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一笑貫長天

    趙孟頫的書法的確能做到雅俗同賞!

    可是,這也是其書法藝術性不高的表現!為什麼歷代書法家對趙孟頫有所詆譭,其主要的原因在於此。

    趙孟頫的字過於熟,熟也近俗!書法步入高階一定要寫生,生也不俗,生則力備!

    再者就是趙孟頫在章法處理上過於刻板,其行書尤其如此,同時,趙孟頫也影響了後世書法的方向,這種刻板的章法無疑是館閣體滋生的溫床。

    這是俗的角度,而雅呢!趙的字型比之王羲之更秀美,筆力也不弱!所以即使是趙孟頫有俗的嫌疑,但是誰也不敢輕視趙孟頫的書法!

  • 2 # 甸原富利

    以我初學者的角度去看,趙孟頫的字,即有包含書法的各種美(就是所謂的“雅”。所以,有人不吝讚美之詞);也有一般人可學寫的實用性(也就是“俗”)。所以,我在學字臨摹多人的字帖後,目前臨帖的目標鎖定了趙孟頫。(淺陋拙見,請師友斧正!)

  • 3 # 恆子35

    就是說趙孟頫的字誰都說好,不像現在,書協專家說好而其他人都說不好。肯定不是醜書,已自詡為醜了,卻硬要在各書法評選中拔頭籌,弄得美書不知何為。雅俗共賞在書法上的含義還有會寫的和不會寫的,不會寫或不常寫的人也能欣賞說好,趙孟頫的字確實有這樣的魅力。首先,趙孟頫的字誰看了都覺得舒服,線條流暢飄逸,結體和諧自然。與晉唐書法用筆上相比更求隨筆性自然表達,不刻意顯鋒露骨和奇險側媚,一筆下去起運收筆全憑筆性,表現得體恰到好處時便收。整體章法上也是力求和順流暢通達,老百姓的話:就是耐看。

  • 4 # 林慶逢358

    趙孟頫一生就用心學二王書體,二王書體早已為社會各階層人等所接受並讚譽,這趙孟頫算是學上了大路貨色,佔了頭籌。再者,趙孟頫本人的筆頭功夫半點不遜於二王,他只在守二王書體上略為變化,這變化是往端正上發揮,更顯得書體平易近人,讓人覺得書體親切親和,筆法嫻熟,氣韻連貫,使其書法圓轉流媚,讓受眾能雅俗共賞,成就了他"上下五百年"的盛譽。

  • 5 # 秦巴藝苑

    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臺侍御史程鉅夫舉薦,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禮敬,歷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後借病乞歸。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獲贈江浙中書省平章政事、魏國公,諡號“文敏”,故稱“趙文敏”。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史書記載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著有《松雪齋文集》等。

    雅俗共賞,漢語成語釋義: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出自明 孫仁孺 《東郭記·綿駒》:“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文化水平高、審美能力高的人謂之雅(文雅之人),文化水平一般或是沒有多少文化、審美能力一般的人謂之俗(通俗之人)。文藝作品或文藝表現所表達出來的藝術美,文雅之人和通俗之人都能夠欣賞,謂之雅俗共賞。

    趙孟頫的書法師法晉唐名家,鑽研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並逐漸形成了自己個人獨特的書法風格,自成一體。趙孟頫的字有幾個特點,首先是他用筆恪守晉唐法度又有自己的創新,如他的楷書具有行書筆意的楷書風貌,讓楷書具有靈動之氣;其次是他用筆外貌圓潤而筋骨內涵,其點畫華滋遒勁,結體寬綽秀美,點畫之間彼引呼應十分緊密,形體端秀而骨架勁挺,趙孟頫的書法成就並不遜於歷代大家,這也是他的書法為歷代文人雅士所推崇的。

    胡汲仲謂:子昂書,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無此書——元代文人陸友《研北雜誌》卷下。

    帝(元仁宗)嘗與侍臣論文學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蘇子瞻。又嘗稱孟頫操履純正,博學多聞,書畫絕倫,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元史》卷一百七十二《趙孟頫傳》

    子昂筆既流利,學亦淵深。觀其書得心應手,會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則飽《十七帖》而變其形。可謂兼學力、天資,精奧神化而不可及矣。——元代學者、詩人、書法家虞集《論書》

    趙魏公以藝文名天下,及用篆籀法施於繪事,凡山水、士女、花竹、翎毛、木石、馬牛之屬,亦入妙品。修道先生雲:“廣長三萬裡,上下二百年,唯公一人爾。” 信然!——明初文學家、史學家宋濂《宋學士文集》卷十八《題山房清思圖》

