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希望星晨58298869

    漢宣帝,原名劉病已,後改名劉詢,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在位期間聯手朝臣勵精圖治:派趙充國、馮奉世降服了匈奴,用武力平定了西羌,敢為人先建立了西域都護府;建設了常平倉;推行與實施了漢家制度。劉詢是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史皇孫劉進的兒子。人們記得劉邦是因為他開創了西漢帝業,記得文帝、景帝是因為他們與民生息,製造了文景之治。對漢武帝劉徹耳熟能詳,是因為他開疆拓土、一舉奠定了中國版圖的雛形,西漢是人才輩出的年代,帝王們也各有千秋。要論國力最強盛的時代當屬漢宣帝時代,他是西漢史上繼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武帝劉徹,第四位擁有廟號的皇帝。這說明他對國家是有重大貢獻的。

    漢宣帝之所以在中國歷史上知名度不高,是因為其異於常人的生長經歷。儘管身為帝王之後,但其出身“寒微”!這是他知名度不高的重要原因。漢武帝時的太子劉琚有個妾叫史良娣,他生下了武帝的皇孫劉進。我們稱之為史皇孫。史皇孫成人後,娶妻王翁須,生下了兒子劉病己。漢武帝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蠱之禍”爆發,戾太子全家遇害,只留下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嬰兒劉病己一條活命,縱是如此,也被送進了監獄。

    獄官邴吉深知太子劉琚是冤枉的,就精心照顧這個孤兒,還在獄中挑選兩位善良的女囚來哺育他。這時,有人在武帝面前說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武帝便下令處死所有犯人。而內謁者郭穰深夜帶兵來殺劉病已時,邴吉拚死關閉獄門不開,還高喊:牢中關有皇上的曾孫,你怎麼能輕舉妄動呢?

    郭穰無奈,返宮把詳情如實地告訴了武帝。漢武帝聽後,喟然長嘆:“天意不可違。”,立即撤銷了“格殺勿論”的命令。武帝反悔、為戾太子劉琚一案平反後,劉病己已有五歲了。邴吉把他送到他的祖母魯國的史良娣家族寄居。並及時地將劉病己被赦免的訊息上報給了掖庭宮管理部門。這樣,劉病己的名字奇蹟般地被記在了宗室的族譜上了,他的生活費用也全由朝廷供給。邴吉算是宣帝的貴人了。後來,劉病已能當皇帝,也是邴吉提名的。

    元平元年(即公元前74年),年僅21歲的漢昭帝劉弗陵英年早逝,他無子嗣,誰來繼承皇位就成了問題!

    人們把目光投入漢武帝還活在世上的兒子身上,由於燕王劉旦自己作死、被迫自殺,漢武帝兒子輩的就只剩下廣陵王劉胥一人了。但這劉胥早年就被武帝排除在皇帝人選之外了,沒有人對他感冒。

    武帝的首席託孤大臣霍光緊鑼密鼓地一番商議,決定從武帝的孫子輩,也就是從昭帝的“侄子”中來選“賢君”。

    本來劉病己是漢武帝的曾孫,但由於來自於民間,又身世坎坷,為人忠厚本分,頗懂仁義。經邴吉向霍光提名,眾人都認為合適!劉病己的皇帝是這樣來的。“卑微”的出身,使其“英名”受損,所以,儘管他執政期間開創了“昭宣中興”,使西漢王朝的發展達到了鼎盛,但知名度卻沒有漢武帝等人大。在我國古代是非常講究出身的。我國古代的典故故劍情深與南園遺夢,說的就是他的愛情故事!

  • 2 # 東東歷史

    先界定一下:知名度是否高,說的是大眾的知名度,不是專家學者眼裡的知名度。

    要想在大眾知名度很高,得走兩個極端。要不很厲害,要不很糟糕,最好還要有點花邊新聞。什麼都是居中,不拔高,是很難有大的知名度的。

    在知名度這塊,漢宣帝就是這麼尷尬的存在。

    首先,只要是中國人就知道高祖劉邦。楚漢相爭,演義、評書、電影、電視劇,五花八門,平常人想不知道都難。這個小混混出身的草根成為開國之君,早已是婦孺皆知。

    其次,比劉邦的知名度稍稍遜色一點的是漢武帝。漢武帝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漢武帝叫劉徹,這個就不如劉邦的名字知名度高,所以稍稍遜色一點。漢武帝,霸氣,花邊新聞多,歷史典故多,影視劇多,形象就代表了中國古代帝王的最高威嚴。在漢武帝的跟前,任何人都得被其鋒芒所折服,都得做小弟。這樣的人,鋒芒畢露,知名度不可能不高。

    西漢皇帝另外一個知名度很高的皇帝是漢成帝,不是因為這個皇帝的成就有多大,而是這個皇帝的花邊新聞是超過西漢任何一位皇帝的。因為他的後宮有趙飛燕、趙合德姐妹,還有寫了《團扇歌》的班婕妤。這樣的皇帝,自然知名度也很高,老百姓喜歡茶餘飯後的談論這樣的皇帝,因為後宮的事情總是那麼讓人浮想聯翩。

    再來看看漢宣帝。漢宣帝出生在牢籠中,小時候夾著尾巴做人,好不容易被選中當了皇帝,還得看霍光的臉色,自然就沒有劉邦和漢武帝那樣的氣勢。漢宣帝第一任皇后是其糟糠之妻,後宮的影響趕不上他的孫子漢成帝。

    就這樣的漢宣帝,怎麼可能有很高的知名度?

