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
2 # 與狼共舞說歷史
俄羅斯人一直被稱作是戰鬥民族,什麼徒手打老虎、雪地伏特加這樣的挑戰是屢見不鮮;然而比起前蘇聯人來說,如今的俄羅斯人只能是小孩子過家家,不值一提。
瘋狂的前蘇聯人上世紀的前蘇聯人瘋狂到什麼程度了?我估計用瘋狂暴力這些詞語已經難以形容了,根據資料統計:前蘇聯最喜歡乾的一件事就是用核武器進行地質研究,甚至滅火和水庫爆破。在數十年間,前蘇聯總共進行了188次核爆炸行動來研究地質工作。
1965年的時候,前蘇聯為了能夠解決塞米巴拉金斯克州恰剛河灘地區的供水問題,動用軍方幫助其使用核彈實施了一次地下爆破,威力大約為14萬噸當量。這是一個什麼概念?要知道廣島原子彈只有1.5萬噸當量。
核彈炸開的水庫有沒有影響?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前蘇聯的這種瘋狂舉動最終獲得了成功,核爆炸成功在恰剛河灘地區炸開一個水庫,真真切切的解決了當地的飲水問題,並使用了好一陣子。
不過說會說,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核爆炸最致命的並非是爆炸當時的直接威力,而是爆炸過後的強烈核輻射,強力的核輻射會導致當地生態系統崩壞,動植物大量死去。當年廣島“小男孩”爆炸數十年後依然影響不斷,更何況是蘇聯人直接用核彈炸出來的水庫。
所以說,用核武器爆炸的方式來開闢水庫確實是一個看起來很不錯的方法,但要說沒有核輻射怕是不可能。
-
3 # 歷史評說
自從人類撬開了原子核之後,如何利用核能就成為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一道難題。威力巨大的原子彈結束了二戰,巨大的蘑菇雲之下,廣島和長崎在呻吟,這兩顆原子彈殺了很多人,但是救了更多人的命。
然而,隨著世界性大戰的結束,核武器這種史上最強大殺器變得沒有用武之地,如何和平的利用核爆炸成為了一個世界級的難題。
作為兩大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在這方面做過很多的嘗試,美國有犁鏵計劃,結果這項計劃遭到了美國國內一杆人的反對,原因是擔心這種在地下引爆的核彈會造成大氣汙染,我想這可能也是美國的民科在起作用吧!
既然美國不行,我們就來看看北極熊的吧!很顯然戰鬥民族和核爆炸更配!蘇聯人從1965年到1988年,他們在國內搞了124次和平核爆炸,可是把國內炸個底朝天了。蘇聯人這種勇氣真是讓人佩服,不愧是真正的戰鬥民族。
再說回這次炸水庫,這是蘇聯人的第一次。和所有人一樣,第一次總是小心翼翼的,我們可愛的蘇聯人也不例外。他們決定炸一個水庫出來,用以驗證,測試核爆炸是否適合建造水庫。
考慮到可能存在的生態影響,蘇聯人把這次核爆炸的,地點選擇在蘇聯的核武器試驗場附近。選擇這個地點,就是為了託底,因為作為核試驗場,附近的水源原本就不可能提供給廣大蘇聯人民做引用水,做生活用水。所以在這裡炸出一個水庫來,無論結果如何這個水庫裡的水都不可能,流入到蘇聯的普通百姓家中。
有了這個託底的政策,蘇聯人就甩開膀子,大幹起來。他們在查干河,氾濫區域挖出了一個較大的斜井,在這裡面裝上了,相當於14萬噸TNT的核彈。隨著一陣驚天動地的爆炸,一個深達100米,直徑達到480米的巨坑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緊接著老毛子就開始了下一步動作,把涸的河水引入了這個人工水庫。這可並不意味著整個實驗結束,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要驗證核彈能否有效製造一個人工水庫,需要海量的觀察資料,這些都需要在核爆之後慢慢觀測。
最重要的資料當然是核輻射值,在核爆炸十天之後,它的核輻射值就已經降到了一倫琴每小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是下降到了一個安全的數值。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適合人類生存,蘇聯人在這個水庫裡放養了很多魚,結果絕大多數的魚都死翹翹了,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所以最終這個實驗失敗了,這個水庫被封閉了,這個水庫就成了查干湖。
雖然蘇聯人的實驗失敗了,不過在無意間卻為哈薩克打造了個網紅打卡點。如果那裡的水還是不適合飲用。
-
4 # 太陽125933863
確實是有此事,在1965年蘇聯人在哈薩克核試驗場塞米巴拉金斯克洲用了一顆爆炸當量14萬噸的核彈,在地下178米處引爆。弄了個小型水庫。直徑為430米,庫容約640萬立方米,為驗證其安全性,蘇聯核能部長斯拉夫斯基親自跳下去游泳,彰顯其安全性。
-
5 # 周方851
真有這事?哈薩克這種地質條件,下面都是石子沙子,有水就漏。而且修水庫就是因為缺水,可是,從哪裡引來水源呢?能引水的話不如修條引水渠或輸水管,利用率高……在核爆炸現場游泳?瘋了吧?是不是修了個小遊泳池啊?
