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魏延的武藝雖然不錯,不過排不進前十,樂觀點估計是十四名左右。

    在《三國演義》中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武將排名。衡量一個武將的水平,主要就是看他的戰績。所以要討論魏延的武藝排名,首先就要看一下他的具體戰績如何。

    魏延出場是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備火燒新野以後,帶著軍民南下來到襄陽,卻被蔡瑁、張允所阻。劉表手下部將魏延早就仰慕劉備,心中不平,帶著幾百軍士砍死守門士兵,開城要迎劉備入城。

    蔡瑁、張允忙命大將文聘帶兵來戰魏延。兩人就在城下從已時廝殺到了未時,魏延手下兵少,最後損失殆盡,只能撥馬而逃。而劉備因為不願意趁亂進城,傷了百姓,早就但人走了。魏延找不到劉備,只能去投奔了長沙太守韓玄。後來直到關羽攻打長沙時,魏延才殺了韓玄,歸順了劉備。

    此後魏延在益州之戰、漢中之戰、平南蠻、北伐等戰鬥中表現活躍。

    益州之戰時,魏延開始因為和黃忠爭功,孤軍冒進被川軍名將泠苞擊敗。不過後來泠苞像決堤水淹荊州軍時,被魏延生擒活捉,算是扳回一城。接著在葭萌關魏延遇到馬岱十合將他擊敗。不過沒想到馬岱是詐敗而走,魏延追擊時被馬岱一箭射中左臂,吃了一個小虧。

    漢中之戰時,魏延先是協助張飛擊敗了張郃。隨即又兩戰猛將龐德,雖然在第二次和龐德交手時,魏延被龐德擊敗。不過在兩次戰鬥中間他還是找機會射傷了曹操,可以算是有得有失。

    平南蠻時,魏延和趙雲是諸葛亮手下最得力的兩員大將。魏延先是和張翼、王平聯手生擒了鄂煥,接著又抓獲了一次孟獲,立了不少功勞。

    在北伐時,魏延又多次以先鋒出戰,先後殺死了魏將曹遵和王雙。在趙雲死後,他更是蜀軍中少數能和張郃抗衡的武將,多次和張郃交手,表現不錯。直到諸葛亮死後,魏延才因為起兵作亂被殺。

    從魏延的戰績看,他對戰過最強的武將是龐德,最後以失敗告終。而他戰平過的武將,則由文聘和張郃。

    龐德在曹操征討張魯時曾經擊退了許褚,後來在樊城之戰又和關羽戰平,也是演義中頂尖級別的超一流高手。魏延輸給他倒不算太丟人。

    而文聘、張郃都是曹軍陣中的大將。張郃雖然先後敗給了趙雲、馬超、張飛等人,但是表現也可圈可點,可以算一流水平。

    所以綜合來看,魏延應該也是屬於一流水平,居於第二梯隊。

    在演義中,超一流的頂尖高手不算那些戰績較少、有爭議的那些武將,也至少有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顏良、文丑、龐德、典韋、許褚等十一人。而在一流武將中,徐晃、關平等人的表現也要略優於其他人。

