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淡墨殘煙

    中國歷史上共有兩位布衣天子,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經當過放牛娃,做過和尚。那麼朱元璋是怎樣從草根一步步逆襲成為皇帝的呢?我認為這得益於他早期的生活經歷。下面就將朱元璋青少年時期的經歷向大家做一介紹:

    一、寺院裡的長工

    1343年,朱元璋的家鄉濠州發生了嚴重的旱災。這場災禍讓朱元璋貧窮但溫馨的家支離破碎,他的父母、大哥紛紛被餓死。走投無路的朱元璋只能到附近的皇覺寺當和尚,由一個放牛娃變成了一個小沙彌。當上和尚的朱元璋並沒有每天誦經禮佛,反而是成為了寺院裡的長工。每天砍柴、挑水、洗衣、拖地,稍不留心還會遭到打罵。但為了能有一口飯吃,朱元璋只能默默地忍受。不過一顆反抗壓迫的種子已經在心中萌芽。

    二、乞討的小和尚

    隨著災禍日益嚴重,寺院也慢慢負擔不起僧人們日常的飲食。皇覺寺的和尚們也只能外出化緣。說是化緣,其實就是乞討,不過就是乞討,也是有區別的。資歷老的和尚前往受災輕的、富庶的地方,而朱元璋這個連編制都沒有的臨時工只能是去淮西、河南這些重災區去乞討,這些地方的百姓自身都難保,哪有餘力去幫助別人呢?所以,朱元璋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飢餓狀態。每天白天朱元璋都要面對無數的白眼才能討上一點食物充飢,晚上也只能露宿野外,看著慘淡的月光,聽著野獸的悽嚎,他感到深深的無助,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

    三、性格的成熟

    朱元璋當了八年多的和尚,有將近四年的時間在外流浪。不過朱元璋和一般的乞丐不同,也正是這些不同決定了他不會永遠是乞丐。在這段時間裡,朱元璋仔細研究了淮西的地形地理、山川河流,瞭解了各地的風土人情,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朱元璋的性格也逐漸成熟起來。生活中的遭遇、磨難造就了他堅毅果決的性格,同時也讓他變得狠厲、多疑。命運是公平的,這些讓朱元璋萬分痛苦的經歷同時也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資本。

    四、信仰的轉變

  • 2 # 雨霽視角

    從普通農民到成為一朝開國皇帝的朱元璋,人生實現戲劇化逆襲,到底怎樣的能力造就了他?

    堅韌的毅力是生存的重要品質

    二十五歲之前的朱元璋是個很普通的人,那時他只想擁有一個家,有子女,想要和父母安穩地活下去,偶爾有頓肉吃人生就滿足了。十七歲那年先是黃河水氾濫引發嚴重瘟疫,再後來天氣異常乾旱,莊稼都乾死了,原本老百姓手上就沒有多少存糧,只能等待官府的救助。當時在極其腐敗的元王朝的統治下,朝廷賑災糧食在官府的一層層剝削之下,實際到老百姓手上只剩下穀殼。由於食物短缺,朱元璋的父親、母親、大哥、大哥長子都餓死了。看著一個個親人在自己面前離去,而他又無能為力改變現狀。

    朱元璋痛哭過後,不得面臨一個重大問題—埋葬他的親人,可沒有棺材、沒有壽衣、沒有墳地。他去求地主,地主幹淨利落地拒絕了他,不得已他用草蓆蓋著親人,用木板抬著親人的屍體到處找地方埋葬。好心人可憐他,才給了他一塊地方埋葬親人。這時他明白除了靠自己,沒有誰可以幫他。為了生存,為了能夠活下去,他決定去皇覺寺當和尚,命運的轉折就在這裡開始改變。在寺廟他經常捱罵,受其他和尚的欺負,每天都要擦洗香客踩踏的地板。每到夜晚時,他都倍感孤獨,但他只能望著天空思念父母。不久過後因為旱災過於嚴重,寺廟要求所有和尚外出化緣,要化緣就必須放下所謂的自尊。

