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一鋒1314

    《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讀書時常覺自已知道的很少很少,需要向更多人學習,在書中學,在大自然中學,在生活中學,向別人學,覺得一切皆可為我師。於是習作和講習中都不厭其煩地引用了這句話。

  • 2 # rongduo

    我記得最熟的那句詩竟然是“遙看瀑布掛前川”!大家會奇怪:何以如此?原來小學時老師教我們把“瀑”念成了bao。我當時不知怎麼就知道這個字念pu,所以很不爽。很多天以後,我終於鼓起勇氣在課堂指出老師錯誤,老師很錯諤,但在下一次課堂卻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還需要補充說明:第一老師認錯後一點也沒表揚我,第二我那時是一個很膽小的學生,第三我在的學校是城市重點學校,第四我到現在也沒鄙夷或記恨過那個老師。

  • 3 # 汀洲自綠

    欲答讀書時記得最熟的一句詩歌或古文是什麼,還得從我所受啟蒙教育說起。我幼時先後受教於四位塾師,識字塊、讀“小學"、寫大楷、打算盤…其中王姓先生多才多藝,尤以古詩文擅長,曾親撰詩句製成“九九消寒圖”,讓每個學生複製一帖,張貼於自家牆上。這就是我要說的記得最熟的詩句。“扃屏架炭胡為怨春風”,一句九字,每句九畫(九九八十一畫)。先用正楷按三橫三豎的格式由先生寫就,然後讓學生每人雙鉤成空心字,即完成。從冬至數九起,每日用色筆填實(晴天填紅色,陰天填淡墨,雨天填斜線,雪天空白),一天一次,九九八十一天後,九盡花開春又回。因每日必做,每天皆見,故牢記於心,終身不忘。2O11年1O月去滬參觀世博會,順道遊玩蘇州木瀆古鎮,在乾隆駐蹕過的私家園林內見到了嘉慶手書的“九九消寒圖”,據介紹,“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乃其父口授。前後兩張“九九消寒圖”詩句,一君一民,孰好孰差,供讀者去評。謝謝大家!

  • 4 # 有問不一定答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是一名馬上要畢業的大學生,在將近18年的學習生活中,讀過許許多多的書,包括課本以及課外的書籍,記得最深的估計也就這句話了。我覺得孟子說的確實沒錯,做人也需要這樣。畢竟誰的生活也不會一帆風順,遇到困難也無需灰心。生活就像強姦,既然反抗不了,那就要學會享受吧!!!

  • 5 # 冬雪雨泉374

    我讀書時記得最熟的一句詩歌是李商隱《無題》中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因為這句意境極深,表達了詩人思念的感情。

    其中這句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

    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於思念中,卻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

    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它卻至死隨它,一輩子都要眷戀著。儘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裡,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有著悲觀色彩。

  • 6 # 餘歸216

    這個問題小編不知道怎麼回答了,因為小編目前還在上學。所以背的詩詞也比較多,詩歌也挺多的,因該最多的是李白的是,詩歌嘛,小編記得有一首(致橡樹)挺好的,是電視劇<春風十里不如你>上秋水常背誦的一首詩歌,小編也挺喜歡的。關於文言文,小編記得也不是很多,因為上了高中以後多數都是比較長的文言文,一般像小編這樣的學渣是背不會的,所以肯定記得也不多。小編學問有限,只能說這麼多了,如果對這方面感興趣的話可以多看看古詩詞和文言文材料

  • 7 # 沉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說起《離騷》,那可真是讓人頭大。當年背來背去,就是背不會,看見一堆的兮和一堆不認識的字就頭疼。奈何《離騷》很重要,高考可能會考。只能勉為其難的拿起課本,硬叫自己看下去,背下去。不知道背了多久,背了多少次,但是提起《離騷》,想起的就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離騷》雖然背起來難,但不得不說寫的實在是好!屈原從自己的世系、品質、修養和抱負寫起,回溯了自己輔佐楚王所進行的改革弊政的鬥爭及受讒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決不同流合汙的政治態度與“九死未悔”的堅定信念。