    趙孟頫生活在蒙古人統治的蒙元時代,一脈相承的中華文明的生存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科舉廢除了,讀書人的地位跌至歷史最低,社會階層中等級是這樣劃分的: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娼、九儒、十丐。讀書人的社會地位甚至低於娼妓,僅僅比叫花子強一點,這就是“臭老九”的來歷。在這種大環境下生存的趙孟頫,作為漢族讀書人中的翹楚,自然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和作用。每天戰戰兢兢的生活在一群野蠻的草原遊牧民族權臣之間,別說是儲存文脈了,自家的身家性命到底幾何也是個未知數。

    在這種極為不利的生存空間中,這時的趙孟頫顯然不能像唐宋的文人士大夫那樣追求自己獨特的個性,在他倡導的學古潮流中,一種婉轉流暢,雍容華貴的書體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因為在那些粗通文墨的蒙古權臣眼裡,只有這樣甜美的造型才符合他們矇昧的審美觀,至於雍容秀美外表掩藏的晉唐風骨,自然不是這些斗大字認不得兩籮筐的蒙古人能欣賞的了得。因此,是這個蒙元統治的時代造就了一個雅俗共賞的趙孟頫,一個讓後人無限糾結的趙孟頫。

    歷史的車輪造就了每個時代特有的大書法家,各自有自己的書法成就,趙孟頫的雅俗共賞的書風又何嘗不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座豐碑呢,你們認為呢?

  • 6 # 太史叨叨令

    練習書法三十年,正好近些年來一直在臨寫趙體,自問還有一點發言權。這裡不掉書袋,不查資料,只談一點感受。

    一般人認為趙體字就一點是“美”,個人認為就純以字型的結構和筆法而論,趙體確實把漢字寫到了極致,他對於字形變化的追求不僅在顏柳歐之上,甚至不少字的結體比二王亦有過之。看字能有一種美的享受,這是普通人即使是書法外行也喜歡他的原因。

    而對於練習書法的行內人來說,大家都受一個傳統的觀念誤導,認為趙字“軟”,看看趙48歲時寫《赤壁賦》時的筆力及《洛神賦》的神韻,如果一個認真研習書法在三十年以上的人還說他“軟”,那可就真成了笑話。

    乾隆特別喜歡他的字,正因為在有清一代過於推崇,以至於後代人對館閣體的討伐不免也影響到他。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後人書法缺少變化,受館閣體約束,這跟趙孟頫有什麼關係?撻伐後代人書法之風氣,把一代宗師拎出來批判,真有點無厘頭的作法。

    還有一個原因,有人刻意在打壓趙體,以至於不能夠正確地評價一個自二王之後偉大的書法家。

    打壓的原因是因為傅山等人認為趙以宋室宗親而事元,於氣節有虧,於是就連帶著連他的書法也一併認為“媚”,這是他年輕時候的狂言狂語。但是到他老了,心性定了,才真正意識到趙字的精深,他說“趙廝真足奇,管婢亦非常。”雖然口氣依然有他慣常的傲世風格,但他承認自己的水平還遠在趙之下,連趙的夫人也絕不可小覷。

    其作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近兩億元的價格在拍賣會上被搶走,也說明現代人對於趙孟頫作品的高度認同。

  • 7 # 微詩陽春白雪

    趙孟頫寫字為何雅俗共賞?

    欣賞書法千人千面,一般人都欣賞那和圓潤、流暢、霸氣、呼呼生風的靈性書法。有少數人欣賞那種高古、空靈、勁拔、傲然,讓你望之起敬,歎為觀止的書法。所以接地氣的俗書讓人有親切快樂感,怎麼看怎麼舒服高興。而雅書法那就是一個標準,一個極至,含有高古傲氣神聖之感,讓人望之驚呀,讚歎,仰望,肅然起敬,膜拜之至。

    趙孟頫俗的一面與其從小環境有關。他小時候家境也是在動亂中成長的,隱居山村,接觸都是老本姓,他家庭也是清貧的,靠賣字畫養家餬口,知道大家的喜好,所以免以避免的媚俗了。

    所以現在有很多人提倡,學習楷書直接從趙孟頫書入手,是有一定道理的。趙孟頫的書體不瘦不長,不肥卻潤,筆路清楚,便於分辨。其筆力勁媚多姿,讓人觀之興奮,臨寫時不會乏味,有愉悅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使你在書法道路樂此不倦,一直走下去。

