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筆飄紅

    也許山海經所描寫的怪異動是存在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地殼的運動,那些怪異的動物滅絕了。

    看看近代,有多少動物滅絕了,山海經中那些動物滅絕是絕對有可能的。

    經有關人士研究,山海經中的地名,事件有的是有據可考的。

    也許在遠古時代,地球上的面貌就是山海經中所記述的那樣。那時的環境生存那樣的奇異動物。

    遠古的地球生態,一定不是現在的樣子,奇異動物隨處可見,隨著人類的逐步壯大和活動範圍的擴大,奇異的動物受到影響,也逐漸滅絕,就像恐龍滅絕一樣,都是一個迷。

    小時候,我家附近的竹林裡有一種鳥,通身紅色,長長的尾巴,像從門框上撕下紅紙條,黑嘴黑腿,叫起來清脆悠揚,我們叫它紅綾子。可是十多年來都不見這種可愛的鳥了。它滅絕了。那片茂盛的竹林也早就沒有了,被人砍伐糟蹋完了。

    我想山海經中的珍奇異獸滅絕和它一樣,環境所迫。

    現在還有很多動物正在滅絕,我們的子子孫孫長大了,也只能在紙上或影視資料上看到它們的身影。就像我們現在看山海經一樣,懷疑它們是否存在。

  • 2 # ai熙

    想那些洪荒猛獸是有可能存在的,必竟生存條件和現在是不同的,有完全有可能存在不同的物種,恐龍就是我們最為熟悉的。

    另外遠古時代種群概念不是很清晰,各物種雜交亂交的情況很普遍,所以造成物種不是很穩定,包括人類也和各物種亂交,就有可能產生一些所謂的怪物,影視作品中常見的人頭馬身的怪物,我相信那也是曾經存在的。現在我們所熟悉的獅虎就是這種情況

  • 3 # 海綿寶寶烤麵包

    小時候讀過《山海經》,字都還認不全,現在已經忘卻不少,不過到現在我都認為也許記錄的這些奇珍異獸都是真實存在過的。

    “有一鐵鳥,背無羽翼,腹能載人,日行萬里,以油為食,飛行伴有轟鳴”,飛機嘛!放到古代也算是奇珍異寶了吧。歷史彌留至今,滄海桑田,很多東西都不復存在,包括動物植物,《山海經》到現在仍然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很多膾炙人口的神話小說和影視作品,都有著它的身影。以現在的科學手段,和我們眼界思維的侷限性,我們不能否認其一定是杜撰的,那就給自己一個想象空間,讓我們的腦袋裡還裝滿了那樣一個神奇大陸。

  • 4 # 一夫之

    首先界定所謂“怪異”的真實含義。

    怪異一般形容奇特、奇異、變異等。

    奇特者指與眾不同、詭觀;奇異者指反常、怪異;怪異者反常、虛幻,引申為妖魔鬼怪。

    由於長期以來將《山海經》歸類為神異志怪,所以對《山海經》的“怪異”已經不是普遍意義上的少見多怪,而是指神異、虛無、假幻,即不是真實的存在了。

    認為《山海經》描述多怪異是因為現代人固化的思維模式而造成的虛假印象,其實《山海經》裡所描述的動物並不“怪異”(虛無),他們應該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並不存在於我們這個時代,或者說並不靠近於我們這個時代,所以被誤認為虛幻的怪異了。

    固化的思維模式是人類的侷限、人類的通病,未見為“怪”、未聞為“奇”、少見“多”怪;

    “我”才是真,其餘皆假;我“見”才真,未見皆假。其實,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宇宙能見的有幾何?46億年漫長的地球發展史,可知的又幾何?

    在閉塞的時代和地區,如果有圖書介紹雙頭的人、四腿的人、無臂無腿的人、僅有腰部以上的人等等,必定被認為是精神病人在說怪異的胡話;其他如無頭雞、半截魚、玻璃蛇、飛蛾人、海量奇怪的海洋生物、巨型蚯蚓等等無法統計的異形生物也一樣,如果不是資訊時代的便捷傳播,有幾人信以為真?

