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E之動漫

    一、 第1個音開始就要學會“聽”

    鋼琴的入門方法很多。從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從段奏入門是被廣泛接受和採用的。段奏的開始雖以單音作為元素,一個個音的練習“落下去,手指站住,提起來”。但是問題在於大家同樣都在練段奏,練法卻有很大的不同。我認為需特別強調的是,練習的正確與否,必須透過聲音來檢驗。

    從練第一個單音段奏開始就要去聽,當手指觸鍵,琴槌擊弦時,聽聲音是否充分地發出來了;是否有良好的震動與共鳴;當手指保持在琴鍵上站立時,耳朵要傾聽聲音的持續和延長,並要學會辨別好聽的聲音和不好聽的聲音。

    在此基礎上,讓學會理解到不好聽的聲音是由於錯誤的彈法直接造成的。譬如說:敲砸的聲音是由於過高過猛地向鍵盤衝去而造成的;悶暗的聲音是因為下鍵的速度造成的;而擠壓的聲音是由於在鋼琴發聲後,手還繼續對鍵盤施加壓力而造成的。

    那麼,正確的彈奏應該是手臂放鬆自然,離鍵不要太遠,用物體自然下落的速度觸鍵,一旦聲音發出,手絕對不要在對鍵施加壓力。就是說,這個音應是一觸即發的,並且要去掉一切不必要的多餘的動作。透過這樣的要求,彈出好聽的聲音應是明亮、寬厚、具有共鳴的。

    要求自己在一開始就要學會把正確的動作與正確的聲音結合起來,懂得聽什麼和怎麼聽,這樣的開端對以後的鋼琴學習會受益無窮。

    當自己學會聽一個一個的單音後、第二步就應從短小的樂曲裡去聽音與音之間的聯絡和傾向,聽每組音的聲音是否均勻,平衡。

    第三步在開始學習兩個音的小連線時,要聽兩音之間是否聲音連起來了,聽小連線的第二個音結合重量下落是否在語氣上達到了強調。第二個音作為尾音結合重量提起,聲音是否比較柔和和委婉並在減弱。第四步,在學習幾個音的連線和樂句連線後,則要結合句頭、句尾、句中的語氣、高矮、強弱等去聽樂句的進行。

    總之,要學會聽,要懂得如何去鑑別聲音的好壞優劣,這個概念必須在一開始學鋼琴時就建立起來!

    二、自然重量的運用與調節

    所謂自然重量,首先是指手臂的重量,進而是指對身體部分對重量的補充和結合。在彈奏中如不會使用重量,聲音必然就會單薄、浮淺和缺乏表現力。

    對重量的運用與訓練應有一個過程,首先是要學會能把手臂的重量全部放下去,彈出豐滿、淳厚的聲音。一般在教學中常常提到的“一灘到底”即是指把重量“放入”鍵盤,不要把重量淤塞在手臂、手腕的某個部位。

    而重量的調節必須建立在重量能全部自如放下的基礎上,根據音樂所需要聲音的強弱、厚薄給予鍵盤重量的變化/如果聲音要強,可結合補充身體的力量;如果聲音很輕弱,則可把重量控制到最小。

    譬如說,僅一個手指的重量,也是可以的。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為了聲音的通透,不論重量透過指尖“送”到鍵盤裡去。唯有這樣才能使最輕的聲音清清楚楚地傳到音樂廳最後一排觀眾的耳朵裡去。

    綜上所述,我在此提出的重量概念是包括全部的重量棗全部臂重並可加上身體所能補充給手臂的總和;也包括經過調節和控制的,哪怕是最微小的重量。由這樣大大小小的重量,經過靈活自然的變化應用,給我們的聲音變化提供了極大的可能。

    三、指尖的觸鍵必須“彈到點”

    我提出“彈到點”這個說話,是一個觸鍵的概念,我認為這是保證良好音質的必需。

    從鋼琴的發音特點來講,每個音不論強弱、厚薄都應該有一個最佳的發音點。這個點在觸鍵時應多深多淺,力量應用得多大多小,下鍵速度應多快多慢都應根據聲音的需要來衡定。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何種聲音都需由槌敲擊琴絃才能發出該聲音所需要的震動;這種震動一是壓不出來,二是聲音一旦發出來之後再用力也改變不了。

    哪怕是再深厚持續的聲音也必須在發音的瞬間積聚好力量,使聲音儘可能深沉有利地發出來,使其有最好的震動和延續。而在聲音延續過程中我們保持情緒,保持手的穩定,保持自然重量繼續在琴鍵上。

    我們在鋼琴上“保持著”,這種感覺是絕對必須的。可是唯獨有一點我們不能做到,那就是企圖在發音完成後,我們在施加力量去改變這個已發出來的聲音!在鋼琴上我們只可能在一瞬間把我們所希望和追求的那個聲音發好,其後聲音延長得是好是差,在發音時就已決定了。

