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芹澤媽媽
-
2 # 周凌溧親子家園
公共場合到底應不應該教育孩子?這個因人而異。
身為父母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然後針對孩子的性格特徵進行教育。
如果孩子的性格敏感膽小,那麼公共場合就不應該教育孩子。這樣的孩子自尊心強,會覺得很丟臉,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陰影。
我認識一個女孩子就是這樣,她父母經常在公共場合教育她,她因此變得越來越膽小,越來越自卑,覺得別人會看不起她,會笑話她,對父母也產生了怨恨心理。
針對這樣的孩子,父母就應該在外人面前維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都要冷靜,不要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等回到家,或私底下再教育孩子,孩子會由衷心的感激父母的這份尊重,並願意去改變錯誤。
如果孩子性格開朗活潑,那麼公共場合是可以教育孩子的。因為這樣的孩子心比較大,不會因為父母在外人面前教育了他,就產生心理問題。
當然,不管是什麼性格的孩子,父母都可以告訴孩子,做錯事情,任何人都有權利教育他,很多人並不會顧及他的自尊心。
這一點是需要孩子明白的,孩子明白這一點之後,才不會覺得公共場合的教育傷害了自己。
這個社會是需要內心強大的人,內心強大才能活得更好。
有句話說得好,要面子的人最後都沒了面子,不要面子的人最後都有了面子。
父母要讓孩子懂得,不管是公共場合的教育,還是在私底下的教育,只要能讓自己成長,這都是好的教育,都應該虛心接受。
自尊是自己贏得的,不是別人給的。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任何人在公共場合教育他,都要平和心接受,不要認為這是一種傷害。
孩子如果接受了這一點,就會內心強大,不會玻璃心。
生活中太多人因為別人不分場合的教育,覺得自己丟臉了,甚至覺得自己沒法活了,這樣的心態是無法活得好,也無法讓自己成長,因為只在意了自己的面子問題,而忽略了別人教育的本質。
-
3 # 燕織
1:尺度把握點到即止,古云:當面教子,背後教某某人。處於某一些原因比如:孩子在公共場合說話不文明舉止不文明,家長可採取立刻制止,切勿大聲批評孩子亦或是辱罵孩子。
2:視情況而定;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在公眾場合批評教育孩子,例如:孩子扔東西打了別人,必須讓孩子想對方道歉承認錯誤。此事並不適合私下教育,因為私下教育失去了需要道歉的那個人,教育的效果並未在行為方式上面得到體現。
3:性格特點;有的孩子並不是適合在公眾場合教育,膽小、自卑、性格內向的孩子,這一類的孩子內心柔弱,公開批評教育會讓孩子內心傷害更大。這一類的孩子應該採取私下教育,教育的方式不應該太強硬,並且家長要時常鼓勵孩子!
4:尊重孩子人格;不論是怎麼樣的教育方式,家長都應該做到尊重孩子,人人平等就算是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不應該以辱罵和摧毀孩子自信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5:公開場合批評的需要性;有的時候我們迫不得已要這麼做,家長不可利用孩子的過錯羞辱孩子,當然也不可羞辱其他的孩子。要知道這麼做了任何一個人都會記恨你,成人也是如此!往往這麼一件事恰好也體現出來一個成人的氣度和品格!
6:挫折教育;公開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孩子的受挫能力,對孩子之後面對困難和背批評被誤解都能夠提升孩子的受挫能力,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種教育方式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性。
不論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我們都要考慮到某一些因素,這麼教育的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當然某一下家長認為孩子也是人,教育方式也要畏手畏腳,正是如此才會有那麼多的叛逆和問題少年!