  • 3 # 麻衣冢

    漢宣帝劉詢,西漢第十位皇帝,漢武帝劉徹的曾孫。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選賢任能,注意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平定匈奴、西羌,設定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了版圖。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臣服。史稱“孝宣中興”。這樣一位賢明君主,為什麼在西漢王朝的歷史上知名度不高呢。下面我們就來總結幾點原因:

    父輩們珠玉在前

    漢朝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在漢宣帝劉詢之前,漢朝已經出現了數位賢明君主了。漢高祖皇帝斬白蛇起義,誅暴秦,滅強楚,創立了大漢的天下。文帝、景帝奉行黃老學說,無為而治,與民休養生息。政治上,平定了七國之亂,推行削藩,加強了中央集權。他們父子二人統治期間,創造了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史稱“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更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將領,逐匈奴於漠北草原,開發西域,平定南越國。將大漢帝國帶到了最為強盛的一個時期。這樣一比,雖然劉詢很優秀,但是父輩們的光芒實在是過於耀眼。所以他在歷史上就沒有前面幾位那麼知名了。現代影視劇的宣傳

    劉詢雖然做出了一番業績,但是想要為我們現代人所熟知,還是需要影視劇行業的大力宣傳。相比於前面幾位,劉詢的出鏡率便少了很多。講述西漢前面幾位皇帝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其中有較大影響力的便有《楚漢傳奇》、《大風歌》、《大漢天子》、《漢武大帝》等。而我們的劉詢同志,上鏡率便少的可憐,講述他的歷史證據幾乎沒有。而戲說劇也只有《烏龍闖情關》、《雲中歌》幾部。這種出鏡率當然導致了他的知名度不高了。人物故事性差

    其實大眾瞭解一個人,基本上是從瞭解這個人的故事開始的。而漢宣帝劉詢雖然人物的經歷坎坷,但是也沒有發生什麼大的事件。所做的事情也只能稱為中興之主,而不是開創之君。而高祖皇帝,漢武帝本身就是傳奇之君。無論是高祖皇帝斬白蛇起義、約法三章,還是漢武帝的金屋藏嬌、獨尊儒術都有很強的故事性。人們自然也就更願意去了解他們了。他們所帶給我們讀史之後的榮耀感也更大。以上幾點就是我小結的幾點原因,如果喜歡,可以點波關注。大家有更好的意見也可以在下方留言。

  • 4 # 大魔王布布大人

    前面幾位太耀眼,文治武功在歷代帝王中都數得上,高皇帝崛起於草莽,滅暴秦,殺項羽,蕩平群雄,孝文帝承上啟下,開盛世,孝景帝平七國,強皇權,孝武帝雪白登之恥,打的匈奴如喪家之犬,孝宣帝雖然有作為,但是祖宗太牛逼,他作為守成之君,很難超越。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漢宣帝劉詢在位25年,除去霍光掌權的6年,實際親政19年。

    漢宣帝是西漢歷史上繼文景之治、漢武盛世之後,創造了孝宣中興,使西漢國力達到頂峰,之後西漢國力開始衰退。

    為何漢宣帝知名度不高?

    1、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漢宣帝之所以國力達到頂峰,完全是之前的數代皇帝努力創造的條件,論休養生息、積累國力,漢宣帝不如文、景二帝,論文治武功、開疆拓土,漢宣帝不如漢武帝。簡單的說:沒有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哪來的孝宣中興。

    2、治國反對專尊儒術。

    漢武帝是摒棄百家、獨尊儒術。而漢宣帝反對專尊儒術,認為治國之道應以霸道與王道相輔,宣帝此舉得罪儒家,而儒家掌握筆桿與輿論,因而漢宣帝在史書中的功績也寫的不多,反而是獨尊儒術的漢武帝被大書特書,因為漢宣帝在歷史上名氣不大。

  • 6 # 沉水螺紋管低壓顆粒

    宣帝的國策,,漢家自有制度,本霸王道雜之!儒家會喜歡嗎?無能力醜化就算了還可能給宣帝頌揚嗎?武帝若不是有獨尊儒術你以為武帝有什麼好名聲嗎??呵呵,儒家

  • 7 # 科普大世界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哪個時代在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各個方面都大大領先於世界,那麼西漢王朝的漢宣中興時期可謂首屈一指,在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在位時期,“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清,單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其治過於太宗(漢文帝)之時”,日本史學家認為漢宣帝時期漢朝的疆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2560萬平方公里,如下圖:

    此圖表示漢帝國強盛時其西擁裡海,東括庫頁島,北過貝加爾湖北岸三千里,南包中南半島大部,兼有印度洋出海口,雖然我們感覺有些誇張,但如果將一些藩屬國也算在內的話也就不是那麼誇張了。

    漢宣帝劉詢文治武功在西漢王朝也可謂首屈一指,文治超過漢文帝,武功超越漢武帝,但是在個人知名度上卻遠不如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武帝劉徹等人,甚至還不如漢景帝劉啟和漢昭帝劉弗陵等,這是為什麼呢?

    有的人認為這是由於漢宣帝為人比較低調,其實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評論歷史上的帝王是史學家和文人墨客等,皇帝高調不高調不在評選之例,因為這不由他們做主,漢宣帝之所以不太知名,主要是相比於其他幾位皇帝,漢宣帝做的開創性的事情比較少,他做的事大多都是水到渠成之下的推進事項。

    比如漢高祖劉邦,他是大漢王朝的建立者,漢王朝再強大,那也是被他開創出來的,沒有他就沒有漢王朝,所以他是漢王朝皇帝中第一人,這是無法比擬的優勢。

    再說漢文帝,漢文帝是漢王朝走向穩定和強盛的開創者,因為漢朝政局在漢文帝繼位之前一直比較動盪,幸好呂后聽政沒有把漢朝葬送掉,也可以說漢朝是從漢文帝這裡走向正規的,而且漢文帝在政治上進行了很多的改革,但是漢朝更加穩定的同時,又大大推進了漢朝的發展,文景之治在歷史上赫赫有名,而且他讓漢朝在疆域方面也有所擴充套件,所以漢文帝的功績也是至關重要的。

