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看風雲在際

    李衛在雍正執政期間深受喜愛和他本人懂得變通有著直接的聯絡。而對於此人沒有文化卻依然能夠得此重用,自然是和他本人身上的很多特質,有著相應聯絡的。

    李衛出生於江蘇的銅山,在年輕的時候就因為家裡條件較好,所以出錢買了一個文憑成為了國子監的監生。

    在進入而立之年的時候又成為了當時的兵部員外郎,正是因為這樣的家庭背景,所以讓他將錢財看成了不太重要的東西,所以說家庭出身以及環境的影響的確是很重要的,雖然一開始他的官職是靠買來的,但是他本身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

    因此也讓他成為了雍正王朝裡最受寵幸的大臣之一。而他能夠成為一代名臣,自然要從他在朝廷之中積極的為皇上出力說起。清朝時期的鹽務管理是非常嚴苛的。因此對於這個職務,很多人拼命地想要去獲得這項肥差。

    而李衛因為不看重錢財,自然也就更容易在這個崗位上獲得較好的能力表現,所以在雍正三年的時候,他便被皇上任命為浙江巡撫,平時還要兼任鹽政的相應管理事項。在這個崗位上,他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鐵腕手段,也獲得了較高的成就,後期在不同的崗位上,他都呈現出了自己精明以及能幹的一面。

  • 2 # 玄坤文史

    李衛是雍正皇帝重要的左膀右臂,在《雍正王朝》一書中,李衛是雍正皇帝收留的小叫花子,但歷史上真實的李衛並不是一個小叫花子,或者是小混混,而是江蘇豐縣一戶富貴人家的子弟,可以確定的是李衛在康熙皇帝執政晚期,就已經投靠了胤禛一黨。

    李衛透過納捐入仕

    在中國古代,要入仕為官的渠道並不是只有科舉一種,科舉是相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較為公平的入仕手段,但是要想透過科舉入仕,那就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所以科舉入仕的難度也相對較大,在科舉入仕之外,封建社會時期,還有其他的一些入仕途徑,比如納捐,而家族具有一定的人脈關係,也能透過這些關係入仕。

    李衛沒有什麼文化,但是李衛卻出身於富貴人家,在康熙五十六年時,李衛透過納捐買到了員外郎一職。在清朝六部下有掌管各種事務的衙門,比如禮部下有管理祭祀、科舉,接待外賓的衙門,工部下面有管理工程,交通,水利的衙門,而員外郎就是管理這些部門的副官,郎中是正職。

    深受雍正皇帝信任,李衛一路平步青雲

    李衛透過納捐得到了兵部員外郎一職,兩年後就被調往戶部任職郎中,李衛在這期間投靠了胤禛,康熙皇帝駕崩後,胤禛繼位,為雍正皇帝。李衛很快就被調任為雲南鹽驛道,這是個肥差,李衛在任職期間政績突出,不久雍正皇帝便將李衛升任為布政使,一年後,李衛被升任為浙江巡撫,雍正五年被提拔為浙江總督,在雍正皇帝上臺後,短短五年時間裡,李衛就升到了一品大員,清朝的封疆大吏,可見雍正皇帝對他的信任。

    在雍正一朝,李衛又先後擔任了兵部尚書,刑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務,李衛在任職期間,從未因為在雍正皇帝面前得寵,就驕縱跋扈,始終堅持秉公執法,也多次得到雍正皇帝褒獎,雍正皇帝駕崩後,乾隆皇帝繼續重用李衛,命李衛兼任觀察使,乾隆三年李衛病逝,乾隆皇帝下令以總督規格下葬李衛。

  • 3 # 陳阿Q

    我沒讀過關於李衛的正史,就說一下我對《雍正王朝》裡面李衛的認識吧。

    有人會說《雍正王朝》畢竟演義的成分太大,不足信,那我們的正史又是經過多少是加工的呢!

