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5
回覆列表
  • 1 # 人飲水思源人

    元武宗海山是元朝第三位皇帝,1307年回都奔喪被擁立為皇帝。他一共在位四年,在此期間他緩解了元廷的內部矛盾,使得元朝的國力慢慢強盛。但是他卻下令大量印製大銀鈔,導致其貶值,加重了元朝的財政危機。1311年,長期沉迷酒色的海山,身染重病,不治身亡,享年31歲。

    武宗繼位第十天就興建中都,他想效法他的爺爺忽必烈所建的大都。中都的建立過程遭到了大臣的反對,海山不顧國家困難,意氣用事,最終中都建立一部分,武宗死後被廢止了。

    武宗面臨成宗時的通貨膨脹,為了解決經濟問題,他設立了尚書省。其一目的就有理財。1309年9月,發行大銀鈔。但是新幣的發行,實際上是透過由政府明令宣佈至元鈔貶值一倍半的方法,把通貨膨脹的患害轉嫁到私人使用者身上。為了穩定物價,武宗調控海運。從1283年,七年多時間裡,由江南運到北方的糧食就達到了150萬石。而且還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到1309年後,每年穩定在200萬石以上。在一定程度上,海運緩解了社會危機。最後尚書省還增加鹽引價格等措施,不過在武宗去世後,人亡政熄。

    元武宗海山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的改革緩解了社會矛盾,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他卻大興土木,沉迷酒色,濫發鈔票,使貨幣大量貶值。一生只當了四年皇帝,好的政策得不到很好的推廣,人亡政息。

  • 2 # 勇哥講生活

    元武宗海山只能說一般般,好事有幹,壞事也搞。像他一登上帝位之後,就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古代都是“一代天子一朝臣”,在海山統治時期表現得可謂是淋漓盡致,海山將之前的朝臣幾乎全數更換,重要職位的人都給換了。海山的思維不同於其他的元朝皇帝,他比較信奉儒家思想,同時他十分信奉僧人,建造了興盛宮供人們誦經祈福,在元武宗海山任皇帝期間,元朝新建了許多寺廟,將那個時候的僧人的地位抬至很高。元武宗在位期間,中國內部的矛盾得到了很明顯的緩解,內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這些並不能完全歸功於元武宗海山,這應該可以說是時機處理的得當才會讓元朝的發展顯得十分順利。但他本人的性格卻喜怒無常,常常令人無所適從,真的體現出伴君如伴虎啊。但是海山為政期間對金錢揮霍無度,比如說是大興土木,致使民生怨憤,又因為要滿足自己的驕奢享受,導致國庫發生了嚴重財務危機,為了緩解財政危機,元武宗就下令大量發行銀鈔,導致貨幣大量貶值。這使得元朝朝廷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

    當然這樣的皇帝下場都不是很好,看看元武宗海山的結局,他因為沉迷女色,最後染上重病,於三十歲時便與世長辭。可見他“中毒”有多深。

  • 3 # 未鳴讀史

    元武宗海山全名孛兒子斤·海山,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是元朝的第三任皇帝。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我們一起來看:

    首先要指出的是元武宗海山的繼位對中華文化的延續有很大的貢獻。

    公元1307年,元成宗去世後,海山和他的堂叔阿難答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繼承權之爭。

    阿難答是一個伊斯蘭教徒,反對中華文化,而海山尊崇儒教,熱愛中華文明。權力鬥爭最後以海山獲勝而告終,中華文化由此避免了一場大浩劫。

    海山深諳統治之術,因此在他登上皇位後,把滿朝的文武大臣全部替換成自己信任的人,大大加強了自己的集權統治。

    海山非常體恤徵邊將士的辛勞,剛繼位就宣佈免除大都等地三年的差稅,雲南等地免除一年的差發,士兵們都感恩戴德,此舉增強了軍隊的凝聚力。

    為了發展生產,海山還允許民間練鐵和鼓勵開荒,對受災嚴重的地區,免徵一切賦稅,新開墾的荒地,免除三年差稅。

    前面已經說了,海山非常喜歡中華文化,他尊儒重道,以太牢之禮祭祀孔子,並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勉勵興辦學習儒術的學校,免除學生家庭的差役,此舉極大的緩解了漢、蒙之間的民族矛盾。

