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舟川
-
2 # 尾巴時代
前言:
歷史評價要做到客觀嚴謹,首先需要的是一種歷史態度,要站在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所處於的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評價。不能以現在的標準、眼光,來苛求發生於過去的歷史事件、人物、事物,要認識到人類社會是一個逐漸完善的永無止境的進步過程。
關於洋務運動的評價:
我覺得引用“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或者“種豆得瓜”這兩句話來幫助理解,一分為二來看待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作為晚清的一場重大社會變革,身上帶著非常鮮明的標籤,即“守舊與創新”。正如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談到的:“洋務運動,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真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的主張卻歷史地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作為封建地主階級自發的一場自救運動,洋務運動的守舊錶現在於它的一系列口號、措施(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自強求富的口號,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等等)的根本目的在於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這些努力,按照中學歷史教材的觀點:隨著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宣告洋務運動的破產。
也就是說,洋務運動從19世紀60年代起步到19世紀90年代這段時間所做的努力,最終沒能實現富國強兵從而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這一主觀目的,這便是前面所說的“有心栽花花不開”。洋務運動的失敗更多的是從清王朝自身來考慮的,雖然失敗了,但是它在開展過程中卻客觀的、意外的、間接的對整個中國社會起到了社會轉型的促進作用,亦即“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這一高度評價的結論。大致分幾個角度舉例如下:
1.經濟上, 洋務運動創辦的軍事工業(前期)、民用工業(後期),引進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即機器大生產)和科技人才,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注意:洋務企業不是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它是由財政撥款,歸國家所有的,官商合辦或官督商辦的帶有封建性質的近代工業),為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及管理經驗。
2.思想上,中體西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指導思想,雖然在堅持中國舊有的政治、文化制度上帶有保守消極的一面,但是學習西方先進科技,這是與世界接軌的進步表現。
3.教育上, 設立新式學堂(如:京師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培養翻譯、科技、軍事方面的人才,還派遣留學生,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開始。
4. 軍事上,建立近代海軍(福建船政學堂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
5. 外交上, 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總理衙門,加強了清朝同外國的聯絡,促進外交近代化。這一點深得我的欣賞,因為沉湎於“天朝上國”迷夢的大清帝國,面對外國資本主義的不斷入侵,不再是趾高氣昂而逐漸放低姿態,學會了運用國際慣例和外交準則來和西方列強打交道。這其實也是中國由人治社會向法治社會過渡轉型的一個縮影,因為契約精神蘊含其中,國與國之間的國家信用得到一定的體現。當然,中國一直在進步,但真正實現法治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我們仍在努力中。
-
3 # 環型鄰區公寓養老
關於洋務運動沒有成功的原因,一百多年來很多知識分子已經認識到在於“急功近利”,只想學西方之器物,而不想學西方近代以來之制度和文化,可是依然沒有認識到近代西方制度和文化的核心所在,以為不過是“民主,自由”以及“三權分立”一類,再多也不過是加上市場經濟而已。其實,只要認真讀讀四百年來被西方社會公認為文藝復興運動總結之作的英國思想家培根的《新工具》一書,和同樣被西方公認為塑造了了西方人現代精神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以及公認為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鼻祖的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特別是被西方公認為“千年思想家第一人”的馬克思的著作,就會知道西方社會從文藝復興運動開始逐步樹立了“工具決定論”,而這個理論恰恰是來自中國先秦最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必先利其器”的觀點。孔子“必先利其器”的觀點經過荀子和商鞅等人等發揚光大,結出了秦一統天下的碩果,然後華人思想逐漸走向反面,也就是求諸內心修身養性的“人決定論”,雖然一千多年後明末王夫之試圖復興“必先利其器”的思想提出了“天下唯器而已,據器而道出,離器則道毀”的思想,但是很快就被滿清入關所湮滅,到了終於招致鴉片戰爭的時候,甚至以後,再甚至今天,中國知識分子已經無法想象“工具決定論”還能夠成為理論了,可謂一方面數典忘祖,另一方面食洋不化,這是當年洋務運動不能成功,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依然人均收入只是西方發達國家三四分之一的根本原因。