    楚懷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擬憲令、主張變法和主張聯齊抗秦,被內外反對力量合夥陷害,而去左徒之職。後來楚國接連在丹陽、藍田大敗於秦,才將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齊國。到懷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秦歸還楚國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漢北。由於漢北距楚故都鄢郢不遠,屈原前去拜謁。《離騷》應該就是屈原到鄢郢拜謁了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後寫的。

    《離騷》不僅是中國文學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所以,雖然難背,但都是值得的。一起看屈原哀民生之多艱的憂國憂民,不悔當年的苦背。

  • 8 # 專升本文學小綜

    1.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初中時學習了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當時老師要求背誦全文,但到現在只記得這一句,而這一句在我每一個逆境中都給了我力量。一句頂一萬句!

    2.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出自蘇軾的悼亡詩《江城子》,思念亡妻王弗。

    這句話對我的感受就是,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見過你,

    但你在每一縷清晨的Sunny裡,

    在每一次縱情的歡笑裡,

    在每一處山河,每一抹月色裡。

    3.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有所思》

    封建時期女子為男子附庸,但漢代女子所寫這篇《有所思》寫出了女子的尊嚴與氣節!當今時代,面對感情,女子彷彿依然處於弱勢,但我想和廣大女性朋友說,七分愛別人,三分愛自己。

    4.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臨江仙》

    世上匆匆十數載,形形色色,來來往往

    唯有日月星辰,山河湖海

    與我日日相伴,夜夜歡歌。

    5. 呼老伴,共秋光,黃花何事避重陽 ——《鷓鴣天》

    這是辛詞不多的溫情之作,與老伴尋找菊花,共享秋光。一番美景,想想就覺得溫暖。

  • 9 # 往事如風MLYWAN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南唐後主李煜透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語語嗚咽,令人不堪卒讀。春花浪漫,秋月高潔,本令人人欣喜,但對階下之囚來說,卻已了無意趣了。"何時了"三字雖問得悲涼無奈,實含兩層意蘊:往昔歲月是何時了卻的?劫後之殘生又將何時了卻呢?這表明了他對生命的決絕心態。 "小樓昨夜又東風"更具體印證了春花秋月無法終了的事實。由小樓進而聯想到故國, "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語。" 換頭承故國明月,點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詞到此為止的六句,都是兩兩對照,寫出永恆與無常的巨大反差,表現作者對宇宙與人生關係的思索。但柔弱的李煜已經不可能由此激發出進取的激情,而只能在與生命決絕前,放縱一下悲哀的心情,任憑自己沉溺在這種無邊的生命悲歌中,靜靜地等候人生終曲的奏起。李煜的詩詞,不是一般的悽美……

  • 10 # 曉木愛詩文

    1.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出處: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譯文: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原因:我把這段話作為我事業的座右銘,激勵著我在逆境中奮起。因為在讀書時就瞭解到,人的一生很少有坦途,那麼就需要頑強的意志力,去克服一切成長路上的障礙,這段話恰恰能極大地起到鞭策的作用。

    2、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原因:在讀書時代,就很明白:女人一定要自尊,自愛,自強,自立。不能依賴男人,正如詩中所言,我不會做攀援的凌霄花,藉助別人的力量炫耀自己,作為女人,必須有自己的事業和生活空間,與時俱進地提升自己的實力,才能不被社會淘汰,才能永遠保持個人魅力。如果第一句是針對事業而言,這一句就是感情觀的座右銘,我會永遠堅持執行。

  • 11 # 麒麟哥哥

    每天在哼或者低唱一首歌,大意是這樣:

    我多想回到家鄉,再回到她的身旁,看她的溫柔善良,來撫慰我的心傷,那年你踏上暮色他鄉,只因為哪裡有你的理想,曾經的雨夜,想起了她,她的挽留還縈繞耳旁,想起離別時她流淚的眼光,我忍不住的哭出聲響。

    求歌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用一個“冷”字,你是怎樣描寫天寒地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