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圍爐趣談

    當然不會那麼隨意了!

    古代生產效率低下,百姓生活困苦,能夠溫飽就很知足了,怎麼會動不動就坐到酒肆,切上二斤牛肉,燙上一壺燒酒呢?

    我想,之所以你有這樣的錯覺,應該是施耐庵老先生所作的《水滸傳》看多了,粗略地算了一下,全書描述吃牛肉的場景將近50次了。

    比如,我們最熟知的武松景陽岡打虎前,就一口氣吃了好幾斤牛肉,特別備註一下,還是上好的牛肉呢。如此這般的誇張,難免會讓我等生出羨慕忌妒恨的醋意來。

    其實,這只是小說中的虛構而已,切莫當真哦!

    在古代,人們還是以素食為主,即使特殊場合可以吃肉,也是有著許多的規距,不是想吃就吃的。

    據說,最早出現的吃肉記載,是逢年過節的祭祀活動。祭祀用的六畜、五犧、三牲,儀式結束後,便會分食給眾人。

    先秦時期,吃肉的等級規矩也是森嚴的。除了皇帝的不受限制外,諸侯吃牛肉,大夫吃豬肉,士吃魚,老百姓邊只能吃素了。

    同時,還規定了諸侯不許殺牛,大夫不許殺羊,士不許殺豬狗,庶人不許吃肉,絲毫僭越不得。

    古人云,“肉食者謀之”、“肉食者鄙”。就是告訴我們,在古代,能夠吃上肉是一種很奢侈的事情,家境富裕有權勢的人家才有肉吃,以致於吃肉是一種階層身份地位的象徵。

    大家知道,在古代,社會經濟以農事為主,耕牛是主要的生產資料,受到囯家重點保護,私宰耕牛會受到嚴懲的。秦朝時牛老了必須交給官府,官府許可才可宰殺。

    宋代家庭個體經濟顯著發展,耕牛對農戶更為重要,蘇軾有“農民喪牛甚於喪子”之語。宋代立法明確嚴禁殺牛,殺牛罪可處死刑。

    可以想象,水滸傳裡,梁山好漢動不動就要吃牛肉,得宰多少頭牛呀,即使你造反不要命,可開店的掌櫃的也不敢啊!總不能為了掙倆錢兒,讓官府抓去砍了頭吧!

    那麼,牛肉不能隨意吃了,豬肉又怎麼樣呢?

    吃豬肉自古就有,但由於文化的影響,人們認為豬很髒,只有下等人才會吃,上不得宴席的。後來到了明清時,豬肉才成為社會主要肉食,但依舊地位低下。

    大文豪蘇東坡被貶到黃州吋,曾有首詩曰: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可見社會各界對豬肉是十分排斥的。

    再有就是吃雞肉了。可養雞是需要飼料的,不能只喂草吧,古代糧食收成本來就少,吃飽肚皮就謝天謝地了,想養點雞鴨鵝什麼的,也只能在豐收的年景才會考慮一下。

    不過,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中華民族大家庭,也有一些遊牧民族的融入,在他們的地界上,看到的是風吹草低見牛羊,自然吃肉要比漢人多了。

    但總體而言,中國古人還是以素食為主的,吃肉是很少的,動輒就切上二斤上好的牛肉,只能在文學作品上得以表現了!

  • 2 # 西山講歷史

    你都說是小說了,那肯定都是瞎編的。中國人真正能隨便吃上肉是最近二十年才發生的事,而且現在也只能做到隨便吃雞鴨豬肉,牛肉和羊肉還是做不到隨便吃。

    在古代,牛是重要的生產資料,是不能隨便吃的,老百姓家的牛就是病死或是摔死都要報備官府,讓官府知道,對於牛這麼重要的生產資料,路邊的小店就敢隨隨便便賣肉給大家吃,小店是不想開了吧!

