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寶快4歲了,從她自己吃飯的那一天開始,我就給她準備了專用的餐桌、餐椅、筷子、碗。這幾天,武漢的大伯、嬸嬸移民前帶著5歲的女兒可心到北京遊玩一週,本來想著兩個女孩可以好好做伴,結果糟透了。可心坐上她的餐椅,她哭著要把可心拉開:“這是我的!這是我的!”可心抱一抱她的玩具,她也哭鬧著不讓可心碰。
4
回覆列表
  • 1 # 小鴿子飛飛

    孩子在某一個階段屬於物權階段,就是佔有慾比較強,俗話說小氣得不行,

  • 2 # 楊一生

    小孩子對一些事物表現出強烈的佔有慾,這其實是成長過程中很正常的現象。

    小孩子為什麼會有強烈的佔有慾呢?

    小孩子一般從3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開始明白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自己的東西當然要捍衛。

    保衛自己的東西也算是人和動物的一種為了生存的本能吧。比如一頭獅子在吃東西,你去搶了看它會不會生氣?只不過小孩子並不知道,少了這個玩具並不會對她的生命造成威脅,玩具也是可以給別人玩的。

    家長應該怎樣做?

    家長千萬不要因此覺得“我的孩子怎麼這麼自私”,這時候最應該做的是耐心疏導。要讓孩子學會“分享”,樂於“分享”。

    比如題主可以偷偷給嬸嬸的女兒可心買一個玩具,玩玩具的時候讓她們交換著玩,或者買兩種不同的食物,一人一種,讓他們交換著吃。要讓小孩子在分享中明白:分享可以得到雙倍的快樂,這樣他就會愛上分享了。

    我侄子就是這樣,在他小時候,逗他要拿他的玩具玩,哄半天才給,給了他得吃的想要一點過來根本就不可能。後來他上學了就好了,老師也會叫他們每週一帶上自己最喜歡的零食到學校大家一起分著吃。現在還會主動把拿東西給別人吃。

    所以,孩子出現有強烈佔有慾的情況,關鍵還是在於家長的老師的引導,不要因此責罵孩子也不能放任不管。

  • 3 # 媽咪Jane黃靜潔

    4歲寶寶不允許別的小朋友吃自己的食物,玩自己的玩具,家長認為寶寶有較強烈的佔有慾。其實,家長也不必過於焦慮。孩子在2~5歲屬於道德發展的"自我中心階段",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大多隻知道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快樂;看不到、理解不了別人的需求和渴望。他們正全情投入在體內那個"自我"快速拔節生長中,極力地向身邊的人證明自己,劃清界限。

    所以說這種"佔有慾"是孩子的一種無意識的行為,是成長階段的正常心理。家長不要大驚小怪,不應該因為失望、失掉"面子"而去強迫或者責罵孩子,更不能嘲笑孩子"小氣",貼上"自私"的負面標籤。家長的態度一定要是積極的,多鼓勵和誇讚,多引導和教育。

    尊重孩子的物權"敏感期",培養正確"物權觀"。孩子有了物權意識,所以她才有了"不讓姐姐坐餐椅,不讓姐姐抱玩具"的拒絕行為。媽媽一方面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兩個孩子輪流坐,輪流玩或者共同玩。讓孩子充分享有"物品仍然是自己的",這份安全感!

