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韻軒書法
-
2 # 無思想無厘頭
這也許是寫字的最高境界,這不叫書法索性就叫書寫了。它和音樂,繪畫和詩歌一樣,以我手寫我心了。心有多重,而息心卻是萬壽琉璃塔最頂層。讀八大山人的尺牘小品,文章可品,書法可讀,聯想到近代的李叔同,再想到朱以撒老師,他們的字,都有一個特點,都是文人在先,書家次之,書寫時氣息平穩,風雨不動,中正平和,不講技法。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煙火氣,能讓鳶飛戾天者,望字息心,經綸事務者,窺字忘返,這也是說,書法不再是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了,而是經過了講求技法一關,到達道這個層面的問題了,是修養,是息心,而道可道,又非可道。
-
3 # 千年蘭亭
看到網上有人問:八大山人是哪八個人?哈哈哈,這是受“揚州八怪”的影響,還是受“江南七怪”的影響?
對於八大山人朱耷,我們的印象多停留在其硬筆式的線條中,可是,你知道嗎,在其55歲之前,可是在歐陽詢、黃庭堅、董其昌等人身上下過苦功的。
不信你看下面這件《劉伶酒德頌》,其厚重與開張,是不是像極了黃山谷?
但是他特有的明代皇室的身份,讓身處清代的他,註定是苦悶的,於是他的這種心態自然地反應在書法藝術上。
這一點重點表現在他的行草書上,其冷靜、孤傲而又無奈的性格反應在書法上就是極簡。
在筆法上,山人不使用過多的技巧,切筆入手,中鋒行筆,以弧線為主。
線上等上,沒有過多的粗細變化和對此,沒有精細的牽絲,董其昌的提按沒有了,黃庭堅的長槍大戟不見了。
八大山人在書法史上,是一種獨特的存在,他的行草沒有激情洋溢,沒有悲憤交加。
他的書法,如同其繪畫一樣,有的只是“白眼向天”,膽怯、驚恐、冷峻,是他的作品的主旋律。
-
4 # 明心止水
八大的書、畫,怎麼能說是好呢?那得頂禮膜拜!怎麼吹都不過份。凡是對他技法的評價,都是膚淺的。他早已超越了技法~
-
5 # 金陵糊塗龍
古代沒有硬筆,所以沒有硬筆書法的概念。現在的人拿毛筆往往寫得像鋼筆字,是因為不懂書法要靠提按使轉完成造型任務,注意是造型任務,不是筆畫排列任務。而八大理念是什麼呢?他在追求險絕,怎麼講,一般的處理方法,提按越劇烈,造型越豐富多姿,反之單調寡淡。而八大偏偏吸收篆法,減少提按到極致確又能保證其豐富華美的造型不受損失。所謂藝高人膽大。類似理念的有近代王遽常、高二適等大家。
-
6 # 金民千祥雲集
能用軟筆(中國傳承千百萬年的書寫工具)寫出硬筆(近代由外邦傳入我國的泊來書寫工具)的藝術效果,這才是中國獨有的書法藝術的真諦!其道理為:若沒有數十年長期不間斷的、非常深厚的“內”、“外”紮實的功力,是斷難達此上乘藝術效果的!不容置疑的當然好,不但好,而且是上乘藝術的好!有清一代,能達八大山人之上乘綜合藝術(詩、文、書、畫)的人甚少!因此八大山人繼明代徐青藤開創了中國畫大寫意的一代新風,近現代大家宗師無不受其影響!最具代表性者若:趙之謙、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等諸先生皆為繼其衣缽而發揚光大者!
-
7 # 西園秋竹
八大的字,法度還是很高超的。看懂他的字,才知道什麼是書畫同源,別看當代很多所謂書法家,牛氣哄哄的,還沒悟到書畫相通的地方,體會不到古人的精妙之處。
-
8 # 微水墨
八大山人書法,當然好,而且超級好。你看他的書法,秀氣而靈動,用筆一波三折,行筆速度快,筆劃之間呼應,顧盼生姿。斜側取勢,卻重心沉穩。是書法中的上等之作
-
9 # 國富紫砂藝術
我們看似八大山人的字簡單其實也很難學,我們書法院長何老師叫我寫八大山人的字,可我把書買回來了才知道八大的字也很複雜
-
10 # 師說藝譜
書法美術造詣永遠不能和文化脫鉤。八大山人書畫俱佳,也正是因為其文化底蘊。至於說作品表現出來的節點,無論如何也不構成好壞之分。書法的魅力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綜合了自身的經歷和閱歷。遵循漢字法度也就有了書畫不同的璀璨。至於名氣與作品的不對稱,今天這種現象更多。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借鑑的看就好。
-
11 # 水墨戲丹青
我認為我們應該秉持海納百川的心態去看待八大山人的書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好的就吸收,不好的則不學就行了!