    再說漢武帝,漢武帝是真正的將漢朝推向強盛並將大漢王朝的強大實力展現出來的皇帝,其北擊匈奴,南並夷越,東吞北韓半島,西收西域諸國,將漢朝所繼承的秦朝的疆土又擴大了一倍,所以世以“秦皇漢武”並稱,漢武雄風獵獵,受夠了四夷侵擾的大漢民族在其領導下首次以威武雄壯之姿傲視天下,就連一直欺負漢朝人的匈奴人都稱漢朝的男子為“男子漢”,此舉此情怎不讓人嚮往?所以漢武帝常被尊稱為“漢武大帝”。

    漢宣帝的武功之盛超過了曾祖父漢武帝,疆土比漢武帝時期又擴大了很多,南匈奴呼韓邪單于甚至主動請求投降,歸順漢朝作大漢子民,北匈奴也開始遠遁西方,史學家稱之為“漢武之願,漢宣實現”。但是漢宣帝的武功成就基本都是建立在漢武帝對匈奴的多次打擊之上的,因為宣帝時期的匈奴已經在武帝時期的打擊下力量大大削弱,因此漢宣帝才輕鬆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宣帝時期的強大有很多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或是認為他有點兒坐享勝利果實的意思,所以漢宣帝相對不受重視。

    但其實漢宣帝是異常聰明的皇帝,比如故劍情深的故事,能想出如此委婉的做法的人很少見,再比如他扳倒霍光家族的作為,也體現了他的柔韌、遠見和決斷力,可以說他的所作所為無不展現了一個具有大智慧,大勇略的帝王形象,而且他在位時期基本沒有弊政出現,對外戰爭也都是輕鬆取勝,這都說明漢宣帝是歷史帝王中難得一見的好皇帝,他的作為足以名垂青史,為萬世景仰和效仿。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漢宣帝最錯的一件事是選錯了皇位繼承人,是的,他的兒子漢元帝劉奭的確不算理想的皇位繼承人,但是站到漢宣帝的位置上,想起當年的巫蠱之禍,再想想被霍光家族毒死的許平君,為了他被錯殺的曾祖父,還有那故劍情深和南園遺愛的深情,雖然他發出“亂我漢家者,太子也”的嘆息,但是除了劉奭,他其實別無選擇,更何況劉奭並不是昏聵和沒有能力,他只是太崇信儒家的仁政罷了。

  • 8 # 落花時節的琴音

    至於名氣大小,世人往往注重武功,而對農商等事件忽略。加上後期宣傳少,自然就這樣了!後期文人和國家娛論宣傳很重要

  • 9 # 等說歷史

    首先漢宣帝劉詢讓西漢王朝走上了巔峰,這句話概括的十分準確。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受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人都以為西漢的鼎盛是在漢武帝統治時期,然而歷史學家卻認為西漢的鼎盛是在漢宣帝時期,這究竟是為什麼?因為漢武帝雖然在對外作戰的十幾年中取得了巨大勝利,但是基本也把國家的國力消耗一空。晚年更是“巫蠱之禍”差點葬送大漢江山。而漢宣帝登基後抑制兼併,輕徭薄賦,調整經策,整頓工商,政治清明,與民修養生息,達到了漢家中興。這重漢宣帝的廟號——中宗,就可以看出漢宣帝是中興之主。

    那為什麼漢宣帝的知名度不高呢?

    根據受眾人群不同。在普通大眾哪裡特別是對歷史的瞭解主要依靠影視劇,網路文學,評書相聲一類的人群,恐怕僅僅是知道有漢宣帝這個皇帝。再加上一代偉人的詩句“數風流人物,秦皇漢武”,所以人們在普通大眾那裡,漢宣帝知名度並不高。

    但是畢竟學術界的人群是少的,而更多的是普通大眾,所以說在普通大眾這裡漢宣帝的知名度不高,並不是在學術界知名度不高。

    再一個學術界還有一種聲音,認為漢宣帝是站在漢武帝的功績上才實現中興的。而漢宣帝在對漢武帝時期的法律文書上的確沒有修改,只是增加了複審的部門。所以顯得漢宣帝的中興並不出彩。

    另外一個漢宣帝並不是開啟漢朝盛世的第一人,前面有漢文帝,漢景帝開創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後有西漢人認為可以比肩秦始皇的漢武帝的鋒芒太強生了。所以在西漢王朝漢武帝的鋒芒掩蓋了一切皇帝的功績。只有後來史學家慢慢的去了解發掘。但是古代百姓對歷史的瞭解更是一無所知,只能在代代相傳的口中,或者評書中去知道。所以漢宣帝慢慢的湮滅在普通百姓的心中。只有歷代的史學家才知道漢宣帝的豐功偉績。

  • 10 # 相城歷史小學生

    漢宣帝劉洵可以稱得上是整個西漢王朝傳奇色彩不輸給高祖劉邦和曾祖父漢武帝劉徹的皇帝。

    漢宣帝的傳奇人生從他剛出去就開始了。他的祖父便是漢武帝的長子戾太子劉據。在他出生後沒多久,便爆發了西漢歷史上著名的巫蠱之禍,祖父劉據被繡衣御史江充誣陷謀反。劉據無奈之下集合母親衛子夫和太子府的軍隊起兵反抗,手刃江充,卻最終被長安的駐防部隊擊敗,劉據無奈之下自刎而亡。原本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劉洵就這樣一夜之間淪為了階下囚。

