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義無敵1234

    《水滸傳》裡有很多路見不平、反抗朝廷的英雄好漢,可是他們卻違背初心,跟著宋江投靠朝廷,最後大多數好漢客死他鄉,結局好淒涼。他們曾經意氣風發,不可一世,原本可以過著瀟灑快活的生活,可是卻落得如此下場,著實可悲。

    我認為《水滸傳》告訴我們以下幾個道理。

    一要跟對領導。跟對人,做對事很重要,不要因為一時的熱血衝動站錯了隊,不要因為別人小恩小惠的收買而改變自己的初衷。《水滸傳》裡面有幾個堅決反抗朝廷的,魯智深、武松、楊志、林沖、秦明他們都是被當時政府迫害,走投無路被逼落草為寇,可以說他們對抗朝廷的決心最堅決。只要是跟官府對決,他們都是衝在最前面,可見對官府的黑暗咬牙切齒。本來他們可以大展宏圖,痛痛快快的跟官軍打幾仗,哪怕戰死沙場也可以含笑九泉。可是宋江讓他們的希望破滅了,宋江講的是忠義,追求的是詔安,時刻想的是報效朝廷。他不管朝內奸臣當道,他不看自己兄弟詔安以後是否有作為,一個勁的鼓吹為國效力。你說,在這種情況下,武松等人即使後悔,在義字面前也甘於沉默。可見,一定要跟對人。

    第二,就是不要被名不其實的名號迷惑,盲目跟從。《水滸傳》里名頭最響的就是及時雨呼保義孝義黑三郎宋江宋公明。很多好漢一聽到這個名號馬上參拜,對他畢恭畢敬,敬若神靈,很多好漢都是追隨宋江的名號去的梁山。可是細心的讀者發現,宋江只是沽名釣譽之輩,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他慣用小恩小惠糊弄人,比如收買李逵;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比如勸秦明歸降;兩面三刀表面一套背後一套,比如上梁山以後架空盧俊義。惺惺作態,假仁假義,可以說宋江就是一副醜惡的嘴臉,後來當了梁山之主後原形畢露,獨攬大權,數一不二,逼著兄弟們接受詔安。我相信那時很多好漢對他心灰意冷。他就是催命鬼,掘墓人。最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原本晁蓋是梁山之主,他可以帶領兄弟們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他也是堅決的主戰派,可是造化弄人,因為他太相信宋江,讓宋江的實力逐漸擴大,結果自己被架空,落了個孤家寡人。可見,那句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以上是我的愚見,你明白什麼呢?關注我,一起探討《水滸傳》更多的知識吧。

  • 2 # 木子君的小屋

    《水滸》不虧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每個年齡讀之,都有不同的感受,越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越是發現,作者筆力之強,構思之妙,對於社會的認識,也足夠深刻。

    再大一點,才發現,原來《水滸》裡的所謂好漢,除了少數的幾個,都不是什麼好人,比如武松,血濺鴛鴦樓,殺了好多的無辜人士;而林沖,貌似可憐,妻子林娘子被高衙內看上,最終被逼得上了梁山。卻不知,可憐人也必有可憐之處,如果不是他半炫耀地洩了魯智深的底兒,魯智深一個大相國寺的種菜和尚,也不會流亡於江湖。

    再後來,央視《水滸》播出,看得很是認真,喜歡丁海峰演繹的武松,覺得那個就是原著中的武松,身高力大,一身肌肉,這才是打虎者武松的樣子。但是卻對於李雪健演的宋江,恨其不爭,一個武力值超菜的小吏,何德何能,坐上了梁山頭一把交椅,遇到事情除了哭鼻子,大呼小叫之外,還有何本事?

    如果不是這樣子的宋江,梁山眾好漢,也能如李逵所說,殺上汴梁城,奪了趙家皇帝的位子也坐一坐。就是因為他的無能,接受朝廷的招安,才導致梁山眾好漢死得死,殘得殘,剩下的,不是歸隱江湖,就是繼續為那些奸臣賣命,他自己也被一杯毒酒送了性命。

    更可氣的是,死了,也要拉上李逵墊背,而成全自己所謂的忠臣之名。

    看到最後一集,氣得我差點摔了手中的杯子。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長,平時又喜歡文科,對於歷史政治時事也頻有興趣,慢慢地又品出了不同的味道。再結合歷史上的梁山眾好漢,才發現,他們也並不如書中所寫的那麼強大。梁山眾好漢,也不是農民起義,只是一些被主流社會所拋棄,無奈之下,只能落草的可憐人罷了。

