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徐家的眼鏡鋪子
-
2 # 快消品光頭哥
需要勞保防護用品營業資格證(辦營業執照時可選)。 如果是醫用口罩的話,還需要醫療器械營業資格證。正規銷售肯定要有正規的手續才可以
-
3 # 超級茶裡
這裡面有真有假,不過要買口罩的話,還是建議去正規的地點購買,因為這樣的有保障。而在盆友圈買的始終保障性太低了
-
4 # 九聯看看看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朋友圈賣口罩原本只是商業的一種網上營銷手段,在物資緊缺的時刻,抓住商機,給需要的人送上需要的口罩,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但迫切地想打破市場規律,透過瘋狂提高商品價格來滿足一己私慾,或者昧著良心售賣“三無”口罩損人利己,可以說是挑戰市場規律和法律。再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雖然朋友圈不再是朋友之間相互分享的平臺,但仍然有很多朋友存在,若一味地用利益矇蔽雙眼,傷的可是最珍貴的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5 # 熱心i市民老王
作為一個實體產業鏈銷售體系的人,想站出來替他們說句話,只要他們賣的是真貨,漲價什麼的沒有任何問題,因為盈利是商業的實質,如果是假貨,天理不容。 要看待這個問題,要從整個實體產業鏈的角度去思考。比如有一家工廠,一共2條口罩生產線,日產能100萬個,有3個代理商,代理商的銷售體系每天能賣80-110萬個口罩,這個就是理想的供需平衡關係。疫情突然爆發,需求激增,市場上需每天要2000萬個口罩,這個時候工廠產能不足,每天就有1900萬的產能缺口,代理商手裡的有庫存的,庫存必然漲價,這就導致了口罩第一次漲價,這個是產能稀缺,一級代理商要牟利導致的,這個階段漲價不明顯。 然後代理商加大訂單量,但是代理商的資金有限,假設需要給廠家付30%的定金,廠家才會加大產能,代理商壓上全部資金,只能要到1000萬個口罩每天,廠家產能最大化,才能產1000萬個口罩每天,但是市場需求是2000萬,還有1000萬的真實缺口沒有辦法滿足。同時由於口罩廠家提產能,市場上造口罩原材料價格提升,口罩廠家也想增加利潤,開始了第一波自上游到下游的漲價,由於市場缺口明顯,朋友圈的倒爺開始出現,層層盈利後,價格明顯增長,但這只是一個開始。 由於廠家滿功率生產後,還有1000萬的缺口不能滿足,廠家需要擴大產能,增加生產線,這個時候廠家需要錢來買裝置、人工、原材料,但是原來的代理商資金實力有限,包不下2000萬個口罩的盤子,1000萬的缺口會有外來資金滿足,就是第一級的大倒爺,攜巨量資金進場,跟廠家籤包量協議,然後打錢。廠家開始組建生產線和人力,這個時候大倒爺處於付了錢等口罩生產的階段,風險極大(疫情突然遏制),所以大倒爺開始找下線,分攤風險,下線一級一級下分,出現在朋友圈。由於廠家新裝生產線生產需要時間,這個時候朋友圈的口罩賣家是沒現貨的,只能先收錢,在廠家生產線成本分攤和原材料漲價的前提下,加上大倒爺的利潤,口罩價格開始暴漲,還沒有現貨,終端消費者付錢只能等口罩來。這個間歇,騙子、假貨發現有機可乘,進場開始擾亂市場,國家為了規範市場,採取措施,大倒爺感覺了風險(因為他壓了大量資金在廠家,同時引起國家關注)。 工廠新增產能完成,飽和生產,產量達到了2000萬個每天,供需平衡,接下來就進入流通環節漲價。大倒爺控制了一半缺口的產能,又因為等待生產期間的資金成本+輿論造成的政策風險+疫情好轉的客觀風險,大倒爺決定漲價,這個時候大倒爺有現貨,可信度高,直接3-4倍翻倍口罩價格,控制另外1000萬的代理商看到市場火爆,但受制於政策,只能1-2倍漲價,從一級代理商開始價格中間加上層層利潤,終端消費者拿到的口罩價格翻10倍。