-
4 # 卓理超人
#樸貨研究所#
01家長總是不分場合地批評自己的孩子。在一些公共場所,比如超市·車站·公園,都很容易見到家長打罵孩子,置孩子的面子於不顧。
02孩子還小不懂事,犯錯誤是正常現象,值得理解。家長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任何人都不願意在公共場合受到批評,更何況是小孩子。無論孩子年紀多大,孩子都有自己的面子,如果家長在外面當眾打罵孩子,孩子會感到沒有面子,會怨恨父母,雙方感情也會受到傷害。所以選擇恰當場合批評孩子很重要。
A不要在外面批評孩子。
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也會使孩子對父母產生牴觸的情緒,甚至會直接反抗父母,讓父母難堪,扭曲孩子的性格。一個人經常在眾人面前丟臉,今後會在受到別人欺負時無法應對,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很不利。另外,在公共場合打罵孩子,會影響父母的形象,他們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也會降低。
B不當著孩子朋友的面批評孩子。
當孩子的朋友在家時,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孩子的朋友一起比較,也不要輕易批評孩子,不然的話,孩子會覺得在朋友面前很沒面子,從而變得不自信。
C身體語言很關鍵。
公共場合孩子做了錯事,父母不能置之不理,此時要巧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比如:用眼睛示意,搖頭或打手式。這樣既能給足孩子面子,也有助於孩子改正錯誤。
D選擇適當的批評時間。
批評孩子,不要在早晨,會影響孩子一天的心情;不要在吃飯時間,會影響孩子的食慾;不要在睡覺前,會影響孩子的睡眠,不利於孩子的身體發育。
03總之,批評孩子要分清場合,不要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從而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
5 # 蜻蜓FM教育有料
不請自來!
其實問題描述中有一點很重要:
“‘人前教子’被想當然地理解成不顧孩子尊嚴的粗暴行為。”在人前教子其實並不沒什麼太大問題,只是一般的家長拿捏不好自己的情緒和態度,而出現理解為不顧孩子尊嚴的這種想法,看似是為了尊重孩子,其實一直以來是錯誤的。
當孩子在人前犯錯,或者行為不當的時候,家長往往(很可能)會很生氣,火冒三丈,恨不得當面教育孩子、打也好、罵也好,讓孩子知道厲害(這裡用詞稍微偏頗,姑且作附說明),下次不敢再犯。但這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先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一、家長為什麼會很生氣?很可能是自己會承擔損失,錢財倒在其次,最能讓人覺得受損失的可能是——事情本該按照“我”的計劃或我的想見發生,如此這般,便是好的,如果有什麼“意外”發生,那就是對“我”的侮辱。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大家會想到這個孩子可能是無心的,只是因為大人沒有教育好,那麼家長也會這樣想,只是這樣的心理發生的過程不一樣。孩子是家庭的傳承,而當孩子在人前出現“失誤”的時候,在公眾面前感到羞辱和丟臉的是家長而非孩子。這就相當於家長的教育子女的工作沒有做好。但家長們往往在處理的時候並不會想到自己的教育工作出現了紕漏,而是當場糾錯,這“錯”就歸到了孩子的身上,他們要當著眾人執行自己家長的教育權威,挽回自己的尊嚴並讓孩子意識到是自己的錯,而非自己的失職。你跟一個小孩子講尊嚴,他什麼都不懂,只是覺得這件事好玩,而這件好玩的事是家長所不允許的,所以這怒火的來源,至少有一大部分來自家長所自認為的“孩子的忤逆”!
二、這樣的教育是什麼?羞辱感和愧疚感不是靠家長的怒火產生的。應當是違背了某種道義、道德、規則、社會法律、傷害他人等等這些產生的,如果單靠這種人前暴露錯誤、靠“打罵”才產生的羞辱感和愧疚感,那麼今後是不是再犯了錯,只要不被人發現就行了!
如果是在公共場合家長靠打罵而使孩子產生羞辱感,他會認為這是父母在公共場合打罵自己,不給自己留尊嚴;那這錯誤的後果需要什麼來償付呢?今後會再犯嗎?只需要父母賠付一些錢是不是就可以了?那這樣孩子長大以後可能並不會因為犯錯而產生羞辱感,而是會因為在公共場合不尊己意產生羞辱和愧疚。
如果是回到家裡呢?亦是同樣的問題!只是這份羞辱和愧疚變成了在家裡的,會不會與家庭疏離,犯了錯會不會瞞著家裡就不得而知了!
