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圖說農村事
-
2 # 土壤大管家
大棚草莓在種植過程中,出現著色不良的情況。主要是溫度,施肥,光照都有很大的關係。草莓上色有一定的規律,一般草莓剛開始是綠色,後來變白色,然後逐漸變紅。今天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怎樣避免著色不良這樣的情況。
草莓溫度大棚草莓上色溫度特別關鍵,正常情況下20~25度更有利於花青苷的形成,增加草莓的上色。大棚高溫或者低溫都會造成上色不良,尤其是溫度低於5度時,最容易發生青頭果或者上色不良。草莓的生長是需要有溫差的,正常情況下,在果實膨大期白天高溫保持在30度以下,晚上低溫保持在10~12度,這樣最有利於草莓上色。
草莓光照草莓在生長過程中,光照不足也會造成上色不良,主要是因為光照不足會引起葉片光合作用差,製造養分少,從而造成養分不足,最後無法轉化糖分,無法增甜上色。我們在種植時,一定要儘量保持草莓的光照充足,早上出太陽升起以前就要開啟棉被,通風然後升溫,這樣可以有利於排溼。在溫度合適時,可以儘量稍晚一點關閉棉被,讓草莓增加光照。
草莓肥料草莓種植施肥時,一定不要過量使用氮肥,尤其是硝態氮。一般我們種植草莓都會在底肥使用大量的有機肥。有機肥雖然氮磷鉀含量較低,但是大量使用也會造成氮肥過量。草莓在結果期,不要提前衝過量的使用鉀肥。這樣雖然會讓果實上色好,但是果實無法膨大。
大家在種植草莓時一定要注意,正常情況下畸形果或者出現藥害,也會出現草莓上色不良,會讓草莓紅一塊白一塊,大家用藥一定要注意,不要高溫或者過量使用藥物,儘量減少刺激性的藥物。
-
3 # 勵志要如山
首頁新聞
大棚草莓上色不好咋辦?如何改善
一如既往的向前走08-20 11:13
關注
草莓飽滿鮮亮,讓人垂涎欲滴,草莓的果形、顏色、個頭、味道等都是影響價格的重要關鍵因素,經常有農戶發現,大棚裡的草莓紅白相間,著色不均勻,這著實讓大家苦惱,大棚草莓上色不好咋辦?下面看下福進門水溶肥技術人員是怎麼做的?

大棚草莓上色不好咋辦
一、著色不良的原因
果實充分膨大後,其著色好壞與營養素的供給有密切關係。氮素過多,鉀、硼缺乏時,果實著色不良;鈣、鉬、硼等礦質元素對果實著色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果實膨大盛果期,缺乏水分也會使果皮著色不良。果實長時間與地膜或墊草接觸。

大棚草莓上色不好咋辦
二、改善措施:
合理調控溫度和改善棚內光照條件。定植時,底肥施足複合生物菌肥,適當加大株行距,減少株間遮光。保持棚膜清潔,防止膜面附著水滴和塵物,地面鋪設銀灰膜、鋁箔或反光幕,增加植株間的光照強度。
著色專用葉面肥特別加入鈦元素及高品質微量元素,可促進果實快速上色,著色均勻,草莓陰面陽面均能有效著色。增加草莓甜度及口感,提高草莓產品和品質。
-
4 # 著迷大鄉村
草莓受到大家的喜愛,除了因為香甜的口感是原因之一,還因為草莓那豔麗的色彩,讓人很是喜歡。作為草莓種植戶,對於草莓自然是希望又大又甜又豔麗為好,紅彤彤的外表是商品性很重要體現點,所以種植戶都很關注草莓的著色問題。
然而,在草莓種植過程中,大棚草莓相比較露天種植,出現果實著色不良的情況就更多一些。這些草莓著色不良,主要表現是果實表色成白色,泛黃,或者出現雙色果(一面紅一面白),或者青頭果等等。這樣的草莓果實,商品性自然很差,也就影響了銷售。
那麼草莓出現著色不良,主要有哪些影響因素呢?又該如何應對呢?下面就根據自己的一點經驗,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授粉不良,出現的著色不良。大棚草莓因為是反季節種植草莓,在冬季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花朵因低溫而授粉不良。當花粉塗抹在花柱上的時候,可能因為塗抹不均勻,導致區域性出現授粉不良的情況,最後就可能會出現該部位,果實膨大轉色受阻,就出現了畸形果,青頭果等。一般這些授粉不良的部分,就容易著色不良。
應對措施:對於草莓授粉不良的問題,在其他回答裡面詳細的回答過。這裡主要說一點,就是大棚草莓種植過程中,大家很容易忽視大棚土壤的乾溼情況。可能造成大棚溼度過高,或者過低引起授粉不良。對於新種植戶,最好購買空氣溼度檢測儀放置在大棚中間位置。一般花朵適宜的授粉溼度在50%-60%為好。