    與此同時,海山為滿足個人私慾,大興土木,揮金如土,導致財政空虛,朝廷經濟困難,為了緩解經濟危機,海山大量發行銀鈔,又造成貨幣大幅度貶值,老百姓苦不堪言。

    海山只當了四年的皇帝就去世了,他在位的表現可以說有功有過,由於他性格的複雜多變,後世對他的評價也是譭譽參半。

  • 4 # 歷史的小學生

    元武宗海山是元成宗鐵穆耳的侄兒。其父答剌麻八剌早年去世。海山自小很受元成宗的喜歡。元成宗大德年間,海山在漠北的幾場戰爭中表現突出,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又由於他善於統御諸將,在漠北元軍中威望頗高。這就是我講的“統軍有方”。

    海山在位期間的主要治國動向如下:第一,設和林行省治理漠北。在此之前,和林一帶設有宣慰司,屬於中書省的直轄區。海山自漠北入繼大統之後,就在和林正式設立了行省。設定和林行省有力的統轄了漠北軍政,有效地撫治了來自西北地區大批歸來的蒙古大千戶部眾。此外,海山還調集人力物力,在忽必烈的秋獮之地附近,建造了元中都(今河北張北縣)。

    第二,置尚書省斂財。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八月,海冊正式設定尚書省,以親信脫虎脫、三寶奴、樂實等主持理財。首先是發行“至大銀鈔”,以新幣一兩準至元鈔五兩,又廢止中統鈔流通,應付紙幣貶值。其次,大幅度提高海運數量。還有提高鹽引價格等。目的是竭力開闢財源,斂財自費。海山專門成立一個機構用於斂財,主要原因是廣建佛寺、濫行封賞、糜費巨大。這也就是我講的“治國失策”。元仁宗繼位後,立即以“變亂舊章,流毒百姓”的罪名,處死了脫虎脫、三寶奴和樂實等尚書省主要官員。並直接將尚書省廢除。

    第三,元武宗人稱“三濫皇帝”,就是濫行賞賜、濫封王爵和濫授官職。這就是我講的“封賞無度”。對於財物賞賜,忽必烈是比較謹慎的。甚至還被一些蒙古王公貴族指責為吝嗇。忽必烈重用漢臣,接收漢法,對儒家推崇的節儉非常遵從。忽必烈在位時,沒有像窩闊臺那樣開啟國庫任人取用,對財物的使用和賞賜毫無節制。元武宗繼位後,又恢復了窩闊臺的舊制,各類賞賜非常慷慨大方,幾乎到了濫賜的地步。

    忽必烈對王爵的封賞也很慎重。受漢法的影響,認為官職和王爵不可輕授。忽必烈對蒙古諸王封爵,明確規定為六等印章,只有一些黃金家族親近子弟的支系,並且效忠於忽必烈政權的,才能封賞較高的爵位。比如所謂的“一字王”,如燕王、秦王、梁王、晉王等,只封給忽必烈的少數子孫。駙馬是黃金家族成員之下的一個等級,一般不能封王爵,大多是郡王,且多在印章四等以下。但到了元武宗期間,晉封一字王的多達十五六人,幾乎所有黃金家族的支系都被封為一字王,甚至駙馬也受封一字王。少量功臣也能受封二三等王爵。完全與忽必烈的制度背道而馳。

    關於濫授官職,主要是滿足元武宗提拔舊部的需要。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臺的大臣員額較前朝大增,還有更多的“遙授”官銜。比如,樞密院在忽必烈時只有六名,元武宗直接增加到三十二名。又因為元武宗長期總兵漠北,漢化的程度不深,他甚至不懂官職為何物,也不理解官職意味著權力和國家的名器。所以,他把官職當成一般財物隨意封賞。

    元武宗的“三濫”,加劇了統治階層的混亂,擾亂了政治體制,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不安定。

    第四,元武宗的身體本來就不健壯,即位後又沉迷酒色,在位不足五年就死掉了。這就是我講的“淫樂有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盟軍不直接從義大利進攻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