    這麼算下來,即使最樂觀的估計,魏延的排名也是和張郃、張遼等人並列在第十四名,不過也算不錯了。

  • 2 # 布氣333

    若選《三國演義》前十武功高手,魏延肯定落選,,若選《三國演義》前十猛漢,猛子哥,魏延肯定入選。在我看來,所謂猛將,絕對不是誰武功高誰就是猛將,而是打戰勇猛,敢以弱打強,敢以小打大,敢以少打多的戰將,才算猛將。《三國演義》前十猛將:1,趙雲<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子龍一身都是膽也。>。2,典韋,<《三國演義》最典型的猛漢,猛子哥,可惜跟錯了主子,跟了曹操這個老淫蟲,死的很慘烈》3,夏候惇,<拔箭吞眼,非常恐怖,夏侯惇引軍前進,正與高順軍相遇,兩人大戰,高順不敵而逃,惇縱馬追趕,高順副將曹性,暗放一箭,射中了夏侯惇的一隻眼晴,夏侯惇拔箭,不想連眼珠子也拔出了,夏候惇高聲大叫~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一口把自己的眼晴呑進肚子裡,,,,,然後,夏侯惇忍住眼傷,眼瞎的慘痛,硬是一槍刺死了曹性,報了眼仇。4,胡車兒<胡車兒是張繡手下的一個副將,不怯大戰典韋,把典韋弄死了。5,阿曲小將,<阿曲小將,不知姓名,孫策帶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江東十二虎臣,上山嶺偷看劉繇軍營情況,,,,被敵人發現了,太史慈認為~此乃生擒活捉孫策的大好良機~,對劉繇說~此時不捉孫策,更待何時?劉繇恐心是孫策誘敵之計,不從太史慈之言,於是,太史慈不從劉繇之令,竟自披掛上馬,綽槍出營,去捉孫策,太史慈對軍營大叫曰~有膽氣者,都跟我來,,,諸將不動,唯有一個小兵說~太史慈真猛將也,吾可助之,於是,拍馬同行,眾將皆笑。5,魏延<漢中之戰,劉勝曹敗,曹操撤軍,魏延率領一軍,擋住曹軍後撤之路,曹操召降魏延,魏延大罵曹操,曹操令龐德迎戰魏延,戰鬥中,,,魏延一箭射中了曹操的人中穴,射掉了曹操的兩顆大門牙,曹操疼痛非常,翻跌倒地,魏延棄了龐德,縱馬揮刀,殺奔曹操,,曹操差點命喪魏延刀下之際,幸虧龐德及時救駕,奮力戰住魏延,才保了一條性命。6,張遼威震逍遙津,差點活捉孫權。7,張飛長坂橋,大喊大叫,高聲厲叫,聲如巨雷,嚇死一將,嚇退曹操大軍。8,甘寧百騎劫魏營,不折一兵一卒,,,孫權對諸將曰:孟德有張遼,我有甘興霸,足以匹敵也。9,周泰,<合肥之戰,魏強吳弱,吳軍不敵,敗於合肥,周泰三番衝殺,保護孫權,殺出重圍,孫權盛感周泰救駕之功,設宴款之,宴席之中,周泰解衣,展示功績,諸將看見周泰身上~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根遍體,滿身刀疤,體無完膚,看得諸將默默掉淚。10,姜維,<姜維拔劍上殿,往來衝殺,不幸心臟病發作,心口疼痛加重,姜維仰天大叫~吾計不成,漢室不復,乃天命也~於是,自刎而死,時年59歲,,,死後,魏主命人剖開姜維身體,~姜維膽大如雞蛋~難怪姜維武功這麼高強,難以戰勝呢?原來是~因為膽腺大,所以膽子大,因為膽子大,所以武功極大高強啊!

  • 3 # 一條老書蟲

    肯定可以的,魏延一直很厲害,不管是武力還是智力,不然他也不能有資格謀反,如果他真謀反成功了,說不定歷史又不一樣了。

    諸葛亮自從說過其有反骨之後,就一直防著他,雖然給了他官位,但一直比五虎將低一頭,但是叫魏延做事還是很放心的。

    武力值我認為也是排在五虎將後面了,能進前十的。這是一個文武全才,可惜埋沒了,不過也不虧,在蜀國也沒虧待他。

    回題:選十大猛將有機會入選!

