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這個冬天我在想你
-
2 # 言勸
中國古代誅“九族”之罪有很多,但無論欺君,還是判逆,歸根結底只是一罪,就是傷害皇權。“誅滅九族”,其目的就是斬草除根,徹底除去子報父仇、孫報祖仇的實力和人脈。顯然“滅族”之舉就在於不為自己留下一絲一毫的後患。
那麼,何謂“九族”?對於當事人來說,他的“九族”又都是哪些人呢?一般認為“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所謂的“父族四”指的是當事人自己一族,外加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
所謂的“母族三”,指的是當事者外祖父的全家、外祖母的孃家、姨母及其兒子。
所謂“妻族二",指的是岳父全家和岳母孃家。由此可知,如果當事人的“九族”被誅滅,也就意味著所有和當事人有一丁點血緣關係的人全部被誅殺。這就徹底了斷了任何後來者的復仇。
-
3 # 四川達州人
九族者,以本人為中點向上下各追四代。也有說,九族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但是,結合過去出嫁女免責的因素,還有專門的夷滅三族的說法,所以第一種解釋似乎更可信一些。即涉及極其重大的罪行,如叛國(漢武帝處置李陵)、謀反、謀逆,翫忽職守造成極大災害、軍官自身原因造成的重大戰敗、地方官棄守逃亡等。適用誅九族。
就是說,本族五服內親屬都要處置,16歲以上70歲以下,一體斬決。16歲以下70歲以上發做官奴。全部財產沒收。出嫁女除外。
-
4 # 李老根2017
誅九族和滅九族等於殺九族,都是一個意思,都是剷草除根。不讓任何復仇的種子和根苗存活於世間。九族所指是:自己和父系一族,嫁出的姑毌一族,父系的姐妹一族,犯罪之人的女兒及外孫一族,稱本姓四族。母系三族為:外祖父家一族,外祖母家一族,姨母家子孫一族。已經七族了。剩下的二族指犯罪人的岳父家一族和岳母家一族。便是九族。當然,也有殺十族的。明朝燕王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侄兒建文帝的皇位,備受天下人痛罵謀逆,朱棣就想借用忠實於建文帝的大名士方孝孺為他草擬登基文告(也就是典藉裡說的詔書)。方孝孺不幹。朱棣怒,威脅方孝孺說,你敢抗命我誅你九族。方孝孺答:便殺十族我也不寫。朱棣大怒說,那我就誅你十族。結果,這個明代最負盛名的大學問家方孝孺九族七八百口,連同他的弟子,學生共十族,全部被斬盡殺絕。不過中國歷史上,滅九族是尋常事件,殺十族卻只限朱棣殺方孝孺一例。至於罪人要犯到怎樣深重的大罪才能達到滅九族的性質,那就不好說了。中國有句古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也許是一項謀逆的反叛行動,也許是一樁誣陷的陰謀栽贓。這個權力只有帝王才有,被滅九族的的罪人也只限宰相以下的官僚重臣。專指那些直接可以威脅到皇權統治和天子威儀的肱股之臣。所以古代人說朝庭人的生死是:士途之道,凶多吉少。一人在朝,食君之祿,紫袍加身,安富尊榮是自己的,外戚人哪裡沾得上邊?可是不妙得很,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不知哪一天忽然禍從天降,還沒有弄明白蕭牆禍起是哪一端的來由,就被一串串逮起來,綁到殺場挨個兒砍了腦袋,一下子都成了冕死的鬼。你說這世道還有沒有天理?於是就有人羨慕小老百姓說:手摸鋤頭把,犯事也不大。砍我就一個,牽累不及家。
-
5 # 諶人
