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嚴肅問題研究室
-
2 # 曾銘瀾
五霸是歷史學家的統稱好聽點,首先有號令諸侯,維持秩序的能力,其次這維持例如二三十年時間,其實就齊,晉,楚符合。齊,晉影響大點,楚都區域性,附屬國在晉楚間搖擺。
-
3 # 使用者4053970385308
春秋五霸這個問題,歷史上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根據(荀子/王霸)所說,排序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其二是根據(史記/索隱)之說,排序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中學歷史教科書上有兼顧以上兩種說辭,但是以第二種說辭為主外加吳王闔閭與越王勾踐。
至於說秦穆公能否說是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個人見解,在春秋時代,由於秦國地處現今西北一域,在穆公之前為了生存,搶地盤,長年處於征戰之態勢,消滅了西部弱小的國家,穩固了秦國,即便是這樣,秦國尚未有逐鹿中原之野心,國力也不許可,此時只能算是稱霸西戎吧。
穆公之時,國力漸盛,遂起逐鹿中原的野心,直到戰國時期秦滅其它六國,統一中國。穆公起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說句不過分的話,沒有穆公勵精圖治,就不會有始皇統一中國之說。所以個人認為,秦穆公完全有資格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
4 # 桃花一簇開無主
春秋五霸的說法不一,大致有七種之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兩種說法。
春秋五霸的七種說法都是什麼《史記索隱》記載的五霸 :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
《荀子·王霸》記載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辭通》記載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鄭莊公。
《漢書注·諸侯王表》記載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吳王夫差。
《白虎通·號篇》記載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
《四子講德論》記載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越王勾踐。
《鮚崎亭集外編》記載的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
從這七種記載可以看出,齊桓公、晉文公這兩位是沒有任何異議的。爭議在後面三位。
秦穆公出現5次,楚莊王出現4次,宋襄公出現2次,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各是2次,其他的都是出現了一次。
而《史記》和《荀子》由於作者的原因,流傳比較廣,這兩種說法也是大家最知曉的。
從上面這幅地圖,我們可一看到,從位置而言,北晉國,南楚國,東齊國,西秦國,這四個國家稱霸佔據了地利!
所以秦穆公是五霸之一是毫無爭議的!
史書對秦穆公稱霸的記載秦穆公的諡號是穆,穆的含義是:佈德執義、中情見貌。
秦穆公最大的特點就是佈德。晉國的三位位國君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都收到過他的幫助。晉文公稱霸,秦穆公也是堅決的支持者。
在晉文公之後,秦穆公也啟動了爭霸的行動,顯示往東滅了滑國、梁國,和晉軍在殽之戰之後,掉頭往西,在由余的幫助下,數次大敗西戎,政府義渠、綿諸、大荔等部落。據統計,大概有二十個亡於秦之手。
之後,孟明視又率領大軍東出黃河,屢次大敗晉軍,一雪殽之戰之仇。
此時的秦國,南有漢中,東達黃河,北到現在的寧夏,西到現在的臨洮,成為西方的第一大國,在整個天下,也和晉、楚、齊並列,號稱四帝。
後世秦孝公曾和商鞅說到:“昔我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
孔子說:“處雖僻,而其政中。.....雖王可,其霸少矣。”
司馬遷評價到:“秦穆用百里霸西戎” 。
這些都是對秦穆公稱霸的評價。
此時的秦穆公雖然沒有和晉文公、齊桓公一樣會盟中原,但是他創造的實力和霸主無異!
秦穆公的其他功績秦穆公出了開疆闢土的功績,奠定了秦國的國土基礎之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功績。
一是重用外華人才,開啟了客卿制度。秦國地處西陲,人才很少,從秦穆公開始,有了重用國外人才的傳統,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來了虞國百里奚,從宋國招攬 了蹇叔和西乞術、白乙丙,從晉國挖來了丕豹、公孫支,從西戎求得由余,從民間獲得孟明視、伯樂等人,這些人都成為了秦國稱霸的棟樑。
二是外交方面秦穆公縱橫開闔,展現了一個大國諸侯的風範。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均為秦穆公用兵支援所立,同時還支援晉國糧荒,展現了政治魅力。和晉文公結盟,聯合尊王攘夷,敗楚城濮。後來又和鄭國結盟,在中原大國之間縱橫開闔。
所以,我們從歷史功績和實力來看,秦穆公當之無愧是五霸之一。
當然,除了齊桓晉文秦穆楚莊之外的剩餘一霸,以後再論說。
-
5 # 欲雲談史論今
對於春秋時代的國君而言,在秦國曆史上秦穆公算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國君。但是,如果在他之前列位秦國國君如果處在他的時代,未必就比他差。
秦穆公的之所以能突然名聲大噪,是因為與晉國的產生了關聯;但是秦穆公之所以沒能突破崤山,也是因為晉國。秦穆公的一生,可謂是“成也晉國,敗也晉國”了。
從《春秋》的記載來看,秦穆公之前,秦國就鮮少出現在魯國史書上。這固然是說明魯國與秦國交往稀少,但更說明秦國在這段時期還太弱小,根本無法參與中原事務。《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國自西周覆滅後,就一直默默地向渭河平原擴張。從秦襄公、秦文公、秦憲公、秦出公、秦武公,秦國逐步佔領了渭河平原的大部分地域,殺到了黃河邊緣一帶。
再經歷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公元前659年,秦國國政傳入了秦穆公手中。秦穆公剛繼位,就親率大軍討伐茅津(山西平陸縣西南之茅津村),大勝而歸。山西平陸,就是舊日魏國所在地。由於兩年前,晉獻公就消滅了魏國;秦穆公的進犯,讓他看到了秦國實力。公元前656年,晉獻公果斷地與秦國聯姻,將女兒秦穆姬嫁給了秦穆公。
與晉國的聯姻,是秦穆公的幸事,也是他的不幸。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去世,晉國開始陷入內亂:因為對驪姬不滿,大臣裡克先後殺死了驪姬姐妹所生兒子,準備另立國君。由於晉國國內夷吾黨和重耳黨爭執不下,在呂甥的提議下,大臣們將晉國國君的選擇權交給了秦穆公。
經過一段時間的詳細考察,秦穆公為了秦國利益,決心替晉國立一位不仁德的國君。因此,秦國選擇支援公子夷吾,即晉惠公。
晉惠公為人並不是一無是處,但是他執政時的任人唯親、背信棄義,讓他遭遇了晉人的高度不信任。由此,引發了著名的韓原之戰:雖然秦穆公勞師以襲遠,但卻因為晉人內部人心渙散而僥倖取得了勝利,還將晉惠公俘虜!
韓原之戰後,為贖回晉惠公,晉人答應將河外五座城邑獻給秦國。這五座城邑中,就包含西虢國舊地!西虢國位於河南三門峽一帶,這裡是渭河平原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秦國要想稱霸中原,這裡是必經之路。晉人將這些地方送給秦國,無疑是一份天大的禮物!
可是,關鍵時刻,秦穆公戰略眼光卻出了差池:兩年後,晉惠公把太子姬圉送往秦國作人質,秦穆公把這些到手的城邑又還給了晉國——從此,秦國進出中原大門的鑰匙,又回到了晉人手中!秦國還能稱霸中原嗎?
