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啤酒哥資料show
-
2 # 曹建西
冰山都是從冰架上脫落形成的。
冰分為陸地冰和海冰兩種。
海冰是由於溫度太低,海水凍結而成的。由於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分等物質,凝結溫度大約在-1.8℃。
陸地冰則是由於降雪,且因為在極地或高山上氣溫太低,積雪終年不化,經過層層擠壓,而形成的緻密的冰,這就是冰川的由來。
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會隨著坡面向下移動,有些在陸地上就終止了(這些形成不了冰山),但有些會伸到海面上從而形成所謂的“冰架”。
冰架的前端會不斷地朝前移動、受到潮汐作用以後會產生裂紋,裂紋不斷擴大,一部分冰架最後完全斷裂,脫離冰架掉進海里生成“冰山”。剛掉下來的冰山形狀整齊,四四方方像豆腐塊似的,我們稱之為“平頂冰山”
冰山在水裡部分的融化速度比水面上的部分快,頭重腳輕是不能平衡的,所以達到一定程度後冰山會翻轉,就形成了我們平時看到的千奇百怪、各式各樣的形狀了。
冰和海水的密度比較接近,因此冰山有大約90%的體積都在水下,露出水面的只有10%左右,因此有“冰山一角”之說。
摘自《冰穹之上:我的南極故事》
-
3 # 每日精彩科技
首先,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很多小白使用者困惑之處,下面我將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真回答這個問題。
一、冰山的科學定義:冰山是與冰川或架子分開並在海洋中自由漂移的冰塊。冰的密度約為917 kg / m3,海水的密度約為1025 kg / m3。根據阿基米德定律,大約90%的自由浮冰山被淹沒在水下。冰川一部分隱藏在水下,所以我們沒辦法完全看到它的全部。冰山非常耐用,並且在極低溫環境中金屬強度降低,極易損壞金屬板,因此是極地運輸中極為危險的因素。在極地地區的冰川,在大海的入口處,經常形成大量的冰塊,受海浪的影響,破裂,漂浮在海中,變成冰山。
二、冰山是怎麼形成的?冰川山脈是大量淡水冰,由於冰川或極地冰在北美格陵蘭島附近常見的一個海洋視窗破裂而掉入海中。冰川山脈的形成主要發生在春季和夏季的四分之二,這時天氣變暖加速了冰川或冰原的破碎。僅西格陵蘭島的冰川每年就形成約10,000個冰山。在冰川與海洋相遇的情況下,冰和海水會相互作用,結果是冰川或海中斷層的冰蓋頂部會變成冰山。另一類冰川掉入海水中,然後迅速融化或蒸發,變成水下架子,然後破裂並漂浮到地表。大多數南極冰山的形成是由於它們的大陸冰蓋在海洋方向上變弱,併成為海洋中一個巨大的架子,從前緣延伸了幾公里。每年立方米,在南極-每年180億立方米。大多數冰山的比例為0.9,因此它們的質量比海平面低6/7。冰山在水上的暴露角度之一僅佔整個冰山的十分之一。
冰山的北冰洋高達數十米,長達兩百米,形狀各異。通常,南極冰山具有平坦的平面,與北冰洋的冰山相比,平面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巨大。長度超過8公里的冰川山脈並不罕見。有些甚至高達數百米。世界上最大的冰山-B15。 2000年3月,它從南極羅斯冰川坍塌。面積達1.1萬平方米。公里,小於北京的面積(16.8萬平方公里)。這座冰山被分開,分別命名為B15 A和B15 J,然後慢慢漂入羅斯海。直到2005年,由於阿拉斯加的一場暴風雨,導致長波橫渡整個星球,像餅乾一樣打開了它。
冰山中的冰的平均年齡超過5,000年;我們可以說它是純冰,沒有工業汙染。冰山可以在高緯度地區生存10年,但是,如果它在海里游泳,那麼它將在兩年內不會出現。冰山的主要驅動力是風,其次是洋流。冰山在風速的影響下,有的高達每天44公里的速度,主要取決於水面上方冰山的形狀。冰山可以在距原產地數千公里的陸地上運送一些物體,甚至包括活的動物和動物。冰山對運輸構成威脅,其中一些零件太小而無法檢測。通常,只能在不超過1.6公里的靜海中找到它。為了使用雷達和聲納追蹤冰山,每天提交兩次船舶使用報告。
-
4 # cnBeta
海平面正在上升,其中一個罪魁禍首就是冰川和冰蓋的融化,它們則都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受害者。近日,來自紐約大學的一支科考團隊拍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景象。影片中,一座冰山從冰川上崩塌了下來。獲悉,該崩塌發生在6月22日,地點在格林蘭東部的黑爾海姆冰川上。
紐約大學科研團隊現場經理Denise Holland捕捉到了這一幕,為了方便其他人觀看,原本半小時的影片被壓縮成了90秒。
紐約大學阿布扎比分校教授David Holland表示,全球海平面上升既無可爭辯又是必然的結果。
這座4英里長的冰山就好比從曼哈頓下城一直延伸到紐約市的中城。
Holland指出,瞭解冰山如何崩裂可以幫助科學家開發出更加精確的模擬進而更好地預測氣候變化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而在過去20年時間裡,NASA一直在密切觀察著黑爾海姆冰川的冰川融化情況。今年早些時候,該機構還發生了一座傾覆的大冰山。
6月的一份新氣候評估報告顯示,南極洲西部由於冰層融化海平面出現上升。現在,格林蘭冰川的畫面則清晰地提醒了人們,地球北部也在經歷類似的情況。
-
5 # 江南東林
冰山大多在春夏兩季內形成,那時天氣較暖的時候使冰川或冰蓋邊緣發生分裂的速度加快。每年僅從格陵蘭西部冰川產生的冰山就有約1萬座之多。在冰川或冰蓋(架)與大海相會的地方,冰與海水的相互運動,使冰川或冰蓋末端斷裂入海成為冰山。還有一種冰川伸入海水中,上部融化或蒸發快,使其變成水下冰架,斷裂後再浮出水面。大多數南極冰山是當南極大陸冰蓋向海面方向變薄,並突出到大洋裡成為一前沿達數公里長的巨大冰架,逐漸斷裂開來而形成的冰山。
-
6 # 奶爸說帶娃兒
冰山大多都在春夏兩季內形成,那個時較暖的天氣會使冰川或冰蓋邊緣發生分裂的速度加快。(這化冰怎也不可能在冬季!)
