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世間
-
2 # 蘭竹944
誰執牛耳,這話不好說,除了唐說吳道子是畫之外,似乎後代再封。
而且歷代都有出名人物,蘇東坡也是文人畫的開創者,文同的胸有成竹,元代四大家,明代就更多J,像唐寅,詩書畫三絕。董其昌分了南北宗,成為畫壇領袖,也沒有尊為畫聖。應該說,徐渭在花鳥大寫意,詩文方面都有很高建樹。清代四王,楊州八怪,石濤,八大等都為文人畫增色不少。真正執牛耳者還是在有了美術院校之後,校長成了真正執牛耳人。
-
3 # 精彩歷史繪
顧愷之:顧愷之是對中國畫發展保持影響的第一位畫家,他不僅創造了人物畫的基本模式,留下了最早的山水手稿《畫雲臺山記》,而且提出如“傳神論”這樣可以堅守千年的繪畫原則。不苛刻地說,在現代美術教育進入中國以前,顧愷之的繪畫理念仍然是大部分中國畫家所共同遵守的準則。
-
4 # 榮宏君
蘇東坡
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貫絕古今的人物,他是一位集哲學、文學、藝術於一身的立體的文化巨匠。蘇東坡幾乎可以讓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從他身上發現值得去擁躉的亮點,所以一直到今天依然有那麼多人喜歡東坡、研讀東坡、頂禮東坡。著名作家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說他"是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也就是說,東坡除了文豪、書法家的身份之外,他還是一位"創新的畫家",林語堂在這裡所說的創新,就是指的由蘇東坡創造性的提出來的"士人畫"這一理念。那麼東坡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書畫創作呢?其弟弟子由在《龍州略志》中說:"予兄子瞻,嘗從事扶風,開元寺多古畫,而子瞻少好畫,往往匹馬入寺,循壁終日。"從蘇轍的敘述可知,東坡自幼就好繪事,還說他在陝西任職的時候,扶風開元寺儲存有唐吳道子親筆佛像壁畫。東坡就經常一個人騎著馬去寺裡觀畫,一看就是一整天。據說在開元寺的東塔上,還留存有唐朝大詩人王維畫的墨竹圖,相對於吳道子比較工細的佛道人物畫,東坡卻更喜歡王維用墨筆隨意揮寫的墨竹。為什麼呢,因為東坡認為這種用墨筆直寫的竹子,畫法與書法完全相通,雖不求形似,卻韻味十足。在此基礎上,東坡就提出了"士人畫“的理念。所謂“士人畫"是指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此來區別於畫匠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到了明代,董其昌根據東坡的繪畫思想,提出“文人之畫”的理念。民國時期,著名畫家陳衡恪進而總結出“文人畫"的四個要素,那就是"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
文人畫從王維發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體載多以山水、人物、梅蘭竹菊為主。在文人畫家的筆下,並不完全追求形似,畫家多借助筆墨來抒發“性靈”或展現個人抱負。他們注重的是筆墨情趣,強調的是筆墨神韻,重寫意,輕造型,在總體就是重視文學、書法、個人修養在繪畫中的展現。
中國美術史上,蘇東坡是在理論上提出"文人畫"的第一人,他所強調的"論畫與形似,見與兒童鄰"的美學理念,為古老的中國繪畫提出了新的評判標準和創作方向,一直到今天依然是文人畫家進行書畫創作的理論基礎。
東坡存世畫作不多,目前從他傳世的《瀟湘竹石圖》和《枯木怪石圖》(見下圖)來看,在創作方法上就印正其"不求形似,意筆草草"繪畫主張。
回覆列表
文人畫泰斗當然非趙孟頫莫屬了。元代書壇領袖,一代書法宗師,而他的繪畫藝術也是引領元代以後書書畫家的潮流。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一世孫。作為元代著名畫家,中國楷書四大家之一,他是罕見的全才,尤以書畫成就最高。
書法以楷、行著稱於世,被譽為“元人冠冕”。繪畫方面,他不僅提出了“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的主張,還開創了“書畫同源”的美學新理論。
美國美術史學家高居翰在《圖說中國繪畫史》中闡釋說:“錢選、趙孟頫、高克恭,以及他們的同代人,在中國畫史上開創了一個新紀元。他們為了完成這一任務,在畫風上肇發了一種革命。
這種革命,其實針對魏晉南北朝肇發、宋代茁壯的文人畫思想而言,趙孟頫將“文人畫”立案正規化了,更身體力行,引發了一場畫壇革命。人物、鞍馬、山水、花木、竹石、禽鳥,各種題材,下筆皆成妙品。猶如學習書法一樣,他學畫也是在復古的精神下博採眾長,而後自成一格。尤其是他在書法、詩文、音樂、鑑賞和考據諸方面的學養,以及奔走南北的閱歷,對他繪畫風格和藝術思想的形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作為有著隱逸情懷並走上高官路線計程車人典範代表,趙孟頫的書風和畫風自然影響到了後世許多有著相似人生經歷的書畫家,譬如“元四家”、譬如董其昌,他們其實是身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