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勤奮的樹獺
-
2 # 多哥的每一天
我只能用自己的想法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現在44歲我感覺我現在特別佛系,很多事情都能夠安靜下來慢慢的來做和梳理,而且不在去爭論,不在去每天想那麼多根本解決不了的問題,其實我變成這樣子也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子的,年輕18歲的時候有人叫我不爭不搶不理論我根本控制不了,可是我感覺隨著時間和經歷過的事情多了,我的性格和看事物的各個觀點都起來變化,我認為佛系只是一個人在活著的歷程中慢慢的去看清自己看清世界的一種思想,我覺得年輕人不應該佛系應該為自己的將來去拼一下去奮鬥一下,可是閱歷越來越多有了家庭父母老了孩子還小,那我覺得人生應該要過得佛系一點,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去幹擾別人,哪怕三觀不合意見不一致,那都不需要一定去爭論解決,我更認為時間是最好檢驗對錯或者一切事物的終點,雖然時間會一直延續可是我們的生命還是有終點的。
-
3 # 生活感悟ABC
本人孤陋寡聞,對時下一些網路語言不是特別了知。只是道聽途說地知道有人被稱為“佛系青年”,“佛系職員”等。既然與“佛”有關,我便想當然地認為這些佛系們一定是趨向佛法,仰慕開悟之人,心中不免欣喜。但經查閱有關資料,方知“佛系”這一網路流行語,來源於日本,2017年在中國流行。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是比較頹廢的一種生活態度。據日本某雜誌介紹的“佛系男子”,他們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但內心往往把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有的嫌談戀愛太麻煩,不想在上面費神費時間,也不交女朋友,單純喜歡自己一個人生活。
如此看來,佛系與佛教的大乘教義是格格不入的。
當下,由於網路語言的流行,許多年青人追求時尚,覺得佛系既不趨向佛門,又與世間人有所區別,真是人生不錯的選擇方向。依本人大半生的閱歷和近幾年修學佛法的體會,我認為佛繫心態裡,雖然有不爭不搶,不求輸贏;有也行,沒有也行的;老闆罵我也好,表揚我也好,都無所謂。這雖然在某些情況下,能讓自己的心態比較平和,但長久下去,會讓人對工作,對事物喪失熱情,感到前途渺茫,無所作為。
當前,我們正處於一個社會偉大變革時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所取得的成就,讓世界矚目。年青人是祖國的未來,正是學習,成長,充滿生機的階段,不應消沉,還應把自己融入到社會中,即使遇到暫時的困難,也要堅強。如果內心向善,那就多學習瞭解博大精深的大乘佛教教義,即使不皈依佛門,也會在內心生起正知正念,做個好人,做個利於大眾,利於社會的人,從而實現生命的價值。
祝朋友們健康吉祥!
-
4 # 裡田西
每一種佛繫戀愛背後,都藏著一顆不佛系的心。
比如,我們生活中有著很常見的兩類,平時面對感情問題,都表現出一種佛系姿態,從不主動爭取,覺得戀愛這事無所謂,自己一個人也挺好。又或者是那種多次戀愛的這類人,換戀人速度很快。他們覺得這些戀人沒有一個是真正喜歡自己的。這兩類人都有相同的特點,都對美好純良的感情抱有期待,每當看到很甜的電影、劇或者現實戀情,嘴上不說,內心也會動搖,然後心生嚮往,並告誡自己也一定要做這樣的人。可實際上,也都失敗了。
正所謂“知行不合一”,人的心靈和行為,時刻會因為外部因素產生矛盾。
當我們無視這種矛盾帶來的痛苦,從此逆來順受,“也行”、“隨緣”、“湊合”、“就那樣吧”等等這些也都成為了佛繫戀愛的常用詞彙。
佛繫戀愛其實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戀愛前,第二種則是戀愛中。
我們先來說說第一種。
我相信,在大家生活圈子裡,一定有那種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男孩、女孩,可對於自己的戀愛始終提不起興趣。我有一個朋友就是如此,談過兩個女朋友,最後都以分手告終。打那開始,對於戀愛這個事他從來都是隨遇而安,絕不強求,平時將自己的時間安排得很滿,看起來也沒什麼時間談戀愛。跟他聊過之後發現,“無欲則剛”這四個字讓他用得爐火純青。
這樣的原因在於,當他不過分奢求幸福的感覺時候,也不會被幸福的代價所傷害。更何況,當代社會戀愛節奏速度都很快,彼此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都不一樣,情話一套套說的比唱的還好聽,一切愛情承諾都顯得匱乏。這個時代,好像誰離開了誰,都能活得挺好,反正時間會沖刷一切,與其忍受失戀的痛苦,還不如獨善其身,在花花世界裡守護內心的寧靜,這也的確是一種逃避問題的選擇。
不過,逃避問題的壞處是將來註定被所逃避的問題吞噬。
當我們在戀愛前就已經抱著佛系的態度,其後果,可能是一直會對真愛產生猶豫心態,這就像法國經院哲學提出的“布里丹效應”,面對選擇猶豫不決,左右都不想放棄瞻前顧後,最後很有可能喪失獲得真愛的機會。
我們再來說說第二種。
比如,我們生活中時常察覺到那種白開水式的神仙情侶,無聲中戀愛,無聲中分手,好像這段戀情根本沒什麼特殊意義,平時裡表現出來的恩愛,都只不過是作為情場老手的一種條件反射。他們的內心已經磨鍊得足夠堅硬,談戀愛並不在乎對方是誰,只是身邊有個人就可以了,沒有喜悅和難過,戀愛前後的狀態完全相同,因心動而產生的患得患失更不可能存在。反正對方說什麼都行,心裡也並不在乎,倘若吵了一架,立刻說分手再見,心裡也不會產生一絲波動。
說其原因,對他們而言,“戀人”一種替代品,只要能達到擇偶標準的另一半,都可以成為戀人。現在社會誘惑足夠多,年輕一代的快感越來越容易滿足,傳統的男女關係本質也在發生變化,彼此防備成了常態,反正誰也別耽誤誰的時間,高興便在一塊,不開心就分開,反正這個時代選擇很多,都沒關係。
這種在戀愛中產生的佛系行為,其後果會讓自己一直處於持續喪偶的狀態,畢竟在情感世界裡誰也不去相信,對自己也是一種傷害,傷害過後一旦適應了腐朽的感情,那未來勢必會帶來心靈上的空虛。
佛繫戀愛只能為我們帶來短暫的快樂,猶如劃火柴的瞬間,當火光熄滅,我們又於無盡的空虛中幻滅,然後在惡性迴圈的煎熬中等待下一次因被愛而帶來的點點愉悅。我們不敢讓任何人永久地停留在生活裡,於是做慣了彼此的過客,最後我們誰也不愛,只愛自己
-
5 # 創業記V
對於已經成功的人群,衣食無憂的,自己可以真的是自己,佛系挺好的。要是一事無成,說自己佛系我覺得只是自己懶惰的一個藉口。
-
6 # 慢動作Hr2u
佛系和老實有什麼區別?