-
6 # 虯髯釣翁
上世紀冷戰期間的蘇聯和平核爆炸
問題涉及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和平核爆炸問題。因此,首先,要先回答什麼是和平核爆炸和為啥會有和平核爆炸。
為啥會有和平核爆炸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美國和蘇聯兩次處於核交鋒的邊緣。此後,冷戰進入最劇烈階段,這個階段最明顯的標誌之一就是:在古巴導彈危機中遭受屈辱的蘇聯在核軍備方面奮起直追,以趕上美國。在兩國達到核均勢後,兩國同意控制核軍備競賽,並簽署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兩國的用於軍事用途的核試驗宣告終止。
經過多輪談判,美蘇兩國於1976年簽署了《和平核爆炸條約》(《Treaty on Peaceful Nuclear Explosions》)。條約規定:兩國禁止進行超過150千噸當量的核爆炸,一組單個核爆炸加起來不得超過1500千噸當量,同時兩國將繼續遵守簽署的1963年《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Partial Nuclear-Test-Ban Treaty》)。此外,在核試驗期間,簽約國家將在另一國派駐自己的觀察員,以核實對方是否遵守了條約的條款,這在冷戰的對抗時期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和平核爆炸
在軍事領域之外,美蘇兩國也確實存在過激烈的用於和平用途的核計劃行動的競爭。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和蘇聯制定了各自從本世紀六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的和平核計劃,在這些計劃內將進行非軍事用途的核爆炸,該計劃被稱為和平核爆炸(Peaceful Nuclear Explosions)或PNE。
PNE的目的是研究熱核核核化在商業用途,如掘進、土木工程專案、滅火、石油開採、採礦,甚至空間推進器開發專案(美國)。
儘管如此,PNE仍然與空間競賽一樣,是兩個超級大國的在軍事領域之外進行的競爭方式。
蘇聯的PNE計劃--專案7
當時的蘇聯政府認為,在核武器力量與美國達到均勢後,有必要,透過和平核爆炸與美國競爭,並利用核能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最終透過顯示體制優勢壓倒美國。
1965年至1989年,蘇聯進行了124次PNE,全部用於完成中央經濟計劃上,作為例外,有5次用於滅災手段的嘗試。他們的計劃被稱為"國民經濟和平核爆炸",從計劃的名稱上看,蘇聯的PNE帶有強烈的中央計劃的色彩。這些PNE專案被蘇聯人成為專案7
蘇聯在專案的實施上,關心的是中央計劃的完成率而不考慮核計劃專案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成本。124次高當量核爆炸對環境的破壞是驚人的。
查干湖--原子湖
下面講的就是問題涉及的蘇聯用核爆炸開拓人工湖的問題。
世界上第一次PNE由蘇聯於1965年進行,也是美蘇進行的PNE專案中最大的PNE專案。
該專案的地點位於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哈薩克(今天的哈薩克共和國)境內的查干沙漠。在這裡進行核爆炸的目的,蘇聯的解釋是;為了讓這個乾涸的哈薩克地區出現一個人工湖,以促進該共和國的國民經濟發展。