三、建議:告訴孩子他違背了什麼原則,或者一些社會道德等等blabla~~明確告訴他這是不對的,會傷害到什麼什麼blabla~而後果是什麼什麼blabla~會有什麼影響blabla~等等。而且教育者也會犯錯,常言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家長在把這句話告訴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孩子也是自己的老師!威嚴絕對不是發狠,絕對不是讓人怕!孩子犯錯,家長的教育亦是有失職的,需要家庭商量著來,看如何解決,如何自處,而不是強作兇狠,讓孩子覺得你厲害!而且,對什麼愧疚,知道自己錯哪了,可能並不是人們想的那樣,要理清邏輯關係!
-
6 # 敏西園長
公共場合孩子做出危險的行為,或者對他人造成了干擾,不當等這樣的行為,必須要對孩子進行教育。
2017年,我到恩施,在動車上看到4個小朋友,大概5歲左右的樣子,在車廂裡面上竄下跳,跑來跑去,大聲喧譁......。
坐在那裡的,他們的幾個家長,也是大聲的說說笑笑,毫無顧忌,儼然這節車廂就是他們家似的。
坐在那車廂裡的,有幾個年長的,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可能因為年紀大怕吵,就說:“孩子們呢,你們坐著休息會兒好嗎?”可以看出,年齡比較大的老奶奶,老爺爺,可能已經忍受不了他們這種鬧騰,幾乎用哀求的語氣了。
因為他們折騰的時間太長太長,跑來跑去沒有止境,實在感覺太吵了,我也忍不住,給幾個孩子說:“你們坐到家長邊上休息會兒好嗎?”
幾個孩子仍然我行我素的,上竄下跳,跑來跑去,說說笑笑,鬧騰著,他們的幾個家長也一樣,似乎沒有聽見,談笑風生,聲音更大了........。
動車車廂裡面,坐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年齡大,身體不太好,有的想坐在車上安靜的休息一會兒。但是這幾個孩子,這樣的鬧騰,嚴重影響乘客的乘車心鏡,而且,這幾個孩子在車上跑來跑去,跳來跳去,打來打去,對他們自身來說也是不安全的。。
公共場合:孩子們首先是要考慮到他人的感受,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給他人產生了麻煩,還有一個孩子年齡這麼小,在公共場合,需要保證自己的安全為前提。
類似於這幾個孩子在公共場合的這幾種舉動,家長應該第一時間出來管教
公共場合都有一定的規則,所以從小就要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秩序,講究社會公德。
還有就是,孩子在公共場合扔東西,這樣很危險的動作,一定要立即制止與管教,避免給他人造成傷害。
孩子年齡小,錯誤的行為,或者是不當的舉止,家長在第一時間提出來進行指導,相信孩子會養成正確的是非觀。
當然,就有的問題,公共場合注意給孩子面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
7 # 信敏498
原則上,對孩子在任何場合都可以進行教育。但是,要慎重考慮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語言的使用。如果說,公共場所孩子的行為不當,而我們視而不見,聽之任之,這實際是一次對孩子的放縱,雖然事後可以“䃼課”,但效果不如及時指正來得好!當大眾面前給孩子“留面子”,“防止挫傷”並不是好主義。至少應該及時地以語言,眼神和臉色對孩子表示:你這樣做是錯的,出格了,違規了!讓孩子意識到是做了錯事。事後再詳細說明道理,或是給於某種程度的懲罰,這會讓孩子懂得,在公共場所更不應該犯錯。我覺得在對待十歲以前的孩子,尤其應該及時地教育。這樣做,你也會讓你身邊的人,覺得你是一位很重視教養孩子的父母,而不是無知的家長。
至於大一點,已經懂事的孩子。在眾人場合犯錯誤。雖然不宜大聲啊斥,但是可以用婉轉的語言制止。比如說:別這樣了,好嗎?或是:這事以後再說吧!和“你不覺得這樣欠妥嗎?”
