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哈大叔3
-
2 # 中域中醫
中域中域今天來簡單說下中醫辨證的兩大體系,不管是什麼門派,中醫辨證的基本思路,主要有兩:五臟陰陽辨證體系,六經三陰三陽辨證體系。
五臟陰陽辨證體系,主要來自《黃帝內經》,內經的學術所構建的以五臟系統為中心的臟腑經絡理論是中醫學認識人體生理病理的基礎,
五臟是人體功能活動的中心,臟腑與臟腑之間,臟腑與全身各部分之間,透過經絡相互聯絡,
人體之氣血津液透過經絡得以敷布全身,迴圈周流,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任何致病因素都必須作用於人體,才能產生疾病,也就是說,任何疾病都是以人體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失常為基礎,脫離了臟腑經絡,就脫離了疾病產生的客觀基礎。
用五臟陰陽分類思路來分析疾病,可以很好的使用五行(金木水火土)工具,任何疾病最後都可以從五臟(心肝脾肺腎)上找到疾病根源。
疾病的分類方法,要結合格子理論來理解,就會更加清晰,有方向感。
這個可以理解為一個五維度思維模式。
眾所周知,人體也有很明顯的六維特徵,比如一天十二小時對應十二經絡,一個月有十二個月,從時間的演化規律來看,按照六律--十二類分法作為疾病的一個格子分法,也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其實,古代的先賢早就注意到這一點,張仲景的《傷寒論》以及相關書籍,就是採用六經的分類模式來給疾病做分類處理的。
六經分別為:厥陰,少陰,少陽,太陰,陽明,太陽,
結合,手足兩大類別,結合五臟六腑和三焦,人體的十二經絡分類就出來了,
很多時候,五臟陰陽的五維辯證體系和六經三陰三陽的六維辯證體系,都不是互相孤立的,他們是互相聯絡的。
他們都分陰陽,五臟陰陽辯證體系在和六維靠攏看齊的時候,會引進一個命門的概念,或者引進一個三焦的概念,
而六經三陰三陽在分配五行屬性的時候,是這樣調濟的,
厥陰配風木,少陰配君火,少陽配相火,太陰配溼土,陽明配燥金,太陽配寒水,這個時候就引進了君火相火的概念,把火分成兩種型別。
對應:風,熱,暑,溼,燥,寒,六種自然狀態。
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這兩打來辯證思維,其實是從天地兩端各自作為起點來分析事物,分析病症。
他們並不衝突,要理清他們之間的關係。
-
3 # 時空開悟
六髒六腑十二經,陰陽相對成體系。五臟應地對五行,金木水火土生形。內形外象大一統,心包虛象混元中。六腑感天對六氣,溼熱燥寒風火循。五行六氣十二辰,十二時辰十二經。感天應地成體系,地系迴圈大自然。
-
4 # 語舟心語
據我所知,中醫基礎分髒像和經絡兩部分,在髒像這部分是五行五臟的提法,而在經絡中按經絡走向相配而有六經六腑的提法。和前面的髒像理論並無衝突。
-
5 # 劍氣東來
天六氣,地五行。五實六空,五臟六腑,照理該是十一經,但是黃帝內經的作者大概寫蒙逼了,要湊個陰陽平衡,忘了天六地五,硬寫了成了個十二經,後人有啥辦法?圓謊唄,各種圓,你明白用一個謊圓另謊的後果吧?這就是你要的答案。
-
6 # 尋蹤追源
中醫的五臟對應自然界之五行(音xing,表示執行),且五行之運動是由方向的,是向量,五行即是能量也是時間、空間的。《黃帝內經.藏象學說》之藏字,一方面指臟腑;另一方指臟腑內所藏(cang)之五氣。每一氣又分出陰氣、陰氣,即腎丶膀胱藏水氣;肝、膽藏木氣;心、小腸藏火氣;胃、脾藏土氣;肺、大腸藏金氣。《內經.陰陽五行學說》:“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溼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秋傷於溼,冬生咳嗽。"
根據以上可知,黃元御所提之"六髒…"是毫無根據的,完全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雖然說中醫基礎分髒象和經絡兩部分,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因為經絡就是人體內的能量流,這個能量流包括聲波丶力波丶電磁(光)波等。她不僅貫穿於全身及五臟六腑所有器官,且時刻與大自然的綜合能量流波保持一致。…
-
7 # BVHD高畫質攝像頭
天有六氣,地有五行,人有五臟六腑以應天地,五臟中“心”是比較特殊的,沒有實質的體,不好解釋,於是就把心臟也加入到臟器中了,成了六髒。
-
8 # 貓咪看電影撒
黃元御以中氣之升降統轄中醫的全部的辨證,有人會問《傷寒論》的六經辨證呢?六氣辨證呢?五行呢?我告訴大家黃元御是第一個將六氣、六經、五行統一為一體的人!黃元御認為六氣司六經。
黃元御說:“天有六氣,地有五行,六氣者,風、熱、暑、溼、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氣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氣之魄。人為天地之中氣,秉天氣而生六腑,秉地氣而生五臟。六氣五行,皆備於人身,內傷者,病於人氣之偏,外感者,因天氣之偏,而人氣感之”。
黃氏說:“仲景《傷寒》,以六經立法,從六氣也。六氣之性情形狀,明白昭揭,醫必知此,而後知六經之證。六經之變化雖多,總不外乎六氣,此義魏晉而後,絕無解者。先聖之法,一線莫傳,凌夷至於今日,不堪問矣。”黃氏認為,六氣司六經,“內外感傷,百變不窮,溯委窮源,不過六氣,六氣了徹,百病莫逃,義至簡而法至精也”。“ 六氣五行,皆備於人身,內傷者,病於人氣之偏,外感者,因天氣之偏,而人氣感之”。黃師不僅僅在於將六氣與六經辨證統一,而且黃元御創制出六經治法。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謂六腑,肝、心、脾、肺、腎、心包,是謂六髒,六髒六腑,是生十二經。”[大笑][呲牙][大笑][呲牙][大笑][呲牙][大笑][呲牙]六髒學說,六髒六腑,摘自黃元御《四聖心源》
回覆列表
《四庫全書》黃元御的書籍都是六藏六府,你看到的與所理解的都是西醫物形概念的臟腑,藏府與臟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科學理論,藏府是象形的意識形態,臟腑是物形的概念。黃元御的六藏六府對應是天道以六六為節的、標本三陰三陽,是玄學象數地文在上的理論,標本的三陰三陽有手足之分,手足不是物形的西醫的手足,是“0”形天道的上半圓為手,下半圓為足,並內陰者為藏,外陽者為府,把這些綜合起來:手足藏府十二經。也就是你說的“是生十二經”。至於六藏六府之名的來源於陰陽象數五行(音hang),五行“化生五運”,“五運終天”是天道之體,在天道之體中,火分君相,而有六藏六府。如此生命的過程是五運六氣,六氣來源於“司令”至此……這些與物形臟腑的概念沒有一點關係。面對中醫西醫化,你還能笑嗎?醫者之錯,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