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驚鴻舞3
-
2 # 指動濟南
如果評選上千年來最著名的酒宴,排名第一的無疑是鴻門宴。那麼,排名第二的是哪個?答案是:楚莊王的“絕纓之宴”。
1、“絕纓之宴”的經過
鴻門宴在《史記》中有記載,而“絕纓之宴”正史中並未有記載,首次講述這個故事的,是成於西漢的雜史小說集《說苑》。大體經過如下:
楚莊王夜宴群臣,大風吹來,宴席上的燭火被吹熄。黑暗中有人藉機揩油,摸扯楚莊王美姬的衣服。這個美姬也不含糊,一把扯斷此人帽冠上的纓帶(美人援絕其冠纓)。並向楚莊告狀,有人趁燭滅摸我,我把他的冠纓扯下了,點起火來,看看這人是誰?
面對美人受辱,多數人的選擇是:揪出那個壞蛋!所以多數人當不了君王。楚莊王是這樣處理的,先安慰美姬:“不過是喝醉失禮,怎麼能因此追究?”並下令:“所有喝酒的人,都扯下帽冠纓帶。”宴席上百十人全扯下冠纓後,才點起燭火,盡情暢飲而休。
2、“絕纓之宴”後發生了什麼
如果一切到此劃上句號,就不會在歷史上那麼有名了,也不會被史學家津津樂道。“絕纓之宴”後第二年晉楚兩國發生戰爭。有一名楚將主動請戰,異常奮勇,五戰五勝,打敗晉軍。楚莊王對此很奇怪,我並沒有格外施恩於你,你為何如此毫不懼死?
答案揭曉!這人說:“我早應該死了。那天在酒宴上喝醉失禮,大王隱忍而不追究。我怎敢私下接受這樣的大恩而不加倍回報大王,懷有肝腦塗、與敵死戰的決心很久了。我就是被扯斷帽冠纓帶的那個人。”
《說苑》用一句話來總結這個故事的始終:不求回報地給予別人恩德,最將得到公開的回報(此有陰德者,必有陽報也)。
“絕纓之宴”能與鴻門宴同樣有名,實在是與兩年後發生的晉楚之戰相關。可以設想,如果沒有“絕纓將軍”的五戰五勝,楚國是無法重創強大的晉國,並最終成為春秋霸主的。從這個角度上講,它是可以改變歷史程序的一場酒宴。
3、“絕纓之宴”背後還有什麼故事
如果要論春秋戰國時期,最講究服飾穿著的人,無疑要這位楚莊王。《墨子》曾說,楚莊王是衣冠治國的典型,讓國人戴色澤鮮豔的帽子,要繫上絲帶,穿紅色的長袍(楚莊王鮮冠組纓,綘衣博袍,以治其國,其國治)。
《淮南子》的說法更直接:楚莊王穿著寬衣、長袍,號令天下,最終稱霸於諸侯(楚莊王裾衣博袍,令行乎天下,遂霸諸侯)。後世人說,如果沒有衣冠治國,自然沒有“絕纓之宴”,楚莊王也因此留下了一段歷史佳話。
細說起來,與楚莊王相關的故事還有:他繼位3年不理朝政,而且“楚莊王好細腰,故朝有餓人”,日夜為樂還下令:“誰敢進諫必殺!”大臣伍舉入宮進諫,見楚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鼓樂之間。
於是伍舉提了個問題:“南山有隻鳥,三年不飛不鳴,是為什麼?”楚莊王答:“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退下吧,我知道你的心意了。”此後,楚莊王發奮圖強,終成一代霸主。
-
3 # 口袋裡的喵
絕纓之宴的典故出自於,漢朝劉向所編纂的《說苑》,原文是這樣的:楚莊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燈燭滅。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絕其,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絕纓之人。王不從,令群臣盡絕纓而上火,盡歡而罷。後三年, 晉與楚戰,有楚 將赴敵,卒勝晉軍。王問之,始知即前之絕纓者。後遂用作寬厚待人之典。