    在書中,哪怕武松、魯智深等人反對招安,他們也不是想要造反,只不過是看不過官家的嘴臉,信不過朝廷那一幫人罷了。而宋江的招安,對於梁山上的大多數來說,也是一個好的選擇,久在陰影之下,哪一個不想走到陽光下,堂堂正正做人?而招安,無疑就是他們洗白自己的一次機會。而宋江哪怕知道對方獻上的是毒藥,也要含著熱淚喝下去,同時也要毒死自己的鐵桿兄弟,為何?

    不就是想為自己的後代掙一個正當的身份?

    宋明之時,如果一個人想要有一個好的前程,他的身份出身之重要,非現代人所能想得到而已。

    至於梁山好漢,都不是什麼英雄好漢這一種說法,倒也正常啊。

    因為他們本身也就不是什麼好人,好漢一詞,也不是什麼英雄好漢,只不過是綠林江湖人士的代稱罷了。糾結這個,真的沒有多大的意思。

    再說了,梁山眾好漢,都不是受過什麼五講四美薰陶的現代人,每個人性格之複雜,有毒辣的,有罔視人命的,有拿人肉餡做饅頭賣的,這才正常啊。這才是一千多年前,綠林人物的本性啊。金庸小說裡,那些行俠仗義,為國為民的俠客,不過是一些文人的意淫,是成人的童話罷了。

    也有人說宋江、吳用等人狠毒 ,把好多自己的有恩之人,比如雷橫;或者說自己需要招納之人,比如盧俊義,都以卑劣的手段逼上了梁山。

    隨著社會的增長,卻發現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但凡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地位,有一定的出路,哪一個體制中人,比如說雷橫,比如說宋江會落草,成為一個千人罵,萬人唾棄的賊寇?尤其是盧俊義,萬貫家財,腦子發熱了,才會從一個家富萬金的員外,變成一個見不得人的賊寇。

    所以招攬一個人,只有逼得他從主流社會上無法生存,才會安心做一個賊寇。

    投名狀,這便是投頭狀。

    而歷史上,所有落草為寇的匪徒,想拉人入夥,哪一個施的不是這般手段?

    所以說,越是年齡增長,閱歷的增加,越是瞭解《水滸》這本書的底蘊。。

  • 3 # 趣味百談

    《水滸傳》反應了當時政府腐敗冤枉忠良,最後導致這些忠義之士在宋江的帶領下集體起義,組成了一個反抗朝廷的組織。

    最後在宋江的帶領下一個個的又被殺死的故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自身就算再強大,遇到一個豬隊友也難逃滅亡的後果。

  • 4 # B阿彬美食

    《水滸傳》產生於元末明初,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 關於它的作者有三種說法,但以施耐庵寫為首,所以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說《水滸傳》是他寫的。而施耐庵的生卒不詳,生平事蹟流傳下來的史料不多。多為傳言。 《水滸傳》生動而深刻的描寫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為領袖、有眾多英雄豪傑參加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蹟,形象地揭示了當時官逼民反的黑暗現實,寫出了農民起義的復仇火焰發展為燎原之火的過程,同時也寫出了失敗的內在原因。

    書中塑造了一批起義英雄的光輝形象。有張橫、張順、李韃、魯智深等等不計個人得失,樸實、性急,仗義……刻畫得栩栩如生。在早先的《水滸傳》有著“忠義”二字。突出體現作者的重要思想。“義”是起義軍團結的手段,他們提出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成為深入人心的格言,提出的“替天行道”的口號,確定了打擊貪官汙吏,懲處惡霸地主的目標,從而使起義隊伍在統一指揮下,不斷壯大。

    但另一個目標是忠。在起義軍的決策者心目中,他們只反對朝廷和各級官僚機構中的奸臣、貪官,而不反對皇帝。他們所希望的是盡忠報國、封妻萌子。這是封建時代普通農民和小生產者的閉塞性、分散性、保守性的反映。也是梁山義軍能夠接受招安,最終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