    李衛的成功有運氣的成分,但也絕非偶然!隻身的實力槓槓滴

    1、李衛能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自己做再大的官,取得任何成績,自己也是雍正的奴才,能明確意識到雍正是自己的根,這點年羹堯就不明白,李衛和年羹堯在不同領域都是佼佼者,但兩個人的命運卻是相反。

    2、李衛做事果決,能承擔責任!挑擔子,科場舞弊案,李紱去找李衛,李衛抓住要害!立馬行事,

    3、李衛在江蘇實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各種野路子把一些飽讀詩書的老油條搞得就犯,也是絕了。

  • 4 # 遊史無終

    歷史上真實的李衛可不是個不學無術,遊手好閒的市井混混。

    李衛出生在江蘇徐州的一個富裕人家,從小含著金鑰匙長大,是個不折不扣的公子哥。30歲那年出資買了一個兵部員外郞的官銜,直接入朝為官,免去尋常人家子弟十幾年的寒窗苦讀。

    大家可能會一片噓聲,原來是買來的官,清朝真腐敗,公然賣官。

    其實,李衛這官買的光明正大,是經官方認正許可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李衛是透過“捐納”當上的官。捐納制度並不是清朝首創,它作為政府創收的一種措施由來已久。早在秦漢時代,每逢出兵打仗、修建工程、遭遇災荒,國庫空虛,政府財政赤字的時候,就需要向民間籌措資金,這時,政府就會出面組織一定規模的捐助換官活動。

    所以,捐納買官這項活動不是貪官汙吏的專利,也不是政治黑暗的表現,歷朝政府在財政困難的時候都經常這麼幹。

    清朝的捐納由朝廷統一發佈政策、戶部專設機構捐納局主持運營,收入全上交國庫。

    捐納的官職明碼標價,有種種的限定,不是隨時、隨意、隨便的普通商業活動。

    首先,要對買家進行資格審查。鄉鄰要具結擔保,當地要開籍貫和清白冊。

    其次,吏部、禮部的官員概不出售,因為吏部主管官員隊伍,禮部要抓禮制教育。必須具備過硬的政治素養和專業素質,不是隨便什麼人花錢就可以買來當的。中央六部部長,地方一把手的總督巡撫也不賣。道員、知府、知縣隨便挑。最後,凡是在出售之列的官職一律由國家統一標價,從三品道臺價值1.3萬兩銀子,從五品知州只要4820兩,3700兩就可以把七品知縣官銜領回家。價格公道、童叟無欺,但凡有錢的商人、地主都會第一時間選擇捐納,清朝最多的時候有百分之六十的官員都出身捐納。

    不過,李衛不到十年,就從一個員外郞變成一品大員,絕對不是靠捐納、賄賂或者巴結就能換來的,而是依靠真才幹和出色的政績。

  • 5 # 趣談唐宋元明清

    李衛平步青雲,提拔速度遠超常人

    鑑於歷史原因,李衛是為數不多的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高階政府官員,康熙五十六年,李衛當上外郎之後,不久便到朝廷任兵部員外郎一職。也就是說,在李衛當官的前兩年就已經從地方官員變成了京官,而京官是歷朝歷代最有升值潛力的官員,畢竟近水樓臺先得月。

    不出所料,在康熙五十八年,李衛任戶部郎中一職。至於戶部郎中在康熙時期的地位,大家可以去詳細參考一下《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電視劇。這樣的一個官職,往往是四十歲甚至五十歲的老頭子才可以當得上的。

    康熙駕崩雍正上位,便立即任命李衛,當上了直隸驛傳道。李衛還沒有上任,便直接再次更改任命成為雲南鹽驛道。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最能撈錢的部門一共有三個,在這三個當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鹽道。在古代出售食鹽,完全是由官方壟斷,個人無法參與其中。而食鹽的價格,往往也由官方制定,千里之內僅此一家,愛買不買。

    李衛能夠當上這樣的官,出乎了很多人的預料。而在第二年的時候,李衛直接升任布政使,主管全省的財政稅賦,與此同時仍然管著鹽道。

    在之後,李衛一路青雲直上,十年之內從原先的一位五品賢外郎,升任到總督,成為了國家的封疆大吏,職位上升之快讓人唏噓。

    沒錯,這就是事實

    根據清代歷史記載,李衛其實僅僅是家境富裕而已。在朝廷上並沒有權勢,換句話來說,李衛當時僅僅是花錢捐了一個官,也就僅此而已了。

    在清朝,如果朝廷裡面沒有自己的勢力,想由一個地方官員變成一個京官難度可想而知。而由五品的地方官員變成一品的封疆大吏,難度就更加的可想而知。

    簡而言之,以李衛現有的狀態,現有的身份地位和家庭條件,根本不足以支撐李衛成為一品京官和封疆大吏。

    把不可能的事情辦變成可能的事情,首先自己得有能耐。李衛在擔任鹽道史的時候並沒有中飽私囊,反而是積極的追捕販賣私鹽者。並且在雍正四年、雍正六年,分別採取了不同的措施,對於鹽盜的活動起到了一個極其大的震懾作用。