微信朋友圈這些原本不是醫療器械行業的人,替大倒爺分銷,瘋狂尋找消費者,朋友圈口罩成熱點,但面對零售客戶的朋友圈小倒爺沒有定價權。這個時候,市面口罩的價格已經比一開始翻了10倍了,大倒爺瘋狂出貨,迅速回籠資金直至盈利。然後壓貨,控制流通,製造飢餓營銷,這個時候大倒爺已經獲利了,能夠對抗政策風險和客觀風險,壓貨是為了延長疫情導致的物資缺乏的時間,謀求更長的盈利期以擴大盈利,這就是所謂的“霸盤”生意。然後國家出臺強硬政策,打擊哄抬物價,大倒爺風險激增,部分大倒爺獲利出場,進場晚的大倒爺繼續操盤,生意由明面轉入地下,流通成本增加,口罩進一步漲價,但已經到了尾聲。 隨著疫情有效控制,大倒爺完全出場,經過疫情教育,消費者防範意識增強,日常使用口罩需求較疫情前上漲,需求由最初的100萬個提升至1000萬個,廠家擴充產能的固定成本已經在疫情期間攤薄,口罩成本降低,價格下調,同時降低開工率,只生產1000萬個口罩,口罩價格維持在疫情最高峰時的50%左右。 最後,疫情結束,街上戴口罩的人相較疫情前,多了不少。 這就是行業經濟發展的實質,這個鏈條中的賣正品貨的參與者,完全合法!為什麼消費者會感覺不適甚至憤怒呢,讓我們來看看獲利結構: 1.口罩廠家,透過疫情擴大規模,盈利提升,工廠老闆可以選擇自己獲利後繼續維持,或者加大研發投入,進軍高階市場,做大做強。 2.代理商,透過疫情完善銷售體系,獲取了較多利潤,積累了商譽。 3.大倒爺,社會遊資進場—收割的傳統模式,承擔巨大風險,然後暴利出場。(炒房團、囤蒜團、雞蛋團、豬肉團全都是他們) 4.銷售下游,收入增加,朋友圈幹副業的,多掙一大筆。騙子、製假售假者空手套白狼,多數白賺銀子,少數運氣不好或者人太傻坐牢。 5.消費者,韭菜光環籠罩,再吃一波天災虧。 所以只有消費者不爽。 為什麼我要題朋友圈大多數賣真口罩的人說句話呢? 因為定價權不在他們,他們只是透過自己的人脈,來做一筆副業改善生活,同時他們作為最下游銷售,對口罩的流通做了巨大的幫助,沒有他們的傳播和銷售,大倒爺的銷售通路打不開。 大倒爺(遊資)是不是罪惡的? 不是,沒有他們攜巨資入場,工廠是無法迅速擴充產能的,同時他們幫助國家配置資金,把央媽放水的錢實實在在的投到了抗疫事業中,對比那些享受了疫情期間寬鬆貨幣政策拿到錢出來搞七搞八的人來說,大倒爺是對抗疫做了貢獻的。大倒爺不是個人,而是遊資團體,他們不是做慈善的,資金也是有成本的,如果沒有暴利,他們本來就不是醫療體系的玩家,憑啥進場為消費者擔風險呢?做點別的不好嗎?道德是不是能當飯吃呢?如果操盤標的不是醫療物資,恐怕他們就是人們口中敢吃螃蟹的那群牛人,只是這次的貨物是口罩,所以人們不開心了,如果是樓盤,股票等其他貨物,人們恐怕只會投給他們敬佩的眼光,並說一句:你真牛! 至於過程中出現的騙子、賣假貨或者次貨的,應該去死。
朋友圈每天都能看到賣口罩,國產的,進口的都有,但我始終沒有下手,真的擔心假的,質量不行的,因為價格都不便宜,看頭條新聞,不是說朋友圈賣口罩違法的嗎?這只是我個人觀點,並不是惡意針對賣口罩的朋友們。
回覆列表
朋友圈賣口罩的,先不說質量問題…百分之99都是違規操作…你付款了,能收到貨嗎?收到貨了,是真貨嗎?是真貨了,賣的人有沒有違法呢?口罩屬於醫療用品,證明口罩質量的,只有廠家提供的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質檢報告…其次,私人在未取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朋友圈售賣此類物資,屬違法行為…截圖儲存朋友圈廣告,聊天記錄,購買記錄,然後舉報去吧…炒這些物資,發國難財的,都該重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