    但上帝並沒有一直對這個孩子冷酷,在監獄裡,小小的劉洵碰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監獄長丙吉。據傳,丙吉的夫人有望氣之數,偶有一天,在監獄裡看到小劉洵,發現他所發氣息異於常人。一半是驚異,一半是可憐,便對自己丈夫說:“這孩子將來必定大富大貴,卿當善待之。”不久,京城爆發瘟疫。小小的劉洵也染上了瘟疫,但老天不絕小劉洵的命運,他竟然逐漸好了起來,於是丙吉為這個孩子起名劉病已,意思是病好了,以後再也不會生病了。

    恐怖的巫蠱之禍終於結束了,劉病已也終於離開了監獄,但此時的他已經不是貴族,而僅僅是一個平民了,在丙吉的資助下,劉病已在燕趙尋訪名師,學習儒家經典,同時作為遊俠,除暴安良,也自小體會了民間疾苦。

    原本,劉病已本可以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但歷史就是那麼的巧合。在劉病已十八歲那年,年僅21歲的漢昭帝劉弗陵暴斃於未央宮,由於漢昭帝年紀還小,沒有後代。於是以霍光為首的大臣擁立昌邑王劉賀(即海昏侯)為帝。但劉賀不滿霍光的專權,最終,當了27天皇帝的劉賀被霍光廢掉,而此時,新的繼承人又成了問題。

    在漢武帝的直系後代裡只剩下廣陵王劉胥,可他為人好勇鬥狠,名聲不好。正在眾人犯愁之時,已經升任光祿大夫的丙吉想到了劉病已,於是向霍光建議立劉病已為帝。霍光大喜過望,一來劉病已是自己擁立的,一定會對自己感恩戴德,另一方面,他來自民間,沒有什麼宮廷背景,比較好控制。於是,霍光聯名大臣上書上官太后,十八歲的劉病已被擁立為帝,改名劉洵,開始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相信年紀稍長一點的朋友看過烏龍闖情關,年紀輕一點的朋友也看過大漢情緣之雲中歌。劉病已的故事也是我們九零後童年的回憶呢。

  • 11 # 鴨梨山大

    漢朝文景之治後,經過漢武帝的一番折騰,威信大彰,但也元氣大傷,後繼者改弦更張,從而有“孝宣之治”(也稱“孝宣中興”),延緩了漢朝的衰落。“孝宣中興”的關鍵人物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是漢武帝的曾孫,他的一生十分富有傳奇色彩,出生不到一年,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全部自殺或遇害,他自己則被關進長安監獄,五歲那年才被放出來。就是這樣一個“倒黴蛋”,後來卻鹹魚大翻身,十八歲時被霍光擁立為帝,終成一代明君。

    劉詢雖然出身高貴,他爺爺是太子,他老爸是太子的長子,他是太子的長孫,但很不幸,他曾爺爺是雄才大略又長壽的漢武帝。漢武帝到了晚年,老實說是有些昏聵的,猜疑之心也越來越重,竟然聽信小人江充的蠱惑,大興冤獄,把自己的幾個兒子、女兒都活活逼死。

    在史稱“巫蠱之禍”的浩劫中,太子劉據這一脈幾乎死絕,就剩了劉詢這一顆獨苗。襁褓中的劉詢雖逃過一劫,卻也被關進了長安郡監獄,歷經九死一生。所幸有監獄官丙吉(西漢名臣,後來漢宣帝時期的著名宰相)悉心照護,並選擇忠厚謹慎的女囚哺育他,幼年的劉詢才得已慢慢成長。

    劉詢五歲那年,漢武帝病重,或許是有心人想斬草除根,於是買通望氣者說長安監獄有天子氣,漢武帝便派遣親信郭?,把京都二十六處官獄中的犯人抄錄清楚,不分罪過輕重一律殺掉。

    郭?夜晚抵達長安郡監獄,卻見大門緊閉,丙吉在裡面說道:“皇曾孫在此。普通人都不能無辜被殺,何況皇上的親曾孫呢!”丙吉頂著抗旨的大罪一直守到天亮也不許郭?進入,郭?只好回去向漢武帝打小報告,並趁機彈劾丙吉。還好,漢武帝並沒有完全昏聵,他冷著臉嘆息著說:“這是上天讓這樣做的吧。”不久大赦天下,於是,在丙吉的安排下,劉詢得已出獄。丙吉還用自己的錢僱傭保姆繼續照顧劉詢。

    同年,漢武帝駕崩,臨終前留下兩道遺詔,一道為霍光、上官桀、金日?封侯,同為輔命大臣;另一道將劉詢收養於掖庭,並令宗正著其屬籍(錄入皇家宗譜)。

    此後,劉詢慢慢長大,他雖養於掖庭,卻常常出行宮外。他屢次在長安諸陵、三輔之間等地遊歷,深悉民間疾苦。

    十八歲那年,在權臣霍光(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弟,與劉詢他爺爺劉據勉強也可以算是姨表兄弟)的運作下,劉詢終於鹹魚大翻身,登基為帝。霍光死後,劉詢逐漸掌握大權,與民更始,勵精圖治,使得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中興”,另有史家稱西漢國力在其治下最為強盛。在以制定廟號、諡號嚴格而著稱的西漢一朝,劉詢也是四位擁有正式廟號的皇帝之一(劉邦為太祖高皇帝,漢文帝劉恆為太宗,漢武帝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

    有漢武帝珠玉在前,漢宣帝的中興之象就差了許多。

    漢宣帝是漢武帝蠱案中被殺的戾太子的兒子,換句話說,漢宣帝是漢武帝的長房長孫,自古以來哪裡有孫子搶爺爺風頭的說法。後市乾隆提前退位,也是不想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