這次和平核爆炸的當量為140千噸。(在日本投下的核彈當量才14千噸)。爆炸開拓出一個深100米、直徑400米的隕石坑。然而,爆炸後,在日本上空探測到了一些核放射物。
爆破坑最終形成人工湖泊,在對湖水的和放射物進行測量的結果中發現令人震驚。在蘇聯解體後,哈薩克科學家再次對查干湖的放射性進行測試時後,將資料與25年前核爆炸時的資料對比,結論是,當時的放射性是現在的100倍。這就是為什麼查甘水庫(Lake Chagan)又被稱為"原子湖"(Atomic Lake)的原因。
原子能瞬間釋放出的能量完成了當時人工和機器無法完成的專案所展示的前景,拓展了蘇聯領導人在制定國民經濟計劃時眼更具戰略視野。
1965年,蘇聯又進行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即利用PNE開拓一條運河,將北北極地區的水引到伏爾加河。並計劃在海拔較高的地區進行一系列核爆炸,在該地區拓展運河的面積。這些專案於1969年開始,但由於發現南部地區不適合大當量爆破開拓。該專案最終在1980年代中期被放棄。
蘇聯在PNE方面確實取得了一些實際成效。1966年,蘇聯用核爆炸撲滅了一座已經燃燒了三年的煤氣井大火。此前,蘇聯多次採用其他方式試圖撲滅,都歸於失敗。然而,爆炸現場的放射物水平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下降到正常水平。
隨後,蘇聯使用PNE進行了5次滅火行動,只有一次沒有成功。
除了上述5次滅火,蘇聯共使用PNE25次爆破地下洞穴,5次建造水庫,21次開採石油和天然氣。
美國PNE計劃遜色於蘇聯
美國於1957年就開始策劃和平核爆炸。它被稱為"鑄劍為犁計劃"(Plowshare )。這個名字的靈感來自聖經詩句:"他們要把劍打成犁,把長矛打成剪刀鉤子"(They shall beat their swords into plowshares, and their spears into pruning hooks。 )
1961年到1975年,美國進行了27次名為鑄劍為犁計劃的PNE,與蘇聯相比,美國的PNE計劃的期間短,專案數量大約為蘇聯的五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屬於對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式進行探索。比如美國利用核能進行了蘇聯所沒有的科學實驗專案。
有趣的是,第一個爆炸了原子彈的美國,其第一個和平核爆炸專案因為民眾的反對而告夭折。此後美國在進行核爆炸專案的選擇上如履薄冰。相比之下,美國的PNE在商業上的成就比蘇聯大大遜色。
-
7 # 七追風
我們說起戰鬥民族,總覺得他們充滿了暴力美感,比如說“和平利用核彈”。
自從蘇聯倒騰出原子彈之後,美蘇兩國開始較勁兒,看誰家裡存的多,都拼命的生產。所謂“冷戰”,就是不真打,光亮傢伙——雙方都知道,真打起來誰也跑不掉。
比如核武器這種恐怖的東西,到1960年的時候,蘇聯已經擁有了1600多枚。太多了,多到自己都覺得有些浪費。確實,不打仗的話,這些核彈難道就一直躺在倉庫裡?
所以,一向簡單暴力的蘇聯人,決定“和平利用核彈”,造福百姓。
1965年,蘇聯核能部門準備進行一次地下核試驗,順便造一個水庫。於是,他們將一枚14萬噸TNT當量的核彈,埋進了地下178米的地方,順利引爆了。一聲巨響,地面被炸了一個百米深的漏斗形大坑。對於水利部門來說,這可比正常挖一個水庫輕鬆多了,也省錢多了。
當然,核能部門也一直監測著爆炸後的輻射資料,一天一夜之後,放射性沉降物強度就下降到了1毫倫/小時以下,不久之後就下降到天然水平以下了。實際上,核彈爆炸時,燃料燃燒充分,汙染危害比核電站洩漏小得多,不會造成長時間的輻射汙染。
當然,老百姓也確實擔心,萬一還有核輻射咋辦?