    在雍正六年,李衛在江浙沿海地區建築了諸多的海塘,用來抵禦海潮的侵襲。與此同時,當皇帝不滿意江南總督範時繹對松江海塘的工程辦理之時,李衛積極主動的擔當起了這次任務,並且採取了極為妥當的修繕方案。

    江南地區有很多盜賊,而地方官員又大多與盜賊同流合汙,李衛在江南的時候,對於當地的盜賊進行了大力度的逮捕,與此同時,對於上級進行毫不留情的彈劾。雍正七年,李衛查獲了參與朱三太子案的甘鳳池案件,甘鳳池最終也被處死。

    李衛是一個有能力、有本事、有道德、有素養、有追求的人,儘管與此同時他還是一位漢人,儘管在朝廷之上並沒有太多的政府官員與他一線,儘管他得罪了太多的皇親國戚、地方豪紳,但有三個人是至始至終支援他的,分別是: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能夠得到皇上的支援和認可,並且在皇帝的大力扶持之下,擔任諸多政務,這才是李衛最大的成功。

  • 6 # 太史叨叨令

    說李衛不學無術是個小混混,那也太小看雍正的眼光了!

    過去的官員們最講究的兩個字是“出身”,如果是科甲進士,就好比是名門正派,這些人當然對那些花錢買來的“捐班分子”看不上。

    李衛雖然也是一代名臣,但他起步的官偏偏就是花了銀子捐來的,何況他確實書讀的不多,字認的也有限。但是英雄不問出處,要是以此來評說李衛是個“小混混”,個人認為,歷史上有此資格的人,恐怕沒有幾個吧?

    說說李衛的從政之路。

    李衛的老家是江蘇銅山,古稱彭城郡,現在歸屬徐州管轄,家裡沒有什麼背景,倒確實有點錢,要不也不可能給他捐個員外郞。看官可別小看這個“園外狼”,那也是從五品的官階,已經相當不低了,配置在朝廷或地方的輔助部門。後來,他就填補了兵部的空缺。

    到了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他升職當上了戶部郎中,這個郎中可不是看病的,正五品,中級官員,聽候各府卿或少卿的招呼去辦事,主要處理各種雜務。

    雍正即位,很欣賞李衛的辦事能力,開始讓他去當個什麼直隸驛傳道,就是去直隸擔任這麼個專管本省驛遞之事的官,明顯是大才小用嘛,李衛也沒去赴任。後來雍正也改了心思,就改任他為雲南鹽驛道,這在別人的眼裡可就是正經的肥缺了,何況級別也上來了,堂堂正四品!

    為主子辦事,忠心且善於動腦子,成績突出。雍正二年,李衛平步青雲,一步當上了雲南布政使,這已經是從二品的方面大員了,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與專管刑名的按察使並稱兩司。而且,雍正對他相當信任,命他仍然兼職鹽務。

    簡直是一年一大步。到雍正三年,李衛從較為偏僻的雲南一步升官為浙江巡撫,雖然也還是從二品,但是地方行政、軍事、司法權力都抓在他手裡了,何況,雍正還命李衛順便管理兩浙鹽政。那是要權有權,要錢有錢。雍正五年,李衛吉星高照,當上了浙江總督。

    到雍正十年,李衛做到了刑部尚書,這已經是從一品的高幹,後來又封為直隸總督,這是清朝九位最高階的封疆大吏之一。

    十幾年間,從一個從五品的閒職一路高升當了總督,成為一品大員,李衛的升遷速度確實也罕見。但如果說靠的是混,那也太小看雍正的眼光了。

    李衛不僅忠心,做事幹練,抓賊捕盜都是一把好手,主要是鹽政管得好,攤丁入畝也執行得力,還有一點讓雍正最欣賞,就是清廉。他在雲南當官,有人送禮給他,誰說當官的不打送禮的?李衛就是毫不客氣,就照規定,叫來人!把這人給我拖出去杖打!

