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衛思想

    二戰,也是參戰各國鬥智、鬥勇的過程。

    斯大林希望英、美早日反擊,替他吸引敵人,而英、美自然也希望蘇聯能夠多吸引敵人,自己借力壯大。

    而在英、美之間,都想為自己謀求最大利益。起初,英國仗著“地熟”成為主導勢力,所以進攻義大利,但並未得到理想的成果,而美國勢大,指揮權自然由蒙哥瑪利和亞歷山大轉移到艾森豪威爾手中。此時已經是43年末了,這才有“霸王行動”的準備。

    而蘇聯已攻入德國本土,再不動手,可就沒肉吃了。

    我想,主要原因是基於以上兩點吧。

  • 2 # 歷史扒糞機

    對二戰的蘇、美兩國來說,第二戰場就是盟軍登陸法國,而英國人則認為登陸義大利或巴爾幹也算第二戰場。盟國間的政治分歧、軍事路線差異、軍事裝備的不足和戰爭形勢導致第二戰場不早不晚到44年才開闢。

    1941年9月前,斯大林多次向丘吉爾提出英軍應登陸巴爾幹或法國,吸引30-40個德國師回防西線。丘吉爾回信拒絕並承認英國在1941年不能開闢第二戰場。莫斯科戰役的勝利,斯大林一度放棄強烈要求英、美盟軍儘快開闢第二戰場的主張。

    1942年5—6月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相繼訪問英、美。6月12日英蘇聯合公報和蘇美聯合公報宣告“就1942年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這一緊迫任務已經達成了充分的理解。”

    8月12日丘吉爾訪問莫斯科,以沒有足夠的登陸船隻執行從加萊海峽登陸歐洲並突破德軍設防的海岸線為由,表示1942年不能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認為1943年春將有100萬英美盟軍登陸法國。同時向斯大林通報英美盟軍在10-11月即將在北非開始“火炬行動”。斯大林一邊認同丘吉爾的見解一邊責難的指出英、美軍在科唐坦半島登陸6-8個師是可行的。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蘇聯奪取了東線戰略主動權,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表明德國肯定在東線被擊敗。10月莫斯科英美蘇三國外長會議上,英美保證1944年春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11月德黑蘭會議,羅斯福、丘吉爾向斯大林承諾1944年5月1日前執行“霸王行動”。

    1941年1月美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與英軍總參謀長布魯克簽訂秘密的以歐洲優先的“ABC-1 計劃”,9月美國“勝利計劃”出臺。12月珍珠港事變後,美軍開始執行“彩虹5號計劃”,羅斯福認為1942年美軍應儘快投入歐洲戰場,摧毀德國後再回師東向打敗日本。42年3月艾森豪威爾制訂“馬歇爾備忘錄”:一“大錘行動”,在蘇聯似乎即將崩潰或德國的軍事地位突然被嚴重削弱時,以5個英、美師實施緊急登陸,時間不遲於1942年秋季。二“圍捕行動”,1943年4月1日以30個美國師和18個英國師(約150萬人)在勒阿弗爾與布倫間的法國海岸發動對歐洲大陸的全面入侵。

    但英國軍方和丘吉爾一直視直接登陸法國為畏途。他們優先考慮的是地中海戰略,在北非戰場維護住自己的利益,再次登陸義大利和巴爾幹,隔絕蘇軍於中歐平原之外,便於鞏固戰後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這使他們與美國間爭論不斷,羅斯福出於維護盟國團結的目的不得不遷就英國,延緩執行“圍捕計劃”及其後續的“霸王行動”,先行滿足英國人的“火炬行動”“愛基斯摩人行動”和登陸義大利本土等等,但否決了丘吉爾繼續以登陸巴爾幹替代法國登陸的意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400元買什麼手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