  • 4 # 開窗見河

    魏延當然可以入選十大猛將

    魏延五虎上將外蜀國最強的武將,有勇有謀,但不被諸葛亮信任。

    初隨劉備作戰,勇冠三軍,深得劉備信任,劉備稱王后受封漢中太守,後諸葛亮北伐,任徵西大將軍,曾經向諸葛亮提出奇襲長安“子午谷之策”,但未採納。魏延為人孤高,多立戰功,在後期尤其為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較矜高,有些叛逆性(這個“叛逆”不是古代意義上的謀反,而是現代意義上的,比如我們會說某個小孩子挺叛逆),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時常發牢騷,不懂得處理官場上的人際關係,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與楊儀勢同水火。在諸葛亮死後,因為不甘心就此撤軍以及不能容忍兵權落到死對頭楊儀的手中,而擅自違背諸葛亮撤兵的遺令,率軍燒燬棧道、攻擊楊儀。最後被定成謀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慘後果。   官至: 徵西大將軍【下二品】 南鄭侯 涼州刺史 漢中太守前軍師 賜予假節   相貌:面如重棗,目若朗星   性格:驕矜高傲

    這裡說一個千古奇冤

       

  • 5 # 中孚鑑

    《三國演義》裡有很多勇武過人的猛將,比較熟悉、有名氣的有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許褚、典韋等。其中在蜀漢陣營中的猛將除了五虎大將關張趙馬黃之外,還有一個猛將就是魏延。

    那《三國演義》中蜀漢的魏延武藝如何?選三國演義十大猛將有機會入選嗎?

    魏延的確在《三國演義》中武藝高強,作戰勇猛,是後來諸葛亮北伐時重要的將領,曾立下不少戰功。在蜀漢陣營中可謂是居五虎大將之下的首席大將。

    不過書中因為諸葛亮覺得魏延有反骨,所以對魏延多有顧忌,只不過魏延確實很勇猛,所以諸葛亮又不得不用他衝鋒陷陣。因為諸葛亮知道只要他在,魏延就不敢造次。

    魏延不僅在《三國演義》中武藝高強。而且在歷史上他也是一個作戰勇猛之人,頗受劉備的器重。在劉備攻下漢中後,魏延被封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了一個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年,可見魏延不僅武藝強,而且還有一定的軍事能力,不然也不會被任命為獨當一面的大將。

    當然在《三國演義》中,魏延武藝高強,在諸葛亮北伐時又是重要的將領之一,若單以蜀漢陣營來說。他的確有機會入選蜀漢十大猛將之列,畢竟他是居五虎大將之下的首席大將,而五虎大將是蜀漢猛將的代表。

    然雖如此,若以整部《三國演義》而言,魏延想要進入三國十大猛將之列還是不易的,畢竟《三國演義》前期猛將極多,比魏延強的還是不少的。

    蜀漢五虎大將五人就不用再說,還有呂布、許褚、典韋也是勇武過人。再有顏良、文丑也是很強的,雖然他們是被關羽輕易斬殺,但這是因為關羽出其不意的因素,若公平決鬥關羽想贏還是不易的,畢竟在書中顏良和文丑並列為袁紹賬下大將,而文丑有和趙雲大戰六十回合不分勝負的戰績,可見文丑的實力,顏良和文丑並列,亦可反映出顏良的武藝。

    以上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呂布、許褚、典韋、顏良、文丑就夠十人,如此魏延想要入選十大猛將還是不易的。當然三國猛將還有很多的,比如徐晃、龐德、太史慈、張遼等。魏延雖勇,但對手還是很多的。

    有關三國猛將排名說法很多,其中有一個三國二十四將的說法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 6 # 遇見文

    魏延武藝足以媲美五虎上將,如果不是先叛劉表,再叛東吳,殺主(長沙太守韓玄)投降的汙點,也許會在五虎將之列。魏延發展史

    魏延最早是追隨劉表,後投長沙太守韓玄,因不受重用,關羽戰長沙時,殺韓玄,降劉備!