    李衛的官績還是不錯的,當然限於學識,有時候免不了仗著皇帝的寵幸耍點威風,比如他當雲南布政使的時候,就叫雲貴總督高其倬為“老高”,叫雲南巡撫楊名時為“老楊”,對上司明顯不敬耶!可他是顆銅豌豆,誰也不能把他怎樣。

    李衛長得人高馬大,據說是身高6尺2寸,合到今天差不多有兩米了,長得倒是很虎氣,不像影視劇中演的簡直有點像韋小寶,純粹是個小流氓的樣子。

    李衛好習武,膂力過人。據說,他的兩個鼻孔中間相通,麻子臉,而且麻點有銅錢那麼大。李衛好習武,召兵設勇建營,專練搏擊拼刺。每當捕盜之時,李衛都要身披鎧甲,親自登臺指揮。他還曾經向雍正主動請纓,要到軍前衝鋒陷陣。雍正批示說,這些事還輪不到你。

    下面這張是李衛的官服圖,沒看見有麻子,看來那時候的畫師給他自動美顏了。

  • 7 # 於左

    李衛是一個粗魯、不太守規矩的人,在做官之前大概做事更為隨便,說他是一個小混混,應該也沒冤枉他。

    我們先看看他的履歷。

    清朝一般在遇到災荒、戰事或者修建河防等需要時,為了彌補經費的不足,允許民間捐資買官,文職官員可以買一個郎中、道員之類,武職最高可以買到一個參將。

    最早,李衛就是走的捐途,《清史稿》中說,他在康熙晚期捐資買到一個兵部員外郎,康熙五十八年,升為戶部郎中。

    雍正登基之後,李衛立刻坐上了飛昇的火箭,他先是做了雲南的鹽驛道。但其他文獻中的說法有些差別,他在康熙末年就做了雲南鹽驛道,雍正元年又在雲南管理銅廠,雍正二年,升任雲南布政使,兼管鹽務。雍正三年,升任浙江巡撫,兼理兩浙鹽政。雍正五年,為浙江總督,兼管巡撫事。雍正十年,加兵部尚書銜。

    雍正十年,李衛改任直隸總督,兼署刑部尚書事。乾隆皇帝繼位,命他兼管直隸總河,乾隆三年十月,李衛因病被免去直隸總督,不久死去。

    雍正皇帝很賞識李衛,他和田文鏡一起,成為雍正皇帝最寵信的漢臣。但李衛容易意氣用事,而且不懂規矩。他在雲南時,就曾經接受賄賂,又在自己的儀仗中加了一塊大牌,上寫“欽用”二字。雍正皇帝知道以後,告誡他不要“使氣凌人、驕慢無禮”,應該“勤修涵養,勉為全人,方不負知遇”。

    在任直隸總督時,李衛依然常發脾氣,常對別人破口大罵,雍正皇帝批評他:“近有人謂卿任性使氣,動輒肆詈……當時自檢點,從容涵養。”

    據說,李衛曾經讓手下一名小吏給他寫一份奏章,請求雍正皇帝封賞自己的五代祖先。小吏說,只有封三代的,沒有封五代的。李衛立刻破口大罵:畜牲!我讓你怎麼寫,你怎麼寫就是。

    小吏堅決不肯,李衛也挺有個性,事後平靜下來,賞給小吏一筆銀子,幫他捐了一個官做。

    當初李衛在浙江時,讓人在西湖的花神廟裡給自己和妻妾塑像,稱為“湖山神位”。乾隆皇帝南巡時看到,認為李衛仰仗先皇的恩寵,任性驕縱,不是純正之臣,下令把塑像毀掉。

    據說,雍正皇帝曾經叮囑尹繼善學習幾位總督、巡撫,還特意提到了李衛、鄂爾泰、田文鏡等人。尹繼善說,他會學習李衛的勇氣,但不會學他的粗魯。

    尹繼善是大學士的兒子,自己是正宗的進士出身,做過翰林編修,李衛、田文鏡雖然是雍正皇帝的紅人,畢竟是野路子出身,尹繼善當然看不上,也不完全認同李衛的為人處事。

    李衛能夠花錢買官,說明家境很好,按理說,身居高位後,他應該學會矜持一點,莊重一點。但他動不動就開口罵人,說明本性中是有改不掉的粗鄙成份,有小混混的本色。

  • 8 # 關河南望

    大家對李衛的熟悉,大多是在影視劇中,當年徐崢演的一部《李衛當官》,讓大家對這個人物有所熟悉,劇中李衛因為假扮欽差大人結果被賞識,然後做上了真正的欽差,並且破了一宗又一宗罪案的故事。