錯過了一次機會不可怕,但秦穆公錯過的,可不止一次機會。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又將公子重耳送回國為君,是為晉文公。這年,周王室發生姬帶之亂,周襄王被迫逃往鄭國,向秦、晉等等國家發出求救信。公元前635年,秦穆公率領大軍來到黃河邊,準備回合晉人出兵救援王室。而此時,晉文公在狐偃建議下,已下定決心單獨勤王,以收天下人心。於是,晉人便勸秦穆公不用勞師動眾,單獨渡過黃河勤王去了。
秦穆公不以為然,便接受了晉國建議,回師了。
可是,他卻沒意識到,秦國錯過了什麼!
晉文公此行,輕鬆平定了王室之亂,殺死了姬帶,順利地將周襄王接回了成周。晉國不但因此而獲得了太行山與黃河之間(河南淇縣以南)的大量土地,還為日後正式稱霸奠定了紮實的政治基礎!
如果秦穆公也參與了勤王,以他對晉文公的恩惠,享受到這種榮耀的人就更可能是秦穆公而不是晉文公。這次機會錯過之後,秦穆公想再挽回,就千難萬難了!
公元前630年,應晉文公之邀,秦穆公率軍隨同晉國伐鄭。但是,鄭國派出燭之武前往秦國陣營,挑破秦、晉關係。在燭之武勸說下,早就對晉國稱霸充滿妒意的秦穆公,突然昏了頭,居然單獨與鄭國達成和解後撤軍!這意味著,秦國從此與晉國不再是同路人。
但是,這一決定的惡果,兩年後才顯現出來。
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去世,秦穆公此時卻異想天開,想偷襲佔據鄭國,以求在中原取得落腳之地。從渭河平原中心地帶走到洛陽平原,古時大概需要五、六十天。秦軍要去偷襲鄭國,就需要經過原西虢國、現晉國的地盤。當年,秦穆公大方地將河外五城還給晉國,有沒想過今日之事?
結果,秦國大軍還沒到達鄭國,就已經被人給發現了。秦軍不得不滅了滑國而歸,但是在崤山下被晉人伏擊,全軍覆沒!
從此,秦、晉徹底反目成仇!
之後的歷史,秦國雖然屢次反擊晉國,對晉國造成了很大威脅,但卻再也沒能跨越崤山一步——直到戰國時代。
因此,秦穆公執政時期,秦國勢力基本就沒有擴張到崤山以東,根本稱不上春秋霸主。秦穆公之所以沒能成功稱霸,是他自身戰略眼光不足、身邊又缺乏有戰略眼光的謀臣所 -
6 # 腦洞歷史觀
所謂霸是伯的意思,就是替天子管理天下的諸侯,它有一些硬條件 ,最重要就是召開諸侯大會,在大會上提出行動綱領,以此綱領統領大家。比如齊桓公,他提出的行動綱領就是:尊王攘夷。
大家要尊重周天子,要一起對付夷人。
如果主持不了會議,開了會沒人來捧場,或者捧場的都是小國,像南方的楚國國君也經常召開大會,但中原大國基本不參加,也就是楚莊王時號召力強一點,所以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但楚文王楚武王這些成績也很突出的就無法進入霸主這個行列。
或者就算開了會,但開的不成功,有的逃盟了,或者沒有達成協議,那也不算霸主,這跟現在的G8,G20其實是一樣的,你能夠召集這樣的會議,提出一個行動綱領,那就是霸主國。
以這個標準去看秦穆公,秦穆公其實不算霸主,因為他從來沒有主持過大型的諸侯大會,他在的時候,正好碰上晉國強大的時段,一開始在晉獻公的壓制下,後又在被晉惠公欺騙,最後扶持了晉文公,結果自己反成為了晉文公的跟班。
晉文公死後,秦穆公越想越不服,勞師徵鄭,被鄭國牛販子發現而失敗,回軍途中被晉國伏擊,全軍覆沒。
所以,他不能稱為霸主,但後面他又成為了霸主,這是因為他後面放棄了東進中原的計劃,轉而征戰西邊,開闢國土千里,周襄王因此任他為西方諸侯之伯,就是說,他是一個區域霸主。
在春秋開場時,秦國的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得到了周平王的一紙土地期權書:岐山以西。這些土地當時位於秦國的東邊,自那以後,秦國為了兌現這張支票頻頻用兵,到了秦穆公這一代,岐山以西盡數納入秦國國境,可秦國的東方快車開得有點快,沒能及時煞住車。秦穆公一門心思想到中原試一下水,這才做出干涉晉國君位更迭以及偷襲鄭國的事情來。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衝動的行為。
中原是一塊成熟的市場,得之則可稱霸天下,但成熟的市場競爭很激烈。鄭莊公之後有齊桓公,齊桓之後有宋襄公,宋襄之後有楚成王,現在晉國佔據著這片市場。秦國雖然實力不弱,但跑到群雄盤據的中原,並沒有多大的勝算。
在崤山講話中,秦穆公回顧了自己的錯誤,重新認識到百里奚當年的建議是正確的。
秦國的未來不在富饒的東方,而在充滿未知與神秘的西方。
相比中原,西邊是一片新興市場,競爭者不多,秦國可以關起門來搞市場兼併,但新興市場也有它的風險。
秦國的西邊是大大小小戎人盤據的地方,合稱西戎,這些小國雖然文化水平比較低,但戰鬥水平很高,而且西邊還有一位戎王。這位戎王相當於戎人中的霸主,起著齊桓晉文這樣的作用,組織戎人對抗秦國的兼併潮。
怎麼除掉這位戎王成為秦穆公西部大開發的關鍵。百里奚同志是西進總策劃師,但他老人家的一生都在中原遊蕩,對西部並不瞭解。秦穆公急需要一個對西部瞭解的人進入秦國的領導班子,主持這項影響秦國未來的大事。
從東方引進人才還算容易的,但要引進一個瞭解西部的人就太難了。幸運的是,秦國還是等到了這個人。而這個人說起來,還是那位戎王派過來的。
有一年,戎王向秦國的雍城派了一位使者,這位使者叫由余。據記載,這位由余本是晉華人,因為逃難才跑到了西戎,會講中原話,算是精通外語。
戎王聽說秦國搞得不錯,秦穆公的執政水平很高(聞繆公賢),特地派由余前來參觀考察,學習先進國家的先進經驗。
秦穆公親自接待了這位西部來的外交使臣。在中原人面前,秦國是欠發達國家,但在西戎面前,卻稱得上發達國家了。秦穆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招待會上,秦穆公重點介紹了秦國這些年的發展,由余對秦國取得的飛速發展表示由衷的讚歎。秦穆公高興之下,宴會結束後特地請由余去現場參觀了秦國的建設成果。
經過這些年,秦國的發展確實突飛猛進,尤其是房地產(主要是宮殿)搞得風生水起,寶物儲備也很充實(主要還是皇產)。
參觀完畢之後,秦穆公頗為得意地向由余問起了觀後感,並再次準備謙虛一番。誰知道由余搖了搖頭。
“這些東西要是讓神鬼來做,就是讓神操勞,要是讓人來做,就是讓百姓受苦!”
