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剛遇上一位大蝦,感覺他的意思就是出對對聯不講究平仄格律就是無賴人品問題,這把我給嚇的。 個人是覺得對聯還是要遵守一些基本規則,但也不必上綱上線。畢竟是在網路上,又不是什麼嚴格的場所,主要還是娛樂為主。要講究的,可以私下交流。
7
回覆列表
  • 1 # 書生也要拳頭硬

    過分強調平仄,就把大多數人排出了,更何況普通話的平仄韻與古漢語已發生很變化,拿什麼時候的聲韻做標準,物件是老古董值錢,人做老古董就沒什麼意思了。憑意境對對,作詩,填詞大家一齊玩,對學習中華文化很有裨益。那些非平仄不可,不是強迫症,就是藉此抬舉自已,我就不信了,他們的詩詞對聯能高過前人了。大家都喜愛,你們定規則,霸佔著算怎麼回事。

  • 2 # 背影170068386

    私自認為,只要意境相對,語句通順,有時可以不論平仄,但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上仄下平方顯通順。古時要求平仄對仗,但現音和古音已亂,難分古今,所以對對聯無須那麼苛刻。如果按平仄而論,那麼,東西不能對南北,上下不能對左右,春夏不能對秋冬,這又如何解釋。例如,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仔細看一下,這樣的名聯平仄尚且都不合韻,呵呵,何況今人乎!像這些只憑意對,無視平仄的名聯太多了,隨手都可以攆來幾個,大家不妨留意一下。

    祝大家中秋快樂,快樂中秋!

  • 3 # 偉142174870

    社會在不斷髮展進步,對聯也不例外,更要與時俱進,才有生命力,有活力。

    我本人不諳對聯規律,但我很喜歡對聯,最近我也在學習對聯知識,偶爾遇到簡單些的上聯,便也情不自禁要對上一對,目前就是憑的意境,憑的喜歡,憑一腔要對好對聯的熱情。我想,有許多和我一樣的對聯愛好者,都在努力學習,積極參予,讓自己積累對聯知識,共同為″對聯″的這個版塊辦得紅紅火火,把更多的年青人吸引進來,共同學習,共同討論,共同努力,把中華這朵文藝奇葩發揚光大,與時俱進。

    (不在受邀之列。路過見到這個問答,只是粗淺發表一下個人觀點和感受)

  • 4 # 夏大哥54032841

    中國唐朝五律,七律,都要平仄音對應,還要數對數,天對地,景對景,福對壽等等的對仗。

    音過去只有陰平,陽仄二聲。是為了壓韻而作的,那是文人,史官,音官所定的和聲是為了讀起來有朗朗上口之意。只有杜甫作詩比較有格律。象李白就浩放不著重音韻和字數對仗。白易居寫詩更樸實,他寫的詩一定要鄉村的老太都聽得懂的詩才為好詩。

    我們寫詩不一定刻板地平仄音對仗,但是詩意詞必須有對稱不然不叫詩。而象填詞。宋代詞也有音律只不過讓我們填詞而己。

    我們現代可以作七言,五言,詩。而不作為律用詞不一定疊意駢儷等生澀傲口之詞。但表述一定有主題和內容,不可;寫了半天使人還在雲裡霧就不妥了。

  • 5 # 回春堂八卦神算

    對聯要有創新的意思!而不是所謂的平平仄仄而已!食古不化的對聯!堪比隔夜的菜,食之無味再且有毒!聯是有聯意和季境的存在才有韻味!反此即廢聯之作……。

  • 6 # 春華745944080186

    平仄固然重要,我認為意境和聲韻同樣重要,趣味能讓人感到舒服,沒有聲韻和趣味只去講平仄,死板硬套,我認為是有點免強。更重要的是意味和順暢,平仄出來不順暢大家不會認可,聲韻的重要性是對聯中的精華,趣味能使對聯流暢,讓人閱讀後心中留下久久的愉快。當然平仄出來的陰、陽、平聲更是精華中的精華,要想完美,要花費精力打磨每一個字的稜角,讓每一個字變的圓潤流暢是對聯的精僻之處,對仗也是對對聯中的一大環節,意義重大,如果離題太遠就象夫妻各走各的,有點不對襯的感覺。本人只是看歪把,其實什麼也不懂,如有缺點錯誤還望文人墨客諒解!

  • 7 # 曉雨甘霖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意境,緊扣主題。要與所出題目事實、環境、要求、出處、語境相適應,不能天馬行空,想怎麼對就怎麼對,那就太沒意境了!至於平仄之要求,我認為能適合平仄最好,如果實在適應不了,只要意境美,也無可厚非。不能強求,這就是我的觀點,歡迎各位指教。

  • 8 # 歸零140844425

    當然意境重要!意境是對聯的靈魂,平仄是對聯的衣服。沒有靈魂的東西是死的,乾癟的,缺少靈性。一根再漂亮的電線杆,也沒有一棵難看的樹來的有趣。

    如果意境與平仄兼得,那自然是佳作。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舍平仄而得意境,也不乏佳作。注重平仄而失意境,有玩文字遊戲之嫌。