每年僅從格陵蘭西部冰川產生的冰山就有大約有1萬座之多。在冰川或冰蓋(架)與大海相會的地方,冰與海水的相互運動,使冰川或冰蓋末端斷裂入海成為冰山。
還有一種冰川伸入海水中,上部融化或蒸發快,使其變成水下冰架,斷裂後再浮出水面。大多數南極冰山是當南極大陸冰蓋向海面方向變薄,並突出到大洋裡成為一前沿達數公里長的巨大冰架,逐漸斷裂開來而形成的。
冰山產生的速率在北冰洋為每年280立方公里,在南極為每年1800立方公里。大多數冰山的比重為0.9,因此其質量的6/7在海面以下。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僅僅是整座冰山的1/10。
北冰洋的冰山高可達數十米,長可達一二百米,形狀多樣。南極冰山一般呈平板狀,同北冰洋冰山相比,不僅數量多,而且體積巨大。長度超過8公里的冰山並不少見。有些甚至高達數百米。
目前已知世界最大的冰山是B15。2000年3月,它從南極羅斯冰架上崩裂下來。它的面積達到1.1萬平方公里,比北京市的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小不了多少。 這座冰山已經分裂,分別命名為B15A和B15J,在羅斯海上緩慢地漂移。一直到2005年,它因為阿拉斯加風暴引發的波長很長的波浪橫跨整個地球,把它像一塊餅乾一樣瓣開。
冰山冰的平均年齡都在5000年以上,可以說那都是沒有受過工業汙染的乾淨的冰。冰山在高緯度地區能維持10年之久,但如果漂向廣海則一二年內就會沒有了蹤跡。冰山運動的主要動力是風,其次是洋流。冰山在風速影響下,有的可達每日44公里的運動速度,這主要取決於冰山高出水面部分的形狀。冰山可以將陸地上的某些物體甚至動植物活體從其來源地區搬運到數千公里以外,科學們根據大洋內的沉積物,就可推斷萬年以前冰川分佈情況。冰山對航行造成威脅,而且有些露出水面的部分過小不易發現。一般只在海面平靜時,不超過1.6公里時能夠發現。使用雷達和聲納的方法跟蹤冰山,每日向過往船隻提供兩次報告。(誰不知道泰坦尼克號呢?)冰山是極為寶貴的淡水資源,可惜人類還沒有辦法利用它們。(這水是純天然無汙染,無新增劑!) -
7 # 微涼丿半
冰山是一塊大若山川的冰,脫離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裡自由漂流。 冰的密度約為917kg/立方米,而海水的密度約為1025kg/立方米,依照阿基米德定律我們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約有90%體積沉在海水錶面下。因此看著浮在水面上的形狀並猜不出水下的形狀。這也是為何有冰山一角一說來形容嚴重的問題只顯露出表面的一小部分。冰山非常結實,加之極地的低溫環境下金屬的強度降低,很容易損壞金屬板,因此為極地海洋運輸中的極端危險因素。冰凍形成的山;冰層長年不化的高山;兩極地帶的冰川,入海口處常結成巨大的冰塊,受海浪衝擊而斷裂,漂浮海上,成為冰山。
回覆列表
冰山的形成過程,又叫裂冰作用,其成因或是海浪或風向的作用,或是較大冰山的碰撞,或是冰架自身過大,以至在與海洋交界處已無法支撐。透過科學家研究,大約每五到十年都會分裂出一個冰山。
冰山是一塊大若山川的冰,脫離了陸上的冰川或冰架,並漂浮在廣闊的水面上。冰山多為純水結冰形成。冰的密度約為917kg/m3,而海水的密度約為1025kg/m3,依照阿基米得定律我們可以知道,自由漂浮的冰山約有90%體積沉在海水錶面下。因此看著浮在水面上的形狀並猜不出水下的形狀。
由於冰山質地結實堅硬、體積大,與船擦撞時常導致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