言下之意,秦公,你的這些形象工程並不值得炫耀。
秦穆公呆住了,他引以為傲的經濟成就在對方眼裡不過是勞民傷財的東西。氣憤之下,他轉而跟對方交流起治國經驗來。
“中國用詩書禮樂法度為政,依然有亂子發生,像戎夷沒有這些東西,那用什麼治國呢?太難了吧!”
說到底,你們就是落後地區,來學習就對了,竟然敢找我的碴!秦穆公名為交流,實為指導,可讓他沒想到的是,由余竟然真的跟他探討起治國之道來。
由余哈哈大笑起來,“這就是你們中國所以亂的原因,你們的禮樂是由黃帝傳下來的,他當年用這個,也不過實現了小治而已。傳到現在已經完全變了樣,上面用法度來嚇人,下面又用仁義來要求上面。最終上下怨恨,篡奪屠殺,甚至家族滅絕,這不都是禮樂法度這些東西引起的嗎?”
黃帝也不過小治?禮樂是禍亂根源?
這個口氣有點大了,秦穆公不服氣地說道:“那你們靠什麼?”
“我們上面只用仁德對待臣民,臣民用忠信侍奉君上。一個國家就跟一個身體一樣。無須瞭解什麼治理的方法。這就是聖人之治!”
這個思想跟老子的思想比較吻合,算是萌芽狀態的無為而治吧。
秦穆公額頭開始滲汗,他本以為自己的秦國在物資跟精神文明上都要遠遠領先西戎人,那知道物質上被認為是禍民,管理上被認為是落後。這那裡是來參觀學習先進經驗的啊,明明就是來踢館子嘛!秦穆公連忙表示會談到此結束,以後再跟由先探討國家管理方面的事情。
回來之後,秦穆公馬上叫來了內史廖,憂心重重地說:“我聽說鄰國有聖人,就是本國的憂患,今天我看由賢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此人必將成為我的禍害,這該如何是好?”
內史是官職,大概相當於以後的中書令,等同於宰相,廖大概是姓,這位也可以稱為宰相廖。想了一會,宰相廖提了一個方案。
聽完宰相廖的方案,秦穆公轉憂為喜:“就這麼辦!”
由余本就是中原人,久居西部,對家鄉應該是很思念的。秦國雖然不是晉國,但制度畢竟比較相近,文化也相通。由余爽快答應了下來。
從那天起,秦穆公天天請由余吃飯,還特地請他上來跟自己坐到一張席榻上,親自給他夾菜(傳器而食)。平時,秦穆公虛心向他請教一下西部的地理形勢、民俗民風、武裝力量分佈等等,由余先生有問必答,知無不言,主賓甚歡,一時之間,由余竟有樂不思蜀的感覺。等由余回過神來,已經是一年以後了。
得走了,國事訪問訪問了一年,不說領導,就是家裡的老婆孩子也該發火了。由余特地向秦穆公辭行,秦穆公爽快地同意。
由余踏上了回國的道路,離別一年,多半有些變化的,當由余回到國內,卻懷疑自己是不是進錯國門了,原本他口中的君上以德,百姓以忠的國家變得面目全非,到處是牧羊的屍體。
這是怎麼回事?
由余大吃一驚,向人打聽,才知道部落已經有一年多沒有遷徙了。
戎人是馬背上的民族,逐水草而居,一年不遷徙,那只有一個結果:坐吃等死。
由余連忙跑去見戎王,發現戎王正忙著不亦樂乎,他的身邊有一整編的娛樂團隊。這些娛樂團隊顯然不是西戎人,而帶著深厚的秦國風采。
由余明白過來,這些人大概就是秦穆公所說的派來給他請長假的人吧,效果還不錯,由余忘了回家,戎王也忘了自己還有一個使者在秦國沒有回來。
到了這裡,由余才明白自己上了秦穆公的當。接下來,他苦苦勸諫戎王逐走這些樂伎,把心思放回到治國上來。據我所讀的一些歷史書來說,一百個魏徵都頂不上一個美女。
戎王斷然拒絕了由余的勸告,表示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你愛咋咋地。
所謂的無為而治的西戎,不過一隊歌伎就敗壞了。可見道德這種東西實在是世界上最脆弱的東西。
這是秦穆公一生當中最後的一位客卿,也是他稱霸西戎的最後一塊拼圖。
得到了由余,西戎之地不再是神秘之地。在由余的策劃下,公元前623年,攻打晉國一雪崤山之恥的第二年,秦國大舉西向,進攻西戎。
此戰,秦國擊敗戎王,吞併十二國(一說二十),開地千里。遂成為西戎霸主。
此時晉國正在中原頻頻用兵,維護中原霸主的地位,楚國亦在南方兼併小國,秦穆公的西部大開發算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軍事擴張甚至驚動了中央。周王室特地派人送來了象徵征伐的金鼓,雖然比不上晉文公當年的待遇,總算也是得到周王室的認可。
這一年,秦穆公已經為君三十七年,他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也是一部秦晉交往的編年史。從晉獻公的蟄伏,到晉惠公的崛起,以及晉文公時期的明爭暗鬥,還有晉襄公時的雪恥。在人生最後的階段,他終於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將人生的目標轉移到西方,從而獲得了人生當中最重要的嘉獎。
這樣的人生,遺憾有之,快意有之,悔恨有之,無悔有之。
成功也奪走了他最後的生氣。
秦穆公知道自己的大限近了。一年後,秦穆公收到了一個訊息,南方的江國被楚國滅了。
楚國攻打時,晉國出手攻擊了楚國,卻沒有挽救江國滅亡的命運。據記載,江國跟秦國也是同盟國,晉國救不了,秦國就更救不了。
收到訊息後,秦穆公脫下冠服,穿上素服,搬出了正寢,住到了別室裡,並撤去一半的食物與歌樂。
秦國雖然已經稱霸西戎,但絕沒有到傲視天下的時候。如果不保持警惕,秦國也會像江國一樣滅亡。
又過了兩年,秦穆公卒。
縱觀秦穆公的一生,雖然有過失敗,但基本上是成功的一生,但在最後的時光裡,秦穆公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這個錯誤甚至大於他當年奔襲鄭國的錯誤。
這個事情得從一場酒局說起。有一次,秦穆公跟國內的三位賢人奄息、仲行、針虎一起喝酒,飲酒至酣處,秦穆公舉杯祝酒:“我們生共此樂,死共此哀”。
三位連忙舉杯應和,欣然同意。
這個情況頗似今天的酒局,大家喝高了之後,免不得說一些同生共死之類的話。反正都是醉話,沒有多少人當真,可沒想到秦穆公竟然當真了,死之前,下令讓這三位陪葬,以後好再一起喝酒。
這件事情教育我們,跟領導喝酒不要隨便承諾,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對方是不是真醉了。
三位只好陪著秦穆公到地府遊玩了一趟,再也沒有回來。