    漢宣帝的中興知名度很高,只是不被人們所之罷了。後市每逢外族入侵,文臣武將大多都會喊一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流傳後世的名言,就是出自漢宣帝時期的名臣陳湯所說。陳湯也是這麼做的,為了給被匈奴所殺的漢朝使者報仇,陳湯在邊境招募數千兵馬,遠征西域,懸首敵酋。

    為什麼我們熟知漢武帝,卻對漢宣帝知之甚少,除了漢宣帝的自汙外,還在於漢武帝對匈奴數次大戰,把北方強盛的遊牧民族打的分崩離析,更在於漢武帝時期名臣武將眾星匯聚,真正是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從古至今,凡是廣為流傳的故事,局中人哪個不是刀山火海經過大風大浪的?唐太宗知名度高吧?主要就是2點:貞觀之治和玄武門之變,唐太宗兢兢業業當了22年皇帝才換來一個貞觀之治的故事點,玄武門之變不過半天的功夫就佔了一個故事點。趙匡胤知名度高吧?廣為流傳的就是杯酒釋兵權和斧聲燭影,宋太祖治國的政績人們都不怎麼提,提到的都是這些花邊。漢武帝知名度夠高,一說起來就是驅趕匈奴和晚年的巫蠱案,驅趕匈奴連累的重賦老百姓喜歡嗎?老百姓想要的是沒有匈奴。巫蠱案那麼慘烈,又有幾個人喜歡呢?老百姓想要的生活,無非就是風調雨順政治清明的太平歲月,這樣的條件是註定沒有什麼好故事的。明孝宗朱?樘執政時期被稱為“弘治中興”,被史學家極為推崇,卻是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皇帝,其他的如漢宣帝劉病已、宋仁宗趙禎知名度都不高,連劉秀這個開國皇帝的知名度也是在所有開國皇帝中是最低的。可憐嗎?不,最好的故事就是沒有故事,最好的歲月就是被看客遺忘的歲月

    漢武帝雄才大略,不是庸主

    又有董仲舒,李廣,衛青,霍去病,司馬相如等名臣武將,就連漢宣帝的輔佐重臣霍光都是漢武帝時期的人。眾人拾柴火焰高。

    自古以來,什麼人最容易本人稱讚?不是隻知道埋頭掙錢的老實人,而是那些被人欺負了就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混人。前者,人們撇撇嘴,瞎幾把掙錢,被欺負不敢還手,孬種!後者,人們會說,有血性,是個男人。

    在大漢歷史上,漢高祖,惠帝,文景,都是前者。漢武帝則是後者。而漢宣帝,在對待打不打的問題上,又開始趨於前者。

    所以不論是劉邦也好,文景也罷,都不如漢武帝更得後世民心。漢宣帝就更不行了。雖然連年戰亂,國庫空虛,漢武帝因此被後世詬病,到依舊是讓人恨不起來!

    在中國歷史上,抵禦外敵是歷朝歷代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每一個君王都需要認真對待,在華人與外族對抗的歷史中。不論勝負,不講殺敵,單以氣象而言,當以漢朝最盛,其中又以漢武帝最強。

    公元117年,北方少數民族羌族反叛漢朝,圍攻固安,同時匈奴人出兵進攻五原郡。同年10月,漢武帝親自帶領12位將軍,18萬大軍,抵達北方邊境,旌旗千里,漢武帝派遣使者告訴匈奴,南越王的頭顱還掛在長安城上,我現在就在這裡,單于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速來臣服。

    漢宣帝劉詢當皇帝后,對內方面,剷除了權傾朝野的霍光家族,讓皇權得已集中。對外方面,派趙充國、馮奉世等超級名將對不安分的匈奴進行了反擊,進一步沉重地打擊了匈奴,致使匈奴再度一分為二,一部分匈奴人歸降漢朝,另一部匈奴人在郅支骨都侯單于的帶領下“北遁”,讓西漢王朝威風遠播。總之,漢宣帝上任後“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清,單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其治過於太宗(漢文帝)之時”。他與前任漢昭帝劉弗陵的統治被並稱為“昭宣中興”。

    而漢宣帝之所以在中國歷史上知名度不高,是因為其生身“寒微”的原因。

    原來漢武帝時的戾太子劉據有個妾叫史良娣,生下了皇孫劉進。劉據共有三個兒子,為了加以區別,就以其外祖母家姓稱劉進為史皇孫。史皇孫長大成人後,娶妻王翁須,生下了兒子劉病己。數月後,也就是漢武帝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蠱門”爆發,戾太子、史良娣、史皇孫、王夫人和這一家族的其他人先後遇害,只有嗷嗷待哺的嬰兒劉病己保留了一條活命,被送進了監獄。

    典獄官邴吉知道太子劉據比竇娥還冤,又見劉病己可憐,於是特地將劉病己留著沒有殺。非但如此,邴吉在獄中挑選兩位女囚做他的奶孃。

    再後來有人說長安獄中有天子氣,漢武帝命令處死所有犯人。結果只為漢武帝這一句話,內謁者郭穰深夜帶兵去監獄執行格殺勿論的命令。但邴吉在這個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卻給了郭穰一個“閉門羹”,理由是:沒有犯死罪的人就不應該判死刑,再說牢中還關有皇上的親曾孫,你怎麼能輕舉亂動呢?