    感謝邀請,希望大家關注趙孟頫書法,那才是大師,不要盲目追捧“流量大師”,那是商家為了己利在用心跟風炒作。書法需要一顆沉靜的心來修行,而不是追名逐利的浮躁。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諸葛亮為後世學者指明的心路。值得後人永遠學習。

    習趙孟頫書法有感

    七言詩

    趙體書法萬古傳,

    至今猶覺不簡單。

    點點逗逗靈性眼,

    行行草草意通連。

    嫵媚多姿神為上,

    力通紙背功不凡。

    五體皆能楷行靚,

    元人冠冕傳閱觀。

    書法繪畫詩文棒,

    治國安邦亦聖賢。

    我倡世人學趙體,

    神形兼備數第一。

    初學入門易入手,

    深造高雅宜可留。

    世人皆贊蘭亭序,

    洛神賦本也不凡。

    愛好書法用心專,

    學好趙體萬人贊!

  • 8 # 子衿書法

    趙孟頫寫字為何雅俗共賞?

    因為他遵循了漢字的書寫原則。

    我們現在常常聽到一些所謂的大師說的一句話,叫做:“高書不入俗人眼”,用這句話來對大眾看不懂,欣賞不了的書法作品的回答。在這些大師的言論中,書法作品就是不能做到雅俗共賞。要麼就高雅,要麼就俗氣。

    我就很奇怪,為什麼王羲之,王獻之,歐顏柳趙……他們的作品為什麼能夠雅俗共賞,而現在的大師們的書法作品卻只有高人才能欣賞,而普通大眾卻無法欣賞呢?是他們超越了歐顏柳趙?還是超越了鍾張羲獻?還是脫離了實際,脫離了大眾,脫離了漢字書寫的本質?

    趙孟頫的書法,我們不必去說他的師承,他的筆法,他的意韻。專業的人,他們知道趙孟頫書法的精妙在何處。普通的人,雖然說不準趙孟頫書法中的技法。卻能從他的書法作品中感受到漢字書法的美。因為我們的漢字本身就有形態。任何人按照漢字本身的形態來書寫,大家都能夠判斷出好或者是不好。

    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難道還沒見過豬長的什麼樣子嗎?

    不會寫毛筆書法,難道還沒有見過毛筆書法嗎!

  • 9 # 儒釋道緣

    你這個提法不正確,趙松雪的字與畫是文人的領袖哪來半點俗氣。在中國二千年書法史中前五名,松雪道人必在其中。要論及書畫都冠絕只有兩個,哪就是米南陽與趙松雪,書法四體具佳唯趙松雪,米南陽神采壓趙一頭。畫上米家山水獨樹,可與趙家山水相同,只是米家山水有獨創性,在人物畫中唯松雪道人第一。

    趙體字初識認為其簡單易學,有些人還在人品上攻擊他這種認識與看法都很淺薄。在藝術上越是簡單的其越是難度最大的,文徵明初習趙體認為簡俗易學,寫了十年自嘆未見其底。楷書四家跨越宋一朝獨取元,其它三家皆為唐證明其楷的價值。行書自“二王”以後各大書家無不出其門下,然得其神者米南陽,得其形者唯趙松雪一人。

    由於近代文人受階級意識影響,認為漢人當元朝高官其人品有問題,其正如此反應了他的品味之高外族都敬佩他。然像劉墉,紀小蘭等小聰明之輩廣為傳揚,實際是人的品味低下。

  • 10 # 鄭輝書法

    趙孟頫博學多藝,文學藝術開創一代風氣。經學主治《尚書》,尤精於禮、樂之學。對律呂之學也有精深研究,頗得古人不傳之妙,著有《琴原》、《樂原》各一篇。篆法尊《石鼓》、《詛楚》,隸書法梁鵠、鍾繇,行草崇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晚年又受李邕影響,各種書體,冠絕古今,天竺、日本均以收藏其翰墨為貴。

  • 11 # 中和之水

    趙孟頫的字能夠被歷代多數書家所認可,被大眾所接受,之所以雅俗共賞,主要從實用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來說。所說的雅就是他的藝術性,而說的“俗”就是其實用性了。