    長期以來,《山海經》一直被誤解為“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被定義為“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被“儲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就難怪人們把《山海經》的記載歸類為“荒誕不經”的怪異虛幻了。

    經過不斷的研究和發現,《山海經》不是神異志怪、荒誕不經那麼簡單。近代之後,人們透過重新認識山海經,並且研究裡面的科學價值。山海經中描寫了大量的地理知識,上面標註的山脈、水道,都是研究古代地理分佈特別有價值得線索。近代學者譚其驤在研究山海經中河道資料的時候,考證出了一條最古的黃河故道。這些近代的學者們,用現實證據證明了山海經這本書,並不是描寫神怪的荒誕小說,書中包含了很多古代地理風貌的知識,是一部紀錄資料。甚至有根據山海經的描述演繹推斷楚、周、秦、夏、炎黃、昆吾、羌、河宗氏、西王母、齊家文化、卡約文化、辛店文化、青海、甘肅、新疆、湖北、河北、安徽、江蘇、陝西、山西等地若干史實,有助於重建若干文史座標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新方向。

    在動物學方面也是一樣,很多陸陸續續的發現,其實山海經所記錄的奇異動物都有其原型。如名為“騶虞”的雪豹、名為“犀”的犀牛、名為“九尾狐”的火狐、名為“鹿蜀”的斑馬、名為“彘”的野豬等等、等等。

    我們有理由相信:《山海經》是一部記錄人類文明程序中有關歷史文化的書籍,其所記錄的“奇異”動物都曾經在相應的歷史時期存在過,只是因為歷史發展的程序中一切生物都按“生、住、異、滅”的規律所牽引,在現在的地球上早已成為其自己的“歷史”而已。

    可以相信的是,隨著研究的深入,更多謎底將會被陸續揭開……

  • 5 # 難忘歷史的改變

    山海經一書,內容廣泛,它集天下怪異為一體。所以不僅有古怪的人和物的描述,還有涉及到天地內外的奇特事件和稀罕的故事。

  • 6 # i貓貓i咪i

    《山海經》是中國現存記錄原始神話最多的古籍,堪稱中國文學藝術的寶藏,為人類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山海經》的編撰背景,現在普遍認為這本書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這本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以前,有些學者認為是大禹、伯益所作。但經過近代一些科考專家論證,巜山海經》成書絕非一時、一人之力所為,成書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是以口頭傳說為主,到西漢時才合編而成。

    在那個遠古時代,人們對宇宙、大自然等諸多領域都沒有探索真相的能力,對一些未知現象充滿了好奇、疑惑和焦慮,這種疑慮或好奇就以一種推測或妄想的形式體現在了一些神話故事中,為了增強未知的神秘感,古人就虛構出了很多極具神秘感的奇異怪獸。這些異獸之所以出現在古人的想象之中,也對我們瞭解古時候的生態環境和古人對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象有了新的認知。

    巜山海經》一書,本就充滿神秘色彩,又經古人口頭傳說,傳來傳去,一些傳說中的事物就集合了很多人的想象,各種想象拼湊在一起,就形成了巜山海經》中的各種奇異怪獸。

  • 7 # 易經的智慧與應用

    如今大家對《山海經》這部古書,大致都有所瞭解,我們知道,書中描述記錄了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比如各種畸形的怪獸等等,《山海經》中記錄的很多生物,有一部分我們現代可以找到原型。

    這證明《山海經》的記錄有一定根據,但大部分生物還是非常神秘,像是各種動物的結合體,明顯顛覆大家對生物學的常識,那麼問題來了,這些畸形的怪獸是怎麼來的呢?