佛系是能得到,不要。
老實是想要,得不到。
佛系是快樂就好,堅決不吃苦,自在,逆來順受,隨遇而安。
老實是不得快樂,多苦都得吃,奴性,言聽計從,自討苦吃。
有智慧與沒智慧,差別是很大的。
逆來順受不代表自討苦吃,唯命是從,其實它代表轉識成智, 指隨機遇到不好的事情時,以樂觀無所謂的心態來接受一切。
對於年輕人來說不好。年輕人一定要積極向上,努力爭取,奮力拼搏。對於中年人來說,才應該佛系九連,與世無爭,歲月靜好,學會放下。
-
7 # 善慧衲子
現在把一種消極不思進取的青年思潮美名為佛系。這是對佛教的誤解和貶損。也可以說是漢傳佛教受漢地政治文化影響下為生存而偏重出世無為風氣而給人的印象。
本來漢傳佛教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系統,大乘佛教以菩提心和菩薩六度修行為中心,無我利他,勇猛精進。
但時值末法,真正的大乘菩提心菩薩行的修行和實踐卻在漢地漸趨微弱。佛系一詞的出現,漢傳佛教界有責任努力精進,弘揚好歷代祖師傳給我們的大乘佛法,樹立精進積極、有創造有貢獻的形象。佛系一詞是對三寶莊嚴形象片面理解和不恭敬之業,也是末法的一個別相。希望媒體和社會各界也要慎重,避免造成對佛陀的不敬過失。
-
8 # 木子染9
佛系,最主要的是心態,而不是對生活的態度。它的含義應該是一種追求自己內心平和,淡然,不爭不搶,可有可無的,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的一種生活方式。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切隨緣。
可是現在的人,在面對生活的種種困難和壓力的時候,喜歡選擇逃避,不解決問題,其實就是喪,我們生活在一個不缺物質,享樂主義的社會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精神壓力大,我們所追求的東西都過高,才能配不上野心,所以才會說佛系,覺得無所謂,算了吧,這其實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沒有上進心的表現。
佛系固然是個好的生活狀態,但是我們的青春,不經歷風雨,如何能見到Sunny,佛系的生活,對年輕人來說,不可取。
每一個不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尼采
-
9 # 能斷金剛曉敏
以我對佛學的學習和感悟,我覺得佛系與佛學是截然相反的!
佛系在百度百科裡是網路流行詞,含義是指芸芸眾生中崇尚一切隨緣、不苛求、崇尚得過且過、不太走心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的青年人。
而佛學,尤其是金剛經,它是一部心經,是讓我們去直面自己的心靈,而不要被萬千誘惑迷惑!讓我們捨棄執念,既要順從自然又要有所求!
佛陀說一念三千,就是說一個念頭可引發三千個念頭,佛學教我們如何用善念堅定自己的心,而佛系是一種逃避思想或者會讓我們感到迷茫。
回覆列表
何為佛繫心態?
“佛系”跟宗教沒有任何關係,就是借這個符號,表達一種“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的心態”。
其實你叫它“逍遙系”心態也成,只不過沒有“佛系”心態順嘴罷了。
首先要弄清一件事情,“佛系”這組詞語是近來才流行的,但“佛繫心態”卻是一直都存在的,它之前可能是被“胸無大志”、“頹廢”、“慫”...等詞語所隱藏,但現在它們這群散兵遊勇突然被“佛系”二字納入懷抱,頭頂出現的光環熠熠生輝,閃瞎了眾人的狗眼。
至於它到底好不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
假如
你是一個富二代,無慾無求,不爭不搶,時刻保持謙謙君子形象,身邊的普通人本來是抬頭仰視你,你卻走下山巔,融入普羅大眾,這簡直滿分的不要不要的,這妥妥社會正能量啊!
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普通如塵,如若不爭不搶,有也行,沒也行,那就出家吧!因為你有家人,有家庭...他們需要活著,更需要有經濟基礎的活著。假如你不爭不搶,不去樹立人生目標,不去努力奮鬥,不能獲得足夠的財富,你還能保持“佛繫心態”,那麼我不會可憐你,我可憐在守護你的父親母親和家人。
生存的壓力如山嶽壓頂,你不去扛,必定有一個至親的人在替你扛。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施主,人活一世,不只是為了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