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69746421666i
-
2 # 手機使用者55296863272
喪事簡辦是好事,現在稱病生不起同時也死不起,辦一個喪事至少五至十萬,還有公墓山的墓地可真賓儀館的聚寶盒,不到兩平方要幾萬!死人的房基地比活人的宅基地不知要貴多少倍呀!還美其名曰減少汙染!天呀!
-
3 # 舜和藍色祭念
感謝邀請。喪事從簡與厚養薄葬同意,只是少了厚養的意思,我個人認為更應提倡厚養薄葬。其實,喪事是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守靈、遺體告別、骨灰安葬(寄存、墓地下葬、海葬、樹葬等多種形式),多年來殯葬行業的負面新聞不少,致使喪事活動消費不透明,甚至不合理,這也是從簡的一個理由。民政部一直倡導殯葬改革、移風易俗,也是引導市民喪事從簡,生前多關懷比啥不好!以上為個人意見。
-
4 # 孔山之叟gzq5391
農村有句土話,叫有錢埋錢,沒錢埋人。個人根椐自己情況適當的儀式還是必需的。老人們辛辛苦苦一輩子臨了無聲無息給一條狗一樣拉出去埋掉,也不太合適。總之再搞極端,從一個極端跑向另一個極端。
-
5 # 只看不評的小帥
人生匆匆忙忙幾十年。到了最後一次,我覺得應該遵從當地的風俗。尊重老人的意願。送逝者最後一程。必要的禮儀還是要的。但是像那種脫衣舞演唱會,我覺得那這些就不必了。當然我還是贊成從簡。但是一些必要的禮儀風俗也必須遵從。這是最基本的孝道。
-
6 # AH流浪的人
要薄葬,要厚養,老人在世的時間吃不上喝不上,死後請嗩吶還有樂隊鋪張浪費,這樣就是孝順了嘛!難道說在世的時間兒孫不看就是好的
-
7 # 崔總工程師
大辦也好,簡辦也罷都是孝家的事!外邊人何必多管閒事!別人花自已的錢,葬自己的先人怎麼辦都是自由!你看不慣,當作沒看見就行!
-
8 # 老豆224876384
古詩云:人死如燈滅,又如湯澆雪。
若要還魂轉,海底撈明月。
人死後,一了百了。迴歸自然。所以。我支援一切從簡,這樣對國家,對親人都是有好處的,一切從簡吧,我死後安心。
-
9 # 黑狼傳說389
不會加減乘除的應該不多,這種提議脫離現實,我他媽沒錢你給我花嗎?除了死人無大事,家族的頭頭腦腦都會商量計較好具體事宜,誰想從繁?
-
10 # 渺小
我覺得人活一生不容易,哭著來到這個世界,死了也沒必要大張旗鼓,但是我們要尊重死去的人,開個追悼會,讓親人和朋友送他(她)一程,你們覺得呢?
-
11 # 李子遲到了
春節回鄉見聞:為何喪事變喜事?
我許多年來就認為,我們這個民族或許是世上最沒有悲劇意識、最沒有悲憫情懷的民族,或者說是最開心、最樂觀、最務實、最容易遺忘的民族。也許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我還幾次在文中提出,清明節、七月半……都被我們過成了“狂歡節”、“美食節”。
同樣,在我們鄉下老家,喪事也被鄉親們辦成了喜事。本來嘛,喪事也一貫就是叫“白喜事”(與“紅喜事”相對)的,我們老家叫“吃豆腐”、“吃baozi”(豆腐、baozi是素食,意思是說喪事上不能吃肉食,但或許那是因為當年經濟窮困、物質貧乏吧,這些年來便是大魚大肉、雞鴨牛羊、山珍海味照吃不誤)、“吃半夜飯”(親戚鄰居為死者夜裡守靈,到半夜還會有一頓吃的),看看,還是跟“吃”有關嘛!
對於老百姓們的喜事、喪事,國家多年來一直都提倡艱苦樸素、移風易俗、輕簡安置。可這些年來鄉親們逐漸手裡有錢了,便越發大操大辦、奢華鋪張、揮霍浪費、互相攀比起來;有些甚至還是打腫臉頰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比如喪事嘛,大家在父母生前,捨不得多花點錢讓他們吃好點、穿好點、住好點,到處玩玩、看看,去醫院治病、到療養院享樂、給他們買保險,等等;而在他們死後,卻願意花大錢——少則六七萬,多則十幾萬、幾十萬,搞大排場、大手筆,典型的“厚葬薄養”:請樂隊戲班、歌手舞者、曲藝人員來表演節目;日夜鞭炮、煙花、綵球、綵帶放個不停;張燈結綵、旗幟飄揚、耍龍舞獅、敲鑼打鼓;每天三頓,大魚大肉、美酒名煙,擺上很多桌,請大家吃吃喝喝……難道這錢是天上掉下來的,或樹上長出來的,不是自己的血汗錢,花著不心疼?而那樂隊奏的、戲班唱的、歌舞表演的,都不是悲哀、沉痛的調子,而是非常歡快、喜慶,跟做喜事的內容、形式、流程、氣氛,幾乎並沒有什麼兩樣。網上還有訊息稱,在有些農村的喪禮上,甚至有年輕女子跳脫衣舞、唱露骨歌曲的!