    劉備入蜀平定益州,魏延戰功卓然,攻下漢中,令魏延駐守漢中十餘年,劉備問魏延,曹軍來了你怎麼應對啊?魏延豪氣地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魏延守漢中十餘年,固若金湯,曹操半步不能進,陽溪之戰,大敗郭淮(魏之重臣,實力斐然),諸葛亮北伐時,魏延大敗司馬懿(魏國後期,僅次於boss級別的存在),司馬懿“畏蜀如虎”,畏蜀,一方面是畏懼諸葛亮,另一方面就是畏懼魏延!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軍撤退,魏延不滿,想繼續北伐,但諸葛亮已經安排好撤退事宜,並且楊儀主退,魏延素來與楊儀不合,楊儀在未知會魏延情況下退軍,魏延大怒,快速後撤,沿途毀壞道路,被馬岱追斬!

    魏延的戰功和謀略

    魏延在平定益州時戰功積累了不少,被封牙門將軍,劉備成漢中王,任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駐守十年,為蜀漢守了十年門戶,魏軍半步不能進!

    諸葛亮北伐時期,為前軍師,提出子午谷奇謀,領一萬軍進擊長安,諸葛亮隨後跟上,在長安抵禦曹魏援軍,提出這個計劃,是對當時形勢有足夠分析,如果說當時諸葛亮採取了這個計謀,說不準第一次北伐就成功了!

    總結,魏延文武韜略在蜀漢都是比較靠前的,武力在蜀漢是除五虎將以外最強的存在,謀略也能在前五,如果諸葛亮不固執,如果楊儀心胸開闊,如果劉嬋不斷言楊儀不反,說不準蜀漢會恢復漢室,歷史會改寫!

  • 7 # 泉八尺

    按照小說的意思 呂布A++ 張飛關羽馬超趙雲文鴛A+ 但是這裡面張飛克呂布 張飛也是小說裡唯一和呂布單挑活著回來的猛將 剩下的黃忠甘寧張遼許褚典韋包括魏延都算作A 反正都厲害 小說也沒交代誰打敗另一個 至於顏良文丑徐晃什麼的都和上述莫人有交手吃過敗仗只能算A-不服不行啊 誰讓你吃過敗仗呢 魏延勉強算一流高手 不過是並列 如果算進前十 估計也是靠後 你不妨認為呂布狀元 趙雲榜眼 張飛探花 關羽傳臚吧 剩下一堆都算二甲 林林總總 其實大差不差 沒在戰場上單挑輸過的都二甲 輸過的好比顏良文丑就只能同進士出身了 好歹戚繼光這麼牛逼 還只是武舉出身 這樣看起來也沒什麼不妥

  • 8 # 梧桐樹邊羽

    《三國演義》蜀國的魏延武藝如何?選三國演義十大猛將能有機會入選嗎?

    如果是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看的話,魏延空有一身武力,腦後長了反骨,是個註定要謀反的反面人物,而且最後也確實是以謀反之名被誅殺。

    那麼從這樣一個角色定位來說,他的逆反行為甚至是天定的,是無論如何都無法感化而改變的。腦袋上長了反骨,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母胎叛賊”。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究的就是順應天命,諸葛亮第一次看見他就讓下屬“把他推出去斬了”,其實是防範於未然之舉。這種不問青紅皂白就亂殺功臣絕對不是諸葛亮的性格,可見在古人心中,天命是不可違逆的。

    魏延的這種待遇並非在蜀國就是如此,而是不論在哪個勢力集團,都不可能得到重用。畢竟和忠誠比起來,武力值不值一提。呂布天下第一,不也被劉備一句不忠的揶揄,使得曹操下定決心棄而不用?