對秦國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損失,秦國本來就是人才匱乏國,人才培養機制也一直沒跟上。治國全靠引進外來人才。現在國內好不容易有三個人才,竟然給埋了。
幹了這件事後,秦穆公就得到了“穆”這個諡號,據考證,這個“穆”是謬的通假字。
謬是荒謬的謬,秦穆公一生勤奮努力,在國君這個崗位上幹了三十九年,結果就因為最後辦的這件事,就只混了一個“謬”的差評。可見,修行是一生的功課。
秦穆公是三國逐鹿時代的見證者,也是這個時代裡最後離去的人。
在他去世的前一年,晉襄公也去世了。
晉襄公只在晉國君位上呆了七年。這七年,是不虛度的七年,他起用父親重耳留下的人才,沿用父親的政策,及時出擊,在崤山大敗秦軍,強有力地回擊了晉國霸業這面大旗還能打多久的質疑。公正地講,他不是一個進取者,但卻是一個優秀的守成者。
這些年,逝去的並不只有國君,孤偃、先軫、趙衰、欒枝、先且居等等還鄉團一期(先且居是二期)紛紛離開人世,晉國迎來了還鄉團二期的時代。
另一個人在這期間去世的人是魯僖公。
魯僖公是晉楚崤山大戰那一年去世的。
這位仁兄的早年是在魯國全明星級別的大夫季友的扶助下過來的,他的前半生是追隨齊桓公稱霸中原的半生。基本上循規蹈矩,沒幹過什麼大事。季友一死,齊桓公一崩,這位僖公在與齊國叫板之中引楚國入中原,算是當了一回帶路黨。
縱觀其執政期間,魯國倒沒出什麼亂子,尤其與他的前兩任相比,倒有些長進。據史書記載,在他死後,他的兒子魯文公把他的靈位放到了前任魯閔公的前面,這個失禮的行為竟然還得到了魯國大夫的支援,可見魯僖公在國內還是頗受擁戴的。
最後再介紹一下,魯僖公死時又犯了一個小錯誤,他沒有死在主臥(路寢),而是死在小老婆的睡房裡,左丘明先生不懷好意地寫道這是因為貪圖安逸的結果。
人死已是萬事空,但睡小寢又何妨。
報復心強的重耳,豪邁的楚成王,厚道的秦穆公,搖擺的鄭文公,勤儉的衛文公,恩將仇報的齊孝公,精打細算的魯僖公……這些曾經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風雲人物一個個被銘記在史冊裡,時光與灰塵尚未將他們完全掩蓋,新的大國遊戲競爭者就已經摩拳擦掌,準備登上屬於自己的舞臺。
-
7 # 綠球永珍
秦穆公當然是春秋五霸之一拉,春秋五霸有:秦穆公、宋襄公、晉文公、楚莊王、齊恆公,秦穆公作為當時的秦國國主,努力改革內政,蒐羅人才,舉賢任能,為以後大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來按照正常的繼位模式秦穆公是當不了國主的,秦穆公父親有三個兒子,秦穆公是老麼,王位傳給了大兒子秦宣公,秦宣公死後,沒有把王位傳給兒子,而是把王位傳給了老二秦成公,老二當了四年皇帝就死了,也沒把王位傳給兒子,於是給了老三秦穆公,這樣秦穆公就成了秦國的國主。
秦穆公一繼位,也是滿腔熱血,立志要成為一代霸主,於是就大開腦洞,他感覺當時的晉國比較強,於是就向晉國國主晉獻公求親,要娶他的女兒,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秦穆公,也就是後來的“秦晉之好”,但是隨後晉國發生震盪,秦穆公又幫助晉獻公兒子重耳登上晉國王位,並把自己的女兒懷贏嫁給他,重耳後來成為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
秦穆公在位期間,大力網路人才,打破不用別華人士的規矩,大膽任用非本華人才,他的誠意吸引來了不少文武全才的人士,連百里奚、伯樂、九方皋都紛紛投入其賬下。
秦穆公元年,親自帶兵攻打西戎,先後打下二十多個西戎小國,秦國開疆闢土,國界南至秦嶺,西達狄道,北至朐衍戎,東至黃河,史稱“稱霸西戎”。
秦穆公的政績連孔子都稱讚其:雖然國家小,但是秦穆公卻很有志氣,地理偏僻,但是行為卻中正,善於用人待人之道。可以說沒有秦穆公的貢獻,很有可能就沒有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天下。
-
8 # 白露為霜65799235
據說算一個,而且五霸的幾個版本里面最大眾的這個版本有他。
但是還真有點水分,不過秦穆公確實是其中為人最實在的,也挺厚道。
-
9 # 宿孽總因情悵恨復相思
他不能算進去人是個好人,也厚道,事也幹的不少!那個時期完全是晉楚爭霸,你聽過秦晉之好但你聽過秦晉爭霸或者秦楚爭霸麼?那個年代他就有點像一戰時候的美國,歐洲哪個看得起他?屌絲一個!到二戰初期也就是戰國初期都是個屌絲一樣的存在說實話……
-
10 # 君山話史
春秋五霸是哪五個,向來眾說紛紜,並沒有統一的答案。在古代各種史籍中,對於春秋五霸,總共有過七種版本。在這七種版本里,有五種版本認可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另有兩種版本並不認可。那麼,秦穆公究竟能不能躋身於五霸呢?我個人看法如下:
第一,從事功來看,秦穆公完全可以入五霸之列在商鞅變法之前,秦穆公是秦國最偉大的國君,沒有之一。
在秦穆公之前,秦國主要精力都在與西戎的戰爭上,打了一百多年,國力也越打越強。但是,秦國從一個軍事大國走向一個政治大國,是從秦穆公開始的。
在秦穆公之前,秦國由於偏居西陲,對中原諸侯幾乎毫無影響力。秦穆公上臺後,秦國開始以巨龍的姿態騰飛。改革是從引用人才開始的,秦穆公先後任用百里傒、蹇叔等,內政大治。秦國與中原之間,隔著一個晉國,如何處理與晉國的關係,成為秦穆公的頭等大事。
由於晉國內亂不斷,讓秦穆公有了干涉晉國內政的機會。秦穆公幹得最漂亮的一件事,就是扶植晉文公上臺,結秦晉之好,由此,秦國也獲得了通往中原的道路,秦國的軍事及政治影響力,第一次抵達中原。
晉文公死後,秦晉關係急轉直下。秦穆公仍在做著挺進中原的美夢,豈料遠征軍被晉國伏擊,全軍覆沒。秦國的中原之夢就此破滅。秦穆公的事業雖遭重創,但東方不亮西方亮,他二次創業,在西方大放光芒,把百年對手西戎徹底打趴下,並國二十,成就一代偉業。同時,這也是對華夏攘夷事業的重大貢獻,對捍衛華夏文明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從秦穆公的事功來看,他是春秋時代最偉大的君主之一,完全可以列入五霸之列。
第二,從霸業的屬性來看,秦穆公又夠不上“霸”的必要條件我上面說過,關於春秋五霸的七個版本里,有兩個是沒列入秦穆公的。哪兩個呢?