    結果雙方僵持了一個晚上,郭穰只好悻悻回去向漢武帝將邴吉的軍了,滿以為漢武帝一定會為他做主,還他一個公道。然而,漢武帝聽了,竟然長長地嘆了一口氣:“罷了,罷了,這就是天意,天意不可違。”於是,清醒過來的漢武帝撤銷了“格殺勿論”的命令。就這樣,劉病己奇蹟般又躲過了一劫。

    戾太子劉據一案平反後,劉病己已有五歲了,邴吉把他送到了魯國他的祖母史良娣家族寄居。邴吉還及時將劉病己已被赦免的訊息上報給了掖庭宮廷官署。從此,劉病己的名字被記在了宗室的族譜上,他的生活費用也全由朝廷提供。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年僅二十一歲的漢昭帝就因病醫治無效,猝死於未央宮。漢昭帝死了,竟然無後(兒女)。

    漢昭帝既然無後,那麼皇位的繼承人選自然得從漢武帝的兒子裡再選“賢君”了。但隨著燕王劉旦自作孽不可活被迫自殺,漢武帝的兒子就只剩下廣陵王劉胥了。但劉胥是漢武帝當年早早便把他排除在皇帝人選之外,怎麼可以再立他為皇帝呢?

    “輔政大臣”霍光等人商議後,決定從漢武帝的孫子輩也就是說從漢昭帝的“侄子”中來選。

    結果劉病己雖是漢武帝的曾孫,但來自於地地道道的民間,他身世坎坷,為人本分,忠厚仁義,因此,他一經提名,眾人皆稱是。就這樣,劉病己被立為皇帝,是為漢宣帝。

    漢宣帝因為出生“卑微”,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受過牢獄之苦的皇帝,這種特殊的身份和經歷,使其“英名”受損,因此,儘管他在位期間開創了“昭宣中興”,使西漢王朝達到了鼎盛,但知名度卻沒有漢武帝等人大。

    沒錯,漢宣帝的確讓西漢達到了一個真正的高度,這個概括是準確的。那麼,如何看待所謂“漢宣帝知名度不高”這個問題呢?

    一、特定人群

    在一般普羅大眾那裡,特別是對歷史的瞭解主要依靠影視劇、網路文學、評書相聲一類的人群,恐怕能夠知道有漢宣帝這個皇帝,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在具有初步的歷史知識,讀過一些中國古代史入門書的來說,漢宣帝的知名度一點也不低。

    等到了學術界,關於漢宣帝及周邊的研究,並不亞於知名度最高的漢武帝、漢高祖等人。

    只有有些人津津樂道的文景之治,雖然這個名詞足夠通俗流行,但這兩位皇帝相關的研究則要少於漢宣帝的。

    二、漢宣帝牛在哪裡?

    誠如問題所說,漢宣帝時期,西漢達到了一個真正的高度。但是,這與漢宣帝有什麼關係?他是站在漢武帝開闢的龐大版圖和帝國基業上,才得以享受前幾代皇帝的勝利果實嗎?

    當然不是。

    西漢的皇帝在廟號上最講究的,比如漢景帝,就沒有廟號,因為只有在功績上具備里程碑意義的皇帝,才有資格擁有廟號。像漢武帝,我們今天評價他雄才大略,實則在當時西漢人的眼中,漢武帝幾乎快要與秦始皇齊名了,漢帝國也快要到達崩潰的邊緣了,所以對漢武帝是否立廟,在當時是有爭議的。

    而漢宣帝,則無可爭議的尊為中宗,也就是說,在西漢,中宗的本意還是比較準確的,就是中興之主。那麼,漢宣帝之前,昭帝日斷,再往前就是漢武帝,那麼說漢宣帝是中宗,不就是說漢武帝的時候,世道其實不那麼好麼?

    漢宣帝的最大功績,並不是武功,也不是在當時實行的較為清明的治理,更不是因為他鐵腕整治了霍家集團。

    漢宣帝的最大功績,是文治,是真正將儒家的價值體系、意識形態,以制度的方式引入到漢家朝廷。在漢武帝時期,雖然罷百尊儒為人熟知,但漢武帝這麼一個強權人物,他是把儒家完全作為工具的,從來不遵守。

    而漢宣帝雖然講究“王霸之道雜之”,但他對儒家,主要是今文經學,是非常信任的。西漢一朝,正是從漢宣帝開始才大規模講究祥瑞,發現了許多鳳凰、甘露等。

    漢宣帝的用人,重要崗位上儒家人物佔了很大的比例,一些高官都是名儒,比如蕭望之。

    而正是漢宣帝對儒家的支援態度、王霸之道雜之的方法,使得儒家才真正與政治結合起來,真正接入到國家的政治運作中,一直影響到現在。

    從這個角度說,漢宣帝對後世的影響,是遠超許多有名的皇帝的。

    漢宣帝時代內政也達到巔峰,使得這個時代成為兩漢間政治最清明、經濟最富足、軍事最強盛、良吏最多、疆土最廣等集多項歷史之最的盛世。漢宣帝親政以後,實行整飭吏治、整頓工商、輕徭薄賦、文化改革、設立常平倉等一系列的內政措施,這使得漢朝實力膨脹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並以這種強大的國力支撐對外戰爭。

    漢宣帝非凡的武功和謀略之道,在歷史帝王中堪稱罕見,其為人追求事當務實,深知“兵者,兇器也”的道理。更明白,要想“不戰而屈人之兵”,必先強其國,所以,漢宣帝首重文治,次興武力,把外交謀略與軍事經濟實力運用到了極致。

    而漢宣帝的一生也頗為傳奇,由於巫蠱之禍的影響,宣帝剛一出生便成為死囚,之後因大赦而流落至民間,又因為歷史的偶然,回到宮中,榮登大位。即位之初,他有名無實,如同傀儡,後透過一系列鬥爭奪回大權,並開創出千古霸業,留名青史。從“死囚”到“千古一帝”,這樣的人生經歷,讓人歎為觀止。