咋辦?蘇聯原子能部長斯拉夫斯基為了證明沒有汙染了,脫了衣服就跳進水庫,舒舒服服遊了個泳。結果呢?確實沒汙染,水庫很快就投入使用了。
再說一個“和平利用核彈”的例子吧。(核彈被送入斜井中)
1963年,烏茲別克的烏爾塔-布可油氣田11號井發生了火災,因為壓力巨大,大火直衝雲霄,工程人員完全沒有辦法封閉井口。
一切滅火手段都嘗試了,均告失敗,工程人員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它燒,每天燒,整整燒了兩年。想想吧,浪費多麼嚴重。
在大家萬念俱灰的情況下,核能部門的人又提出了新的想法:要不,咱整一枚核彈試試,在地下炸一下,應該能把口子堵住。
這種異想天開的計劃,確實只有戰鬥民族能想得出來。當然,這種事不是開玩笑的,本身就是油氣田,搞不好再炸出幾個大口子,就更麻煩了。
所以核能部門提前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及兩次核爆試驗,才開始正式實施計劃。1966年9月,他們把一枚3萬噸當量的核彈送進了提前打好的斜井中,成功引爆了它。
核彈爆炸引發的強大沖擊力,瞬間把附近岩層全部陶瓷化並擠壓變形,11號井被封死了。23秒之後,井內的剩餘氣體燃燒殆盡,蘇聯人又成功了。
之後經過檢測,礦區沒有放射性物質汙染,油田的開採終於恢復了。
這次事件還被蘇聯拍成了教學片,震驚了全世界。
-
8 # 水煮汗青
1965年的時候,蘇聯用一枚14萬噸TNT當量的核彈,在地下178米深的地方引爆,炸出了一個水庫。那麼在這麼大的核爆中,會不會產生核汙染呢?答應是會,也正是因為有核汙染的存在,所以才選擇了地底下引爆。
在美蘇冷戰期間,雖然雙方都互不相讓,動不動就做出驚人舉動,比如“大伊萬氫彈事件”就是那段時間發生的。但彼此之間還是達成了一些同識,比如簽署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約定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試驗。
蘇聯在用核彈做水庫之前也考慮到核汙染的問題,特別是核彈爆炸後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容易進入大氣層,這樣就會違反了“條約”,因此才會將核彈放到178深的地底進行引爆。
核彈爆炸後的核汙染嚴重嗎?說到核汙染,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幾十年過去了,那裡的核輻射依然非常嚴重,不適合人類居住。
但是核彈爆炸產生的輻射汙染與核電站是不同的,我們可以看廣島,遭到原子彈攻擊後幾個月就開始重建工作,用了五年時間就完成重建,整個城市又重現生機。
為什麼都是放射性物質,汙染程度卻不一樣呢?
首先是核原料的含量問題,核彈使用的放射性原料遠遠沒有核電站多,像廣島上空爆炸的那顆原子彈使用的濃縮軸也就幾十千克,而核電站使用的原料一般都是幾十上百噸,單從原料上就不是一個級別了,因此核電站的汙染程度自然要高很多;
其次是原料性質不同,核彈使用的是高濃度的軸,爆炸的時候迅速反應,基本上全部都可以消耗完;核電站使用的是低濃度的軸,反應過程是緩慢的,因此像切爾諾貝利核電洩漏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裡面的原料都在產生著裂變反應,輻射也就一直存在。因此,蘇聯用核彈炸出水庫後,只過了一個晚上,大坑裡的核輻射就已經降到了1毫侖/小時,當時的蘇聯核能量部部長斯拉夫斯基為了向大家證明該水庫沒有輻射,在水庫注滿水後,他第一個跳進去游泳!