    看電視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李衛是真的非常厲害,而且為人非常正直,是一個非常聰明又清廉的好官,但是我們也知道,其實很多電視劇都是有修飾的成分的,還有些是杜撰出來的,那麼,在歷史上,李衛這個人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歷史上真實的李衛,和電視上的一樣,也是透過不正規的手段做上官職的。不過與電視劇中清貧的李衛不同。歷史上的李衛家家境比較富有的,而且這個官位也是跟他的家世有很大關係,在康熙年間,李衛家裡給他出資當了個員外郎,於是李衛便在朝廷謀得了一個小小的職位,這也是李衛當官的開始。

    李衛從小便不愛讀書,不認識幾個字這個問題自然是他的短板。官雖然是買來的,但並不代表他沒有實力不識字的李衛,奏章都由師爺代寫,師爺寫完都要讀給他聽,有不合意的地方,他就口述修改。但是李衛絕對不簡單,就是這樣的口述修改公文,總是能夠敏銳地能切中問題要害,對此大家佩服得五體投地,李衛的過人的機智和才幹由此可見一斑。

    僅用了十年的時間,李衛便從一個個小小的員外郎變成了朝廷一位一品的大臣,從員外郎變成總督,可以看出李衛絕對是一個非常厲害有能力的人。

  • 9 # 蚊子De文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阿文!本文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轉載,歡迎關注。眾所周知康乾盛世的盛況離不開雍正的兢兢業業,而雍正卓越的政績離不開身邊的四大護法,他們就是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靜、還有李衛。首先我們看看這幾位護法的家庭條件,年家是明朝官宦世家,年羹堯的父親叫做年遐齡,官拜湖廣巡撫,所以打小家境優越。而隆科多呢?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一等公佟國維第三個兒子,雍正公開以舅舅相稱呼,那更是家庭顯赫、位極人臣。田文靜以監生入仕,是攤丁入畝的鐵腕執行者,雖然家境條件一般,但他是雍正的鐵桿粉絲。最後我們來看李衛,他是小混混嗎?他是怎樣當上官的?阿文和各位朋友們來一起了解一下李衛。我們大部分人因為不喜歡看繁瑣的歷史文獻,歷史人物都是透過影視劇來了解的。其中經久不衰的《雍正王朝》也是本人喜歡看的一部歷史鉅作,劇中的李衛是一個叫花子出身,被外出辦事的四爺胤禛看中,帶回北京逐步成為雍正心腹的。而歷史中的李衛呢?是江蘇人,家庭條件比較富裕,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富二代,他的官是花錢買的。說他是小混混吧,可他還知道花錢買官,當公務員不混社會。說他不是小混混吧,可他大字不識一個,辦事也從不按常理出牌,只能說他是一個大混混。

    他透過花錢買了一個小小的員外郎,又因為為官清廉、不畏權貴、政績卓越,深受雍正的賞識。從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一直到封疆大吏直隸總督等,並且是雍正四大護法中唯一一位歷經康雍乾三朝不倒,最後得以善終,而且乾隆以總督身份給予祭葬。能得到如此殊榮、能爬上如此高位,和李衛的努力付出是完全分不開的。

    1.李衛對管理鹽政、糾察私鹽方面是行家,在清朝販賣私鹽是違法的,而且販賣私鹽嚴重影響了官鹽的銷量。官府掙不到錢,所以鹽商是官府主要的打擊物件,李衛透過加強自己“小腳偵緝隊”的力量,徹底一窩端了當地有名的沈氏鹽梟,並且出了一系列的戰略方陣來防止私鹽的販賣。