    小說為了表現俠客的形象,所以會安排俠客點菜的時候要吃牛肉,一來是為了塑造俠客大口吃肉的豪邁性格,二來吃牛肉這樣的違禁品可以表現俠客蔑視官府風骨。

    這是小說常用的寫作手法,描寫什麼樣的人物就會用什麼的細節來烘托,比如描寫喬峰這樣的大英雄,就一定要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才合適,如果喬峰去飯館,和小二點了一盤皮皮蝦,一盤宮保雞丁,然後就著米飯吃,是不是豪邁大俠的感覺一下就淡了不少。如果是描寫黃藥師和段譽這樣的人,他們一定要在月色下配上精緻小菜,大塊吃肉會沖淡他們的書生氣。

    小說裡可以寫大俠們隨意吃肉喝酒,但是真正在古代,老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連勉強吃飽都是一種奢望。典型就像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一家,早年全家除了朱重八,其他人都被餓死了。即使是我們稱頌的康乾盛世,根據外國人的記錄,老百姓也是面有菜色,看起來瘦骨嶙峋,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做到隨便吃肉。

  • 3 # 河青文化

    實際上,這種描寫在很多時候都只是一種藝術化的處理。

    就像是中國國畫,很多時候講究一種意境,並不一定外形完全相似,小說裡這樣的描寫也是類似的情況。

    在中國古代很多時候牛都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耕牛更是受很多規定保護,不得隨意宰殺,甚至有的年代人們投機取巧,把目光指向了沒成年的小牛,以不是耕牛的理由來進行搪塞。

    而類似水滸傳這種小說,往往人們的印象中都會有好漢大碗喝酒,大口吃牛肉的場面,而之所以如此描寫,往往則是在文藝處理的基礎上,表現出梁山好漢的反抗精神,不拘泥一般禮法的那種豁達。

    畢竟單論耕牛,在古代的地位還是蠻高的,其在文學藝術作品中也是一個常見的題材。

  • 4 # 郭六

    小說中說的小二來二斤牛肉,這種說法,只是故事當中的一種寫法,在古代,老百姓家裡頭是吃不起牛羊肉的,能吃上一次肉食,除非是過年過節,牛在古代,是重要的生產資料,不可能是隨便吃掉的,牛如果病了傷了,出現了死亡,是需要報備官府的,官府批准了,你才可以宰殺,牛肉是非常少的,路邊小店不可能隨隨便便就有牛肉賣。而小說當中為了表現俠客的形象,這主要為了表現俠客大口喝酒,大塊吃肉的,豪邁性格。可以想象,水滸傳裡,梁山好漢動不動就要吃牛肉,得宰多少頭牛呀,即使你造反不要命,可開店的掌櫃的也不敢啊!總不能為了掙倆錢兒,讓官府抓去砍了頭吧!

  • 5 # 流舟

    不是的,劇情需要而已~在古代牛是能夠勞作的動物,是禁殺禁食的!被官方禁止的~

    而在劇情中吃牛肉的往往都是“大俠”風 格的某某某,吃牛肉代表著勇敢,敢於挑戰政府是狠角色。僅僅是一種形象的象徵!

  • 6 # 倍靈

    因為舊制一斤為十六兩,現在一斤的為十兩。

    起源:

    中國古代有個官職叫司馬,司馬主要掌管軍事,其中因為糧秣管理需要秤重,於是司馬就和重量單位扯上關係。

    中國自周代開始有重量單位:斤、兩、錢、分。也稱為司馬斤、司馬兩等,計量的工具叫做司馬秤,這一標準也叫司馬平制標識。一司馬斤等於十六司馬兩,半斤八兩就是這麼來的。

    能吃二斤牛肉的一定是壯士!

  • 7 # 清輝如玉

    其實在古代是禁止殺牛的,因為牛是農耕時期的重要工具。

    唐玄宗曾釋出過《禁屠殺馬牛驢詔》 “馬牛驢皆能任重致遠,濟人使用,先有處分,不令宰殺。如聞比來尚未全斷,群牧之內,此弊尤多。自今已後,非祠祭所須,更不得進獻馬牛驢肉,其王公以下,及今天下諸州、並諸軍宴設及監牧,皆不得輒有殺害,仍令州縣及監牧、諸軍長官,切加禁斷,兼委御史隨事糾彈。”

    小說中作者多是用牛來形容俠客的豪氣,象徵著力量和尊貴。

  • 8 # 動漫追隨者

    小說中這樣寫主要是為了凸顯好漢們的豪氣性格,古代實際上是不可能發生的。

    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時期,而農業生產的主要方式是鐵犁牛耕。換句話說,牛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生產力。

    而且宋朝有法律條文規定,耕地的牛是不允許殺害的,像人一樣,誰殺了就要去坐牢,所以普通小客棧也不敢賣牛肉的。

    北宋初年《宋刑統》規定,“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者徒一年”。到了南宋刑罰更重,“諸故殺官私牛,徒三年”。