結束語愛因斯坦曾經非常後悔,不該寫信給羅斯福提議研究核武器,而且覺得這件事是他一生最大的錯誤。
-
9 # 愛學習的君
大家好,我是小葉。
不是說沒有,只是說很微量。核彈用的核原料比較少,還有一部分被充分利用了,沒被利用的核原料也被拋射到整個大環境裡,所以總的來看在一個區域內的放射性核輻射就比較小,達不到汙染的級別,這跟二戰時期被美國投放原子彈的廣島和長崎現在依然能夠居住是一個道理。而能夠造成核汙染的一般都是核電站,因為核電站要要求持續的放能,會有大量的核原料參與反應,又目前的技術達不到讓核原料完全充分反應,因此就會產生大量核廢料,這樣核電站一旦出現什麼問題就會造成大的核汙染。
切爾諾貝利
日本核事故
蘇聯用核彈造的水庫
-
10 # 歷史吐槽機
其實關於和平利用核爆炸的事兒很多國家都嘗試過,美國有“犁鏵計劃”,印度有“微笑的佛陀”,但是這兩個國家的計劃都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展開。當然,美國那邊是因為一票人抗議可能存在的大氣汙染(其實都是地下引爆),而印度那邊單純就是玩不轉,怕炸到自己。
在冷戰時期這種高階專案自然少不了蘇聯的參與,事實上這群瘋子玩的比任何國家都喪心病狂,從1965年到1988年,他們總共玩了124次和平核爆炸,足跡遍佈國土各地。不得不承認的是,戰鬥民族與大爆炸在氣質上很相似。
吐槽機大抵可以負責任的說,玩民用核爆炸他們絕對處於世界頂尖水平,其腦洞之大、爆炸之兇殘,美歐亞諸國全都瞠目結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鬼子福島核事故的時候,俄羅斯專家的方案就是不如再來一發核爆炸,把燃料耗盡就沒事了,當場嚇得一票鬼子出現括約肌鬆弛的症狀......
究竟怎麼炸水庫?其實這次炸水庫事件是蘇聯第一次嘗試民用核爆炸,發生在1965年1月15日早上6點,說來這個腦洞並不是毛子首創的,1962年的時候美國已經在內華達州玩過一次,只是白頭鷹不想蓄水,只是單純需要搞出個大坑。
而且毛子也沒喪心病狂到直接讓居民,他們炸水庫還是一種實驗性質,證據就是那個水庫的位置在塞米巴拉金斯克基地附近,那地方就是蘇聯的核武器實驗場。所以無論他們炸出個什麼東西,都不可能讓居民直接飲用的。
當時的情形是他們在查干河比較氾濫的河灘上挖出一個178米深的斜井,這個代號1004的斜井裡又填充了14萬噸TNT當量的核彈。在爆炸後形成了一個直徑480米,深度100米的漏斗型巨坑,再把查干河的水引入深坑就齊活兒了。
有沒有核汙染其實關於核汙染的故事很多人沒講全,在爆炸結束10天后核輻射確實降到了1倫琴每小時,之後逐漸下降到了2000微倫每小時,大體上算小於安全的閥值。這也是當時蘇聯中型機械工業部(就是核工業部)長斯特拉夫斯基敢下去游泳的原因,起碼環境上那裡是安全的。
但是環境安全不等於飲用安全,也不等於那些水可以用來灌溉或者養殖,核工業部那群大哥在水庫裡放養不少魚測試水中環境,最終有9層都死掉了。最後他們不得不把水庫單向封閉,變成了一個碩大的人工湖。
這就是現在哈薩克著名的旅遊景點查干原子湖,目前湖中還有魚類生存,周圍輻射量也不算大,但所有科學家還是不建議飲用那裡的水。而且從那次以後,蘇聯再沒有嘗試再次用核爆炸建水庫,這個實驗應該算是失敗了。
真正的成就民用失敗的毛子倒是沒氣餒,我之前也說這是他們第一次嘗試和平應用核爆炸,隨後的實驗中他們逐漸把應用範圍轉向礦物開採和能源開採上。尤其在天然氣採集上,這幫大爺確實玩出了花兒。
