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邊的林
-
2 # 春風化雨小年糕
來自一個粉絲的回答。
從初中在我媽的書櫃裡找到高陽先生寫的《慈溪全傳》裡的《胭脂井》,並夾在英語書裡讀得如痴如醉之後,到現在十來年過去了,還是一樣的讓我醉心不已。
從圖書館裡借的高陽的《胡雪巖全傳》陪伴我度過了高考後那個失意的暑假,看胡雪巖起起落落的一生,
後來陸陸續續看了《紅樓夢斷》(特別喜歡紅樓夢斷的卷名:《秣陵春》、《茂陵秋》、《五陵遊》、《延陵劍》),《曹雪芹別傳》,《三春爭及初春景》,《大野龍蛇》一系列的書,高陽先生對書中人物對話、怎樣處事的描寫都非常細膩,讀起來沉浸其中,而且有些生活工作中的問題能從中找到一些可以借鑑的地方。
最近終於把我初中就迷戀的《慈溪全傳》10本買回來了,這段時間準備開始享受啦。
臺灣歷史小說家高陽的眾多作品在大陸行暢銷,已將近二十年,多家出版社爭相出版,盜版書隨處可見,都說明了高陽的受歡迎程度。大陸讀者還從電視螢幕上熟悉了改編的高陽曆史小說《八月桂花香》(講述胡雪巖的故事)。不少讀者認為高陽寫歷史小說水平之高超,前無古人,今人也不能與其比美。當前歷史小說熱銷,寫歷史題材的作家層出不窮。挑出這批作家中的佼佼者與高陽做一個比較,用“武俠小說”群體做比擬,高陽可比金庸,其他的歷史小說作者最多隻可比擬梁羽生之類。
高陽一生經歷繁多。他本名許晏駢,字雁水,筆名郡望、吏魚等,浙江杭州人。出身於江浙名門望族,杭州橫河橋許氏門第顯赫,高祖許乃釗官至江蘇巡撫。許乃釗兄許乃普是嘉慶庚辰榜眼,官吏部尚書。光緒初年的軍機大臣許庚身,再早些入值南書房的許壽彭,都是高陽的曾叔祖。到了高陽一代,時代風雲變幻,家族前清昔日的輝煌早已煙消雲散。高陽本人由於抗戰關係失學,大學未畢業便進入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當年也是有志抗戰報國的熱血青年。從學校出來,順理成章地做了國民黨空軍軍官,而後,隨軍輾轉到了臺灣。一直做到國民黨參謀總長王叔銘的秘書。退伍後任臺灣《中華日報》主編。高陽一生博覽群書,投筆從戎是時代的需要,他的本色仍是一介書生。也就是說,退伍之後的高陽才回歸了自我。從此,他的創作進入了黃金時代,出手極快,作品極多,個人的才識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畢生著作89部,其中絕大多數是歷史小說。
高陽最擅長的是清史,在他所有的歷史小說中,寫清代的幾乎篇篇精彩絕倫,讀者可以將其作為趣味橫生的斷代史來閱讀。不僅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發展脈絡、歷史框架都與歷史的真實面目貼近,而且,故事細節時常都有據可查。清人的筆記、野史、雜著、詩文,高陽爛熟於心,隨時成為小說創作的素材。由此旁涉開來,清代的典章制度、佚聞逸事、地方風俗、民情世態,高陽都能夠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巧妙地結合到小說之中,或者透過小說完整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難能可貴的是,高陽不但有史才與史學,而且有史識,對近代的重要歷史人物與事件,都有自己獨到的眼光和判斷,如對慈禧、李鴻章、胡雪巖,或“百日維新”、“義和團之變”等等。其歷史觀是否能夠被接受,諸位讀者可以自己判斷。比之時下一些所謂的歷史小說,毫無史識,只知道拼湊一些阿諛庸俗口味的“皇帝雜耍”故事,簡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
小說不是歷史,必須有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高陽便是一位講故事的大家。高陽曆史小說的另一大優勢,就體現在這裡。晚清歷史,頭緒紛繁,變幻莫測,“剪不斷,理還亂”。高陽卻是從容駕御,諸條線索,分別寫來,又交錯相關。在一張一弛的故事敘述過程中,晚清的歷史面貌自然地顯現出來。讀者在急欲瞭解故事的進一步發展的閱讀渴望中,不知不覺也熟悉了那一段史實。
然高陽出手太快,在準備不夠時,也有敗筆。尤其是非清代的歷史小說,就難免有枯燥乏味的篇章。如《金縷鞋》講述李後主的故事,那應該算是高陽的一個次品。
高陽的才氣有目共睹。高陽的學與識,既得自家學淵源,也得自刻苦的攻讀和異常豐富的人生經歷。才、識、學兼備,高陽便登上了中國歷史小說創作的最高峰。相傳“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所言非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