撞,出現了破邊和掉角。
從美學角度看,這種殘破卻有一種古拙樸素的美感。
後來人們在研究印章時,認為圍欄太嚴密、完整,給人一種不透氣的感覺,而殘邊倒給人以通氣、開朗的感覺。故在治印時,配合印文內容,人為地做了一些殘破,使印面顯得活潑、舒暢,少了一些呆板、死氣。
殘破的數量隨印文的線條組合而定。殘破太多,會造成支離破碎;一點都不破,又顯閉塞。
一枚印章,殘破的方向、多少、長短都是非常講究的。一般來說,殘破應在印文長線條一側,這樣,外邊欄破了,裡面還有線擋著,這叫透氣穩健。破錯地方,則門戶大開,跑氣了。
-
8 # 上海市老徐
我刻章從來不人為殘破邊框,因為作品的原始狀態是求之不得的“完”美,為什麼要破壞掉?為什麼人們要對古畫、古物極盡修復之能,就是想要儘量向本始狀態靠攏。
有種自圓其說的說法稱之為“透氣”,如果你刻的章慘不忍睹,再“透氣”也活不起來。
-
9 # 寫字吧
古時,印章作為信物,代表著身份和地位,要求字跡清晰完整易識別。到了宋元時期,文人開始把印章用於書畫創作,逐漸形成了現在我們所說的篆刻藝術。
殘破的目的印章的殘破能夠增加印章的趣味,使篆刻的創作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偶然性。
篆刻的殘破手法可以使印章有古樸的味道,也是我們俗話說的去除"火氣"。文人篆刻鼻祖文彭,為求印有自然古樸風貌,在治印手段上進行創新。據明代沈野記載:"文國博刻石章完,必置之櫝中,令童子盡日搖之。"
殘破手段的目的還體現在,印章刻制完後,如果印面太實,或者輕重失衡,也可以用殘破的手法使印面虛實呼應,求得平衡。
製作方法銅鑄的秦漢印章,因長年受到風化腐蝕,出土時出現殘破,蓋章出來印面斑駁,我們稱這種感覺為"金石味"。
這種"金石味",我們在運用殘破手法時,一般從印章的四個角、邊框、印面大面積的空白,這幾處地方來處理。
因為印章一般四個角突出,邊框一般比較細,容易磨損。印面大面積的空白容易受到磕碰、腐蝕,也容易形成殘破。
但是我們在用殘破手法的時候也要注意,書法講究筆法、字法、章法,篆刻也講究篆法、章法、刀法。篆刻就像房屋建築,不管怎麼設計,骨架一定要堅實。也就是說我們不管怎麼運用殘破的手法,印章點畫之間氣息也要相通。
殘破手法是用來體現"美",而不是用來掩蓋自己功力的不足,所以我們在運用時,要慎重。
-
10 # 和平鴿151212276
印章,又稱:古璽、玉璽、寶、印、官印、圖記、鈐記、圖章、私印、戳記等等,材料為銅、玉、石、木,等,新治之印,並無把邊欄制殘,加工,後人,逐漸把私印美化,追求古樸。篆刻作品風格多樣,名家輩出,可喜可賀。
-
11 # 滏水漁家
篆刻印章,從斷代論,秦為大篆多稱璽,漢為小篆多稱印,制印敲邊;1 ,找平橫,2,破呆板,3,顯古樸蒼槡,4,予留暗記。
-
12 # 化外萬民胡少峰
兩種考慮。目的一個,那就是透氣。外緣做一缺口,透氣不使印章吸紙。還有一種考慮,那是民俗。外緣完好,形成牢籠。印章大部分刻的是自己的名諱。少數人刻的是外號,或者吉祥話。誰也不願意,透過紅色印章,把自己圈起來。不吉利,影響個人運氣。
我國民俗,出版書籍,和電視等媒體,如果有編制人員和電視從業者在出書前,電視劇播出前去世,就要用方框將逝者名諱圈起來,表示斯人已逝。
後一種考慮,都是彼此心照不宣,約定俗成。
-
13 # 小驢觀世界
其實呀,對於印章邊緣為何要鑿殘破這個問題大家不要太過復解。
大家要知道,在古代印章中,字型多以篆、隸繁體書法為主。雕刻手法又是純手工,材質又多以玉、石為主。
在用手工雕刻玉石的時候,邊緣基本很難保持完好。當然,這也是因為沒有足夠好的手藝所造成的。
我理解的意思是古代印章邊緣殘缺並非故意為之,而是沒有辦法控制。比如皇帝的玉璽和皇帝的私印,我們可以在博物館看到都是完好的,那是因為製作它們的工匠都是頂尖的,材料也是最好的。
黃牧甫說過:古人作印章,剛做出來的時候邊欄肯定光滑,沒有殘破的,為什麼要效仿殘爛後的效果呢?其晚期作品邊欄多為不殘或少殘。印章邊欄蒼茫、殘爛的有吳昌碩等。印章剛製作出來時肯定邊欄不是殘破的。邊欄的風格必須從屬於印文的風格,印章邊欄殘破效果目的是什麼呢?
1、造成殘破做舊,透過模仿長時間風化殘破的效果。
2、印章具有金石氣,畫面感,邊欄弄殘破而求風格統一。
3、模仿封泥。封泥原指封針竹簡的泥團,古人在上面鈐壓了白文印的印痕,變成像朱文一樣的凸字,仿封泥印章實際上是模仿拓片而刻的印。邊緣呈不整齊的隨意形。在刻制仿封泥印時有意模仿邊緣的不平整。
4、透氣或延伸的空間。筆畫的平行靠邊會給人侷促感,可以將緊靠的邊欄弄破透氣。又叫為“出血”。平行粘邊,兩線寬度相加為一條線。印文線條的端點粘了邊,可以有選擇地將部分的邊欄弄破,給人以遐想延伸的空間。
對於“為什麼印章邊欄要破殘”有疑問或新的見解,歡迎各位書畫印友留言交流。
回覆列表
表示高古,歲月久遠,殘損斑駁。古印儲存下來都有此特證!現代制印殘邊缺角有意為之是表示此印高古特證,反映殘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