文中的意思說的大概是,春秋時期,楚莊王在一場大戰勝利之後大宴群臣,在此之間,楚莊王叫來了自己非常寵愛的姬妾們出席助興。這些姬妾們正向大臣們敬酒時,忽然一陣風將宴席上的蠟燭都吹滅了,這時大殿一片黑暗,有一位官員趁機摸一位姬妾的手。在拉扯中這位姬妾將那位官員帽子上的纓帶扯了下來,並走到楚莊王面前向他告狀:“姬妾希望楚莊王立刻點亮殿內的蠟燭,這樣便可以分辨出誰的帽子和纓帶有問題,就可找出當時無理之人。”楚莊王聽後並沒有馬上下令點亮蠟燭,而是對著眾人說:“今日設宴是希望諸位能夠盡興而歸,所以現在請大家除去帽纓,以便大家更盡興的喝酒。”大家聽後都把帽纓取下,大殿這時才恢復光明。待宴席散去,大臣們盡興而歸時,那位姬妾向楚莊王抱怨,楚莊王向她說道:“此次筵席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盡歡,拉近君臣關係,酒後失態也是人之常情,若是追究責任,大加責罰,變破壞今天的氣氛。”姬妾聽後只能作罷。
七年後,楚莊王準備伐鄭,那時有位將領叫做唐狡,他自請先行開路,唐狡和他的部下拼盡全力作戰,一路殺到鄭國的國都。
戰後楚莊王準備賞賜這位將領,這位將領什麼賞賜都沒有要,並向楚莊王坦白,他就是七年前酒後調戲楚莊王姬妾的那個人,此次是為了報楚莊王當年的不追究之恩。
從這個典故可以看出楚莊王對自己的臣子是比較寬容的,心胸非常開闊,並且知人善用。絕纓之宴後來也用來寬以待人的一個比喻流傳下來。
在我看來楚莊王當時沒有追究絕纓之人應該還有一個原因,當時春秋時期連年戰亂,那次宴會又是為了平叛勝利而設,楚莊王此時應該是想和武將們拉近關係,若是為了這件事情追究到底,顯然不是非常明智的。
另外,關於楚莊王的成語還有許多,像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等等。
-
4 # 百里不奚
楚莊王時,令尹(相當於宰相)鬥越椒叛亂。楚莊王派遣名將養由基平定叛亂。內亂平定之後,莊王大宴群臣,寵姬嬪妃也出席助興。席間絲竹聲響,美酒佳餚,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
楚莊王於是命宮人點燃蠟燭,繼續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功臣們敬酒。此時已經酒酣耳熱,忽然一陣疾風吹過,筵席上的蠟燭都熄滅。這時一個人垂涎許姬美色,突然拉住許姬的手,無禮調戲。拉扯中許姬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纓帶。
許姬回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楚王點亮蠟燭後檢視眾人的帽纓,以便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楚莊王卻傳令不要點燃蠟燭,而是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而散。現請諸位都卸下盔甲、去掉帽纓,以便盡興飲酒。” 聽楚莊王這樣說,大家都把帽纓取下,這才點上蠟燭,君臣盡興而散。
回宮後,許姬責問楚莊王為什麼不給她出氣,楚莊王說:“當時大家酩酊大醉,酒後失態人之常情,再說也說明你太漂亮了,還是忍下一時之氣,不要追究了。” 許姬這才明白楚莊王的用意。
過了三年,楚莊王率軍北上爭鋒,晉國和楚國交戰,有位大將身先士卒,在前面衝鋒陷陣,五度交鋒五度奮勇作戰,帶頭擊退敵人,最後終於獲得勝利。楚莊王問他:“我平時待你一般,沒什麼特別之處,你為什麼為我這麼拼命呢?”
那位大將回答說:“大王還記得三年前的慶功宴嗎?我趁著燈滅調戲大王的妃子,您隱忍而不誅殺我。我無以為報,只能肝腦塗地,為大王拋頭顱灑熱血,雖死無憾!”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絕纓之宴”。
回覆列表
這個故事歷來被人傳頌,楚莊王的寬宏大量被世人稱讚,楚莊王也因此得到回報。
但是我覺得楚莊王選擇這樣做是必然的。理由如下:
第一,養由基剛剛平定叛亂,楚莊王心裡非常開心。人在開心的時候會比平常更寬宏大量。
第二,那人的行為是拉扯美人的衣服,這並不是觸及底線的事情。叛亂剛被平定,這時正是拉攏臣心的關鍵時刻,楚莊王當然會選擇這樣做,他不可能為了一個女人而失去人才。
第三,楚莊王藉此事向群臣宣告他是一個海納百川心胸寬廣的楚王,希望群臣能因此對他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