    所以也許富貴人家吃肉很隨意,但不包括牛肉,普通人家飯都吃不起,更何況肉。

  • 9 # 山城夜話

    在古代敢吃牛肉嗎?敢吃,除非是你瘋了

    眾所周知,現在中國的國寶是大熊貓,但是在古代大熊貓並不是特別重要的動物,最重要的動物是牛。

    西餐廳主打的美食就是牛排,牛排有很多種不同的做法,每一種味道都非常的鮮美,並且牛排,顧名思義是牛身上的肉做成的美食。但是在古代,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人們萬萬不可吃牛肉,就算一頭牛是自家從小養到大的,你也不可以把它殺了吃。

    我們經常從各種小說或者是古裝劇中可以看到,很多的英雄好漢進入一家小酒館都會先要上幾斤牛肉來配酒吃,但這些劇情都是騙人的,可不能相信。

    西漢時期,吃牛肉是一件可欲而不可求的事情。我們現在吃的牛肉大部分都是在牛長大之後就把它殺瞭然後賣掉,牛年輕的時候肉是最好吃的。西漢時期還專門有一個法律規定,牛在年輕的時候絕對不可以屠殺,只有到它老了才可以把他殺掉。

    在此之後呢,牛一直被列為特級保護動物。在唐宋時期還有法律規定,不管牛是生病了還是老了,都不可以隨意屠殺。

    那麼古人真的不能吃牛肉嗎?

    其實也是可以吃的,像那些自然死亡的牛就可以用來吃。到了元代時期,如果有一頭牛是主人從小養到大的,但是主人也沒有殺這頭牛的權利,如果想殺的話還要根據當時的相關法律法規,經過一些官方的機構審批才可以把自家養的牛殺了。

    想吃牛肉的話,一般要經過非常漫長的等待,要等一頭牛特別特別的老,或者是生重病的時候,然後你去不同的部門蓋章才可以殺掉這頭牛吃了它的肉。但是當想吃肉的人搞定了這些複雜的手續之後,把牛肉做好,捧上桌的時候,這個牛肉已經老的已經咬不動了,味道可以說是非常差。

    這個時候可能有人就會納悶兒了,那古人為什麼不去黑市買一些新鮮的上等牛肉來吃呢?

    在古代是沒有冰箱的,很多東西放的時間長了都容易變質壞掉,牛肉也是一樣,就算有新鮮的牛肉,可是沒有地方儲存,壞了還是吃不了的。而且當時殺牛和偷牛都是犯法的,可能會受到刑罰,所以一般是沒有人敢去冒險做這個事情的。

    在漢代時期還專門有一則規定,不經過朝廷的允許,私自殺牛是會被砍頭的。雖然人人都愛美食,但是我想應該沒有人會為了吃個牛肉而把自己的命也搭進去,畢竟命可比牛值錢。

    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都有那些膽子比較大,不怕事的人。有的時候會有一些膽大包天的人嘴饞了,實在忍不住就去別人家偷了一頭牛來殺了,然後把牛做成美食吃了。

    吃的時候非常開心,味道鮮美極了,但是品嚐完美食之後,日子可能就不太好過了。運氣好的人可能沒被發現沒有被舉報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但是如果運氣不好的話,一旦被官府抓到有可能會做一兩年的牢,還會挨一堆板子打,情節嚴重的,甚至還會被砍頭。

    有人以為不許吃牛肉都是古代封建社會的陋習,但事實證明不是的,就算是到了新中國,牛肉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隨隨便便吃到的。

    在1995年的時候。國務院還發布了相關的條例,條例上說不管是機關還是農民都不可以私自屠殺牛。把時間跳轉到現在。

    不得不說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還是非常幸福的,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吃到鮮嫩可口的牛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的做法也變得越來越多,滿足了人們不同的口味需求。

    現在無論是街邊賣肉的攤販,還是超市都可以很輕易地買到牛肉,並且牛肉的質量也非常好,再也不會有人為吃不到牛肉而發愁了。

  • 10 # 船伕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如今價格較為昂貴的牛肉,在古代其實恰恰相反,是很不受人待見的一種肉。