  • 9 # 三上詞話作者

    對聯平仄對仗與意境都重要

    對聯對仗,猶如蓋房子打基礎,然後砌牆架大樑;對聯意境,好似蓋成房子後裝修,使人住得舒適。因此,對聯平仄對仗與意境的關係,不是非因即果,兩者互為作用。

    對聯講平仄對仗,是由聯律決定的,不是人為強加的。聯律是什麼?最基本的規則是上下聯句子結構相同,平仄相反,詞義相似或相反。上聯最後一字為仄聲,忌尾三仄;下聯最後一字為平聲,忌尾三平。那麼,為什麼對對子一定得講“律”,除了規則之說外,更多地借鑑了詩詞的音樂屬性要求。音樂的興起與詩詞相攜,尤其是宋詞,它是地地道道的音樂文學體裁。這個現不講,以引對聯同樣是講平仄對仗,即音律的文學體裁。對聯不按這個規則,單就對聯而言,它的作用最多起個陰陽頓挫的作用,但拿到近體詩和宋詞創作中來衡量,這些功能還遠遠不夠,因為詩詞每逢對仗,它一定要求按它的規則辦事,不講究平仄和對仗,意味失律。詩詞失律是一種什麼概念呢?好比唱歌不按譜子的標號,把曲子唱跑調了。所以,對聯講平仄對仗十分重要,並非可有可無。

    對聯是文學,不管格式怎樣符合條件和規則,但最後還是以作品的可讀性和傳播性為標準,即創作的作品,以有無意境為最高標準。這裡有一個觀點需得澄清,對聯講平仄對仗與意境是一體的,兩者互為條件,光講平仄對仗,沒有意境不行;光講意境,沒有格律作法也不行。從古至今,好的楹聯大都講規則。這裡指出的是,對聯規則有嚴和寬的說法,但不等同隨心所欲,做出有意境的對聯,沒有按照規則去作,是屬於不合格產品。功力到了,規則也不成規則,會在規則的框架下,又能作出很有意境的作品。

    如果想投身中國傳統文化的行者行列,那得遵崇道義,不因遇難而停步,不因名利所困惑,又不因無立竿見影之效而放棄。沉住氣,多讀書,多研習,立志成為詩人之前,對聯只是個啟蒙。過了這個階段,與成功就越來越近。

  • 10 # 更上一層樓g

    對聯的意境與平仄對仗同等重要。

    沒有意境肯定枯燥無看點。

    沒有平仄對仗不叫對聯,頂多算打油詩。

  • 11 # 徐克文0

    完美的對聯要意對,字對,詞對,平仄對,上下分清。

    都重要,缺一不可,少哪一方面都不是好聯!沒有好的出聯,也難有好的答聯!

  • 12 # 詩酒任年華

    多數情況下要符合平仄規律,前人總結出這樣較有美感,但不是絕對的,和古詩類似,七律絕品《黃鶴樓》首聯含聯信手拈來,卻不影響成就

  • 13 # 鄉村小老頭3

    謝謝邀請,對聯古人使用古文言簡意賅,雖然一副對聯用字不多但是表達出來的情感卻很豐富,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當我們吟誦古人的絕句時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副水墨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這樣的對句信手拈來數不勝數,新文化運動以後大力推行白話文,對聯也受白話文影響對聯規則也隨之有所放寬,但是總體上還都是遵守規則的,起碼的規則就是上下聯字數相等,字詞內容相對,即使字音的平仄不是個個相對,也講究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必分明,就是上下聯的第二、四、六個字的音必須平仄相對,上下聯的意境要統一才好,這是我的一點淺見,只供參考。

  • 14 # 宸哲

    自然是意境為佳。比如說上聯:一二三四,那對下聯:五六七八。格式沒錯,確乏味且無趣。

    但如果下聯回:季季呈福。

    如此整個對聯的格調提升,意境就有了,讓人觀後也能心生愉悅,這才是對聯該有的效果!

  • 15 # 張先生zjc

    一副好對聯應該是平仄格律與意境都要兼顧。但對於有的出句不規範或刁蠻,這也使得對句很難附和出句的格律,這時就只能以意境為主。有格律但不拘泥格律。對聯有工對,寬對,戲對。只要上下聯偶合搭意使人讀來賞心悅目就好。愚見!望聯友提出寶貴意見!

  • 16 # 琵琶嘴

    我認為對聯韻律重要,意境次之。為啥呢?

    對聯能成為文學寶庫一顆明珠,就在於其有對仗平仄的特殊性,能簡捷有聲有色的表達事物。對聯非詩,但有別於詞的對仗和韻律,它不是散文,但能簡煉表達意境。所以,《如不講韻律,連對聯也算不上,何談對聯韻重要,還是意重要?》就是說,只有稱得上對聯之後,才可以論其韻律及其意境的關係及其重要性問題。

    但在我們的對聯實踐中,很多的朋友只是愛好者,熱情參與者,高手必竟是很少數,所以,難免在對仗韻律上出些毛病,難免發生顧此失彼的問題,這方面的問題也只有在今後持久的學習實踐中糾正差錯,提高水平。我相信朋友們,一定能做出既合對仗韻律,又有好意境的對聯來。

  • 17 # 阿拙哥

    如果你是用來參賽的或正式投稿的,絕對是平仄押韻最重要。如果是抒發情感心聲或朋友之間來往唱酬的,則把意境放在首位!順便說一句,古代科舉試場上的"頂級"詩詞文章,沒有一首(篇)具有流傳價值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亞迪宋MAX值得購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