    對於愛情,漢宣帝表現出帝王史上難得的堅定不渝。宣帝流落民間時,娶民女許平君為妻,兩人相敬如賓。待他登基為帝后,並沒有拋棄糟糠之妻,反而念念不忘在民間的妻子,下了一道中國歷史上最浪漫的詔書:“尋故劍”,讓許平君進宮為後。這是帝王戀愛史中的千古絕唱,故劍情深的典故由此而來。

    在為人方面,宣帝也表現出正直和大度的一面。當他遭到臣子反對時,不會盲目的因為憤怒而加以責罰,而是抑制住個人感情因素,客觀的看待問題。如在廟樂之爭時,遭到夏侯勝的激烈反對,漢宣帝感嘆他的耿直,不但不對此事惱怒,反而慶幸自己得到位賢臣;當西域莎車國發生叛變時,馮奉世為了救急,矯詔借取西域諸國上萬兵馬抗敵,回國後,宣帝不但未加責罰,反而加官進爵;趙充國平西羌時,數次上書與宣帝爭論,指責宣帝戰略上的錯誤,並駁回皇帝諭令,拒絕執行。宣帝先是憤怒,後冷靜下來,察覺到自己戰略的確有誤,他立刻下令褒獎趙充國這位敢於直言的忠心大臣。這種開闊的胸襟,使得不少傑出人才甘心為他效命,也使得這一時代人才輩出。

    縱觀整個漢宣帝時代,無論是軍事實力,國家經濟,還是政治文化都達到了漢王朝之最。這一時期的成就值得我們去探索和思考,但可惜的是,迄今為止,還未有一本全面描述漢宣帝時代的專著書籍,史書往往以“昭宣中興”和“霍光輔政”將其概括,如此籠統的描寫,是無法讓人全面的理解到這位傳奇的帝王,更無法看清這個偉大的時代。

    如果繼續讓這位文武雙全的帝王被掩埋在歷史的廢墟之中,豈不讓人感到惋惜。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四人齊名,皆是開創之君。漢宣帝是守成之君,與他齊名的帝王是西漢文景,東漢明帝,唐高宗玄宗以及宋仁宗。明清另說。

    開創之君一般是大一統天下,奠基各種制度,比如秦始皇滅六國稱皇帝立丞相,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奠基兩千年第一個吃螃蟹,別的皇帝都得往後排。漢承秦制,到漢武帝這兒首創年號,改正朔,內外朝加強皇權削弱相權,除徵土地稅人頭稅外首次將山林鹽鐵礦收歸國有徵稅,大大充實了國庫收入,支援了對內對外平叛禦敵擴疆的各種戰爭,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是首創,影響深遠人盡皆知不用我說,奠基兩千年第一個吃螃蟹,別的皇帝都得往後排。

    那是因為漢宣帝在位期間,對外沒有大的戰爭,對內輕徭薄賦,沒有農民起義,也沒有大的地方叛亂,在位期間沒有沒有什麼可以大事記錄的大事,所以知名度不高。而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知名度較高,一是因為距離現在時間較近,文獻資料記錄多,各種清宮劇的電視劇較多,二是對內對外戰爭頻繁,內部黨爭,爭權奪利的故事又多,又有多個歷史之最,例如康熙在位最長的皇帝,乾隆享年最長的皇帝,期間又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和?,拍電視劇才有故事容易虛構編造。這些皇帝名聲大,並不代表在他們的治理下百姓的生活就好,各種內外戰爭,死的最大的還是普通老百姓,除此之外還造成了巨大的社會破壞,破壞了農業生產。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說是盛世,但是老百姓生活並不好過,普通老百姓經常吃不飽飯。

    而對於當時漢王朝本身,武帝的推恩令更是解決了漢朝立國以來最大的內憂。雖然漢武帝有窮兵黷武之嫌,宮廷巫蠱之禍的爭議,汙點,但這並不能影響更不能否定他的雄才大略和開創之功。而漢宣帝正是在武帝的各種奠基、開創下憑藉著自己的賢明成為一代中興之主,所以漢宣帝也有自己的功績和影響力,但只限於本朝,對於後世沒有什麼建設性的成就,也就沒有貫穿歷史的深遠影響力,就達不到漢武帝的重量級,自然他的知名度就遠不如漢武了。如果你稍微注意一下的話你就會發現歷史上凡開創之君都是擁有著人盡皆知的知名度,(除了這四位其實還包括隋煬帝,隋煬帝經濟上開運河,科舉上開進士科。科舉就包括明經和進士兩科,所以科舉制到煬帝這兒已是初次完善。三省六部制是唐承隋制。煬帝已經趕上了他漢武帝的功績和影響力,如果不是亡國的話就超了),因為他們進行了制度性的建設,開創了新的文明而產生了貫穿上下千百年的歷史影響力,而在歷史書上佔很大篇幅,考試也經常考到,這也是所謂知名度有差距的原因。現在說說第三個原因。文學作品和藝術創作,以及影視劇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這方面漢宣帝仍不如漢武。

  • 12 # 濤哥觀歷史

    我是農村俗人,我來回答。

    漢宣帝劉詢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帝王,主要體現在幼年時期在監牢中度過,少年時期在民間長大,青年時期登上皇位,壯年時期勵精圖治,對內選賢任能,國家在他的治理下達到鼎盛,糧食價格位於西漢二百多年的最低水平,繁榮程度遠遠超越了文景之治,對外用兵得當,聯合烏孫國大破匈奴,匈奴單于率眾來朝稱臣,實現了漢武帝征伐一生都沒能實現的政治願望,平定西羌後正式將西域納入大漢版圖,由此西漢國土面積達到頂點,這一紀錄直到七百年後的唐朝才得以打破。漢宣帝劉詢

    漢宣帝去世後安葬在杜陵,杜陵的陪葬墓多達一百多座,這些都是漢宣帝時期的王侯將相陵墓,這些大臣感恩漢宣帝的情誼,選擇將陵墓放在杜陵附近,希望在陰間也能陪伴在這位帝王的身邊,陪葬墓的數量僅次於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的長陵。但就是這樣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帝王,知名度卻非常低,這是為什麼呢?