    以我認為無論聲音強弱,每個音的發音點都應在觸鍵時感覺好。深厚的聲音自然應該把琴鍵彈“深”;果斷的聲音觸鍵時必須直截了當;歌唱的聲音要讓琴絃發出最好的共鳴和延長;輕巧的聲音則要在觸鍵的過程中找到它合適的位置,千萬不要壓。

    總之,我認為彈琴必須“彈到點”,這是符合鋼琴這件樂器的特點的。在觸鍵上找到每個音的最佳發音點,能提高手指的控制能力,加強手指觸鍵的精密程度,增加演奏的把握性。而最主要是改善了聲音的質量,發出真正符合鋼琴特點的“鋼琴化”的聲音。

  • 2 # 文文談鋼琴

    你說的鋼琴怎麼彈出好聽的音色,指的應該是彈曲子或是練習曲吧!一首作品要想彈奏出來好聽,我一般注意以下幾點,你可以借鑑參考:

    1.首先鋼琴音色是一個硬體問題,好的鋼琴彈奏出來比差的鋼琴自然要好

    2.這首作品你是才剛接手,還是已經很熟練了,如果你對這首作品還不熟,那麼自然談不上感情處理,所以要想解決音色問題,你得先把這首作品完整彈奏出來

    3.如果你已經能夠彈奏出這首作品了,但是想追求音色上的好聽,那就需要你對這首作品的理解,換句話說就是,作品的背景之類的。有助於你彈琴的感覺。當然這一點也包含了,你對整首作品律動、節奏、感情的處理,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建議你多聽音樂,如果是古典音樂,多聽交響樂,如果是流行音樂,多聽聽原版的mp3音訊,或許幫助會更大。

    最後希望你早日解決你的問題

  • 3 # 徐一零

    彈應該是次要吧,我覺得主要是聽。如果你都一個力度、踏板踩死,我覺得你自己也能感受到它不好聽,音樂是有感情的,有強弱,有長短

  • 4 # 我是張老師丫

    在很多教學中,老師教學生都比較在意視譜、節奏、速度、熟練、背譜等問題,而沒有在意到音質的好壞,好不好聽的問題。

    聲音的問題如此重要,作為一個對學生負責任的老師,必須把訓練聲音放在第一位。這樣彈出來才會很好聽,很悅耳。

    從學鋼琴的第一課開始,就要用耳朵仔細的聽聲音。要用指尖去彈奏,這樣彈出來會有立體的聲音。譬如說:敲砸琴鍵的聲音是由於彈的過高或彈的太猛造成的。聲音悶響,是因為下鍵及速度造成的。正確的彈奏方式是:手臂放鬆,掌關節要撐好,用手臂自然下落的速度處鍵。手指彈下去以後,就馬上放鬆,不要用大力。應該是說,高抬指,手撐住。去掉不必要的一切動作,透過這樣的大量練習,應該很快的就可以彈出明亮、寬厚的聲音了。

    當學生透過單音的練習,第二部就應該從樂曲中的短句去聽音和音之間的聯絡。第三步就是應該學習幾個音的連線和整個樂曲的連線後,就要結合句頭、句中、句尾的語氣高矮、強弱去聽樂曲的進行。

    多運用手臂自然的重量,大臂小臂都要放鬆,高抬指的自然垂直放下,不要把聲音堵在手腕上。方法不對的話,會導致手腕僵硬,彈的不自然。

    總之,還是要多練習,保持好的坐姿,好的手型,才可以彈出好的聲音。

  • 5 # 鋼琴老師王小樣

    想讓鋼琴彈出好的音色就只有控制彈琴時候手指的觸鍵力度、時長和速度,與姿勢無任何一丁點關係,真正看過鋼琴內部結構的人都知道,鋼琴音色完全取決於琴錘敲擊琴絃的力度和時長,還有就是鋼琴中負責琴絃震動的那個毛氈,這些是不會因為觸鍵角度和姿勢發生改變的。

  • 6 # 云溪語Y

    一、 從練第一個音開始就要學會“聽”:

    二、自然重量的運用與調節是良好聲音的基礎和保證

    三、指尖的觸鍵必須“彈到點”

  • 7 # 仙侶步驚雲

    一是要彈通透,對於初學者要特別注意高抬指,這樣才有顆粒感;二是善於感受手掌、下臂、上臂的自然重量,手腕傳遞重量,指尖承接重量,這一般要到中級才能體會到;三是傾聽,耳朵是在演奏中如何調整音色的最終決策者,這須要有對音樂、對美有感染力,能被自己彈的曲子感動,這需要到高階境界才能修養到,而且更多的是音樂天賦。我們常看到有些人技術很好,但彈的曲子卻不怎麼好聽,就是悟得不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電影片名很爛,劇情卻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