-
12 # 悠樂樂悠樂樂
我這樣自學國畫的人,起初就網上搜一些簡單的畫來臨摹,其中就有八大山人,我喜歡他簡潔、稚拙、大智若愚的畫風,對於他的書法起初並不懂得欣賞,他的書法結構不如歐陽詢穩定正經,也不像書聖王羲之那種奇正交錯流暢、飄逸……
後來知道他原名叫朱耷,是明代皇家世孫,明代結束之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原來是一個享受過榮華富貴的人不再追求富麗、華貴的字型,只求乾淨、利落、遒勁……
再看他的書法用筆特點,簡且圓;他的用墨偏枯成澀,波瀾起伏;他的字型結構大小錯落,誇張變形、隨心所欲……他的書法獨樹一幟。
我們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榮華消退後的痛苦、爭扎、以書畫排解內心的孤獨,以及塵埃落定後的淡定、自如……用他自己的話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
13 # 竹外閒人
八大山人(約1626年一1705年) 名朱耷,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他的書法很獨特,個性很強烈。
主要體現在用筆上。一簡練:他簡化了用筆動作(提按轉折等),筆畫含蓄、沉實,從作品中可以看到這是以徹底的中鋒所鑄造出的堅實基礎,圓渾、均勻而富有韌性的線條給人印象深刻。二圓勁:線條下筆處自然而不“切” ,筆畫的外形邊緣多圓少方,這或許與八大山人在六十五歲以後曾臨寫過大量的石鼓文有關,點畫趨於圓勁,篆書應該起到了很大的影響作用。
-
14 # 天堂歺廳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八大山人名朱耷,其“字”頗多,曾有“個山驢”之稱。這個“驢”包含了反抗精神;這個“驢”說明耿直的脾氣;這個“驢”蘊藏著他不同於普通人的特性。
朱弦寸斷鳥無歌,紙上青魚白眼多。
兩眼人間笑與哭,只將淚點潤山河。
八大山人因為是封建帝王后裔,沒落貴族子孫。其基因.家勢.環境給了他豐厚的文化底蘊,造就了他不同於普通人的思想個性。朱耷繼承了帝王家族必須勤奮讀書的傳教,自是好學成才,但卻沒有走出喪權辱國的陰影。我們看看後唐李煜的表現。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相較於李煜這樣失國當事者,而僅僅只是一個王爺的八代遠孫,不知進退,個性導致人生失敗。“八大”二字,狂傲心態昭然若揭。“八大山人
”四字並非似同“哭笑”二字,其雲牽強。“八大山人”這個號一定隱藏著一個秘密。研究歷史有條件者查查其家譜,就可能知道了。
論才華,朱耷是成功者。詩書畫皆得後人讚美,畫是第一位的,書是第二的,詩是第三位的。朱耷又曾經給自己起了一個“字”號,叫“驢屋”。其實他敗落到什麼程度可想而知。他很窮,非常困苦,衣食有憂,所以他惜墨如金。他的畫簡潔疏曠,他的書筆墨凝鍊。環境的缺點造就了他優點。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也!
筆墨無多淚點多,……
……留得文林細揣摹。
朱耷的詩書多用於配畫,疏曠的畫長用中鋒點綴。他隨手用畫筆題詩寫字,惜墨如金,似驢耿直的朱耷養成了中鋒書寫,直如硬漢,凝鍊有加的書法特色。
說過八大山人字的特點,讓我聯想起華國鋒主席退休後晚年練得一手好字。他那標準的顏體,也表明了他老人家忠厚誠實的性格。字如其人,人如其字。華主席的字增添了多少人對他的崇敬和肯定。他與朱耷思想是兩個世界,他倆書法特點殊路不歸也就不足為奇了。
莫惜香花碾作塵,還有香如故。
-
15 # 一方書畫
在人類製造毛筆以前,世界範圍內使用的都是硬筆。從古埃及壁畫的線刻,到夏商時代的甲骨文都是用硬筆(亦或者是以刀代筆)書寫,繪畫的。
老子說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這句話用在八大山人的書法和繪畫上都是恰當的。鉛華盡棄,復歸於天真平淡,憑虛御空,化氣力與無相無形。
他的書法傾向於收束筆墨,減損筆畫,筆畫起收轉折務求簡練,化金剛杵為繞指柔。
八大山人的書法是孤傲藝術主張的跡化,是心畫。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研究的。
八大山人書作一幅
-
16 # 寒鐵王
月印萬川處處皆圓。
筆筆不失中道乃大道,得之於天地,存乎於心跡。
大道至簡,簡單裡蘊藏渾穆,寓巧於拙。
-
17 # 心佳
八大山人喜用淡墨,除個別聯句和行書篇章有濃墨之外,大多用的是淡墨,除了小楷,常用禿毫,即或行草和草書亦用柔筆,力避方折,字與字之間少帶牽絲,幾乎每篇都清雅、淡然、高古、秀逸,不見燥熱,更無煙火。這一點,作為受過大難之人,是難能可貴的。這也許與他長期淡薄的禪林生涯有著直接的關係。
書法,寫的是人生,是情趣,是心境。八大書法所展示的是從藝的軌跡,更是人生的寫照、生命的歸宿、性靈的激越。
八大山人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後,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用他自己的話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
他的書法簡樸淡雅,超凡脫俗,已經達到了寂靜空靈的境界。
回覆列表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朱耷,號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書畫家。明亡後,出家為僧。後還俗。其詩幽澀古雅,其畫意境空靈,形神兼備。
他的書法好不好呢?
其書法善用淡墨禿筆,含蓄醇厚。善用"澀″的運筆法書寫,沉著有力。起筆紮實、圓厚,收筆乾脆、利落,提按幅度較小,顯得平和溫雅,筆畫質感圓勁,得益於曾大量臨過篆書《石鼓文》。
八大山人學過歐陽詢書法,董其昌行草,黃庭堅行草,以及魏晉名家書法,參用篆書筆法,章法行距寬闊,形成了圓潤、奇崛、有空靈美,飽含禪意的自家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