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1.領導有大專案要交給我做;2.領導要給我升職加薪;3.我有什麼事兒做錯了,領導要批評我。

    根據她們的調查,大部分的人反應都是第三條,就是估計自己會挨批評。

    再想象一下,距離見領導還有好幾個小時,你會怎麼度過這幾個小時呢?是正常工作,還是絞盡腦汁回憶自己最近工作上的問題,或者到處向同事打聽領導今天的情緒變化?估計能做到正常工作的人是極少數。大多數人會出於對批評的恐懼,焦慮不安。但仔細想想,有什麼可怕的呢?畢竟,批評又不會要我們的命。

    就像馬克·吐溫說的:“不要介意批評。如果批評的不是事實,忽略它們;如果批評不公正,保持平和;如果批評既粗魯又膚淺,一笑了之;如果批評是事實,那就不是批評,從中學習吧!”當然了,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我們還是做不到坦然面對批評。

    現在已經是下午兩點,你敲開了領導辦公室的門,發現他桌上擺著你最近提交的一份報告。領導劈頭蓋臉就說:“你這份報告寫的啥?資料混亂,條理不清,簡直就是垃圾!”這時候,你會怎麼反應呢?

    如果採取“侵略”模式,那麼你會立馬炸毛:“你憑什麼這麼說我?你總給我臨時派活兒,我能寫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如果採取“被動”模式,那你立馬繳械投降:“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我太笨了。我立馬重新寫一份,今晚不睡覺也要把活兒幹完。”

    如果採取“被動侵略”模式,那你可能先避其鋒芒:“好吧,我不知道我當時怎麼想的。”然後在心裡詛咒他,或者到大領導那兒去告狀。

    作為成年人,這些都是幼稚的或者說不合時宜的反饋批評的方式。

    如果你能做到堅守自我,那麼,你應該自信地看著領導,說:“能具體告訴我,哪一部分寫得有問題嗎?您看,我確實有幾處拿不準的地方,在報告裡用黃線標註出來了。”

    這樣一來,你可以透過主動詢問,獲得更多資訊;而且,你對自己的報告有一個主觀的判斷,不把判斷權完全交到別人的手上。或者,如果你被突如其來的激烈批評給整懵了,完全不知道從何說起,還有一個萬能金句可以用:“您可以再說一遍嗎?我沒太明白您的意思。”

    好,在搞清楚對方到底在批評什麼之後,那麼,接下來,你要立刻判斷,他的批評有沒有道理,你是不是接受。

    假設你自己心裡承認,領導的眼光很敏銳,確實看到了報告的問題。那麼,你應該坦然接受批評,並提出改進方案:“是的,這幾個資料確實有問題。我這就去更正,並把報告裡的其他資料都再核實一遍。”

    在離開領導的辦公室之前,如果領導的情緒穩定,你還可以適當解釋一句:“這次寫報告的任務時間有點緊張,如果我下次有更多時間準備,一定會寫得更好。”當然了,點到為止,不要為自己的失誤過分尋找藉口。

    事後,你還要主動給領導一個反饋,覆盤這次交流,告訴他你從他的批評中收穫了什麼,有了哪些改進,讓領導看到你的誠意。

    好,上面說的是批評有效的情況。如果你認為,領導的批評根本就是毫無根據,或者說帶有強烈的偏見,你拒絕接受,那又該如何反應呢?

    你可以語氣堅定地說:“不,這不是事實。資料我反覆核實過,沒有問題。”很多時候,批評是由誤會引起的,很可能是領導自己把資料搞錯了。所以,當你不同意對方的批評時,首先要和對方澄清事實。注意,不要對領導說“你冤枉了我”,而要說,“我覺得這裡可能存在一個誤會。”或者,如果你認為批評得太絕對,可以在澄清事實的同時,部分同意批評意見:“這幾個資料沒錯,但確實不夠精確,我再迭代一版。”

    如果你們之間沒有事實性的誤會,而你又認為對方的批評絕對不可接受,那麼,有一種可能,就是你遭遇了職場霸凌。比如,領導頭天告訴你,第二天交一份5000字的報告,故意讓你完不成任務,然後上綱上線。又或者,領導當著所有同事的面,嘲笑、貶低你的業務能力。