一個版本的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另一個版本是: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
這兩個版本,我是比較認可的。這裡就涉及到春秋所謂“霸業”的屬性。什麼是五霸,五霸就是五伯,伯就是侯伯,指的是諸侯之長。用現代的話說,可以稱為諸侯聯席會議主席;用古代的話說,就是諸侯會盟的盟主。
跟大多數人想象的不同,春秋霸業並不是指誰的武力最強,而是誰能當諸侯會議的主席。當然,一般當主席的,都是武力最厲害的。但是光武力厲害,也不一定能當主席。用這個定義來衡量秦穆公,秦穆公時代的武力,並不比晉國差,崤山之敗,是晉國不宣而戰搞伏擊,另當別論。
當時華夏的諸侯國,基本上沒有人聽秦國的,秦國也從未召集過諸侯會議。從這點看,秦穆公夠不上稱“伯”的條件,也就是當不了諸侯之長,當不了諸侯聯席會議主席。
大家看我羅列五霸的後一個版本:齊桓公、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嚴格說起來,這個版本才是對的,因為晉國是長期霸權,在春秋時代地位就跟今天的美國一樣,除了齊桓公之外,霸主都出自晉國,這倒是符合歷史事實。但這個版本也有個問題,未能體現出春秋時代群雄爭霸的風采。
我比較認同的版本,是前一個版本: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但這個版本里,有一個人霸業只實現一半,這個人就是吳王闔閭。吳王闔閭西破強楚,北壓強齊,雄視一方,但他並未召集過諸侯峰會。直到他兒子吳王夫差時,吳國在黃池會議上力壓晉國,成為大會主席國。從這點看,吳國稱“伯”,其實是在夫差時。只是夫差走向巔峰的同時,極速毀滅。
-
11 # 晉公子
01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漂泊東南、輾轉數國的重耳就像一隻日暮投林的倦鳥,雖然返國心切,卻始終攀不到那條能助他青雲直上的高枝兒。殷宋小學力弱,不堪為援;蠻楚野心勃勃,慾壑難填。放眼天下,更有何方勢力可以求告?
滯留楚國的重耳似乎走進了一個死衚衕,數月之間,一籌莫展。或許重耳從來沒有奢望過秦國會主動伸出橄欖枝,尋求與他的合作。
因為自公元前645年韓原戰後,秦穆公已經成功地降服了晉惠公父子,迫使他們淪為向秦國輸送利益的附庸。賺得盆滿缽滿的秦穆公又怎麼可能調轉頭來支援晉惠公的對手重耳呢?
但命運的偶然性就是這麼難測。當重耳滯留楚國的這段時間,秦穆公越來越擔心晉國會逸出自己的掌控,因為那個在戰場上被秦軍俘虜過的晉惠公已經病入膏肓,晉國眼看著又要變天了。
晉惠公病篤的訊息傳入秦國,在秦國為質的晉國太子子圉如坐針氈。萬一惠公突然薨逝,秦國又扣住子圉向晉國肆意勒索的話,難保晉國群臣不會拋棄子圉,另立新君。
為了能順利接掌大位,子圉把心一橫,撇下秦穆公許與他的妻子懷嬴,不打招呼就悄悄地潛回了晉國。果然,到公元前637年九月,晉惠公嚥氣了,子圉繼位,是為晉懷公。
雖然在秦國生活了整整6年,但那裡只帶給子圉自卑和屈辱。在這6年裡,子圉的身份不是高貴的晉國太子,而是被扣押的戰敗國的人質。“人質”這個標籤就像刺在臉上的金印,讓子圉沒臉抬頭做人。
他的夫人懷嬴曾說:
“子一國太子,辱在此。”
——《史記·晉世家》
而岳父秦穆公也說:
“子圉之辱,備嬪嬙焉。”
——《國語·晉語四》
老秦人鄙薄的目光像刀鋒一樣銳利,割得子圉的臉子熱辣辣地疼,但最讓他不可忍的還另有其事。
《史記·晉世家》載:
十年(公元前641年),秦滅梁。梁伯好土功,治城溝,民力罷怨,其眾數相驚,曰:“秦寇至。”民恐惑,秦竟滅之。
——《史記·晉世家》
韓原戰敗後,晉惠公無力阻止秦國的東擴。秦國趁機吞併梁國,將自己的勢力楔入晉國的河東地區。想當年晉惠公夷吾因驪姬之亂逃難到梁國的時候,梁伯將女兒嫁給了他,誕下一子一女,兒子正是晉惠公的太子——子圉。
秦國滅梁,滅掉的就是子圉的母家。這讓子圉對秦國蓄怨更深。子圉既與秦國有這許多夙怨,現在他登基執政,秦、晉邦交隨時都有惡化的可能。秦穆公必須未雨綢繆,設法制約這個不聽話的女婿,而制約子圉的王牌呢?
穆公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子圉的伯父,那個滯留在楚國的公子重耳。
02
秦穆公的使者抵達楚國之後,楚成王對重耳說:
楚逺,更數國乃至晉。秦、晉接境,秦君賢子,其勉行!
——《史記·晉世家》
可能是因為自己早年也曾遭遇過政變流亡的苦難,楚成王對重耳多存了一份同情。不但厚禮相贈,臨別之際還送上祝福:秦公既對公子你青睞有加,事在人為,好好努力吧!
素昧平生的秦穆公真能像楚成王說的那樣對重耳釋放出最大的善意嗎?至少,在重耳剛剛抵達秦國的時候,他沒有。非但沒有,秦穆公還給重耳出了一道大大的難題:
為了拉近雙方的關係,秦穆公將自己的女兒文嬴嫁與重耳為妻,添了一層姻親之戚。按照周朝禮制,諸侯婚嫁照例要有媵女陪同夫人過門的。
而為了顯示秦國對重耳的“隆遇”,秦穆公甚至破例送去了四位媵女(比照《公羊傳》所記載的慣例,多出了兩位)。可讓重耳感到難堪的是,他居然在這四位媵女中見到了子圉的前妻——懷嬴。
《國語》記載,婚禮的當天晚上,新娘的媵女循例應為新郎倒水淨手。可懷嬴為重耳盥手的時候,重耳難掩對她的厭惡,不耐煩地甩甩手,濺了懷嬴一身的水星子。懷嬴倍感屈辱,怒斥重耳不是瞧不起她,而是瞧不起秦國。
這話要傳到秦穆公的耳朵裡,洞房中的一樁瑣事可能陡然間升級為嚴重的外交事件!為了把自己的疏失挽回來,重耳趕緊褪去禮服,自帶枷鎖,擺出一副聽憑發落的待罪姿態。
而秦穆公呢?言語上也很客氣,他向重耳解釋說,懷嬴是他最心愛的嫡女,嫁與重耳,初衷只是要為女兒尋個好歸宿。如果重耳因為懷嬴同子圉的婚史而感覺難堪,懷嬴的去留悉聽遵命。
“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聽”(《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穆公的這番話乍一聽愜理厭心,但其中能有幾分真誠?我表示懷疑。因為在《左傳》、《國語》和《史記》的這些作者們筆下,秦穆公經常是說一套、做一套的。
想當年那場韓原大戰,秦軍在戰場上俘虜了晉惠公。晉國群臣生害怕秦穆公會下令處死自己的主子,紛紛要求陪同晉惠公去秦國做戰俘。秦穆公當眾跟大家承諾:
“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
——《左傳·僖公十五年》
“你們都哭喪著個臉幹什麼呢?我把晉君帶回國去也不過是遵從故太子申生的亡靈之託。放心,我不會對他怎麼樣的!”雖然秦穆公信誓旦旦,可晉國群臣卻將信將疑。離開前,他們做了最後的努力,他們說:
“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
——《左傳·僖公十五年》
“皇天后土可都聽到了您的承諾,我們也是鑑證,您切切不要食言吶!”