這其中還有個重要原因,並不能一味責怪死者的子女家眷,他們花這麼多錢自然心疼;但形勢所迫,逼上梁山,也是無可奈何,只有如此啦!村裡那些主事的,德高望重的本族長輩、村委會的幹部們,誰不會絡繹跑來說教你:歷來每家辦喪事都花了這麼多、搞得這麼大,你能比他們少嗎?那不是顯得你不孝順、對父母不好,顯得你沒本事、沒有錢?而你又偏要面子、要跟人家比,能不照做,自投羅網,任其宰割?
因為他們這麼說,其實就是個冠冕堂皇的藉口,無非是要宰割你,藉此機會狠狠讓你大放血,有類似“打土豪”、“吃大戶”的思想。趁火打劫、幸災樂禍,不正是某些國人的德行嗎?
前幾天,趁春節期間,我抽空回了趟湖南中部的老家。我們村差不多同時走了兩個人,所以就搞了兩臺大型喪禮現場,其規模都甚可觀,雙方明裡暗裡攀比較勁,就像“唱對臺戲”似的,大操大辦、大鳴大放、大吃大喝、大喊大叫,樂聲響亮,直上雲霄,像是把整個村子抬上了天,真是好不熱鬧!
-
12 # 奇疆6688
不是有人支援喪事從簡,而是國家提倡喪事從簡。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喪葬習俗根深蒂固,一時難以根除。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思想覺悟的提高,那種古老陳舊的喪葬禮儀,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改變,即由繁到簡,由陳舊到文明,由浪費到節儉,由規模大到範圍小。如過去人們行孝,穿白鞋或戴黑紗,要滿三年,三年內不能去別人家串門,三年滿換孝後才可走親戚串鄰居,現在,人逝後,百日換孝,如有子女在外地工作,則在埋葬當時在墳前就換了孝,這在封建社會是絕對不允許的,亦無人敢打破這一陳規。再如,亡人埋葬後,後人要點燈守墳至七盡,現在又有何人去守墳呢?這說明陳舊的喪葬文化在逐漸改革,與文明和諧的新時代合拍。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說:……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裡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喪事簡辦勢在必行,大得人心。人死了,開個追悼會,搞個悼念儀式,回憶生平,緬懷業績,寄託哀思,很有必要。親朋鄰里送花圈丶挽帳丶輓聯,參加追悼儀式,既節儉又文明,應大力提倡。喪事簡辦是我國殯葬改革的方向。
-
13 # hjiyhuhfdh
支援喪事從簡,但不支援死後就進冷棺材,火化下葬。
因為人斷氣後,大腦還在活動,身體還存在知覺,有的是假死,世上有很多死後三天、七天又活過來的案例,為了避免這種大機率的可能性,人死後至少要放兩、三天再火化下葬。
從情感方面去說,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兒女拉扯大,給兒女做飯洗衣、為兒女奔波勞碌幾十年,反過來父母死了,馬上就火化下葬,一天都不容,這不符合人性。
-
14 # dOta664
@人活著給吃給喝,生前做子女的,多看望,與父母經常聊聊天,做個孝順的兒女就可以了。死後不要做那些無謂事,人死如燈滅,那些古人遺傳的細節都是矇蔽活人眼的,不可相信。
-
15 # 寡人55599876
支援!!現在有些地方有一種喪事開支,就是房子被撤了,死了人沒有擺放處,要去租用擺放死人的地方,專門這一塊就要三萬元左右,這是無法節省的也是額外開支。
-
16 # 雜糧包
我支援樹葬 由政府提供樹苗個人花錢,把屍體埋葬後不要墳頭直接種樹 當然了得有空曠廢地禿山等 既不用火化汙染環境 又綠化了祖國的大好河山 其實有的是這樣的地方
-
17 # 王延學
成都自省(吾家雲莊),2018年底推出,吾家雲莊APP,線上,把逝者資料生平記錄,這個世界你來過,五百年後都記的。線下,從火化殯葬墓地全部免費,只代收墓地公司30年管理費,包括農村墓地將來大量減少,如果國家鼓勵一個小城市基本實現一個森林墓園,節約國家土地,拆遷,環保,百姓開支等。墓地採用一人一棵樹,叫森林墓園,或者公園墓園。2019年先開放大成都區域。
回覆列表
本人是這樣認為的,喪事從不從簡要看自身家庭的生活條件,條件好的可適當濃重,作為對逝者的尊重,但也不能盲目的鋪張顯闊,家底比較差的也不要跟風,適可而止就好。這樣就會比較均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