除了溼度,我們在十月中旬開始蓋大棚膜之前,就要在大棚中部位置放置一箱中蜂,利用蜜蜂授粉,提高授粉效果。因為溫度比較低,一般在夜間低溫時,透過人工供暖來提升大棚溫度。
二、低溫引起的著色不良。大棚草莓,特別是在頭茬果中後期的時候,外界氣溫比較低。這時候,可以明顯的發現草莓果實的轉色慢。當溫度太低的時候,就會影響草莓著色。
應對措施:自己頭年種植草莓的時候,總覺得自家的草莓沒別人家的紅的快,著色好。後來透過不斷的學習,才知道一些其中的竅門。對於冷棚種植草莓,因為夜間溫度不高,所以草莓紅的慢。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那會兒一般是蓋雙層棚膜提溫,外加大棚內放置煤爐子升溫。正是透過,給夜間大棚升溫,才可以加快草莓著色,也增強了草莓著色效果。
二、光照不足,引起的著色不良。實話說,種植大棚草莓的時候,最怕的就是連續的陰雨天氣。長久的不見太陽,會明顯的減緩草莓著色速度,自然也會影響草莓果實的營養物質的生成,也影響草莓的自然轉色。
應對措施:針對光照不足的問題,我們有三個方面要應對:1、不要重複利用大棚膜,最好每年都更換新棚膜。舊棚膜的透光性,會因為棚膜泛黃陳舊而降低。2、針對採用牆體等非透明牆體的大棚,最好要懸掛反光板,增加棚內光照。3、對於連續的陰雨天氣,我們最好在夜間透過人工增加光照時長。透過以上的辦法,來避免因為光照不足而導致的著色不良。
三、生理性白果。生理性白果是在草莓成熟以後,果實表面成白色,或者白黃色,果肉發軟,果表易破損,非常容易出現爛果的情況。草莓發生生理性白果,主要是因為不合理的施肥導致。當土壤中,含氮高,而磷鉀肥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肥缺少的時候,就非常容易出現草莓生理性白果。
應對措施:針對施肥不均的原因,我們在種植草莓的時候,要多施用有機肥作為基肥,不偏施氮肥,特別注意在草莓防病殺菌過程時,給草莓適當補充一些微量元素肥。
四、草莓接觸地膜,因光照不均導致著色不良。一般來說,出現這樣的情況比較少,只要草莓水肥合理,光照充足,很少會因為草莓接觸地膜而出現著色不良。雖然少,但確實會發現接觸地膜的果面轉色慢。
應對措施:對於這樣的情況,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透過兩個辦法來解決:1、在移栽草莓苗的時候,一定要主要移栽方向,使花序靠壟溝生長。這樣果實就會懸掛在壟邊。土壟起的高,土壟側面陡,利於果實懸掛,可以減少果實接觸地膜面。2、對於一些草莓的果柄短,或者果實擱在壟面的情況,我們可以用一些適合粗度的竹竿,將草莓果蒂位置擱起來,使果實保持懸空。這樣既可以保持果面乾燥,也可以增大果實採光面。
回覆列表
草莓,是一種營養價值、經濟價值很高的漿果類作物。其成熟果實的顏色為橙紅色到深紅色。
而著色不良的草莓果實往往呈現出綠色、黃白色或赤橙黃綠白等雜色相間的顏色,不僅嚴重降低了果實品質,而且嚴重影響了種植效益。
一、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草莓果實著色不良呢?大家知道,草莓的正常生長髮育是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的,嚴重影響草莓果實著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土壤不良、施肥不當容易引起著色不良。
草莓的根系分佈較淺,種植地塊淺表土壤的結構、土質和理化性狀對草莓的生長是影響比較大的,沙壤性、微酸性及中性的土質,肥沃而疏鬆,既能蓄水保肥又能保持較高的透氣性,是種植草莓最理想的土壤條件。而黏性土質、石灰性土壤、鹽鹼地種植的草莓,以及有機質含量低、通透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差、旱澇不保的地塊種植的草莓,或者施肥不當等,就會嚴重影響草莓的正常生長和果實的正常發育,致使果實個頭較小、著色不良、果質變差、成熟期過晚。
二是溫溼度控制不當,過高或過低容易導致著色不良。