    淡化孩子獨佔意識。平時在家裡,也儘量避免孩子有"獨佔"的機會,比如,有很多家長,買了一條魚,會告訴孩子"今天媽媽買了一條魚,要燒給你吃",那麼,這句話就會讓孩子誤解,這一條魚是買給我的,就應該我一個人來吃。即使的確是專門給孩子吃的東西,玩的玩具,在家裡也讓他和家人分享,比如孩子吃餅乾,那麼家長就可以提出來,給我嘗一塊可以嗎?逐步淡化孩子的"獨佔"的意識,讓分享發自內心,成為一種習慣,而不是假意討好。

    多給孩子製造分享機會。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融洽的氣氛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將吃的食物、玩具,和小朋友共享,並逐步從中體會到真正的分享帶來的快樂。

  • 4 # 寒風凜冽梅花香

    孩子的佔有慾,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家長不要太擔憂,更不應該責罵孩子自私自利,而應給予孩子說服教育和正確的引導。

    在平時生活中,多讓孩子跟小朋友玩耍,教育孩子好東西要一起分享,平時多教導,時間長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透過教育,孩子的佔有慾會逐漸減少跟消失。

    如果碰到佔有慾特別強硬的孩子,家長應仔細的尋找原因,分析原因,尋找教育對策,採取有獎有罰制度,有適當的懲罰,孩子也能知道自己的過錯,從而改正。

  • 5 # 智慧育兒指南

    孩子佔有慾實際上是孩子成長階段,一種正常心理,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它視為自私自利,說成是思想品德有問題。

    可以從以下四個步驟跟方法來解決:

  • 6 # 惠言風景線

    孩子的佔有慾是成長的必然經歷的過程,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這也和現在家庭環境有著一定的關係,因為二孩政策剛剛放開,家裡一般一直都是一個孩子的天下,所以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不是不懂得分享而是沒有去學著去分享的一個機會!所以一切不能責怪孩子,這個時候更不能去罵孩子自私自利不懂事,而是要去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去引導孩子,讓孩子懂的去分享,學會去分享,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樂趣!日常生活中在家庭所有成員都可以參與進來,去多建立些分享的機會,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其中的樂趣以及分享所帶來的更多的益處!說到引導畢竟是一個過程,所以一切急不來的,慢慢來吧!希望有所幫助!

  • 7 # 中國託管教育聯盟

    合理引導,孩子有佔有慾也是個人自我的一種意識提現,不能一味打壓,要引導孩子的自我,在社會規則,人情世故合理範圍內,懂得去努力獲得自己想要的。

  • 8 # 慧媽媽家庭教育

    您所說的孩子的佔有慾應該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孩子從2歲開始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我們會發現原來一向“大方”的孩子開始變得“小氣”,喜歡的玩具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即使自己不玩也不允許其他小朋友玩,這讓很多家長覺得尷尬,責怪孩子不懂事,事實上,不是孩子不懂事,是家長不瞭解孩子的發展規律。家長該如何面對這一變化?

    1、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物權意識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也是心智發展的體現,只有先理解了這是“我的”,才能理解這是“別人”的,才能有邊界意識。我們住在單位家屬樓,一起玩的小朋友家長都是同事,經常會出現這一幕,一個小朋友帶出來的玩具,其他小朋友要玩,家長並沒有徵得孩子同意就把玩具給了其他小朋友,自家小朋友大哭大鬧,媽媽覺得好尷尬,趕緊再回家拿新的玩具,有的家長抱怨孩子太小氣,甚至強迫孩子分享玩具。這些都是沒有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孩子對於“我的”、“你的”意識形成混亂,不利於形成良好的邊界意識。

    面對孩子的“小氣”媽媽不必要覺得尷尬,這是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決定。

    2、引導孩子學會處理“我的”和“別人的”。屬於孩子自己的物品,孩子完全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分享。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學會分享,或者用交換的方式各得所需,但是把決定權交給孩子,因為這是孩子的。當孩子想要別人的東西,家長也可以告訴他,這是“他的”,孩子慢慢學會處理類似的事情。在我們家,有時候大人在看手機的時候,小壯也會蹭過去看,我們會立刻關掉影片,他就很失落,但也無話可說,因為他知道這是他人的,誰的東西誰就有決定權。

    孩子有物權意識是好事,學會佔有“我的”,才能學會尊重“他人”的。這本身就是成長的重大突破。父母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孩子問父母“我是從哪裡來”?家長你是如何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