總之,我覺得公共場合也是教育孩子的好地方,而不是禁區!問題是要注重方法,方式和語言的分量。
-
8 # 招商大仲馬
你不管,以後走上社會有人會管!一個真實故事,一家三口在火鍋店吃飯,小男孩跑來跑去太吵了,隔壁桌三個男的跟小男孩說讓他安靜點,回座位上去 小崽子居然往人家鍋裡吐口水,結果那寨子被人按在了火鍋裡,他父母被捅幾刀死傷不知道忘了,後來查明這幾個男的是命案逃犯
-
9 # 榮譽之星
教育不應該分場合,不論是課堂也好,還是課堂之外。
孩子從出生到成長,每個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探索這個世界,也正是因為不斷的探索,所以才得以一步一步成長。
而孩子在成長探知的過程,也需要家長、老師進行引導和維護,所以教育也是無時不在的,所以教育不應該分場合。
教育可以不分場合,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過激。
-
10 # CalvinSun
沒有絕對的是或不是,根據孩子犯錯情況和犯錯原因,還有孩子的性格具體分析吧。一般小錯誤的情況下,非故意的錯誤,而且孩子自己知道錯了,不建議批評,反而應該鼓勵孩子。如果孩子非故意犯錯而不認錯,回家多溝通,問題出在孩子的思想上,不是一句兩句能講明白的,需要更好的交流和教育。孩子故意犯錯而不承認錯誤,一般是孩子的情緒發洩,家長最好是安撫和了解孩子的需求。只有一種情況下,我認為無論在家還是外面要及時教育的事,犯了重大原則性錯誤,比如偷盜等違法事情時,要及時制止並且要給予當場懲罰,讓他一輩子都記住不能再犯。
-
11 # Jason老高
應該,必須!
只是要講究方式。
教育是必須的。不然那麼多熊孩子管不了,真的會釀成大錯了。
拿國慶閱兵來說,很多人講,為什麼今年的國慶節,感覺參與感這麼強,感覺這麼熱鬧。有個分析說得好,是因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那一代,長大了。
社會的成長和變化不是按月計的,而是按20年,30年計的。如果不管,你想想看,20年後,國家會變成什麼樣?
所以必須管!
教育從來沒有錯,錯的是教育的方式和目的。
那麼我們來說說方式,公共場合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管?首先三不做。
不打,不吼,不拋棄。
這個是我做教育這麼多年遇到過最沒用,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三種教育方式。
打和吼是肯定不行的,至少在公共場合打罵人,是不行的。孩子不管多大也是要面子的,打和吼都是一樣的,把孩子的面子全丟盡了。那麼你想想,這就是窮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了。設身處地給孩子想想,你現在公司,領導把你罵的一無是處,還當著所有人的面,還給了你兩巴掌,你估麼著,你會咋樣?我肯定會還手,然後走了。
反過來,孩子也就是打不過你而已。對吧。
不拋棄呢,是這麼個意思。我遇到過無數的案例,家長啥都不說,直接走,孩子就在後面追,追追追也追不上,然後坐在那裡嚎啕大哭。不可取。
為什麼呢?