晉國群臣的擔心多餘嗎?不多餘!剛一回國,秦穆公就傳令打掃宗廟,要用晉惠公的人頭祭祀先祖。
當著天地賭咒發誓又怎麼樣呢?對華夏禮儀素無信仰的老秦人就不吃你那套道德綁架。可晉惠公要被殺頭祭祖的訊息一傳出來,他的姐姐、穆公的夫人秦穆姬就急眼了,帶著自己的三個孩子——太子罃、公子弘和公主簡璧登上柴堆,揚言秦穆公膽敢傷了兄弟的性命,她立馬和三個孩子自焚而死。
聽到這個訊息,穆公的口風又變了:
“獲晉侯,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且晉人戚憂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圖晉憂,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難任;背天,不祥,必歸晉君。”
——《左傳·僖公十五年》
穆公說,回想起戰場上晉國群臣的憂戚,他實在不忍心就這樣處死晉君;而當著皇天后土立下的誓言更是不能輕易違背的。晉君若死,天怒人怨。算了,還是送他回去吧。中國古代官場上有句俗話,叫作“成事不諫”。
也就是說上峰一旦就這個問題做了決定,下屬們通常不會再提出異議了。可秦穆公已經表態“必歸晉君”,公子摯卻對他的話置若罔聞:
“不如殺之,無聚慝焉!”
——《左傳·僖公十五年》
早在晉惠公因驪姬之亂叛逃出國,向秦國求助的時候,公子摯就是奉命與他談判的使者。也就是說,在秦穆公與晉惠公這些年的合作與鬥爭中,公子摯是全程參與的重要成員。
穆公表態要放走晉君,公子摯卻仍堅持原議,必欲殺之而後快,這不是倚仗資歷,恃功驕主,而是他把秦穆公的心思吃得透透兒的,穆公此刻根本就沒拿定主意。
這一點,《國語》的記載也可以提供旁證:
穆公歸,至於王城,合大夫而謀曰:“殺晉君與逐出之,與以歸之,與復之,孰利?”公子縶曰:“殺之利。逐之恐構諸侯,以歸則國家多慝,復之則君臣合作,恐為君憂,不若殺之。”
——《國語·晉語三》
既然秦穆公還在或殺或放之間徘徊猶豫,為什麼又要說出敬天畏人、必歸晉君的話來呢?因為秦穆公要竭力掩蓋一個事實:夫人對他的要挾奏效了。
“獲晉侯,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 (《左傳·僖公十五年》),殺掉晉君,固然能讓秦穆公一償宿願,但秦穆姬要殺死太子以為報復,這可就捏住了穆公的七吋,他猶豫了。這份兒猶豫,穆公得悄悄地藏起來。否則就等於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承認自己怕老婆。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古往今來,凡能允許後宮向朝政伸手的君王多半要背上桀、紂一樣的壞名聲。既要保全兒子,又要維護自己的體面,秦穆公該怎麼辦呢?
“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只能推說自己有意釋放晉君是敬畏天地,重諾言、守信用了唄。於是乎,剛剛才被拋到腦後的皇天后土瞬間又被秦穆公給撿了回來,穿在身上當“避彈衣”使了。
03
一日三變,絕口不道忠信之言。秦穆公的虛偽不僅表現在對待晉君夷吾的態度上,對重耳和懷嬴的這門親事,他也照樣夾藏私心。穆公對重耳說:
“寡人之嫡,此為才。子圉之辱,備嬪嬙焉。欲以成婚,而懼離其惡名。非此,則無故。不敢以禮致之,歡之故也。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聽。”
——《國語·晉語四》
從身份上說,嫁與重耳的正室夫人文嬴是庶出,而媵女懷嬴是嫡出。庶女為妻,嫡女為媵,這個安排是顛倒尊卑的。懷嬴是秦穆姬的親生女兒,可能就是《左傳》中秦穆姬要帶著她去自焚的那位公主簡璧。
秦穆公解釋說,他原本就是想把懷嬴嫁給重耳,只是礙於懷嬴曾經許配給重耳的侄子子圉,擔心伯父納了侄兒媳婦會為禮法所不容,這才不得已將懷嬴混在四位媵女當中送了過來。
言下之意,懷嬴才是秦穆公與重耳聯姻的真正籌碼,而文嬴只是一個掩人耳目的幌子罷了。
根據謝維揚《周代家庭形態》一書的統計,伯父納侄兒媳婦為妾,重耳與懷嬴的這段婚姻是周朝絕無僅有的一例。
為什麼對先後來到秦國的子圉和重耳叔侄倆,秦穆公都這麼固執地非要讓他們娶秦穆姬的女兒呢?我認為,這是秦穆公要報復重耳和秦穆姬的父親晉獻公當年與他聯姻的往事。
秦國自東周初年獲封諸侯之後,始終銳意東進,渴望能耀兵洛水、問鼎中原。而在春秋的歷代秦君之中,又以秦穆公的野心最大,能力最強,態度最積極。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登基。
《史記》載:
穆公任好元年,自將伐茅津,勝之。
——《史記·秦本紀》
茅津渡在今天的河南三門峽附近,是秦國東出潼關、進軍洛邑的必經之地。秦穆公剛一上臺就攻打茅津,這讓坐鎮山西的晉獻公感到緊張。為了阻遏秦國的東進之勢,晉獻公在第二年即公元前658年迅速實施了第一次假途滅虢之計,攻佔下陽。與秦國針鋒相對。
三年之後,晉獻公再度假途滅虢,一舉將黃河南北的虞、虢之地全部納入晉國的版圖,同時設定桃林塞,駐兵防守。桃林塞的建立等於在關中的東大門上插了一根栓子,英勇善戰的老秦人就像野狼一樣被困在了陝西的這片四塞之地中。
可老奸巨猾的晉獻公並不打算困死這匹狼,他想要馴服它,把它變成一條溫順的看門狗。怎麼個馴服法呢?晉獻公仿照西周天子促成申侯與老秦人聯姻的故事,將女兒伯姬嫁往秦國,意圖對秦人實施血緣歸化。
當穆公的新夫人在晉國陪臣的護送下抵達秦國之後,晉獻公又特別附送了一件意味深長的禮物:他將俘虜的虞國亡臣百里奚作為秦穆姬的陪嫁送來了。
百里奚的到來是要警告秦穆公,虞國已成晉國的囊中之物,晉國絕不會允許秦國透過它的新佔領區向東周王畿伸手,那裡是晉國的核心利益所在。
那秦國如果不東進,又當何以自處?晉獻公的意思是希望它安於現狀,以姻親的身份為晉國守衛西疆。回想西周的時候,尚未躋身諸侯的老秦人曾經長期擔任周朝的西垂大夫,為周天子看家護院。
可幾輩人浴血奮戰,好容易博得了諸侯的名分,卻仍被周天子的同宗晉國視作護院保鏢,這讓秦穆公感到了莫大的恥辱。要不是晉獻公隨後身故,秦、晉兩國的戰略決戰可能早就爆發了。
晉獻公死後,諸子奪嫡,晉國內亂。這讓秦穆公看到了透過扶植代理人遙控晉國的希望,之所以在夷吾和重耳兩兄弟返國執政的過程中秦國始終表現活躍,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
晉惠公執政後,曾經試圖擺脫秦國的控制,但韓原戰敗,讓他喪失了抗衡秦國的能力。太子子圉到秦國為質,秦穆公將穆姬的女兒嫁給了他。
這意思還不明白嗎?秦穆公就是出一口惡氣,要把晉獻公當年用在他身上的那一套手段還施於晉國公室:你晉獻公不是拿我當個看家護院的奴才嗎?那今天我也讓你的孫子知道知道什麼才叫奴才。你要用女兒來羞辱我嗎,我就用你的外孫女來回敬你。
因此,秦穆公當年將懷嬴嫁給子圉,恐怕不僅像《左傳》和《史記》所說是為了讓子圉安心待在秦國,更重要的是為了宣示秦國與晉國之間的主僕關係。
倘若嫁過去的不是秦穆姬的女兒,這層政治涵義是體現不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子圉叛逃回國之後,秦穆公又要執意把懷嬴嫁給重耳的原因。
但對重耳來說,接納懷嬴的倫理障礙可就多了:從穆姬那兒算起,懷嬴該叫重耳一聲舅舅;而從子圉那兒算,懷嬴又是重耳的侄兒媳婦。秦穆公如果真的疼愛懷嬴,能主動把她推進這麼一段醜惡不倫的婚姻裡去嗎?不能。
可秦穆公偏偏這麼做了,因為秦國的政治利益要遠比女兒的個人幸福來得重要。當然,秦穆公這樣做不排除有部分原因是出於對已經身故的秦穆姬的怨恨——當年你膽敢要挾我,如今我就把這口惡氣都撒在你的女兒身上。
在這段充滿譎詐和暗算的政治聯姻當中,懷嬴始是最可憐的犧牲品。她不僅被自己的親生父親狠心拋棄,嫁給了舅舅之後,又因為是亂倫的結合,懷嬴在晉文公的九位姬妾中始終居於最卑微的地位。
直到多年以後,晉國的執政卿趙盾談起已故的懷嬴,還非常不屑地斥她是個“賤人”。當然,那都是後話了。
04
此時,秦穆公執意要把懷嬴嫁過來,重耳和他的群臣們該如何解開這道難題呢?