    在雅的方面。趙孟頫提倡復古晉唐時代優秀的書法成果。他相容幷蓄,博採眾長,吸取了東晉王羲之、王獻之,唐褚遂良等大家的技法,形成自己的流動秀美、端莊優雅的字型。趙孟頫還吸取了唐李邕的勁挺力健之勢,得其筆勢流美遒勁。他的字在情緒放鬆和自然狀態下寫的是最精彩的。這也多在他寫給家人、親屬和朋友間的書札。用筆上,趙字的行書呼應點畫常見牽絲相連,頓筆之後即提鋒行筆。其字的折挑多用行書筆法。提手挑、斜角挑角度變化很大。直豎流暢筆勢長,橫折鉤轉折之處多見圓轉之筆。趙字折弧鉤多用李邕筆法,戈字鉤行筆快,筆勢較直。這就是趙字筆法的妙處,也是一般常人很難做到的。結構上,趙字非常注重主筆優先的原則,他很懂得主筆先聲奪人的效果。在我們看到的趙字法帖中,很容易看到趙字主筆的明顯之處,如中、載等字懸針豎和戈畫等。他還使主筆與筆畫之間講究讓就,行筆中,結構部首上互相照應。觀趙字,每一個字都顯示端莊清麗的姿態。字的取勢都是按照字的本來特點和在字間的地位和作用體現出參差錯落,節奏和諧。趙孟頫典雅秀麗而精彩的作品,都是在精神放鬆隨便狀態下寫的。1316年,趙孟頫寫就了《膽巴碑》,這被書家稱為趙字第一書帖,得到了廣泛的讚譽。《膽巴碑》,其中的字用筆及運筆雖無大起大落,但變化多端。婀娜中見剛勁,起筆藏鋒或露鋒均蓄勢,收筆或出鋒都能得勢,轉折頓挫都具筋骨,端莊優雅中見生動活潑,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此書法點畫顧盼有致,用筆遒美峻拔,為他晚年碑書之精妙手筆。明王世貞認為趙孟頫晚年書法筆法秀媚,蒼勁渾厚,獨具風格,於規整端嚴處見瀟灑,充分體現了趙氏書法的風韻和神采。他的書法典雅醇和、秀逸清麗。

    在“俗”的方面。那就要說到其書法的實用性了。趙孟頫一生中寫了大量的公文、銘文等諸多在正式場合寫的作品。他一生謹小慎微,縱使他眼力、境界高妙,但規則的力量在他的筆下異常的強大,使他認真時的作品大多會陷入一種力求精工的刻意。這些作品多數以為楷書和行楷居多。看這些作品,都是相當嚴謹的字型,在一定程度上是正襟危坐嚴肅認真,嚴守規範的狀態下寫出來的。在這種情緒上,他會有很大的精神壓力,遵循嚴格的規則,心理是被束縛的,只能寫的四平八穩,中規中矩,體現出了過於“端莊”,的一面,這就會少有了“勢和韻”的藝術風範。字寫的太正,勢和韻就會被削弱。險絕,少了,趣味也少了!。在這些正規的公文中,寫法的變化不大,雷同的字多一些。再就是多數的字形狀變化較小。被人稱用“規格化”。所以,這部分作品,得之正和穩,失之奇和勢。這可能也是有人說的“俗”了吧。

  • 12 # 殤雪閣

    趙孟頫的書法,點畫精到,行筆嫻熟,架構嚴謹,氣韻生動,字形端莊,字態雍容,有人說趙體不易深入學習,還有人因趙孟頫棄宋投元朝而給予“書奴”“俗書”“軟媚無骨”的評價,董其昌、傅山等,都支援這個說法。趙孟頫自己也曾作詩《罪出》來表示對降元的懺悔。

    病妻抱弱子,遠去萬里道。

    骨肉生別離,丘壟缺拜掃。

    愁海無一語,目斷南雲杳。

    慟哭悲風來,如何訴蒼昊。

    直到今天,依舊有人羨慕趙孟頫的書、畫造詣,也有人繼續質疑他的人品。

  • 13 # 三匠藝術培訓

    趙孟頫的書法和當時其它書法家不一樣的就是當時大家幾乎都只學習一種或者是兩種字型,而趙孟頫卻學習各種字型和筆法,融會貫通,所以他的字和他人的字不一樣,就像中國古人講的書畫不分家是一樣的,“搜盡奇峰打草稿”,這種學習百家的書法自然就融合了百家的精髓。

    但是對於臨摹學習,趙孟頫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所以趙孟頫將學習書法的精髓瞭解的很透徹,他從兩個最重要的方面去學習書法,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結構和筆法,一副字要求變化萬千,讓別人覺得想看下去就得都不同之處。

    一個字的寫法很多是追尋變化,結構也有變化,他的字自然而然就靈秀俊逸,雅俗共賞,也是我們學習書法的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讓孩子學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