我們說說三要,就明白了。
要講道理,要講規則,要講故事。
好的媽媽一般都是講故事的高手。道理要講,因為道理最精闢,是總結性標題性的東西,是要反覆重複的。
規則呢?是道理下的,實際該如何去做的事情。因為道理過於空洞,沒辦法落地。
講故事呢?就是把後果講清楚。
比如咱們的孩子,公交車上踢別人。肯定不行,對吧。所以方式應該是怎麼樣的?應該告訴她,孩子你過來,我跟你說,公交車上是最講文明的地方,不能這麼做。這是道理,然後說,公交車上應該坐好,不能喧譁等等,這是規則。然後舉個例子,比如前段時間有個小孩子在公交車上被一個成年男子暴打,可以不好說的這麼血腥,可以稍微美化一點。這是故事。
你對比下那個三不要。
管理孩子一定不要帶情緒,這是最難的,也是最不容易的,但也是最重要的。不帶情緒,告訴她這麼做不對,應該怎麼做。而不是僅以目前的行為做出懲罰,這是最核心的。
三不要裡面,懲罰和情緒的發洩大於教育,所以肯定不行!
-
12 # 然規成長
批評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教育手段,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批評。但是,批評的方式方法決定著批評的效果,批評真的不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的。恰恰相反,一單孩子犯了錯誤,父母會不管什麼場合,都會對孩子一陣批評,這種方法真的不可取。
發生在身邊的一件事:朋友家的孩子在讀初三的時候,有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媽媽當著很多同學的面批評他:“怎麼這麼笨,考這麼一點成績,真是太沒用了!我養你有啥用·····”因為生氣,父母說了很多“刺耳”的話。就孩子媽媽每次批評孩子都不考慮場合,有時是當著同學的面,有時是親戚朋友,總之,隨時隨刻都有被批評的可能。慢慢的,孩子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總覺得別人在對自己“指指點點”,開始看不起自己,變得自卑、敏感、多疑、開始恨自己“無能”,也恨父母。
這個孩子成績越來越差,也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父母和孩子說話,孩子總是“嗯”“哦”的迴應,再也不是原來那個Sunny、自信的孩子了。
不要認為孩子小,其實孩子很在意自己的名譽。父母當眾批評孩子的過失,會讓孩子無地自容,在意自己的“面子”,在外人面前,孩子更願意聽得到對自己的好評。孩子雖小,但是也有自尊心和羞恥心,家長多次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會擊潰孩子心理防線。
當眾批評孩子,會養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當眾批評孩子,孩子可能會暫時迫於壓力,不敢抵抗,孩子不會在意自己的錯誤與否。一次又一次的當眾批評孩子,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變得行為粗魯、蠻橫無理、舉止輕率,目無尊長,與我們當初批評的目的背道而馳。
結束語:孩子難免會犯錯,當孩子犯錯時,在保全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給孩子指出錯誤和改進的措施,才能使批評起到作用。批評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
13 # 廖金勇vlog
有一次我去購物時發現一群人在那裡圍觀什麼,原來是一個媽媽在罵孩子,孩子看起來也就是5、6歲的樣子,邊哭邊在地上打滾,媽媽一邊罵一邊說"剛才是你讓媽媽帶你出來玩,剛把你帶到這兒,你就鬧著要回家,真煩人"。孩子邊哭邊說:“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媽媽就開始央求"到這兒多好玩呀,全是好吃的好玩的,你就跟媽媽逛會街吧",孩子還是央求著要回家。
類似的問題我想許多家長都遇到過, 它涉及在公共場合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許多時候,家長帶孩子在外面,會出現孩子看見什麼都想玩、看見什麼都要買,也會出現孩子不能被滿足願望時撒潑打滾兒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在學齡前孩子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出門在外,又在那麼多外人面前,到底怎麼教育孩子讓很多家長犯了難。
那麼我們該怎樣解決這類問題呢?孩子六歲前家長要給孩子立規矩,要讓孩子知道在公用場合不能大聲喧譁,不能亂跑,不要影響別人。這些規矩要在孩子出門前就要提前告訴孩子。這樣做可以讓孩子長大了更能適應社會規則,也能讓孩子換位思考從別人角度看問題。最主要的還是家長要做一個好榜樣,不要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言傳不如身教!