    2.李衛對浙江海堤的修築,也頗有建樹。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可見在古代治水也是很口頭疼的一個差事。李衛把最險要的錢塘江的海寧塘治理的井井有條,尤其最為雍正喜歡的是李衛經常在當地籌錢治理水患,為朝廷大大節省了開支,這樣辦事誰不喜歡。

    3.李衛還擅長捉賊,和現在政府倡導的掃黑除惡一樣,很多盜賊和當官的互相勾結,“蛇鼠一窩”,並不好查處。李衛透過明察暗訪、找其罪行,毫不徇私舞弊,透過自己的方法以及雍正的支援,把以範時繹為代表的犯罪團伙,統統雙規掉了。

    4.李衛還是雍正肚子裡的蛔蟲、雍正的代言人,例如某親王因為庫銀的問題,貪汙腐敗,因為不是什麼大罪,雍正礙於宗親的緣由,不好出面,基本都交由李衛來辦了。李衛不光是政績卓越(例如現在很多當官的政績也很好,一伏法的時候都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但乾的卻是地主的勾當)最主要李衛也確實為官清廉、不畏權貴,左右逢源,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能尊重文人。按現在人來說,李衛就是一滑頭,但是滑的皇帝們都喜歡。遊戲於康雍乾三朝不倒而能善終,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

  • 10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人想必對李衛的印象都非常深刻,劇中的李衛是叫花子出身,潛邸時期便跟隨雍正帝鞍前馬後,對雍正帝忠心耿耿,是雍正帝潛邸時期的“奴才”。雍正帝即位之後,李衛大受重用,由知縣、糧道、布政使,一直做到了江蘇巡撫、兩江總督,成為了封疆大吏。

    那麼,李衛真的是叫花子出身嗎?又或者用提問者的話說,李衛真的是混混嗎?恐怕您得失望了,李衛可不是什麼叫花子出身!李衛是江蘇省銅山縣(今徐州市銅山區)人,出生於一個殷實的地主家庭。清朝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在財政緊張之時,朝廷會出賣一些非重要官職以換取真金白銀,用來平衡財政赤字,並且還為這種“賣官鬻爵”行為取了一個不錯的名字——捐納。李衛自幼生得膀大腰圓、根本不喜歡讀書,雖然也接受過正規教育,但學識卻不足以征戰科場。就在李衛正為前途發愁時,恰巧趕上康熙末年開捐,於是李衛花錢買了一個員外郎的虛銜。 清朝的員外郎是從五品官員,如果按從四品知府對應現在的正廳局級為參照,李衛買的這個官還真不小,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副廳局級,估計李財主可沒少花銀子呢!

    不僅如此,清朝捐納出身的官員很多都是買個虛銜或者叫候補官職,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被放實缺。可李衛在買了員外郎之後不久,居然真就被授予了戶部員外郎的實缺,不久又升任了戶部郎中,估計銀子也是沒少花啊!但是,李衛出仕之後卻沒有像眾多捐納出身的官員那樣,一心只為撈銀子,反而非常清廉、剛直,一心想要作出點兒成績來。面對不合程式或違法的事情,李衛誰的面子也不給,管你是親王還是貝勒,到我老李這兒,一切都得按規矩來!據說因為某位親王的下屬違法亂紀、利用職權斂財,李衛直接把矛頭指向了那位親王,在走廊上擺上櫃子便標明“某王贏錢(非法收入贏餘)”,搞得那位王爺差點下不來臺!而這一切都被潛邸時期的雍正帝看在了眼裡。