臼季說:
“娶妻避其同姓,畏亂災也。故異德合姓,同德合義。義以導利,利以阜姓。姓利相更,成而不遷,乃能攝固,保其土房。今子於子圉,道路之人也,取其所棄,以濟大事,不亦可乎?”
——《國語·晉語四》
古人的邏輯,同姓之人必有同德。所謂“德”,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道德,而一種專屬於某個共同體的身份屬性,類似於原始社會的氏族圖騰。
按照周朝的宗法制度,先君去世後,他的庶子們必須與新君分家。所以早在晉惠公夷吾登基的時候,理論上他和重耳的宗族就各自獨立、互不牽連了。
賈季對重耳說,既然公子您已經與惠公分家了,不同德也就是不同姓。所以您和子圉跟陌路之人沒什麼兩樣兒,娶了他的前妻又能怎麼的?
臼季對這段亂倫婚姻的道德辯解或許牽強,但重耳與惠公父子間早已沒有了手足之情、親戚之誼卻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狐偃也勸重耳,江山都要奪過來,收編個女人有什麼可犯難的?秦公怎麼說就怎麼辦吧!
臼季和狐偃的話不無道理,但他們的思考偏離了問題的主要方向:憑藉重耳遺留在晉國的人脈,他只要能夠爭取到秦穆公的鼎力支援,裡應外合扳倒子圉不成問題。
所以娶不娶懷嬴,影響決定的主要因素不是子圉,而是秦穆公。這一點,趙衰看得很清楚:
“今將婚媾以從秦,受好以愛之,聽從以德之,懼其未可也,又何疑焉?”
——《國語·晉語四》
趙衰提醒重耳,迎娶懷嬴是與秦穆公達成合作協議的前提。
就像當初接受了君禮、九獻之後才能開啟與楚成王的談判一樣。可是野心勃勃的秦穆公也像楚成王似的有志問鼎,他們都是重耳未來的競爭對手,秦、晉兩國的結構性衝突短期之內是無法調和的。
如果這一次同秦穆公談判,重耳還照上回那樣把自己的戰略雄心和盤托出,“退避三舍”、硬茬兒硬接,那這場談判估計又要黃了。該怎麼辦這一趟交涉,才能既避免過分地妥協退讓,又能成功爭取到秦穆公的支援呢?
重耳心裡沒有底。迎娶懷嬴之後,秦穆公設宴相待。重耳像上回赴楚成王的宴會一樣,又讓舅父狐偃陪同。但這次,狐偃推辭了。他說:
“吾不如(趙)衰之文也,請使衰從。”
——《國語·晉語四》
片語折敵、言談機鋒,狐偃說,我不如趙衰,讓他陪您去吧。那趙衰這個臨危受命的談判高手能想出什麼手段促成秦穆公和重耳的合作呢?
-
12 # 百里不奚
秦國的君侯,自成公以上,史書中皆失其名,從秦穆公開始才記載有名字。秦穆公,名任好,是德公的小兒子,成公的弟弟。成公有七個兒子,沒有一個兒子被立為國君,他立了弟弟任好為王位繼承人。成公在位四年去世,任好即位,這就是秦穆公。
秦穆公是秦國曆史上的明君聖主,他當得起“五霸”的稱號。
1. 選賢任能。
秦穆公元年(前659),穆公任好親自率領軍隊攻伐茅津,取得了勝利。四年,娶晉國太子申生的姐姐為妻。五年,晉獻公滅亡了虞國、號國,俘虜了虞國國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奚。穆公聽說百里奚有賢能,想要用重金贖回他,穆公親自從囚車中把他釋放出來,想和他討論治國的事。百里奚辭謝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裡還值得詢問!”穆公說:“虞國國君不能重用你,因而亡國,亡國不是你的罪過。”穆公誠懇地向他請教,兩人談論了三天,穆公非常高興,授給他掌管國家大政的權力,稱為“五羖(gǔ)大夫”。
百里奚向穆公推舉蹇叔,於是穆公派人用貴重的禮物迎請蹇叔,任用他為上大夫。這兩位都是治國良相。
2. 爭雄中原。
秦穆公十五年,秦晉大戰,秦穆公活捉晉惠公夷吾。十月,放回晉君夷吾,夷吾把晉國河西的土地獻給秦國,讓太子到秦國去做人質。秦穆公又把宗室中的女子嫁給太子圉(yǔ)為妻。至此,秦國的國土向東發展到了黃河。
秦穆公二十年(前640),秦國吞滅梁國、芮國。
秦穆公二十四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帶憑著翟國的武力攻伐周王,周王被迫出居鄭國。二十五年,周王派人到晉國和秦國,通報禍亂情況。秦穆公率領軍隊協助晉文公用武力護送襄王回國,誅殺了周襄王的弟弟帶。
3. 稱霸西戎。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穆公又派孟明視等人率軍去攻打晉國,在彭衙地區交戰。秦國軍隊沒有取得勝利,退兵回國。這時,戎王派遣由余出使秦國。由余的祖先是晉華人,後逃亡到戎地,所以仍能講晉國的方言。戎王聽說秦穆公有賢德,所以派遣由余作為使者前往秦國觀察。秦穆公給他炫耀官室的豪華和積聚的財寶。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秦國採用由余的謀略攻伐戎王,增加了十二個屬國,拓展了千里領土,最終在西戎稱霸。周天子派召公帶著金鼓去向穆公祝賀。
三十九年,秦穆公去世,葬在雍地。陪葬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有秦國的良臣子奧氏三人,他們名叫奄息、仲行、鋮虎。秦華人為他們感到悲哀,為他們作了一首名叫《黃鳥》的詩歌,其中寫道:“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天者,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後人多評論說:“秦穆公擴充套件疆土,使國家強盛,在東方征服了強大的晉國,在西方稱霸於戎夷地區,像他具有這樣的功勳和榮耀而沒有成為諸侯國的盟主,也是命該如此。他死後棄民於不顧,把他的良臣帶走,隨從他殉葬。以往的先王崩逝,尚且能遺留下他們的美德作典範,但是穆公卻奪去了美人、良臣及百姓所敬愛、依賴之人的性命去殉葬,由這件事可以知道秦國不能再度東征了。