    自然界肯定不會誕生如此多的奇怪生物,那麼我大膽推測,會不會是有什麼人創造了這些怪物?比如有什麼人掌握這高深的生物學技術,用地球生物做實驗,於是誕生了很多違背自然規律的產物。

    這也並非不可能,也並非我瞎說,在《山海經》中本身就有這方面的蛛絲馬跡,書中或以給出答案,據鹹魚道長我猜測,或許跟一個神秘團體有關,這個團體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巫師國。

    據《山海經》等書記載,上古時期有十位非常神秘的巫師,他們分別是,巫咸、巫彭、巫即、巫朌、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他們共同建立了一個組織,名字就叫巫咸國。

    巫師是上古社會地位非常尊貴的一個職業,主要負責部落的醫療、占卜、溝通神靈等,而巫咸國十位巫師,更是智慧超群,行業鼻祖,人稱神巫,每個人都擅長不同的領域,巫咸國一下聚集十位神巫,自然非同凡響。

    巫咸國,自然以巫咸為首,巫咸也最為出名,傳說他給黃帝當過巫師,還發明瞭鼓,曾用神獸夔牛的皮做的戰鼓,此鼓曾打敗蚩尤,《山海經廣注》記載,蚩尤飛空走險,以夔牛皮為鼓,九擊止之,尤不能飛走,遂殺之。

    當然大部分時間十巫作為一個團體,都集體活動,《山海經》記載,他們的基地,是大荒中的一座山,叫做豐沮玉門,此山是可以直通神界的門戶,所以名字叫門,日月從此門穿梭,十巫也透過此門往來神界。

    豐沮玉門上面長滿各種草藥,十巫主要就在此採藥煉藥,做著神秘研究,後世出現的方士、中醫等等職業,都和十巫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總之十巫掌握著神秘技術,他們甚至改造和復活了一位天神的屍體。

    《山海經》記載,有一位人面蛇身,名叫叫窫窳(yàyǔ)的天神,被另一位天神謀殺,屍體最後到了十巫手中,十巫透過改造等方法,把窫窳改造成人面牛身復活,但窫窳性情大變,到處吃人,最終被后羿射死。

    人面蛇身,是《山海經》中地道的天神形象,這樣一位天神的屍體,竟然被十巫研究改造的復活,可見十巫確實掌握高深的生物技術,天神都能改造,改造人和動物自然也是小菜一碟。

    那麼《山海經》中為什麼有那麼多奇形怪狀的,違背自然法則的畸形動物和人?答案想必已經呼之欲出,鹹魚道長我認為,肯定和十巫脫不開干係。

    總之上古十巫非常神秘,他們被稱為神巫,但外形都是人類的形象,和《山海經》中常見的神靈不同,他們到底是什麼人?從何來而來?和天神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掌握這麼多超凡的技術?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 8 # 蛋蛋影音

    有許多種可能

    也許這些異獸並不是古人想象出來的,而是曾經真實存在過的,只是後來滅絕了,或者是經過不斷演化,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樣子。 畢竟我們不是古人,在那個時候,地球上曾經生活著什麼東西,誰也不能確定。就好比恐龍,如果不是現代發掘出了恐龍的化石,你能相信地球上曾經存在過如此巨大的動物嗎?

    2. 也有可能這些異獸的原型是曾經真實存在過的,只是人們在對其進行描述時,用詞不準,或是進行了一些誇大。 比如這個, 叫做駁,我們來看看《山海經》中的描述 中曲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普通的馬卻長著白身子和黑尾巴,一隻角,老虎的牙齒和爪子,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的響聲,名稱是駁,是能吃老虎和豹子的,飼養它可以避戰爭。 看著是不是很像現代的馬

    還有這個,冉遺魚,《山海經》中是這麼描述的 英鞮山,涴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陵羊澤。水裡有很多冉遺魚,長著魚的身子蛇的頭和六隻腳,眼睛長長的像馬耳朵,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睡覺不做惡夢,也可以闢兇邪之氣。 像不像現代的魚

    還有這個,叫做猙,《山海經》中是這麼描述的 章莪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到處是瑤、碧一類的美玉。山裡常常出現十分怪異的物象。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赤豹,長著五條尾巴和一隻角,發出的聲音如同敲擊石頭的響聲,名稱是猙。 猛一看,不就是比現代的豹多了幾條尾巴嗎 古時候沒有照相機,繪畫水平應該也有限,假如一個人到某個地方遊玩,看到了一種新奇的動物。等他回來之後,只能透過口述的方式講給其他人聽。 人的記憶力是會出現偏差的,他在複述的時候稍微出現一點差錯,或者用詞方面誇張一點(這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野外冷不丁見到一隻猛獸,回來之後跟族人描述的時候,難免會帶上一點誇張的成份,比如《哈利波特》第四部裡的羅恩,明明只是被弄暈了帶到水下而已,結果在他自己口中,就變成了自己赤手空拳跟五十個人魚打鬥),口口相傳,以訛傳訛,積累下來,人們口中的動物形象就會與原來的原型有很大的偏差。