    他一邊走路,一邊討飯,穿城越村,挨家挨戶,每敲開一扇門可能意味侮辱,但不敲那扇門就會餓死。三年的外出化緣使得他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見識,認識了很多不同的人,也終於使他明白:面對困難,透過自身不斷的努力,一定能獲得成功。

    朱元璋憑著這股勇於面對困境的韌性,一路披荊斬棘,終獲得人生的逆襲。困難使人不斷獲得成長,困境會磨練出堅韌意志,對於勇敢者而言,困難是良藥,只要勇敢闖過去,夢想就會得以實現。

    嚴格要求自己,做事穩紮穩打

    後來在皇覺廟待不下去時,朱元璋投身郭子興,成為郭子興的乾女婿。郭子興去世後,他接管郭子興的軍隊,成為郭軍的領袖,之後他的人生道路節節高升,打敗張士誠,佔領江南,四十一歲那年打敗元軍,同年在南京稱帝。朱元璋成功稱帝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嚴格要求自己執行自己所下達的命令;

    第二:做事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部隊進獻戰利品,他給退了回去;部隊繳獲陳友諒的鏤金床,他下令給砸毀;他的侄兒進獻一名二十歲會作詩的美女,他下令將美女當眾斬首。

    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跟隨他打仗屢建戰功,但朱文正好色又殘忍,強迫平民家的女兒陪睡,在毀掉她們的清白後扔到井底,導致許多平民家的閨女慘死。朱元璋知道後以“不諫阻”的名義殺掉朱文正的部下,將隨從中的五十餘人挑斷腳筋,甚至要將朱文正處死,最後還是馬伕人出面勸阻,才免他一死,讓其看護祖墳。

    嚴格要求自己以及親人的同時,他還制定了各種政策來管理根據地。打一次勝仗,吃下一個地方,他不急著冒進,而是組建根據地,徹底消化掉才往外發展。在根據地裡實行“屯田”制,任命康茂才為營田使,負責興建水利,派人到處開荒墾地,用生產量的多少來決定賞罰。

    堅持的基礎加上強悍的執行力,想要不做出成績都難。這也給我們啟發,很多時候過於一味追求快速成功,而忽略自身的基礎牢固度。就像蓋房子,打好地基的房子才能蓋得更牢固,才能蓋得更高。

    做人格局大,做事大格局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沒有遠大的目標以及正確做事的眼光,光有勇氣並不足以成為一代梟雄。

    朱元做事璋大格局的三個關鍵節點。

    第一:郭子興死後,他成為郭軍的領袖,那時他佔領江淮有兩三年 ,卻毅然放棄江淮,揮軍渡江攻佔南京,建立新的根據地,建立了獨立稱雄的基礎。

    那時河南及淮北,被紅巾軍據有,他們抵擋了北方的元軍,北東西三面有其他起義軍在抵擋,而南方盛產糧食,駐守的兵力較少,佔領南京可以低調發展,擴充實力。

    第二:東征西討,依據環境變化,敵人的性格特點制定戰略計劃先攻打陳友諒,後打張士誠。陳友諒是熱血漢子,驕橫自大,易於衝動;張士誠性格內向,進取心不強,如果先打張士誠,陳友諒必定會攻打朱元璋,最後確定攻打陳友諒。

    第三:南略北伐,穩紮穩打地消滅元軍的力量。

    朱元璋打敗張士誠,佔領江南後,剩下的就是元軍,但他仍採取謹慎的態度,一個個地方去攻佔,而不是冒進直搗元都。當時他分析元朝還保有相當的軍事實力,直接攻打元軍還有一定的風險,於是他在佈置北伐的軍事部署時採取穩紮穩打、積小勝為大勝的策略,不追求僥倖心理。很多時候我們容易被眼前小勝利迷惑住,導致看不清自己的侷限。做事大格局,高目標能夠指導正確前進的方向,減少走彎路所消耗的時間。

    朱元璋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物,他一沒有出生背景,二沒有人物關係,卻能從一個吃不起飯的窮人變成明朝的開國皇帝,由此可見,堅韌的毅力、嚴格要求自己、有大格局是多麼的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提升自己的說話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