    雖然此後李衛止步戶部郎中一職,其辦事不畏權貴、不講情面的作風卻給雍正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即位。自雍正元年起,雍正帝拉開了雍正改革的序幕。推行新政無可避免會損害到既得利益者的切身利益,得罪人無法避免。於是,雍正帝想到了不怕得罪人的李衛,將其提升為了直隸驛傳道。還沒等李衛上任,雍正帝又把李衛派去了雲南,出任雲南鹽驛道。李衛到任伊始便展現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著實幹出了一些成績。雍正二年,僅僅上任僅僅一年的李衛便由道員晉升為了布政使,主官一省財政,同時仍然兼管著原來的鹽政。在雍正新政的推行過程中,李衛依然秉承了一貫的行事作風,誰的面子也不給!雖然得罪了不少人,李衛的官卻是越做越大。上任布政使僅僅一年左右的時間,李衛調任浙江巡撫,成為了封疆大吏!在擔任巡撫的同時,李衛還監管了浙江的鹽政。浙江靠近兩淮產鹽區,但是清政府處於政治、財政考量,嚴禁浙江就近購買便宜的淮鹽,只能購買價格較高的官鹽。因此,導致浙江地區私鹽販賣成風。李衛到任後,鐵腕治鹽,嚴厲打擊私鹽販賣,硬生生剎住了這股歪風邪氣!與此同時,李衛在捕盜方面的才能也相當突出,在任期間肅清了浙江境內的多股匪盜力量。之後,李衛便留在了浙江,一干就是四年,直到雍正七年其母去世、返籍丁憂守制,李衛才離開了浙江。三年丁憂期滿後,李衛升任署理(代理)刑部尚書,不久又調任直隸總督。雖然在官場歷練多年,李衛的性格卻沒有變。雍正十一年,李衛公開彈劾雍正帝另一位寵臣鄂爾泰的親弟弟鄂爾奇!雖然雍正帝看在鄂爾泰的面子上最終的放過了鄂爾奇,但對於李衛不改初心、剛正不阿的作風給予了高度讚揚。

    人們經常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雍正帝去世之後,不少雍正朝的重臣都遭到了乾隆帝的猜忌,鄂爾泰、張廷玉也不例外。但是,李衛卻沒有遭到乾隆帝太多猜忌。乾隆二年,李衛還因秉公執法獲得了乾隆帝賞賜的四團龍補服。可見,乾隆帝對李衛這位父親的舊臣還是比較滿意的。乾隆三年,李衛病死任上,病重期間乾隆帝還專門派御醫前往直隸為李衛治病。李衛去世後,諡“敏達”,從這個諡號也能看得出,乾隆帝對李衛的表現還是非常認可的。

  • 11 # 歷史縱橫帝

    導讀:歷史上李衛確實存在,但絕對不是小混混。不敢說家資鉅富,但也是小康水平。因為李衛最早的官員外郎就是花錢捐來的,後來因功勞青雲直上官至巡撫、尚書、總督。跨越康熙 、雍正、乾隆三朝,是有名的名臣。

    李衛出生在江蘇銅山一個小康家庭。但是家庭很普通,也不是什麼名門之後。從小就調皮搗蛋,所以大字不認識多少肯定也無法透過科舉作為進身階梯。所以怎麼辦呢?其實在古代還有一種做官的渠道-納捐。顧名思義就是花錢買官,這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賣官鬻爵。這是在古代王朝在財政遇到困難的時候的一種聚斂財富的一種方式。不光清朝有,其他王朝也有不少。而李衛捐官的時間是康熙五十六年。

    我們可以聯想一下康熙晚年的國庫情況:一方面是長時間的對外征戰導致的國家財政幾乎出現赤字;另一方面,朝臣從國庫借款導致國庫空虛。遇到黃河發大水,朝廷都無力賑災。李衛捐官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清史稿 李衛傳》記載:李衛,字又玠,江南銅山人。入貲為員外郎,補兵部。康熙五十八年,遷戶部郎中。李衛神奇的升遷速度

    如果別人升官快那叫一步一個腳印的話,李衛升官的速度那簡直叫坐上了火箭。自康熙五十六年至雍正五年這十年間,李衛從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閒職一路突飛猛進最終官居總督,成為朝廷封疆大吏。這種升遷速度在以前是聞所未聞。那麼既然李衛的家底不足以支撐這樣的升遷,再說官至高位也不可能拿錢買;那麼李衛是如何完成這樣華麗的職場轉變的呢?唯一的解釋就是能力和功勞。

    這麼多年換了很多地方為官:浙江、雲南、直隸等地,主要的功勞集中在幾大塊:鹽政、推行新政、浙江修建海塘以及抓賊這三項。

    李衛在雲南和浙江為官時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鹽政,也就是打擊私鹽。食鹽的收入在清朝收益的佔比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因此也就有無數的鹽商成為大富豪。因為不同地域鹽的價格不同,官方往來就會產生重要的鹽稅。因此暴利之下,很多私鹽販子就孕育而生了。其實不光是清朝,很多朝代都有私鹽販子比如唐朝的黃巢祖輩就是一個私鹽販子。李衛出色的透過駐兵、圍剿等方式沉重的打擊了私鹽,避免了國家鹽業收入的流失。這對康熙朝晚期和雍正朝國庫收入捉襟見肘的情況起到了極大的緩解作用,也許這也是他迅速升職的原因之一。

