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1
回覆列表
  • 1 # 貓蒲貓譜

    在中國古代文書中,一般不加標點符號,而是透過語感、語氣助詞、語法結構等斷句。

    中國古代的文言文典籍中,大多數是不用標點符號的。不用標點符號,不等於說不用斷句。這個斷句,是要讀者自己來做的。因此,古人非常重視斷句訓練。

    《禮記·學記》記載:“一年視離經辨志”,釋義:學生入學一年就要考核“離經辨志”的能力。所謂“離經”,是指離析經文文句,也就是斷句;所謂“辨志”,是指辨解文句內容。

    其實,離經和辨志是同一件事物的兩個方面。標點文言文的過程就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過程。標點有誤,反映出對原文的理解必定有錯誤。只有反覆考察原文,弄懂原文的含義,才能正確地標點斷句。

    古人把閱讀文章的斷句功夫,叫作“句讀(dòu)”。私塾老師教授學生時,紅筆斷句,學生水平提高以後,不需句讀,就能夠通讀文章。

    句讀的基本原則就是“語絕為句,語頓為讀。”釋義:語氣結束的地方為“句”,用圈來標記;沒有結束的文句叫作“讀”,用點來標記。古人常用“可圈可點”一詞,讚頌某位歷史人物的功業。

    我國也有一些古代的典籍,在抄寫出來或印刷出來的時候,就把句讀標出來了,這是說我國古代也有標點符號的原因。但是,這樣的標點符號很不規範統一,隨意性很大,而且使用得也很少。

  • 2 # 2分鐘看世界

    古文有標點,

    古詩標點沒必要,

    詩有韻,

    詞有牌,

    都是固定格式的,

    又不是新體詩,

    可以胡亂寫,

    沒有標點看不懂。

  • 3 # 馬到船頭直

    這個問題非常難回答,但可以簡單回答,不是特別精準,也能說明問題!

    一、對古人而言,肯定沒有必要,他們那時候沒有標點,但都理解的很準確。

    二、對現在的人而言,絕大多數人有必要,主要原因是已經適應了有標點符號的古詩!

    三、標點符號有其獨特的功能,給古詩加註標點符號有助對古詩的深刻理解,也避免多生不確定性理解!

  • 4 # 一一阿毛

    古代文書中,一般不加標點符號,而是透過語感、語氣助詞、語法結構等斷句。但是針對現代創作的古詩詞,標點不僅有必要,而且是必須。因為大眾已經習慣了透過標點來判斷每句話的內容,標點能夠幫助讀者準確的判斷詩詞的真正含義。

  • 5 # 瞭然翁523

    古詩中的標點符號究竟有沒有必要?應該沒有必要。因為每首詩都標明有"七絕“、“七律"。其句數相同,字數也相同。但個別多音字就必須標明“一"陰平、“/“陰平、“V“上聲、“丶“去聲“,普通話已沒有“入聲“字。這様南北方讀音都歸順到“普通話"行列。至於"句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問號"、"感嘆號“、“引號"、“括號“、"省略號"、“破折號“、“書名號”、“間隔號“和“著重號“就沒有必要加註了。

  • 6 # 家父老龍

    個人覺得很有必要,語氣的停頓富含著強烈的表達色彩,雖然古代沒有表達符號,文化普及不高,多數為口口相傳加了標點符號能讓我們這些後輩更融入當時的意境

  • 7 # 小孩er你別走

    我覺得正反參半。

    詩五言、七言、律詩等詞是以曲調為停頓;文章多以之乎者也做標點。古代詩詞沒有標點符號,那些都是現代人編書是加上去的,中國的標點在民國時期即推廣白話文時,魯迅所在的那個時代出現的。

    透過加標點可以快速的斷句去辯解文章內容,解析其中所要表達的意思。

    但是我認為作者有可能在文中留下多種解讀方式的地方,比如比較熟知的就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那個句子。不同的斷句體現出不同的內容,但是如果強行給出一種標點斷句方式,就沒有這種效果了。