    注意,霸凌和批評有什麼區別?批評可以分成兩類,建設性批評和傷害性批評。建設性批評的目的在於幫助別人瞭解自己、提升自己,而傷害性批評就是純粹的刁難。霸凌,就是對一個人進行長期的、故意的傷害性批評。如果遇到職場霸凌,僅僅靠個人應對已經不夠了,你應該透過正式渠道,進行反霸凌投訴。

    那麼反過來,我們在對別人提出批評時,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所以,在開口批評別人之前,要先自我檢查一遍,這是一個建設性批評,還是一個傷害性批評。建設性批評針對的是具體行為,而不是個人品質。比如,最好不說“你這個人怎麼這麼不靠譜”,而說“這周你已經遲到三次了。”對你要批評的事實,要掌握儘可能多的證據,讓自己的批評顯得有理有據。

    接下來,選擇一個好的時間和地點。最好在事情發生之後的第一時間提出批評,不要翻舊賬;但是,如果當時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當著同事、同學、朋友的面,就不要提出批評,等你和對方單獨相處的時候再說。那具體該怎麼說呢?

    很多管理類書籍都建議,提出批評時要採用“三明治法”。也就是,批評之前,先表揚對方,讓他更容易聽進去;然後提出你的具體批評意見;最後再強調一下對方的優點,表明自己對他寄予厚望。也就是說,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片表揚的麵包裡面,做成一個“三明治”,這樣更容易被對方接受。

    但我覺得,這種套路,一旦用久了就不靈了。建設性批評不一定是“三明治”,但也可以分成三段:

    1.陳述事實2.我對這個事實的感受3.我希望你如何改進。

    比如:“你這周已經遲到三次了,我感覺你對工作有點懈怠,我希望在未來一週內你不要再遲到。”

    提出批評之後,你應該給對方迴應、解釋的機會,認真傾聽對方,消除可能的誤解。如果對方對你的正當批評拒不接受,並且情緒激動,用“侵略”反應模式來應對,你可以指明可能出現的後果,要求對方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你遲到不改,那我沒辦法只好追究到底了。”

    好,下面我再用清單體來總結一下,在批評場景下如何堅守自我。

    如果你受到了批評:

    1.要求對方提出具體的事實。如果對方情緒激動、表達不清,要求對方再重複一遍批評意見。2.評估對方的批評有沒有道理,你是不是接受。3.如果接受批評,那麼,承認錯誤,自己提出整改方案,或者請對方幫你提出整改意見。4.感謝對方的批評指正,並在事後另找時間做一個覆盤反饋。5.如果不同意對方的批評,有理有據地給出事實。6.警惕你是否遭遇了職場霸凌。如果是,透過正式渠道投訴。

    如果你要批評別人:

    1.先自我檢查一遍,這是一個建設性批評,還是一個傷害性批評。建設性批評要針對具體行為,不要針對個人品質。2.對你要批評的事實,掌握儘可能多的證據,讓自己的批評顯得有理有據。3.選擇一個好的時間和地點,一對一溝通。4.建設性批評三段論:陳述事實;我對這個事實的感受;我希望你如何改進。5.給對方迴應、解釋的機會,認真傾聽對方,消除可能的誤解。6.如果對方採取“侵略”反應,無理拒絕,指出可能的後果。

  • 2 # 光普精益

    1、嚴厲且明確的指出下屬工作的錯誤在哪裡

    2、但作為領導,一定要避免髒話和人身攻擊

    3、說完錯誤,記得鼓勵

  • 3 # 從零開始學管理

    首先要分析出為什麼批評他,哪裡做的不好,不符合個人業績和價值觀問題。然後具體哪裡做的不好。案例。然後判斷嚴重性和頻次

    比較小的問題和頻次建議私下溝通給足他面子,同時告知這樣是不對的。你的哪些行為違反了什麼。這次跟你面子私人溝通,如果在犯錯誤只能團隊面前批評。切記對事不對人。

    1批評本質是團隊文化。也就是公司做人做事的標準,哪些是我們提倡的哪些是我們不認可的。明確告知。

    2當有小問題和第一次犯錯誤時候私下溝通,給足對方的面子,柔性溝通。同時告知下次犯錯將通報批評,避免犯同類型錯誤。對事不對人。

    3當犯大錯誤的時候,一定要搞出聲響,告知錯誤的行為案例。給出懲罰,要有儀式感,把事情做大,滲透公司的價值觀。告訴團隊的每個人員什麼是公司鼓勵的什麼是公司不認可的。讓團隊人員避免犯如此嚴重的問題