弒君,謀大逆,通敵,造反,叛亂,毀壞宗廟皇陵等,都有可能被誅滅九族。這與皇帝的脾氣和度量有很大關係,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明太祖、明成祖等都幹過,明太祖是魁首,明成祖是極品;兩宋、清朝的皇帝則沒幹過。
誅滅九族;具體怎樣計算說法不一,但有一點肯定,就是斬草除根,殺光案犯所有沾親帶故的人。不用擔心會有人漏網,因為歷朝歷代從不缺乏落井下石的人。
誅滅九族顯示封建王朝的殘暴,讓人不寒而慄!統治者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以維護起絕對統治。好在時代進步了,現行法律杜絕株連無辜,這種事再也不會發生。
-
6 # 腦洞歷史觀
正所謂愛屋及烏,愛一個房子,連房頂的烏鴉都愛。恨一個人,恨不得把所有跟他有關係的人都殺光。這是人黑暗的一面。而就誅連來說,多是跟權利有關,是為了斬草除根。像伍子胥犯了事,沒被族誅成功。逃了出去後,不就反攻倒算,攻打自己的祖國楚國嘛。
而誅連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夏商時期,就已經有這種制度,在周武王討伐商王朝的時候,曾經有一個《泰誓》,裡面列舉商朝的罪行,就有:罪人以族。
周武王推翻商王朝後,大概自己的誓言裡反對這個,就沒有滅商朝的族,反而用宋國安置了商王族,孔子先生其實就是商人的後代。
那誰第一個正式提出族誅呢?秦國。
在公元前746年,秦文公實行夷三族。這三族是犯人的直系親屬以及旁系,是父母,兄弟,妻兒。
秦國奉行法家。法家就是要用法律來約束人,難免用重刑,比如商鞅就主張“重刑連其罪,則民不敢試。民不敢試,故無刑也。”不要說親屬了,商鞅搞的連坐制,十家為什,一家犯罪,如果沒有舉報,十家連坐。法家過度,這是秦王朝後面迅速滅亡的原因之一。劉邦為什麼成功,就是跟秦朝反其道而行,約法三章就行了。
說回族誅,一開始是誅三族,後面覺得三族不夠,就開始誅五族,七族,像荊軻刺秦失敗,誅的就是七族。
到了隋朝的時候,出現了第一個正式記錄的誅九族,當時楊廣為了帝國的安全打高句麗呢,家裡的大臣楊玄感造反。楊玄感失敗後,就被誅了九族。事實上,這也可能是真正唯一被誅了九族的。
到了明朝,大家都知道的,方孝儒跟朱棣抬槓,不肯給人家寫就位詔書,被朱棣誅了十族,據說殺了八百人,流放上千人,這十族裡,包括老師跟同學。跟方孝儒上一個學堂,真倒八輩子血黴了。
而九族裡包括了父三族、母三族 、妻三族。這個就太嚴了。
那什麼樣的罪名夠得上誅九族呢?
罪名各不相同,但基本上跟威脅皇權有關,比如謀反,大逆這樣的罪名,是直接衝著皇帝去的,這樣才會誅九罪。但其實我們上面也說了,一般是殺三族,其他的多是流放。所以,所謂的誅九族是起個敲警鐘的作用,並不真正實行。
-
7 # 非說不凡
要回答“犯多大的罪才會這樣?滅全族和誅九族是一個意思嗎?九族都有哪幾族?是不是隻要是親戚都殺?”
這個問題就必須要了誅九族的歷史演變和九族的含義。
一、何為“九族”在古代我們經常會看見三族、五族、七族、九族。但是在史書上經常看見的是“三族”和“九族”。今天我們主要來解釋的是“九族”。
對於“九族”古人也有不同的解釋。
《古尚書》對於“九族”的解釋是:“上從高祖,下至玄孫,凡九,皆為同姓”這是古人對九族的第一種解釋。《尚書》、《戴禮》中就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而杜預說:“九族,謂外祖父、外祖母。從母子及妻父,妻母,故之子,姊妹之子,女子之子,並己之同族,皆外親有服而異族者也。”這就是不同古人對於九族的不同的解釋,第一種的就是認為九族是同姓的才是,第二第三種解釋開始提到了母族。現在的普遍看法九族還是比較接受第二種說法,認為九族應該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那麼父族四是什麼呢?