    3. 還有可能在那個時代,這些異獸的原型給古代人帶來了很多麻煩或者傷害,古代人對它們非常害怕,所以在它們的原型的基礎上稍微加了一些想象,便產生了這些異獸,用來警示後人,看到這些動物的時候,要躲遠一點。

    4. 為了掩蓋某些真相,或者為了解釋某些事實,就編造出一種怪獸,將事情推到怪獸身上。 古人科學知識有限,對於很多自然現象無法進行解釋,就會創造出一些怪獸,或者編造一些神話傳說,來對這些現象進行解釋,比如什麼天狗食日(只是舉個例子),現在的我們已經知道,所謂的天狗食日,其實就是日食,但古人不清楚啊,為了解釋這些異象,就創造出了天狗這種動物,用以解釋日食。 也有可能是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不想讓人知道,所以造出一種怪獸,將鍋推到怪獸身上,比如《少年包青天》中曾經講過的狸貓換太子(舉個例子,不要噴)。

  • 9 # 梧桐樹邊羽

    為什麼?

    因為“少見多怪”嘛。

    《山海經》如今一直被當做神話來解讀,很多人下意識就認為這本書裡的東西是不存在的,類似於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其實神話歸神話,《山海經》更加類似於地理志,記錄了100座邦國,550多做山,300多條水道。而更多的文人是將這本書當做“志怪小說”來看的,好比《搜神記》,《聊齋志異》。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就把《山海經》列為志怪小說之首。

    小說這種文體故事情節可虛構,但是裡面的環境描寫,物種描寫卻未必是假。

    書裡關於那些怪異動物的描寫,為現在的小說影視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經過太多的鬼怪化,讓我們覺得《山海經》的異獸都是古人腦洞大開想象出來的。

    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考慮,假設《山海經》最早的作者是一個精力極其充沛,又敢於冒險的先人,他漫遊九州,發現了各種各樣的動植物,並且不斷地收集各個地方的人物故事,所見所聞,再通過當時還不是很發達的文字系統記錄下來,會不會發現這僅僅是一部遊記?

    而現代學者不斷地發現印證了《山海經》中那些奇異怪獸的存在。

    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

    這什麼東西啊?蝙蝠啊。

    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其名曰飛鼠。

    這是什麼東西?鼯鼠啊,咱們現在很多人養了做寵物。

    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遊於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

    這又是什麼怪獸?不就是飛魚咯。

    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

    這個東西,現在還叫犰狳。這動物看見人就裝死,不是“見人則眠”?

    為什麼會描寫得那麼奇怪,讓人誤以為是怪獸?首先是文字當時還十分貧乏,描寫手法也非常簡陋。你看這些描寫,“有……,狀如……,……身,……首,……足”,作者在形容這些動物時只能用已知的有文字指代的動物來描述,自然會讓讀的人產生歧義。

    再比如“人首蛇身”的怪物,其實不過是得了面板病的人罷了,看上去像長了鱗片,可是當時沒有“鱗”這個字啊,怎麼辦呢?那就是“人首蛇身”咯。這是簡陋語言系統下的描述,但是在文言文中流傳下來,讓後人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誤會和想象。

    還有所謂“一首八身”,這還不是怪物?其實也不過思維方式的變化罷了,這個很有可能就是八爪魚。當然還有異獸如雙頭蛇,獨眼豬,這些東西今天其實也不少見,咱們都知道這是畸形。

    是不是一點都不浪漫,不奇幻了?