-
4 # 殷竹
不能說沒有成功吧,至少是個不錯的起點,失敗總是難免,失敗少成功就快一點大一些,失敗多成功就小一點路途就漫長一些。
-
5 # 漩渦鳴人yy
一次失敗的封建主義自救運動,也是一次成功的民族工業化的運動。
說他是一次失敗的封建主義自救運動,我相信大家都能夠理解,為什麼滿清並沒有因此得到充足的國力去抗衡列強,反而在面對自己曾經的一個弟子日本的時候,顯現出了自己的皮帶。
滿清從一開始就沒有弄明白自己的錯誤究竟在哪裡?他們是缺強大的裝備嗎?他們是缺強大的人心嘛,都缺!可是這些東西並不是真正能夠決定滿清能夠繼續下去。
就好像電影《讓子彈飛》裡面黃四爺問張麻子,說你們這麼做到底是為什麼?張麻子就問是你對我比較重要,還是錢對我比較重要,黃四爺回答一遍,回答不上來,張麻子就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洋務運動就是錢,封建主義就是黃四郎,滿清一直追求的是如何儲存自己,然後再去拿錢,如果這個錢燙手,他們可以選擇不要,重點是儲存自己!可是真正的問題就出在滿清自己身上,他們的封建主義才是真正威脅這個國家繼續繁榮發展下去的真正原因。
不過說來也是,有哪個人是想著自己死了以後再去拿錢呢?死了那不就是一了百了嗎?所以,封建主義希望透過洋務運動造就大量的錢財,掩飾自己的腐敗,但是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無論多少錢,所有的錢全部流入你封建主義的口袋裡面,農民老百姓仍然拿不到錢,甚至越來越窮。在這種情況之下,人民老百姓為什麼要傷心,你這個政府,所以這是一次失敗的自救運動,也許他可以憑著這種假冒的繁榮繼續。持續幾十年,沒有經過甲午戰爭的話,是最後繁榮的謊言被戳破,貧窮的人民,老百姓站在滿清政府的面前的時候,他們仍然不會施捨自己嘴中吃剩下的殘羹剩飯,給這些人民,老百姓還是要繼續靠自己的雙手去奮鬥!
同時我們也得看到,這是一次成功的近代民族工業化運動,雖然偏離了本次運動的主旨,滿清為什麼要發動洋務運動,最主要就是隻求你別跟我說其他的東西,你說了你自己都不相信,但是確確實實間接地促進了民族工業化的運動。
在這其中,張動支的漢陽兵工廠,李鴻章的福建船政局,或者是著名的折本逐末的張謇,這就是近代工業化的底子,這些星星之火,最後足以形成燎原之勢,也正是依靠著這些人的打造,這些人的推動,才使得中國近代工業化能夠發展起來,在蹣跚學步之中,中國的工業才開始慢慢起步,我們這一方面來講,我們還得感謝這些人。
可是不要因此忘記封建主義者的自私自利!滿清政府在與中國近代歷史,這罪孽無法去抹掉,任何一個想要抹消滿清政府對中國所造知乜者都將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永遠被人展覽!
回覆列表
清朝的洋務運動確實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洋務運動一來只以學習技術(器物)為主,二來沒有做到久久為功,因此甲午一戰,象徵著洋務運動成果的北洋艦隊灰飛煙滅。
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洋務運動是一場由封建大地主階級主導的自救運動。
美國漢學家芮瑪麗曾這樣評價洋務運動:
不但一個王朝,而且一個文明看來已經崩潰了,但由於19世紀60年代的一些傑出人物的非凡努力,他們終於死裡求生,再延續了60年。
洋務運動,是從軍事自強開始的。
為實現軍事自強,洋務派建立近代軍事工業;建立近代海防海軍,同時改進陸軍的武器裝備和訓練;建立近代軍事學堂,培養新式陸海軍人才。
在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資金、原料、交通等方面的問題都是阻礙這一程序的瓶頸。於是提出“自強”主張、興辦軍事工業之後,洋務派又提出了“求富”主張,開始興辦民用企業,重點在於採礦、冶煉、航運、鐵路等一系列配合軍事工業的專案。
但洋務運動只是片面的改革,基本未觸及腐朽落後的封建制度,洋務派自身的侷限性是導致洋務運動失敗的主要內因。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1872年5月,李鴻章在《複議製造輪船未可裁撤折》裡說:
臣竊惟歐洲諸國,百十年來,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國,闖入邊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載,亙古所末通,無不款關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與立約通商,以牢籠之,合地球東西南朔九萬里之遙,胥聚於中國,此三千餘年一大變局也。
面對“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瞻前顧後、故步自封的改革,不僅不能前進,而且可能前功盡棄。
歷史正是如此:洋務運動在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後,卻停下了腳步。清朝的大部分當權者,以為有了一些堅船利炮,就能一直坐穩江山。
北洋艦隊於1888年成軍,是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採用當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的強大艦隊,但清廷因自滿而大幅削減海軍經費,直到甲午戰時,未再購置新艦。反觀日本,則是全國上下鉚足勁發展海軍。
6年後,中日海軍力量對比易位,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擔當。鐵甲艦保不住清朝,美械保不住國民黨。
只有不斷與時俱進,全面、持續地推進改革,為政者才能站得穩、走得遠。
只有為人民服務,敢作為、勇擔當,言必信、行必果,改革才能乘風破浪,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