父族四指的是自己的一族,包括出嫁了的自己一族以及他們的兒子。具體的有姑母、自己的姐妹和自己的女兒,以及這些女子的兒子。
母族三指的是媽媽那邊的親戚,具體的包括外公一家,外婆的孃家和姨母和姨母的兒子。妻族二指的是岳父一家,岳母的孃家。當然很多時候,有的學者也提出,其實九族並不一定真的代表真實的九。因為在中國“九”很多時候是代表數量多,不是實指而是虛指。所以“九族”只是代表和罪犯有親緣關係的宗族。二、誅九族和株連九族的區別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兩個字雖然都讀“zhu”但是兩個字是不同的。
“誅九族”的“誅”是滅殺的意思,滅殺就是一個不留。
而“株連九族”的重點詞語不在“株”而是在於“連”,所以株連九族並不是要殺光所有的族人,只有一個人犯罪牽連了其他的族人,其他的族人可能是被殺,也可能只是被罰而已。
三、株連九族的歷史演變一個國家越是崇尚什麼價值觀,那麼刑罰就越會對這種價值觀作為處罰的物件。中國自古以來都強調家族觀念,所以就將家族作為處罰的物件。只要一人犯罪,全家族都會受到牽連。也就是我們說的“株連”。最早有“株連”記載的應該屬於秦國的“三族”法。根據《史記》的《秦本紀》記載是秦文公最先實施了這項法律。當時的三族就是父母、妻子、兒女和姐妹。稍微輕點的懲罰就是隻是殺了犯人的妻子和子女,這個叫做“族誅”。
不過到了漢文帝的時候,漢文帝覺得法律應該是用來懲罰罪犯,保護善良的百姓的。如果一個人犯罪就要將沒有犯罪的妻子兒女都殺掉,未免不人道。漢文帝決定廢除這樣的法律。
但是文武大臣覺得就是百姓不能自律,才用這樣的法律來牽制百姓。好在漢文帝一再堅持,大臣們只好同意廢除,也將夷三族的法律取消了。
可惜後來,漢文帝受到新垣平的欺騙,一怒之下將新垣平夷三族。這樣夷三族又恢復了。
到了唐朝,誅九族的懲罰只針對於家屬中有人謀反等大罪名,或者“不道”的一些嚴重侵害皇權的犯罪。如果有人謀反,那麼犯人的父親和年滿18歲的兒子都要受牽連處死,如果兒子未滿18歲也可以免死,其他家屬也可以不殺。但是到了明清的時候,處罰就加重了,年滿16歲的男性家屬都要被處死,而女性家屬就要被收為官奴。
所以從以上的演變來看,其實株連九族並非是真的要將九族之人殺死,而是形容所殺之人多。當然歷史上也有人被誅十族的,比如方孝孺。明成祖要方孝孺起草詔書,但是方孝孺是擁戴建文帝的,他寧死不屈。
明成祖說:“難道你不顧及你的九族嗎?”方孝孺說:“便是誅十族奈我何?”明成祖一怒之下還真將他的十族誅殺了,除了九族之外,連帶著他的學生充當他的第十族。殺死了800多人,不過這件事情正史中並未記載。不過想想當人家學生也要被殺,這樣的皇帝也是殘暴。參考文獻
1、郭建《“株連九族”的歷史演變》群言 [J] 2013年02期
2、玉指紅顏《“株連九族”中的九族》 上海企業 [J] 2012年07期
3、淺水《株連九族的由來》 人才資源開發 [J] 2011年04期
4、《“誅九族”和“株連九族”》 咬文嚼字 [J] 2008年06期
回覆列表
以前傷害皇帝、通敵叛國、謀反都要誅九族,誅九族就是斬草除根,說白了,就是怕人家報仇。
九族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