用核彈炸出一個空腔儲存天然氣,用核彈炸出一個通道快速收集天然氣,用核彈爆炸防止礦井中煤塵和甲烷爆炸(這是個什麼原理?),還幾次用核彈封閉井噴燃燒的油氣田,總之他們確實搞出了不少值得研究的腦洞,為後來的原子能應用開拓出足夠的視野。
只是到了1988年,已經步履蹣跚的紅色巨熊再沒有財力去搞這些高階應用,9月6日在阿爾漢格爾斯克州最後一次爆炸試驗後“國民經濟核爆計劃“無限期停止,一直到今天也未能再次啟動。
-
11 # 七七談歷史
戰鬥民族這個稱號蘇聯真的是“實至名歸”,什麼冬天冬泳,和熊打架都是小事情,毛子還擅長和核武器打交道,TNT當量超過5000萬噸的核彈大伊萬就已經震驚了世人,沒想到的是蘇聯人居然還用引爆核彈的方式炸出了一個水庫,並且這個水庫的水源還在被當地人使用,難道就沒有核汙染嗎?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蘇聯切爾諾貝利發生爆炸導致核洩漏,這是歷史上的最嚴重的核洩漏事件,大面積的土地被核輻射汙染,整個普里皮亞季城因此被廢棄,現在還是無人居住。
所以有核輻射的地方根本就不適合人類居住,20世紀80年代,蘇聯對一枚當量為14萬噸的核武器進行測試,巨大的威力炸出了深達100米的水庫,完成了核試驗還順便建造了一個水庫,蘇聯人的想法確實很好,核試驗之後蘇聯核能部的部長直接跳到水庫裡游泳向當地人證明水庫裡並沒有核汙染。
但是我們認真想想,這麼大當量的核彈爆炸之後怎麼會沒有核汙染,但是這次爆炸可以說是蘇聯人的一次偉大嘗試,蘇聯人不可能不知道會產生核汙染,所以在引爆前也做了1多方面的打算。
一方面就是採用地下核爆的方法,核彈在底下178米的深處被引爆,這樣就極大地減小了核汙染的擴散,而且水庫中的水吸收了大量的核輻射。其次這枚核彈的肯定沒有像戰略性核彈一樣威力,所以其散發的核輻射也非常有限,很快的就衰減。
所以蘇聯人這次的實驗只能說是藝高人膽大,不然放在哪一個國家都是不敢做這個實驗的。
-
12 # 薩沙
確實,蘇聯時期做過不少這方面的東西,只是基本都是失敗的。
1965年,蘇聯開始試驗使用核武器進行工程建築的可能性。
當時哈薩克塞米巴拉金斯克州,因缺水需要開發人工湖。
根據人工湖的大小,預計人力施工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於是,蘇聯採用地下核爆的方式,使用了1枚14萬噸當量的氫彈。
起爆點在地下180米,根據估算可以炸出一個滿足需要的湖。
當年氫彈引爆以後,威力驚人,果然炸出了一個直徑408米,深度達100米的人工湖,需水量高達17000萬平方米,完全可以滿足需要。
然而,周邊的群眾卻不敢使用湖裡的水灌溉莊稼甚至飲用,恐懼這裡的核汙染超標。
為了破除群眾的疑惑,蘇聯原子能部長斯拉夫斯基也是拼了。
他竟然當著眾多地方幹部的面,跳入湖內游泳,還拍成影片全國播放,以證明蘇聯氫彈的先進。
搞笑的是,當地群眾卻沒有輕信部長的個人秀。他們多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農牧民,對這裡一草一木都很熟悉。
他們根據動植物的奇怪變化,仍然判斷存在核汙染,所以拒絕使用湖水。
事實證明,他們的懷疑有道理。
後來在湖區的測量表示,這裡輻射值高出正常達114倍。