    牛肉是賤肉

    如今牛肉是肉那種很貴的一種。不必說那些高檔的進口牛肉,就連中國產的牛肉價格都要比雞肉豬肉高許多。以至於很多人吃牛肉,都要計算著自己錢包的厚度。

    所以當我們看到影視劇中。英雄好漢在酒館相聚,隨口一聲,小二上二斤牛肉。不禁會想,古時候這些英雄好漢都很有錢嗎?事實呢,並非我們想象的那樣。

    這是典型的想當然。在十分重視農業的社會中,耕牛的地位自然同樣很高,這就形成了一種吃牛肉很可恥的社會輿論。都說那些自詡品德高尚的文人和官員,就連市井百姓也會以食用牛肉為恥。所以雖然牛肉的來源並不十分廣泛,但價格卻出奇的低廉,這也是供需關係決定的,雖然牛肉的供給不多,但社會中對牛肉的需求則更少。

    另一個角度,因為牛主要作為畜力,所以往往只有到年老體衰時才會被宰殺,這個時候的牛肉口感就不需要多說了,鮮嫩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柴,是如同爵蠟,所以不光是人們意識中吃牛肉不好,古時候人們所吃的牛肉本身,其實就不太好吃。

    英雄好漢在酒館中要牛肉,並不是很有錢的表現,恰恰說明,這些英雄好漢生活十分拮据。例如在水滸傳中便有這樣一個情節,宋江和李逵去酒館吃飯時。當李逵詢問酒館是否有牛肉時,小二回答,我們只賣羊肉不賣牛肉。這句話使得李逵大怒,甚至要拎起板凳去揍小二。其原因就是因為李逵認為小二,因為他們要吃牛肉,所以瞧不起。

    所以在古代英雄好漢,也很難不為五斗米折腰啊。唐宋時期的主要肉食是羊肉。

  • 11 # 炒米視角

    說到華人的肉食史,那是分等級的。古人吃肉絕對是件相對奢侈的事情,哪怕時王公諸侯。

    唐朝以前,肉食崇尚以大為美。也就是說評價肉食食材的貴重,並非從口感這一標準出發,而是直接和動物體型掛鉤。

    家養的牲口通常按照“牛、羊、豬、犬、雞”,這個順序由大到小,不同階層食用的肉類直接和祭祀標準掛鉤。天子吃牛羊;普通士紳家來了客人,只能“具雞黍”;而老百姓有錢買塊豆腐,就算請客了。

    有必要解釋一下的豬為什麼排在羊後面?

    雖然閹割術外中國起源很早,但是真正用於豬身上,還是相對較晚的,所以漢朝及以前的人,吃豬肉只吃沒發育的小豬,只因為肉嫩。而長大未閹割的豬肉,口感柴而味大,沒人願意吃。

    所以項羽鴻門宴請樊噲吃的就是彘肩(小豬的腿),肉都不會煮熟,帶著血絲就上了,樊噲瞪著眼睛就給啃了,還不由自主地感嘆道:“嫩啊!”

    所以三國演義中,呂伯奢家壓在門板下的,時一口不超過40斤的小豬。

    但是牛因為是農耕的重要勞動資料,所以從秦朝開始,嚴刑峻法,禁止殺牛。甚至養牛的因為牛不下崽,都有可能接受懲罰。

    所以牛肉在民間就成了一種見不得光的肉類。

    一般而言,牛隻能因為老了、病了、受傷了,不能再耕作了,才能被殺了,端上飯桌。但是很顯然這種老、弱、病、殘的牛肉絕對不好吃。

    所以好吃的牛肉,可以讓好漢們吃上兩斤的牛肉,只有黑惡勢力盤踞的地下屠宰場,才能提供。

    羊肉在唐宋時期成了肉食主流,因為味道鮮美。

    由於寧夏的灘羊進入了唐宋皇室的餐桌,人們才懂得什麼叫鮮美口感,特別是到了北宋,羊肉甚至進入了民間餐桌。當然,前提是你得有錢。

    所以潯陽樓是不賣牛肉的,而是賣羊肉的,那裡更加名貴的是加了胡椒粉的鮮魚湯。這些無不向眾人展示了貴族階層開始對肉食的口感提出了要求。

    但是靖康之變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甚至改變了華人的食性。

    貴族們跑到南方,才發現曾經美味的寧夏灘羊羊肉,一下子斷貨了。而江浙的湖羊一下子風生水起,供不應求。

    由於物稀價貴,原來丟棄的內臟下水也被搬到了餐桌上。南宋的官員出使金國,看到羊的下水直接被金人丟棄,感嘆造孽啊!

    水滸中“二斤牛肉”真正的流行,也是從那個時代開始,因為那根本不是牛肉,荒山野嶺究竟是什麼肉?儘可能大膽去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事家小孩跟自己的孩子在同一學校(班級)上學是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