    這使《水滸傳》不僅具有較高的思想藝術成就,且具有巨大的歷史價值。

    雖然結局不如人意,但在我心目中梁山上還是有107個好漢的:宋江身為軍中的靈魂人物,雖然有著出眾的才華,卻沒有別具常人的智慧與承受力,做出錯誤的選擇,使大家都受到殺身之禍,這與普通農民有什麼不同,根本不配做領軍!中途放棄的人我瞧不起;晃蓋雖早死,但我沒忘記他,他有勇無謀,明知宋江不行,卻不在臨終前囑咐他人,終讓最不想發生的事發升了!這種憂猶寡斷的人不配做好漢!。

  • 5 # 月亮的憨憨

    領導的意志和控制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團體的前景。 看梁山泊3任領導,王倫一介書生結果被殺,晁蓋有勇無謀結果被暗算而死,宋江詭計多端投降北宋結果落得全軍覆沒。

  • 6 # 講也

    讓‘我們’明白了:

    第一,官逼民反。

    第二,無法無天。

    第三,‘大哥’信不得。

    第四,少不看‘水滸’。

  • 7 # 搞野華籽

    一個好的團隊需要有一個有意志有遠見的領導人,領導的目光短淺,決定了這個團體的前景.例如梁山泊3任領導,王倫一介書生結果被殺,晁蓋有勇無謀結果被暗算而死,宋江詭計多端投降北宋結果落得全軍覆沒.現實中領導要認清自我,要懂得抓大權,放小權。明確目標,共同奮鬥,領導要分工明確,讓員工知道自己分內的工作。協調好各部門解決矛盾,激發熱情,作為領導要協調好內部關係,有矛盾和障礙要及時溝通解決。瞭解員工掌握大局,要了解下屬性格和能力,這樣可以合理的安排工作,積極溝通,聽取意見,做領導切忌自我獨裁,不聽取意見。制度明確,賞罰分明,公司要有明確的制度,但制度要合理化、人性化並嚴格執行,獎賞和懲罰要有據可依。

  • 8 # 活秋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告訴我們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只是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 9 # 這小子452

    《水滸傳》產生於元末明初,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 關於它的作者有三種說法,但以施耐庵寫為首,所以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說《水滸傳》是他寫的。而施耐庵的生卒不詳,生平事蹟流傳下來的史料不多。多為傳言。 《水滸傳》生動而深刻的描寫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為領袖、有眾多英雄豪傑參加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蹟,形象地揭示了當時官逼民反的黑暗現實,寫出了農民起義的復仇火焰發展為燎原之火的過程,同時也寫出了失敗的內在原因。

    書中塑造了一批起義英雄的光輝形象。有張橫、張順、李韃、魯智深等等不計個人得失,樸實、性急,仗義……刻畫得栩栩如生。在早先的《水滸傳》有著“忠義”二字。突出體現作者的重要思想。“義”是起義軍團結的手段,他們提出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成為深入人心的格言,提出的“替天行道”的口號,確定了打擊貪官汙吏,懲處惡霸地主的目標,從而使起義隊伍在統一指揮下,不斷壯大。

    但另一個目標是忠。在起義軍的決策者心目中,他們只反對朝廷和各級官僚機構中的奸臣、貪官,而不反對皇帝。他們所希望的是盡忠報國、封妻萌子。這是封建時代普通農民和小生產者的閉塞性、分散性、保守性的反映。也是梁山義軍能夠接受招安,最終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

    這使《水滸傳》不僅具有較高的思想藝術成就,且具有巨大的歷史價值。

    雖然結局不如人意,但在我心目中梁山上還是有107個好漢的:宋江身為軍中的靈魂人物,雖然有著出眾的才華,卻沒有別具常人的智慧與承受力,做出錯誤的選擇,使大家都受到殺身之禍,這與普通農民有什麼不同,根本不配做領軍!中途放棄的人我瞧不起;晃蓋雖早死,但我沒忘記他,他有勇無謀,明知宋江不行,卻不在臨終前囑咐他人,終讓最不想發生的事發升了!這種憂猶寡斷的人不配做好漢!。

  • 10 # 叔道搞笑

    水滸這本書,好就好在招安。

    主席的這番話,原先的我覺得是胡說八道。你看現在不有很多版本只排到一百零八將聚義嗎?去掉招安一段照樣成書。

    後來我才能體會到,沒有招安一段,水滸也不過是市井間的YY小說。108個兄弟,大多是市井小民,草莽強人,有的被貪官害,有的被毒婦坑,終究梁山聚義,取生辰綱,江州劫法場,攻打大名府,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這不像現在YY小說縱橫江湖快意恩仇的戲碼麼。

    然而,再叛逆,再狂放不羈,再江湖義氣,最後總得有個歸宿,你終究會和這個社會,這個體制和解,最後被它們吃的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你能想象龍傲天被一個奸相加一個庸主呼來喝去像個狗腿子一樣使喚嗎?