  • 4 # 奮鬥少年小張

    在開會時批評下屬時,鮮明的指出來下屬的錯誤,並委婉的進行點評,同時要教育下屬如何做正確的事情,錯在了哪裡,以後怎麼做才是對的。鼓勵下屬知錯就改的精神,錯了不怕,及時改正和去及時的圍堵錯誤以及做到後續的提前預防。把錯誤的事件納入經驗教訓案例,在會議中以此為案例進行分享和預防。

  • 5 # o簡單的幸福o

    1、如果要是針對性比較強的,那就單獨批評。

    2、如果警示性的,可以在開集體會議時暗示就可以,不要點破個人名。

  • 6 # 丸子日常生活記

    開會批評下屬要講究方法方式,即要讓下屬感覺到自身錯誤,又體現自己高素質,不能一味痛罵,這種方法解決不了問題。

  • 7 # 記錄人生658

    開會批評下屬是不太合適的做法,如果非得做,我認為要運用好“漢堡包”的批評方式,不能直接就劈頭蓋臉的進行,所謂“漢堡包”式批評就是:先肯定在否定最後再肯定,這樣既可以達到批評的目的,又能夠讓受批評者接受和改正。

  • 8 # twins—monalisa

    1.先揚後抑,要肯定下屬的成績,然後指出他存在的問題。

    2.批評應該就事論事,不能帶有譏諷,挖苦。

  • 9 # 形形色色小幸福

    我覺得還是私下裡交流一下,兩個人談談以後如果非要開會批評也能在開始幫他指出問題,然後讓他有個準備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 10 # 文史料理4022

    領導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批評人更是一種藝術。

    喜好表揚,厭惡批評,是人性的弱點,其本質是人的內心不夠強大,不夠自信。批評下屬方式方法比內容更重要。要讓下屬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批評,方式方法至關重要。我的工作經驗體會是,如果不得不開會批評下屬,一定要把握好五個方面:

    一、端正批評目的。開會批評下屬主要的目的是對出錯的下屬給予批評教育,改正錯誤,使與會的其他人汲取教訓,引以為戒,不再犯類似錯誤,以促進工作。這絕對不是我們盛氣凌人、發洩私憤的場所。我們心裡Sunny,下屬心裡也會晴朗。

    二、控制自己情緒。不管下屬犯多大的錯誤,批評下屬時要把握好分寸,不能過分激動,感情用事,不能只顧自己痛快淋漓,口無遮掩,一定要顧及下屬和其他與會者的承受能力、忍受程度、接受情緒。

    三、抱著幫助態度。以團結人、幫助人為出發點批評人,才容易被人接受。要幫助犯錯誤的下屬查詢原因,分析錯誤的癥結所在,認清這樣的錯誤造成的後果、危害及其帶來的損失和影響。這樣,下屬才能心服,其他人也能理解。

    四、瞄準問題放矢。在會上批評下屬時不要擺譜端架子,有事說事,有問題談問題,切忌不能侮辱人格,搞人身攻擊,不能老賬新賬一齊上,更不能借機對與會者都予以批評,招惹眾怨,引來惡評。批評少數人,教育大多數,鼓勵與會者。

    五、做好事後溝通。大會批評下屬以後,一定要找一個合適的機會給予安撫,稱讚下屬做得好的地方、做得好的部分、做出的成績和貢獻,指出需要下屬再做努力、以保證事情正確的發展方向,表明你對他今後的支援、信任的態度。有可能的話,給下屬講明為什麼要在會上批評的想法和理由,使下屬更感覺你不是針對他本人。領導態度和藹可親,謙誠“示弱”,反而會贏得下屬的尊重。

    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卡耐基曾經說過:“批評是無益的,因為他把一個人置於守勢,並且往往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奮起反抗;批評是危險的,因為他會傷害一個人可貴的自尊心,傷害他的重要感,引起他的怨恨。”從這個意義上講,如何將批評的副作用化為正能量,化作與下屬的內心交流、良好評價、善意提醒、誠心幫助、鼓勵激勵,使批評效益最大化,需要我們在工作中細心體會和用心探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鋼琴怎樣彈出好聽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