    當然還有很多的動物可能滅絕了,也可能發生了變異。但是應該更多的是在語言系統上的豐富讓我們對這種先秦甚至更早時期的簡單粗線條的描寫產生了美麗的誤會而已。

    這世上,本無怪物,腦洞加望文生義而已。

  • 10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這個是和當時的時代特徵分不開的。那個時候,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神權與王權的結合。說到神權,他們會進行祭祀,會進行占卜,會有巫透過一定的儀式和神和上天,祖先通話,透過這些發展生產,生活,控制人們的思想,鞏固自己的統治。讓人們自己當王,當權的合法性深信不疑,並且心生畏懼,因為他們是權力是神給的,誰又不怕天和神呢。而我們所知道甲骨文就是這麼來的。

    那麼這裡就會一個方式,剛才我說了,占卜就是一個方式,甲骨就是他們的工具。而還有一個方式,那就是他們的說教,於是他們就會編一些通天地神靈的東西出來,於是這些動物就出現了。在商周的神話與美術中,動物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分佈在各個方面。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從族群的祖先到上帝的使者,從先祖英雄的伴侶,到為英雄所征服的魔獸,那種地位甚至比表面還要強大的多。

    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就說過,古代巫是“知天知地又是能通天通地的專家”,而動物就是他們藉以通天地的工具。青銅器主要就是禮器的用途。而使用者就是巫。他們借這個來通天地,通鬼神,所以在禮器上就有了饕餮、肥遺、夔、龍、虯等等神話動物。

    有一種玉器,叫琮,就是把方和圓相貫穿起來。也就是把天和地相貫通起來。或者說這就是貫通天地的一種手段或者法器。而在琮的上面,也總會有怪異的動物花紋。

    當然這裡,我們也不排除人們對於自然社會的不理解,還美好憧憬,以及對神靈的崇拜,於是就產生了各種動物,其實就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思想,反映了人們在恐懼心理和神秘感支配下產生的對動物的幻覺,同時也反映著人們與動物之間的關係。

  • 11 # 醉哪吒

    《山海經》動物多,是因為,那是4000年前,大禹治水時代的「博物志」,山水、鳥獸、草木、典故,樣樣都要記載~

    《山海經》動物怪,是因為,實地巡邏考察的使臣,先畫畫到朝廷。再由書記員,看圖說話。所以書記員只能說,頭部像豬、尾巴像蛇。寫得非常粗糙,被現代人看來,顯得很荒誕、很誇張。

    ①舉個例子,《山海經》提到的「二八神人」,其實是高山族的「交叉拉手舞蹈」,被看圖說話的書記員,誇張成:東南方向,有二八16個女子,交叉拉手,為神靈守夜。

    ②再舉個例子,《山海經》經常提到的「九尾狐」,其實是「浣熊」,因為尾巴黑白相間、分為九節^_^記錄也太走樣了吧?

  • 12 # 古代哲學思考

    假如你帶著手機穿越到古代,那你和手機估計都是極為怪異的存在,如果是穿越到《山海經》的時期,猜猜你會唄時人記錄成怎麼樣的存在呢?所以說,所謂怪異是相對的。

    什麼是怪異?從我的切實的體會來說,我認為的本該的事件,而事實與我所知所想不同,它超出了我的理解範圍,那就是怪異了。我認為兔子是四條腿,但有一隻兔子沒有腿,還長了一雙翅膀,那這隻兔子就是極為怪異了。

    所以說,怪異的東西,是侷限於人的認知水平裡的。我們的認知越是短淺,那麼這世間就越是怪異。

    很顯然《山海經》時代的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還是很表象的。當他們看到被蛇纏住的烏龜時,就以為這是一種從未發現的生物,或者說這本就是一種紋路很像蛇的烏龜品種,但是因為它從未被認識過,於是就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玄龜;當人們闖入到某一個部落,剛好遇上了巫師祈天,那人巫師穿著動物的皮毛,還裝扮了豹子的尾巴,用老虎的牙齒做了偽裝,然後手舞足蹈的用奇怪的聲音嘶喊,作為不明真相的路人遇見過也是膽戰心驚,並且把這次經歷如實的傳播出去,甚至記錄下來,於是我們都知道了西王母是在《山海經》中都有記載的真實存在……如此繁例,數不勝數。