如果孩子還是吵鬧,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想辦法立即制止或友善提醒。如不是特別緊急重大的問題,可以選擇在回家後或者僻靜的地方進行教育,教育過程中應多聽聽孩子的真實想法,態度應和藹友善、以引導為主。
同時在公眾場合,如果要教育孩子,一定要兼顧孩子的自尊,以誘導和交談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父母應尊重孩子,儘量談論孩子們喜歡的話題,讓孩子們多講多說多表現,切忌在公眾場合指責孩子,揭露孩子的缺點和短處。
在公共場合責罵甚至動手打孩子,肯定會引起路人的觀看,一會擾亂公共秩序,二則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創傷。
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們在公共場合被人責罵,肯定會覺得難堪吧。不要把孩子當做低父母一級的人,而是要平等對待,這樣我們就可以換位思考,和孩子溝通的方案就有了。
-
14 # 努努力掙他一個億
公共場合可以教育孩子 但是分事情的 必須孩子在商場看到了一個自己的喜歡的玩具 家裡已經有了 必須要教育的
-
15 # 物理競賽路邊社
一般不應該,教育要有效果,要把握好時機,好的時機是受教育者心理和教育者心理易共鳴的時候。
曾國藩語:“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在公共場合不應該簡單粗暴的批評孩子,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教育不是目的,使孩子認識到錯誤能自己主動改正才是目的。
所以,公共場合一般不要教育孩子。
-
16 # 和丹聊天
在公共場合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對孩子說話的語氣語調特別重要。小孩子和大人一樣,自尊心很強。我經常見到許多父母親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孩子又打又罵,孩子哭得稀哩嘩啦,好像犯了什麼天大的錯誤。不僅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更降低了大人的水平。許多孩子膽小怕事性格懦弱,和父母的打罵關係很大。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內向,父母越打罵越嚴重,反過來父母親能夠多多鼓勵,多點耐心,多些陪伴,給孩子一個輕鬆愉快的生活環境,孩子才會越來越開朗,性格才會越來越外向。在公眾場合,我們可以教育孩子,只是要態度誠懇語氣盡量溫和,可能有時候孩子真的犯了錯該嚴加管教,但公眾場合父母儘量壓住火,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批評教育他。如果一味地發火打罵,孩子不但不服氣有時候反而變本加厲。所以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技術!
-
17 # 太陽鴿子
應該教育,只不過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別是年齡越小的孩子更要及時教育,讓他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講究時效牲。孩子大一點了,就要講究策略了。主要是要顧及孩子的面子,可以悄悄的告訴他,可以叫到無人的地方,也可以緩緩,孩子情緒穩定了再說。總之,要分年齡,分情況而定。不然會適得其反,鬧得不可開交。傳統美德教育不能少。
-
18 # 好家長也是好老師
公共場所該不該教育孩子?可以教育孩子,但是,必須講究方式方法,否則,會有你預想不到的後果。
首先分享一個案例:
有一年,在我們學校,一個男生因為多次不遵守紀律,被班主任請來了家長。他媽媽以前已經多次被班主任打電話反映過孩子的情況。這次,被請到學校,心裡很生氣,來了以後劈頭蓋臉一頓批評。兒子臉色不好看了,頂了幾句,他媽更生氣了,大聲罵了孩子。突然,他兒子一轉身就往外跑,把幾個大人都弄愣了,沒有反映過來。然後,班主任就往外跑去追。出去已經看到那個孩子一條腿跨過了樓道欄杆,當時在三層樓。班主任一把狠命抓住孩子的胳膊,才拉了回來。緊跟著出來的媽媽當時就嚇的腿都軟了,幸虧被旁邊的老師扶住,才沒有倒下。
所以,家長必須清楚,孩子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必須要在公眾場合教育孩子,也應該有方式方法,最起碼要有底線,也就是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否則,可能會讓家長後悔的。
-
19 # 趙鑫英語課
公共場合孩子做出危險的行為,或者對他人造成了干擾,不當等這樣的行為,必須要對孩子進行教育。
2017年,我到恩施,在動車上看到4個小朋友,大概5歲左右的樣子,在車廂裡面上竄下跳,跑來跑去,大聲喧譁......。
坐在那裡的,他們的幾個家長,也是大聲的說說笑笑,毫無顧忌,儼然這節車廂就是他們家似的。
坐在那車廂裡的,有幾個年長的,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可能因為年紀大怕吵,就說:“孩子們呢,你們坐著休息會兒好嗎?”可以看出,年齡比較大的老奶奶,老爺爺,可能已經忍受不了他們這種鬧騰,幾乎用哀求的語氣了。
因為他們折騰的時間太長太長,跑來跑去沒有止境,實在感覺太吵了,我也忍不住,給幾個孩子說:“你們坐到家長邊上休息會兒好嗎?”