    漢宣帝的知名度低主要集中在普通百姓的認知中。中國的歷史非常的悠久,長達五千年的史書中王侯將相數不勝數,一個人窮盡一生都不肯能認全所有的歷史人物。因此選擇性的認識歷史人物屬於一種普遍性,那麼最先被大家認知的是哪種人呢?第一種人物就是爭議性非常大,比如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秦始皇,有名的仁君唐太宗,有名的亡國之君隋煬帝,有名的奸雄曹操。他們的一生極具爭議性,可以說是譭譽參半。第二種就是電視劇和戲曲塑造的人物,比如桃園三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賣大餅的武大郎、潘金蓮,西天取經的唐三藏。這些人物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廣泛的認知基礎。第三種就是涉及到女性,比如昭君出塞中的王昭君,環肥燕瘦中的楊玉環和趙飛燕,斷袖之癖中的漢哀帝。

    漢宣帝作為有名的中興之主,為了實現休養生息的國策,基本上很少折騰,國家非常的穩定,反觀歷史上有名的君主都屬於愛折騰,漢宣帝的祖父漢武帝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愛折騰,名聲也是譭譽參半。不愛折騰的漢宣帝在男女關係上也是非常的傳統,比如兒子漢元帝時期的王昭君、孫子漢成帝時期的趙飛燕在漢宣帝時期毫無蹤跡。戲曲和電視劇也很少青睞漢宣帝,只有《烏龍闖情關》比較出名。在普通百姓中毫無知名度的漢宣帝並沒有淹沒在歷史中,漢宣帝在歷代政治家中知名度非常的高,漢宣帝時期的吏治清明,百姓生活富足,邊境少事,萬國來朝,這都是歷代政治家們極力追求的,因此漢宣帝處理政務,治理國家的方式備受後人推崇。

    漢宣帝知名度低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為後世埋禍根。漢宣帝並不是開啟盛世的第一個人,西漢初期的漢文帝和漢景帝父子二人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漢宣帝繼承了漢昭帝休養生息的基本國策,開創了西漢的第二個盛世—昭宣中興。漢宣帝治理國家與處理外部關係的手段基本上沿襲了前人的做法,在制度上少有創新。面對漢武帝留下的法律條文,漢宣帝選擇了繼承,但是漢武帝時期的法律條文多達百萬字,法律之間相互牴觸,一件事情可能有兩種處置方式。地方上的官吏就透過法律上的漏洞盤剝百姓,漢宣帝的處理方式就是設立複審機構—廷尉平,對大案要案進行集中複審,同時加大對官吏的管理,任用許多有名的酷吏。

    漢武帝時期的酷吏張湯參與制訂了大部分嚴刑峻法

    漢宣帝沒有直接修改法律條文,讓百姓清楚知道那些地方是法律禁止的,而是設立複審機構,這一行為被後人譏諷為畫蛇添足,漢宣帝依靠嚴格的吏治實現了國家的富強,但是沒有在制度上實現正常化,漢宣帝后面的三位君主都是有名的昏君,官吏繼續重操舊業,加大了對百姓的盤剝,西漢迅速的失去了民心。宣帝去世五十六年後,百姓一致推選王莽開創新朝,西漢王朝毫無掙扎的走向滅亡。

    漢宣帝為後世埋下的禍根不止一個,其中一個就是對太子的選擇上。中國有個非常有名的歷史典故—昭君出塞,昭君出塞講的是匈奴單于投降漢朝後,想要恢復與漢朝的和親,這個時候的匈奴已經不敢奢望漢朝出嫁公主,轉而求取漢家女子。漢元帝就在宮中命人選了一個侍女冊封為公主嫁到匈奴,王昭君因為沒有賄賂宮廷中的畫師,畫像被畫的有些平庸。遠嫁匈奴意味著一生再也無法回到中原,孤身呆在塞外草原,與異族生活在一起,這些悽慘的場景落到了毫無背景的王昭君身上。在冊封昭君的時候,漢元帝見到美貌異常的王昭君,一時為之傾倒,但是生性懦弱的漢元帝連連嘆惜,最終將王昭君遠嫁匈奴。

    昭君出塞

    這一則簡單的典故卻反映了當時的漢元帝時期的政治生態,宮廷畫師因為索賄不成,就將美貌異常的王昭君畫的十分平庸,沒能得到漢元帝的寵幸,宮廷畫師後來也沒有得到懲罰,皇帝的威嚴連一個畫師都不放在心上,更何談佔據權利中樞的重臣呢?漢宣帝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亂我漢家者,必太子也。”,但是顧念已經死去的許皇后,漢宣帝最終也沒能廢掉這位生性軟弱的太子,漢宣帝指定的皇孫也就是後來的漢成帝,是一位好色如命的皇帝,寵幸趙飛燕姐妹導致絕嗣。

    漢宣帝以身作則,嚴管吏治,輕徭薄賦,最終締造了西漢的鼎盛時期—昭宣中興,但是漢宣帝一生因循守舊,沒有為後世建立合理的政治制度,在繼承人的選擇上又犯下了大錯,最終導致王莽不費吹灰之力就滅亡了西漢。最後借用呂思勉對漢宣帝的評價作為本文的結尾:宣帝是個舊勞於外的人,頗知道民生疾苦,極其留意吏治,武帝和霍光時,用法都極嚴。宣帝卻留意於平恕,也算西漢一個賢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不喜歡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