草莓喜溫暖溼潤的環境,但不耐嚴寒、不抗高溫,不耐澇、不抗旱。尤其是果實膨大期,如果溫度過高或過低,田間水分過多或過少,都將嚴重影響著果實的正常發育。經驗表明,白天溫度維持在18℃~20℃、田間持水量保持在70%~80%,是草莓果實正常發育膨大、正常著色成熟的最適宜溫、溼度範圍,過高或過低都會使果實發育不良或著色不良。
三是光照不足、光合效能低容易造成著色不良。
草莓比較耐陰,但充足的光照是健壯生長、促進果實正常發育和漿果優質高產的基礎。如果光照不足就會使植株瘦弱、花芽分化不良、授粉質量不高、漿果變小而著色不均。同時如果棚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低,也會降低光合效能而影響果實的正常膨大發育和著色。棚室種植草莓適時補充施放二氧化碳可以促進果實發育和正常著色。
二、大棚種植草莓,採取哪些措施可以避免果實著色不良呢?影響草莓果實著色的因素較多,尤其是採取大棚種植方式,棚內的小環境、小氣候需要人為調節和控制,使其更好地滿足草莓正常生長髮育的需求。在管理上,需要採取綜合措施,多管齊下、多措並舉進行預防和糾治草莓果實著色不良的問題。
1、保溫措施要落實到位。
要實行大棚內覆膜栽植並實施扣棚提溫措施。大棚要適時覆蓋棚膜,一般在氣溫降到1℃~7℃時大棚架上要覆上塑膠薄膜。栽植時要覆蓋地膜。當棚內溫度降至5℃以前要在草莓植株壟上搭架小拱棚以提溫保溫,在最低氣溫時可在小拱棚上再加蓋一層塑膠膜以更好地增溫保溫、促進草莓生長。
2、土壤處理和基肥施用要到位。
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壤最適宜草莓生長。可於夏季實行高溫悶棚進行棚內土壤消毒殺菌滅蟲。悶棚前按每畝施入五噸左右的優質農家肥進行深翻、澆水,地表再行蓋膜後實施高溫悶棚。
移栽定植前結合耕翻土地每畝施入50公斤三元複合肥進行起壟覆膜定植。
3、要加強棚內溫度控制。
草莓植株現蕾以前,晝溫要維持在24℃~30℃之間、夜溫維持在15℃~18℃間以實現促生長、早開花的目的。
植株現蕾期間,棚內溫度保持在晝溫25℃~28℃間、夜溫8℃~12℃間。
植株開花期間,棚內溫度維持在晝溫22℃~25℃、夜溫8℃~10℃間以促進花蕊發育、提高授粉受精質量。
果實膨大、成熟期間,是果實著色的關鍵時期,溫度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溫度要控制在晝溫20℃~25℃間、夜溫5℃~10℃間以利於果實的正常膨大和正常著色。溫度過高有利於著色但不利於膨大和品質的提高。
4、要調節好田間水分和棚內溼度。
大棚種植草莓宜使用膜下滴灌方法進行澆水,不宜實施大水漫灌,做到田間幹不旱、溼不澇。如果田間水分過高,不僅會降低棚內溫度,還會增加棚內溼度引發病害。在植株開花期間棚內溼度要保持在40%~50%的範圍內。要透過通風等措施調整好棚內溼度和溫度。
5、要及時進行追肥補充養分。
大棚種植草莓一般於蓋膜封棚前、果實膨大時期、開花及採收時期、盛果集中採收時期分別追一次肥料,每次每畝可隨水追施三元複合肥9公斤左右,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和果實發育著色,防止脫肥引起早衰影響品質和產量。
6、要適時補充光照和二氧化碳。
大棚種植草莓,長日照和充足的二氧化碳濃度對於增強光合作用、促進植株生長和果實正常發育是至關重要的。可於開花後7天~10天期間透過追施有機肥經過微生物活動釋放二氧化碳,或者直接使用液體二氧化碳或者放置乾冰等方法施放二氧化碳,及時供應光合原料。
增加光照一般於12月至翌年一月間透過懸掛白熾燈方式進行。每畝大棚可懸掛45個左右的100瓦的白熾燈泡,於夜間通電補光三個小時即可。透過增補二氧化碳和光照時間,能夠有效增加光合產物,能夠明顯促進果實發育和著色以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
總之,大棚種植草莓,其植株的生長、果實的發育和著色受棚內環境條件的影響很大,調控把握不好就會引起著色不良、畸果多發、產量低、品質差的後果。要預防和糾正這種現象的發生,就要從生產管理上採取必要的技術措施以滿足草莓正常生長髮育對土壤、肥水、溫溼度和光照等環境條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