    很多人把《山海經》當志怪小說來看,其實不然,這本書在本質上是中國一本很古老的地理雜誌,就和我們現在看《國家地理》一樣,他們記錄各地的景觀特點、人文世故,還有各種生活在當地的動植物等等……因為當時大部分地區還是處於荒原狀態,人類尤其稀少,動植物還很繁茂,且物種極其豐富,所以在地理學家的筆下,就有了各種千奇百怪的動植物。其實,他們並不怪異,只是當時人們的認識還很低,有時他們甚至分不清楚真正的眼睛和動物的保護色,所以只能如實記錄自己所看到的東西。

    真實!我覺得這是《山海經》最大的特點,它無法深究其中的因果,只遵循著“眼見為實”的準則,很顯然,眼睛是最能欺騙人的了。當然,這種眼見為實到了如今成了“怪異”,以至於成了“傳說”。

  • 13 # 雲隱

    《山海經》這本書整齊嚴謹且一以貫之的敘述形式,對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種事物的形態和功用按部就班地進行記述,它根本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當然地認為的那樣,是一部荒誕怪異、漫無章法的志怪雜俎,而是一部有組織、有設計、基於“科學的”實地調查的地理博物志。

    《山海經》甚至比張華《博物志》、普利尼《博物志》之類龐大的博物類書更“科學”,因為後者廣收博採,往往充斥著一些道聽途說的、甚至純屬想像的奇談怪論、異域傳聞。然而,既然說《山海經》是一部“科學的博物志”,書中何以又會充斥著眾多莫可究詰的妖獸怪物呢?諸如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作為眼睛的怪物。

    實際上,《山海經》,尤其是《山經》所載的“怪物”,原本並非怪物,而只是一些現在或許仍然司空見慣的平凡之物,我們感到怪,並不是因為它記載的東西怪,而是它記載這些東西的方式或話語很怪異。

    比如說,《南山經》中說,柢山上有一種叫“鯥”的魚,“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肋)下,其音如留牛”,此獸的身體長得像牛,卻長著一條蛇尾巴,還長著雙翼,不倫不類,委實古怪。明明是一種魚,卻住在山上,而且還能死而復生,如此行徑,不是怪物而何?實際上,這個“怪物”不是別的,就是我們今天熟知的穿山甲。

    穿山甲儘管居住在山上,但它周身長滿鱗片,看起來確實像魚,所以《山經》把它歸為魚類;它的尾巴長而尖,又長著鱗片,所以《山經》比作蛇;有些穿山甲兩肋下長有毛,看起來像長著翅膀;至於說它“其狀如牛”,也只是大致形容其體型而已;穿山甲是一種冬眠動物,所以說它“冬死夏生”。書中還說“食之無腫疾”,就是說吃它的肉可以消腫,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穿山甲的藥效,說它“通經脈,下乳汁,消癰腫,排膿血”,也說它具有消腫化瘀的功效,可見對穿山甲藥效的認識,從《山海經》到《本草綱目》一脈相承。直到今天,穿山甲還被中醫用為藥物,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穿山甲成為瀕危物種。

    《山海經》成書的戰國時代,尚沒有形成像林奈分類法那樣的一套對物種進行命名、描述的博物學術語,更沒有照相術可以方便地給動物形象寫真,所以,博物家們要記述一種動物,只有用比喻的方式,對動物身體的各部分分別進行比擬和描述,說明它的腦袋像誰、身子像誰、尾巴像誰。

    其實,我們平時也是這樣向人解釋一種陌生動物的。我們完全可以用《山經》的方式,把一種常見的動物,比如說貓,“變成”可怕的怪物:有獸焉,其狀如虎,蛇尾豹文,其鳴如嬰兒,其名自叫,其名曰貓,飼之可以闢鼠。

    總之,《山海經》本非妖獸譜,也非志怪書,而是一部古老的科學博物志。山中本無怪,造物主不會創造怪物,創造怪物的不是自然造化,而是人類的文化,正是歲月變遷所導致的文化和知識傳統的斷裂,才把古人眼裡原本平凡的事物,變成了我們眼中的怪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代天驕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為何死於小太監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