    水滸傳好就好在108個不同的社會陰暗面觀察樣本不甘心就這樣生生的被貪官奸相牢獄鄉紳害死而來到梁山並期望改變現實,攻打大名府是他們光輝的定點,之後你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滑向毀滅的深淵。這種毀滅是註定的。

    最後你只會感慨,梁山的這些英雄,哪裡是蔡京高球之類的對手,他們為了權力名位可以不擇手段。梁山的這些人,既想要臉(公道大義),又抵擋不住權力的誘惑。他們很多人都被權力體制所拋棄,就如林沖,宋江,楊志這些人,他們無時無刻不想回到體制圈子裡去。權力向他們伸出一根細細的橄欖枝,他們就為此一個個最終命喪黃沙。在權力圈的中心看來,不過是一百零八顆棄子罷了。

    你所欽佩感染的替天行道為民請命,最後還是變質了,看吧,這殘酷的現實。

  • 11 # 胖胖的一輩子

    水滸傳》是一部產生於元末明初的長篇小說,也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前一個部分主要描寫了一支以宋江為領袖的隊伍,他們一共聚集了一百零八個好漢,一起替天行道、反抗貪官汙吏、反抗壓迫、扶助弱民,跟地主惡霸、貪官汙吏鬥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的故事,但這支隊伍最後接受朝廷招安,被派遣去鎮壓另一支農民起義隊伍,結果兩敗俱傷,最大的勝利者反而是朝廷。形象地反映歷史上的一場農民起義的從頭到尾的全過程,總結經驗和教訓,讓人們進行深入地思考,也引起了人民群眾對這些英雄好漢的敬仰,歌頌了人民的反抗精神。

    這些英雄好漢們,絕大多數都曾程度不同的遭受到封建統治階級的各種各樣的迫害。為了樹起反抗的大旗,他們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目標把他們團結起來。他們夢寐以求的,是盡忠報國,建功立業,懲罰那些狠毒的貪官,讓人們都過上好日子,也讓國家太平,不再發生貪官迫害人民群眾的事件。

  • 12 # 湖南小夥的點滴生活

    《水滸傳》產生於元末明初,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 關於它的作者有三種說法,但以施耐庵寫為首,所以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說《水滸傳》是他寫的。而施耐庵的生卒不詳,生平事蹟流傳下來的史料不多。多為傳言。 《水滸傳》生動而深刻的描寫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為領袖、有眾多英雄豪傑參加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可歌可泣的事蹟,形象地揭示了當時官逼民反的黑暗現實,寫出了農民起義的復仇火焰發展為燎原之火的過程,同時也寫出了失敗的內在原因。

    書中塑造了一批起義英雄的光輝形象。有張橫、張順、李韃、魯智深等等不計個人得失,樸實、性急,仗義……刻畫得栩栩如生。在早先的《水滸傳》有著“忠義”二字。突出體現作者的重要思想。“義”是起義軍團結的手段,他們提出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成為深入人心的格言,提出的“替天行道”的口號,確定了打擊貪官汙吏,懲處惡霸地主的目標,從而使起義隊伍在統一指揮下,不斷壯大。

    但另一個目標是忠。在起義軍的決策者心目中,他們只反對朝廷和各級官僚機構中的奸臣、貪官,而不反對皇帝。他們所希望的是盡忠報國、封妻萌子。這是封建時代普通農民和小生產者的閉塞性、分散性、保守性的反映。也是梁山義軍能夠接受招安,最終導致失敗的根本原因。

    這使《水滸傳》不僅具有較高的思想藝術成就,且具有巨大的歷史價值。

    雖然結局不如人意,但在我心目中梁山上還是有107個好漢的:宋江身為軍中的靈魂人物,雖然有著出眾的才華,卻沒有別具常人的智慧與承受力,做出錯誤的選擇,使大家都受到殺身之禍,這與普通農民有什麼不同,根本不配做領軍!中途放棄的人我瞧不起;晃蓋雖早死,但我沒忘記他,他有勇無謀,明知宋江不行,卻不在臨終前囑咐他人,終讓最不想發生的事發升了!這種憂猶寡斷的人不配做好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方法能讓多肉快點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