    每一次學習都會有新的發現理解,書讀百變,其義自見,每一次讀書都有新的發現。古人鍛鍊斷句的意義可能就在這裡,發散思維,不侷限於表現某種標點斷句形式所定義的內容。所以才會產生出不同的想法,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創造出不同的文學作品。

  • 8 # 俠女小娛樂

    標點符號是書面上用於標明句讀和語氣的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符號,也是書面語的組成部分,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

    在古代,古人的書寫方法和我們今天人大相徑庭,我們是從左往右,古人是從右往左,我們是一排排書寫,而他們是一行行刻字。但是,最讓我們頭疼的還不是這些,而是文言文中沒有標點符號,所以,經常會因為斷句問題出現一些理解歧義,甚至,鬧出大笑話。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說一句話的時候,前後之間都會有意識地停頓一下,並且,會按照一定的調子說話。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表達出我們想要說的意思,同時也讓別人更好的理解我們的想法。不然的話,就很容易產生誤會。

    例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句話。這樣的句子,讓不同的人來讀會有不同的理解,斷句起來可以有好幾種解釋。不同的人理解也相繼不同,斷句起來有很多種意思

    現代,標點符號早已被人們熟知,並且,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和書面表達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 9 # 詩哥杜士成

    古詩中的標點:猶如人說話時的表情,輔助增強要闡述的意義;如同伴舞或伴奏的,更能加強氣勢韻律;好像烹飪美味佳餚的佐料,讓色香味俱全……

  • 10 # 圍棋大龍

    沒有必要。《三字經》有“明句讀”的說法。有了標點符號之後,詩句就失去了生機,讀者就沒有了思考、咀嚼的過程。

  • 11 # 成都三環葉茂中

    首先古詩表達的含義和時代有關,和古人的理解閱讀習慣有關,古詩詞語句多以四字,五字,七字等居多,當然較多字有標點好點,否則會產生歧義。所以表達並非可有可無的事情,對語言表達理解有一定的作用。

  • 12 # A硯安

    在中國古代文書中,一般不加標點符號,而是透過語感、語氣助詞、語法結構等斷句。

    中國古代的文言文典籍中,大多數是不用標點符號的。不用標點符號,不等於說不用斷句。這個斷句,是要讀者自己來做的。因此,古人非常重視斷句訓練。

    《禮記·學記》記載:“一年視離經辨志”,釋義:學生入學一年就要考核“離經辨志”的能力。所謂“離經”,是指離析經文文句,也就是斷句;所謂“辨志”,是指辨解文句內容。

    其實,離經和辨志是同一件事物的兩個方面。標點文言文的過程就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過程。標點有誤,反映出對原文的理解必定有錯誤。只有反覆考察原文,弄懂原文的含義,才能正確地標點斷句。

    古人把閱讀文章的斷句功夫,叫作“句讀(dòu)”。私塾老師教授學生時,紅筆斷句,學生水平提高以後,不需句讀,就能夠通讀文章。

    句讀的基本原則就是“語絕為句,語頓為讀。”釋義:語氣結束的地方為“句”,用圈來標記;沒有結束的文句叫作“讀”,用點來標記。古人常用“可圈可點”一詞,讚頌某位歷史人物的功業。

    我國也有一些古代的典籍,在抄寫出來或印刷出來的時候,就把句讀標出來了,這是說我國古代也有標點符號的原因。但是,這樣的標點符號很不規範統一,隨意性很大,而且使用得也很少。

  • 13 # 文c武

    大家知道,我國在古代只有簡單的斷句標識,沒有規範的標點符號。直到近代,具體說最早是清未我國引進標點符號,在民國初期得以規範和應用。

    在現代,人們習慣在著文、寫詩和閱讀的時侯應用標點符號;況且部分人在閱讀沒有標點的古文和古詩的時候非常吃力,甚至斷錯句子。因此建議寫古文和古詩的時候應用標點符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如果承認病毒源於美國,會出現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