    魏延在小說中的出場,好像是在關羽戰黃忠時,殺了自己的領導,救了黃忠一起投降劉備。也就是說,從出場就自帶了反叛性質,然後見到諸葛亮人人要論功行賞之時,只有他要被處死,坐實了“反骨”之名。

    不過我們如果從《三國志》的歷史角度來看,魏延還是相當不錯的。

    魏延在《三國志》中的出場,是“以部曲隨先主入蜀”。也就是說魏延帶著自己的兄弟一起跟隨劉備入川。一路攻城拔寨,戰功顯赫,提拔為“牙門將軍”。

    劉備成了漢中王后,封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這就非常有意思了。因為當時所有人都認為漢中太守這個位置非張飛莫屬,畢竟關羽領了荊州,輪也輪到“三弟”了。而劉備卻將這個位置給了魏延,導致“一軍皆驚”,可見他在劉備心中非但是個將才,治理城邦的能力也要高出張飛。

    到劉備稱帝后,魏延拜鎮北將軍,又封都亭侯。後劉備時代,諸葛亮大權在握,魏延繼續因為軍功獲封,到被誅殺之時,他已經是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將軍前面加上“大”字,是武將之極;假節,意思是有先斬後奏之權,是臣僚權力之極;南鄭是縣,縣侯也是異姓侯之極。諸葛亮也才是武鄉侯。

    諸葛亮給魏延的爵位、職位,和他自己是一個層次了。也就是說,魏延已經位極人臣,在他的上面,已經沒人了。他對諸葛亮是服氣的,但是諸葛亮一旦走了,還有誰能鎮住魏延呢?劉禪是絕對沒有這個能力的,蜀國大部分人都清楚這一點,諸葛亮心裡更清楚。

    這種情況下,諸葛亮一死,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魏延就是接班人。當時大家都這麼認為,魏延自己也是這麼想的。

    唯獨諸葛亮不是這麼想的,因為他清楚魏延的缺點。魏延武藝肯定是沒問題的,雖然未必在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之上,但也不會差多少。更重要一點是魏延的領軍能力絕對在五虎將之上,五虎將強調的是個人武力值,在帶兵打仗上,要不是諸葛亮給他們撐場子,並沒有多少能力。

    而魏延是個能獨當一面的將才。也正因為如此,劉備、諸葛亮才對他刮目相看。但是魏延的缺點也很明顯,簡直就是關羽和張飛的缺點結合體。既有關羽的傲慢,又有張飛的無禮,軍功又高,封號也高,所以從來沒有把蜀國其他人放在眼裡。基本上沒有人和他能和睦相處,只是忌憚他的武力和軍功,都隱忍不發而已。而楊儀是唯一一個敢正面剛他的人,也因此成為諸葛亮除掉魏延的棋子。

    諸葛亮在病重之時召集緊急會議,唯獨沒有叫上二號人物魏延,就是要看魏延能不能執行他最後的命令,能不能老老實實作為退兵的斷後。諸葛亮臨死前已經兩手準備,如果魏延不聽號令,諸君可以“便宜行事”,那意思就是殺掉完事兒。

    他很清楚劉禪無法解決魏延,他絕對不允許出現第二個董卓。

    這是一個考驗,魏延果然讓他失望了。

    楊儀和魏延在前線互相指責“謀反”的訊息傳到成都,朝中臣子一致認定魏延謀反。這與他平時的做派有關,也與諸葛亮的後手有關,更與劉禪心中另一面有關。

    魏延只是一個將才,根本沒有任何政治手段。手下也隨便就被幾句話瓦解,在逃往漢中時,被楊儀派出馬岱追殺。三族盡誅。

    他真的“謀反”了?當然沒有,不過死在沒有手腕的政治鬥爭中罷了。陳壽在《魏延傳》最後說: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延沒有投降魏國,而是南下去漢中,是打算等機會除掉楊儀的。當時大家都以為他是替代諸葛亮的不二人選,魏延也自視如此,唯一的反對派就是楊儀(他自以為)。這麼沒有遠見和政治頭腦的人,一門心思要接諸葛亮的班,怎麼可能謀反?

