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泰山無涯
-
2 # 茅臺文化傳承
一、距今約6000年前,在尼羅河流域出現了人類最早的文明—古埃及文明,期間創造了農業、養殖、天文學、金字塔奇蹟以及繪畫、雕塑等古埃及藝術。
二、幾乎與古埃及文明同期,在兩河流域出現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也是人類第二個文明中心,聖經的《伊甸園》原址就出現在那裡。輪子、楔形文字、青銅和帆船的發明也標誌著城市文明的出現。當時的蘇美爾人創造了很多世界第一:《烏爾納姆法典》、藥典、農曆、史詩、地圖等等,還有最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正是那時候文明的薪火相傳,才奠定了西方數學和天文學的基礎。
三、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出現了2000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二十世紀,遠在東方的中國和印度的文明開始崛起,而當時的中國憑藉農業文明佔據了世界的霸主地位,到了宋代,達到鼎盛時期,不僅為世界創造了水利、壟耕種植法和農具,還建立了對東南亞乃至世界都產生深遠影響的科舉選官制度,以及對世界後來產生巨大影響的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三大發明。先進的造船工業促進了海上對外貿易的發展,因此才有了後來聞名遐邇的《馬克·波羅遊記》。張擇端繪製的《清明上河圖》是對當時宋代繁華最直接且生動的描述,而且宋朝時期的中國,可能是全世界第一個興辦社會福利的國家。
四、古希臘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最燦爛的一頁,它在政治、文化、科學和藝術上都達到了一個個高峰。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的幾何學,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的物理學、以及托勒密的天文學都是在古希臘文明中創造的,而這些足以奠定了世界自然科學體系的基礎。
五、羅馬人用武力征服希臘乃至世界後,先後又用拉丁語和法律體系統治了世界。羅馬人發明了拉丁語,並且把它變成了世界上語法最嚴謹的語言,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最先有拉丁語版本,後來才被翻譯成英語的。羅馬文明中對世界文明影響最深遠的當屬羅馬法的創立了,可以說沒有羅馬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就沒有今天的法律,人類也不會從野蠻走向文明。
六、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上,沒有一種商品能像瓷器那樣,改變世界的政治文化和人類的生活。從宋代的青瓷到元代的青花,無不成為當時全世界人們夢寐以求、視如珍寶的人造奇蹟。可以說瓷器的出現,引領了西方的工業革命。因此,中國被稱為“瓷器之國”毫不過分。
七、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最有影響力、以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美第奇家族引領並推動了文藝復興,讓整個歐洲走向了資本主義的程序。舉世聞名的畫家波提切拉、米開朗基羅、達·芬奇都是在美第奇家族的資助下發展成為為藝術大師的。而另外一位近代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伽利略,如果沒有美第奇家族支援的話,也不會對世界科學做出那麼巨大的貢獻。
-
3 # 滴滴嗒嗒123
俗話說得好“無巧不成書”,其實就算是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裡,也有很多讓人會心一笑的巧合,正所謂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接下來,就來盤點一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巧合事件。
▲中國歷史悠久,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至今,大約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漢朝時期,興亡的一個巧合
漢高祖劉邦,初年為亭長,後在芒碭山斬蛇起義,最終滅暴秦,敗項羽,遂得漢家四百年江山。關於劉邦,身上的傳奇不可謂不多,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劉邦斬蛇起義的故事。說是劉邦在芒碭山,持劍斬殺了一條大蛇,後路遇婦人哭泣,言稱其子是白帝子,在此變化為蛇,如今被赤帝子所殺。於是”諸從者日益畏之“,劉邦的名氣也就越來越大。根據一些野史和民間故事,還有傳言,大蛇遇見劉邦時,詛咒他說:”你斬我頭,我便鬧你頭;你斬我尾,我便鬧你尾”,而劉邦手起劍落,卻將大蛇一斬為二。
▲劉邦斬蛇起義,是為自己造勢的手段,和陳勝、吳廣借“大楚興,陳勝王”來召集士卒是一個道理。
雖然斬蛇起義奇幻的很,但是多年之後,漢家天下果然從中斷開,王莽篡位,立新朝,正處東西兩漢之間。但這還不是最有趣的地方,當年劉邦入關,秦三世子嬰懷璽投降,秦朝自此而亡。劉邦因“殺之不詳”之故,將子嬰放走。(子嬰後被項羽所殺)後劉邦繼承大秦基業,立漢朝,是為西漢。兩百餘年後,時值西漢末年,王莽毒殺漢平帝,改立漢宣帝的玄孫,當時只有兩歲的廣陵侯孺子嬰(劉嬰)為皇太子。后王莽又迫孺子嬰禪位,自己登基稱帝,改為“新朝”,西漢遂亡。同樣都是滅前朝,又同樣都是從“子嬰”手上謀取江山,秦朝亡於子嬰,西漢又亡於孺子嬰,這樣的事情不可謂不巧。其實歷史上很多巧合,感覺像是上天安排的,可就是這麼巧
-
4 # 千慮一得
劉邦斬蛇起義建立西漢,王莽篡權滅了西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兒子曹丕篡位滅了東漢,司馬懿兵變挾持曹芳,兒子篡位滅了魏;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燭光斧影傳位給弟弟趙光義,南宋高宗趙構沒有兒子,兄弟不是被殺就是被抓,最後把皇位有還給趙匡胤的後代;明初有個張定邊,明末有個李定國;清初太后垂簾多爾袞入關,清末太后垂簾小皇帝退位;西漢之前有秦15年,東漢之前有新15年,唐之前有隋15年……
回覆列表
1、梁啟超妙作鹹魚詩
梁啟超九歲那年,他的祖父梁維清帶著他乘坐木船,由水路經江門前往廣州參加考試,這個還是梁啟超第一次離開家鄉。
其實用鹹魚入詩入對,是一個非常難的題目,因為鹹魚雖然是廣東人飯桌上的名菜,但畢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俗話說:“進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但說的仍然是臭,並且是與“入芝蘭之室”相對著的。
話題一出,當時滿船的考生都一下子被難倒了,大家紛紛都在抓耳撓腮,苦苦思考。
梁啟超稍停片刻,便當眾吟誦:“太公垂釣後,膠鬲舉鹽初”。在座的人聽了,都不約如同地愣了一下,然後大家都拍手叫好,不約而同地稱讚他的詩做得十分切題,風格典雅,詩意濃郁,而且適當地運用典故,不落俗套,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好句。
2、林則徐拒賄拾遺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林則徐被任命為江南監察御史,巡視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島寓所剛歇下,有個自稱“花農”的人獻上一盆玫瑰花,還說是要請林大人換個大盆栽花。
林則徐心知有異,一腳踢翻花盆,盆裡現出一個紅包。包裡是一隻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紙信箋,箋上寫著:“林大人親收,張保敬獻。”林則徐當場將張保行賄的金老鼠沒收,上繳國庫。
3、昭君“落雁”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絃,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4、紀曉嵐求診
紀曉嵐曾有一位脾氣不好的醫生朋友。某日紀曉嵐因小恙前去求診,這位醫生朋友對他說,我出個上聯,你若能對出下聯,診費、藥費全免,紀曉嵐心想對聯之事能難倒我?便點頭應允。上聯為:"膏可吃,藥可吃,膏藥不可吃"。
紀曉嵐便借其脾氣發揮,續了下聯:"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既觸其缺點,又促其改正,一語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