回覆列表
秦國人的祖先大費最是舜帝手下負責搞養殖的,因為業務乾的好,被舜帝賜姓“贏”。後來大費把這套養殖技術傳給了後人,因為技術過硬,在夏商兩朝還做了官,
到了西周,秦人在大西北草原養馬,因為祖傳的養殖技術精湛,得到周孝王的表彰,並給了秦人首領非子一個公務員身份——替天子養馬。
由於非子把朝廷的馬養的膘肥體壯,周孝王一高興就提拔了非子為卿大夫,賜秦地,這古時候有點技術就能做官啊!這就是秦國的雛形。
到了周幽王時期,犬戎人攻破首都鎬京,還打死了周幽王,很多諸侯因為怕自己被玩弄,所以沒有來勤王。而樸實厚道的秦襄公贏代,帶著為數不多的家丁大老遠跑來勤王護駕,和晉、陳兩國一起趕走了犬戎收復了鎬京。繼位的周平王破格把贏代提拔到了“諸侯”,並把岐山以西封給了贏代。而岐山以西是西戎人的地盤,周平王給了贏代一張空頭支票,告訴贏代,打下來的地盤都是他的。
在接下來的歲月裡,秦國國君一邊搞養殖,一邊帶著兄弟們和西戎人爭搶地盤,經過幾代人奮鬥,秦國的領土擴大了幾十倍。同時也造就了秦人團結互助,打架不要命的性格。
公元前659年,贏任好從二哥手中接過了國君之位,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與鄰國晉國修好,贏任好一直以呂小白為自己的道德楷模,希望有一天也能帶領秦國坐上武林霸主的位子。
但要想成為呂小白這樣的頭部達人,那必須也得找個像管仲這樣的幕後推手,於是贏任好用五張羊皮從楚國人手裡換來了百里奚。並且禮賢下士,廣招賢能,秦國的國力也逐漸強大起來。
公元前655年,鄰居晉國家裡鬧矛盾,晉國國君要弄死自己的三個兒子。其中老三夷吾跑到秦國的附庸國樑國,希望秦國能夠幫自己上位,透過私下裡不斷活動,夷吾最終得願以償,依靠秦國的力量做了晉國的國君。但這位老三為人不地道,承諾送給秦國的五座城池成了空頭支票。老好人贏任好拿這樣的流氓沒辦法,只能承認自己瞎了眼。
而後面夷吾的操作就不能用流氓來形容了。
公元前647年,晉國糧食絕收,全國大饑荒,流氓夷吾厚著臉皮向秦國買糧,好人做到底的贏任好頂住國內壓力,還是把糧食賣給了晉國。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第二年秦國發生了饑荒,不得不到鄰居晉國買糧,夷吾不愧為夷吾,他不僅拒絕把糧食賣給秦國,更無恥的是,夷吾派出大軍入侵秦國,準備趁著這個機會把秦國打回到原形。
夷吾這種恩將仇報的行為,徹底把好人贏任好惹毛了。憤怒的秦國人餓著肚子擊退了晉國的軍隊,本著痛打落水狗的宗旨,秦軍一路殺到了晉國境內,夷吾雖然理虧,但也只能硬著頭皮迎戰。
公元前645年,夷吾集結大軍在韓原和贏任好決戰,秦軍雖然人少,還餓著肚子,但憤怒激發了體內的小宇宙,各個戰鬥力爆表。幾個回合下來,秦軍反而佔了上風,期間贏任好深陷重圍,是那300農民死士拼死保護,而夷吾在逃跑的路上被秦軍逮到,成了俘虜。
韓原之戰,秦軍大勝,晉國國君成了階下囚,秦人都恨不得把夷吾挫骨揚灰,但老好人贏任好原諒了這個流氓,還讓夷吾的兒子做了上門女婿,關了夷吾三個月就放了回去。
可贏任好忽略了一點,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夷吾的兒子聽說老爸病重,沒打招呼就從秦國跑回了晉國,後來還做了國君,然後翻臉就不認他這個老丈人,贏任好氣不過,為了左右晉國,又把目光看向了身在楚國的重耳,於是好人贏任好又做了重耳的老丈人,幫重耳搶回了王位。
老天好像在和贏任好開玩笑,重耳也不是省油的燈,好人人贏任好根本不是老油條重耳的對手,秦國先是向晉國借路,想要幫助周天子出頭,卻沒想到直接被重耳拒絕。
接著秦國和晉國一起討伐楚國,雖然獲勝,但功勞都被晉國搶了風頭。最可恨的是,晉國聯合秦國去搶鄭國的地盤,鄭國人給贏任好上一堂生動的地理課,秦國和鄭國沒有接壤,秦國幫著晉國打鄭國,搶來的地盤也留不住啊!
贏任好感覺自己的智商被重耳嚴重侮辱了,招呼也沒打,帶著兄弟們回家吃泡饃了,
從此秦國和晉國的關係出現了裂痕。
好人贏任好萬萬沒想到,自己被晉國的兩兄弟玩的如此狼狽。但面對強大的晉國,贏任好只能打碎了門牙往自己肚子裡吞。
向東發展不現實了,那就只好一路向西了。不好意思了,西戎兄弟,我贏任好前來拜訪!
其實西戎人也不好對付,要知道秦人打架的本事可都是向西戎人學來的。晚年的贏任好也學會了中原那些黑老大的下流手段,他打包了十六名漂亮的小姐姐快遞給西戎首領,
而西戎首領——一個套馬杆的漢子,哪見過這麼多的漂亮妹子?
西戎首領馬也不套了,牛羊也不放了,整天和這些漂亮妹子們廝混在一起,結果西戎部落對首領開始失望,漸漸成了一盤散沙。
公元前623年,贏任好大舉征伐西戎人,秦軍一路勢如破竹,西戎人遭到重創,不得不遷往更加偏遠的地區,自此,秦軍奪取了犬丘周圍大片的土地。威脅秦國幾代人的西戎人之患就此清除,贏任好幫助周平王兌現了當年的空頭支票。
公元前621年,贏任好去世,諡號“穆公”。
好人贏任好的一生比較憋屈,本想著左右晉國從而爭霸中原,沒曾想卻被晉國兩兄弟玩的團團轉。好在人生的最後打炮了西戎人,也算對秦穆公一生好人的一點補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