幾個孩子仍然我行我素的,上竄下跳,跑來跑去,說說笑笑,鬧騰著,他們的幾個家長也一樣,似乎沒有聽見,談笑風生,聲音更大了........。
動車車廂裡面,坐著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年齡大,身體不太好,有的想坐在車上安靜的休息一會兒。但是這幾個孩子,這樣的鬧騰,嚴重影響乘客的乘車心鏡,而且,這幾個孩子在車上跑來跑去,跳來跳去,打來打去,對他們自身來說也是不安全的。。
公共場合:孩子們首先是要考慮到他人的感受,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給他人產生了麻煩,還有一個孩子年齡這麼小,在公共場合,需要保證自己的安全為前提。
類似於這幾個孩子在公共場合的這幾種舉動,家長應該第一時間出來管教
公共場合都有一定的規則,所以從小就要教育孩子遵守公共秩序,講究社會公德。
還有就是,孩子在公共場合扔東西,這樣很危險的動作,一定要立即制止與管教,避免給他人造成傷害。
孩子年齡小,錯誤的行為,或者是不當的舉止,家長在第一時間提出來進行指導,相信孩子會養成正確的是非觀。
當然,就有的問題,公共場合注意給孩子面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
20 # 子若24
我覺得這個分情況而定:
如果孩子的錯誤行為已經影響到其他人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 應該馬上制止並進行教育,但是切記大喊大叫,大打出手,要注意方式方法。
如果孩子的行為僅僅是一些小原則的問題如亂丟垃圾,大聲講話我們也是必須馬上糾正過來,並告訴他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如果孩子行為不違法亂紀,但是長期發展會影響到他的,我們可以回家以後慢慢和他講道理,不能在人多的地方教育。
回覆列表
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影響他人,召來他人的厭惡的眼神,作為父母的我們,肯定覺得臉上沒面子,前幾天有一個女大學生受不了一個孩子的吵鬧,上去踹了孩子一腳,結果孩子的媽媽和女大學生打了起來,很多人指責女大學生不應該打孩子,可如果你是當事人,旁邊有幾個孩子一直吵吵鬧鬧,經多次制止後,孩子還是大聲吵鬧,你會怎麼做呢?所以孩子在公共場合的表現,直接體現了整個家教。
很多人會覺得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我不這樣覺得,小土豆之前有個毛病,如果他有喜歡東西,他總是會選擇在公共場所要求我給他買,我如果不答應,他就是出渾身解數,撒潑打滾,我又不好發作,批評他,害怕引來別人的笑話,不批評,他就得寸進尺,這成了他要挾我的方式,我終於忍不住,在他又一次在公眾場合,大哭大鬧要買玩具的時候,狠狠批評了他一頓,很多路人指責我,對孩子暴脾氣,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小土豆那天哭的很厲害,我就在旁邊一直陪著他,哭到最後,他走過來,拉著我的手,告訴我:“媽媽,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無力取鬧了,剛才好多人看我,我覺得很羞羞,你以後不能在人多的地方批評我”
我的目的達到了,我看到了土豆的成長,我瞭解我的孩子,有時候,需要讓孩子嚐嚐挫敗感,知道羞羞,每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希望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