    這個罪名,其實挺冤的。但是“謀反”,在古代是將一個人置之於死地,永遠不能翻身的最好用的罪名。

    歷史上都沒辦法翻身了,在小說中更加不可能了。魏延的死被小說家們用“反骨”,馬岱的突然出手這些更好看的寫法凸顯得更加有戲劇性了。

    這是個挺悲劇的人物,名聲上栽了,就算前面沒有其他英雄擋著,武將排名不會讓他進去的。

  • 9 # 蕭子北反彈琵琶

    根據網路流傳最廣泛的《三國演義》武力值排名:

    一呂二趙三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 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 打末鄧艾和姜維。

    我們看出武力值排名,魏延排在前24名裡面。

    那麼魏延的武力值能否在《三國演義》排在前十名了?

    我們首先看一下蜀漢集團:

    根據《三國演義》的裡面的描述,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的武力值是排在魏延前面的。

    再看一下曹魏集團:

    曹魏集團的許諸典韋,兩人武力值是排在魏延前面的,其他的張遼張郃徐晃,夏侯惇夏侯淵沒有明顯領先魏延的優勢,我們姑且算差不多吧。

    接著看一下孫吳集團:

    孫吳集團的的孫策,太史慈,還有甘寧的武力值都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孫策,太史慈明顯武力值是高於魏延的。

    最後還有天下無雙的呂布,這個是明顯是高於魏延的;

    還有袁紹集團的顏良文丑,武力值也是非常厲害的。

    這樣算下來,呂布+蜀漢5人+曹魏2人+孫吳2人=10人,還有顏良文丑,很顯然,魏延的武力值在《三國演義》裡面是排不上前十名的。

    雖然魏延在《三國演義》裡面,通篇來看,武力值是排不上前十的。但是進入三國後期,當比魏延厲害的將領相繼逝去,魏延的優勢逐漸起來了。尤其在蜀漢的趙雲逝去後,魏延已經成為蜀漢最厲害的武將了。

    而且相對武力值來說,魏延雖然武力值在《三國演義》裡面排名進入不了前十名。但是統兵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獲取漢中後,進位漢中王,當時很多人認為漢中太守的位置非張飛莫屬,而且蜀漢的東面荊州是二弟關羽鎮守,北部門戶自然由三弟張飛鎮守了,當時張飛自己也認為自己穩穩的幫大哥守衛北方門戶。

    結果劉備破格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封號鎮遠將軍。幫劉備鎮守蜀漢北門。當時劉備問魏延打算如何守衛漢中,魏延回答:“如果曹操親自領兵前來,請為大王拒之;如果偏將前來,請為大王吞之”。回答的非常豪氣,就是曹操親自來了,我可以幫劉大王擋住他,如果是曹操手下的將領領兵前來,我可以殲滅他。而魏延也沒有辱沒這個豪言壯語,鎮守漢中多年,漢中一直固若金湯。

    劉備死後,魏延跟隨諸葛亮北伐,這個時候,《三國演義》裡面比魏延武力值高的猛將基本死絕了,魏延一路北伐,基本都是大破魏軍,可以說是功勳卓著。

    但是魏延獻計“子午谷奇謀”,要分兵奇襲長安,然後與諸葛亮匯合後攻取中原。不知是諸葛亮太過謹慎,認為魏延在冒險;還是諸葛亮怕魏延單獨取了這個貪天之功。總之,諸葛亮沒有同意,魏延為此憤憤不平。更過分的是,諸葛亮死後居然將軍權交給魏延的死對頭楊儀。魏延不服,認為諸葛亮死後,自己應該是蜀漢軍隊的一號人物,可以繼續領軍北伐,不同意諸葛亮的退兵命令,和楊儀針鋒相對,被馬岱斬首,首級獻給楊儀後,楊儀踩踏魏延首級當球踢,並滅魏延三族,一代猛將就此含恨落幕。

    或許,魏延泉下有知,一定會追問諸葛丞相,與其被設計死的不明不白,還不如當初丞相就把魏延當棄子,讓魏延能夠領精兵5000奇襲長安,不成功算是蜀漢烈士,成功了就是光復大漢的蓋世英雄了。嗚呼,魏延何其悲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目標前途好迷茫,該怎麼自我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