    (私鹽)

    不光是鹽政,更重要的是響應雍正皇帝的號召在兩江推行新政: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納糧。雍正上臺後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西北平定叛亂和推行新政挽救即將奔潰的大清財政。這幾條新政可以說是割除弊病,可以讓大清朝煥然新生。但是對士紳和讀書人來說可以說是割肉一般疼痛,所以明裡暗裡都拼命抵制。

    而江浙和河南作為雍正的試點地區備受關注,可以說他們的成敗決定了新政能否在全國順利推行的國策。李衛透過自己的方式和手段使得新政順利的推行。和直屬領導保持高度一致並且在領導需要的時候能夠迅速拿出辦法取得成效也是李衛能夠簡在帝心的絕招之一,同樣和適合職場上的朋友們哈哈。

    小結:

    李衛從一個花錢捐的閒散五品進入官場,憑藉這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在自己的官場生涯中一再升遷。可以說李衛的官聲還是不錯的。浙江修建海塘也算是蔭及子孫的善舉。對一個不怎麼認識字的人來說,取得這些成績著實難得。

  • 12 # 歷史局中人

    在《雍正王朝》中,李衛是四爺胤禛下揚州籌款時發現的,那時候李衛看上去是一個小混混,其實內心充滿了智慧。作為前邸奴才,李衛的確做得不錯,很受胤禛歡心,胤禛做了皇帝后,李衛更是水漲船高,後來更是做到了封疆大吏,不得不說李衛的運氣很好。

    而歷史上的李衛,卻不是窮的到了要飯的地步。因為從小書讀不進去,正好家裡有點錢,為了光耀門楣,於是就捐了一個“員外郎”的官,那是在康熙56年的時候。清朝的時候由於財政困難,康熙就想到一個古代王朝通用的辦法,就是納捐。除了可以讓朝廷渡過難關外,也可以向朝廷輸送一些沒有考好功名的人才,也算是一舉兩得,這跟“賣官鬻爵”是兩個概念。

    而雍正繼位後,就直接任命李衛為雲南鹽驛道,專門管鹽務。要知道,在古代,鹽是國家壟斷產品,管鹽的官職都是肥缺,而且後臺都很硬。你看看揚州的任伯安,兩淮巡鹽道,每年給老八集團輸送一百萬鉅額資金。可見,雍正對李衛是很看重的,不過這也讓大家很意外,為什麼雍正對李衛如此厚愛。

    雍正沒有看錯人,李衛在雲南鹽驛道這個位置上,沒有為自己中飽私囊一分錢,相反,在這個位置上,李衛是恪盡職守,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其中嚴查私鹽走私做的非常好,為朝廷每年多賺了幾十萬兩銀子。

    後來李衛又在雍正二年,升任雲南布政使,還兼管鹽務。雍正三年,李衛又升任浙江巡撫,兼理兩浙鹽政。雍正五年,升為浙江總督,兼管巡撫事。雍正十年,加兵部尚書銜,又改任直隸總督,兼署刑部尚書事。乾隆皇帝繼位,命他兼管直隸總督。

    可見,李衛的升官速度堪稱火箭,在清朝,估計也只有和珅能跟他有的一比了,不過幸運的是,李衛得以善終,而和珅卻被賜死。

    為什麼一個靠納捐上位的小官,後來居然做到了封疆大吏,還受到康熙、雍正、乾隆三任皇帝的厚愛?

    無疑,靠的是能力和忠心。

    李衛當官主要在雲南、浙江、直隸。在這幾個地方,李衛的政績有目共睹,不論是治理鹽務,還是在浙江推行新政,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推行新政,是雍正在位期間主要做的幾件大事之一,遭到了幾乎所有上層人士的反對。作為試點城市,李衛頂住壓力,不像田文鏡那樣死板辦事,而是靈活應用和百折不撓,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對於李衛一個半文盲來說,能在歷史上留名,不得不說,李衛還是很有本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厭惡男生時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