這裡也成為禁區,據說直到今天湖裡只有一些藻類微生物生存,一條魚都沒有。
在這之後,蘇聯就沒有使用氫彈製造人工湖了。
搞笑的是,那個斯拉夫斯基倒是也沒有隨後倒斃在辦公室,而是安安穩穩的活到了蘇聯解體的93歲,估計這傢伙是外星來的。
-
13 # 科學鴿
老毛子用核彈來修水庫這個網上已經有很多文章了,這裡就不再贅述這個事了,我們來看看這個水庫被核爆後的核汙染問題。
這座人工湖位於哈薩克塞米巴拉金斯克試驗場,名叫Chagan查干湖。是蘇聯“國民經濟核爆炸”計劃中124次爆炸中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次。學習自美國同期利用核彈進行工程建設的計劃——犁頭計劃;美國在意識到這是個壞主意之前進行了27次試驗,並於1977年終止了該計劃,但蘇聯一直持續到1989年,期間進行了156次核試驗。
查干湖專案將一個14萬噸TNT當量的核爆裝置放在查干河干燥河床中一個178米深的洞中,1965年1月15日爆炸造成了一個直徑400米,深100米的深坑,查干河流入這個深坑後形成一座人工湖。今天的規模依然差不多,查干湖的湖水的放射性比飲用水中允許的放射性標準水平高100倍,越深放射性越大。蘇聯政府為查干湖感到自豪,蘇聯原子能部部長斯拉夫斯基親自跳下去游泳,彰顯其安全性,並用湖中的水養活該地區的牛。但是爆炸後仍然有至少20%的放射性塵埃進入大氣中,最遠一路向東飄到太平洋,因為本次實驗違反了1963年10月的《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的規定,該條約禁止進行大氣核試驗,蘇聯受到當時國際輿論譴責,蘇聯迴應說,這是一次地下測試,洩漏到大氣中的放射性塵埃微不足道,在後來的扯皮中不了了之。
總的來說有汙染,土壤汙染水體汙染至今存在,大氣汙染早已消散,別因為蘇聯原子能部長遊個泳就放心了,絕不可以飲用。
回覆列表
1965年1月蘇聯在哈薩克塞米巴拉金斯克試驗場邊緣的查干湖進行地下核爆炸。 爆炸坑在河流上形成了一個大壩,同時在這個巨大的彈坑裡開鑿了一條通道,讓它後面的水庫注滿水,形成一個湖泊。 蘇聯人引爆了一枚巨大的核彈,在查干湖建造了一個水庫。 查干湖試驗蘇聯旨在測試核爆炸是否適合建造水庫。
查干湖至今仍存在,但仍具有放射性,被暱稱為“原子湖”。 該試驗是在蘇聯“國民經濟核爆炸”的旗幟下進行的,在為核武器尋找和平用途。 一個1.40萬噸級的核裝置被放置在查干河干河床下一個178米深的洞裡,以爆炸後產生的土方擋住河水。
原子彈爆炸時,巨大的黑色蘑菇雲佈滿天空,留下一個巨大的彈坑。彈坑作為現有河流的大壩,同時在彈坑中開鑿一條通道,讓其後面的水庫充滿水。 這些試驗是在“國民經濟核爆炸”的旗幟下進行的,是蘇聯版的“犁鏵行動”,美國也有類似計劃。 蘇聯克里姆林宮非常認真地對待這個專案,就實地實驗探索的應用數量以及它們被引入工業應用的程度而言,它最終比美國版本大得多。 美國於1977年終止該計劃之前進行了27次核試驗,但蘇聯一直持續到1989年,其間進行了多達156次核試驗。
蘇聯人為查干湖水庫感到驕傲,水利部長甚至在當時媒體鏡頭裡在湖中游泳。 水庫水也被用來喂當地的牛。 冷戰高峰時期,蘇聯在哈薩克東北部進行了這次核爆炸,以調查將核能用於和平建設目的的可能性,如開挖土方、修建運河和水庫、鑽探石油、滅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