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周明建16
-
2 # 造物主20曹黎明
別瞎編亂說了!二戰中,日本哪來的50個師團永駐本土從未調出參加太平洋戰爭呀?沒看過日本人拍的《軍閥》嗎?戰爭後期,由於兵源嚴重不足,就連15歲以上的青少年都被應徵入伍了!如果有這50個師團作為預備力量,還用得著去強徵少年入伍上前線嗎?而在當時,就連由商人組成的所謂“大坂師團”也被送到中國當炮灰!而對於大坂師團來說,不要說八路軍和新四軍,就連國民黨兵也能輕而易己將其打敗是也!由此可見,日軍當時的兵源是如此的奇缺!否則就不會玩全國男女老少人人練刺殺的所謂“全民皆兵”的遊戲了?還是增長點歷史知識再來答題吧!免得別人用屁股笑你?
-
3 # 縹緲孤鴻影45
曰軍部隊共分四等,一等部隊叫甲類師團,又叫常備師團,共十七個這樣的師團,是日軍中裝備最好的,訓練最有素的,戰鬥力據說最強,比如日軍第五師團就是甲類師團,被譽為是"日本皇軍中最優秀"的部隊,不過有點言過其實了,該師團先在平型關吃了個大敗仗,後又在臺兒莊被雜牌軍擊潰,南下在崑崙關被打得大敗,在山東作戰也無效,二等部隊叫乙類師團,是三九年以前建立的,為適應對華戰爭的需要,共有七十個這種師團,在和平年代需要取消的,在裝備以及訓練方面僅次於一類兵團,據說戰鬥力不次於一類師團,在侵華戰場上大部分是這種師團,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抽調了二十個這種師去太平洋和東南亞作戰,比如日軍第十八師團,先在上海,`南京方面作戰,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後來又調到東南亞,橫掃整個東南亞,一直殺到緬甸,對中國遠征軍進行了奔襲,導致第一次入緬作戰慘敗而回,但該師團在遠征軍二次入緬作戰中被全殲,三類部隊叫丙類師團,是在侵華戰爭後期組建的,當時戰局已進入持久戰,日軍預想用閃電戰三個月結束戰爭的妄想已成為泡影,所以做了長期應對,進行了全民大徵兵,共組建了約二百個這樣的師團,主要用來對附中國軍隊,由於連年傷亡慘重,一,二類師團已遠不夠用,還戰場形勢日日惡化,這種部隊就是老百姓組成的,戰鬥力太差,比如關東軍中已大部是丙類師團,在四五年蘇軍出兵中國東北,關東軍一敗塗地,損失二十四萬人,被迫放下武器,四類部隊叫丁類師團,是日軍見大勢已去,準備進行“夲土決戰",在第一次擴招士兵入伍以後的第二次擴招,基本上就是把能動彈的男人全部劃拉進去了,共湊了五十個這樣的師團,這說明日本缺兵到了何種程度,據戰後日本統計,日軍共在八年侵華戰爭中損失四十萬人,那又為什麼會連續兩次擴軍三百萬人?而按中國方面的統計是日軍損失二百多萬人,這個數學倒是和補充數差不多,所以,要問在二戰中日軍的那些師團沒有離開本土,那就是最後一次徵兵的丁類師團從未離開本土,他們就是為了夲土決戰而徵召的。
-
4 # 賽門之略
先給答案:二戰日軍先後組建了169個師團,沒有一個師團始終沒離開本土、都參與了海外作戰,包括擔任日本天皇的禁衛軍——近衛師團,相當於希特勒黨衛軍近衛師,是長期駐紮在日本本土一個師團,主要負責皇宮護衛和裕仁天皇的保鏢。
師團是二戰日軍最基本的作戰編制單位,七七事變爆發前,日軍主要有17個常備師團,採取四單位制,即師團轄兩個旅遊團共八個聯隊,而近衛師團不僅是最早組建的七個師團之一,也是裝備最精良、人數最多的師團,下轄四個旅團和一個師部,共16個聯隊,總兵力可達五萬餘人。抗戰全面爆發後,到1939年11月桂南會戰爆發前,除了近衛師團仍未挪窩,剩下的16個師團都參與了侵華戰爭,罪行累累。
南京淪陷後,戰爭逐漸擴大,1938年日軍在這16個師團是基礎上抽調出精銳聯隊為基幹再增兵補充,先後擴編了51個師團。例如1938年以京都師團也叫第16師團基幹、抽調四個步兵大隊組建的野戰特設師團第116師團,是日軍師團中最慘的一個師團,多次被打殘,衡陽會戰被方先覺將軍幾乎全殲。而近衛師團直到1943年才被拆分為近衛第1師團和第二師團,還是老班底。
1939年11月廣州失陷後,為了打斷國際交通路線對中國抗戰的物資援助和威脅到西南後方根據地,日本發動了桂南會戰,此時的近衛師團終於挪窩,組建了一個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和一個炮兵聯隊在櫻田武少將的率領下,加入到由安藤利吉指揮的25軍,配合第五師團、臺灣旅團等部進攻南寧,崑崙關戰役失敗後,組建的旅團打道回府。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大本營制定了南下作戰計劃,在海陸空的配合下轉戰南下,原有51個師團兵力明顯不足,在此基礎上又混成旅團和老部隊抽調部分再一次增兵擴編,大部分都當了美軍和蘇軍的炮灰,直到日本投降前陸軍共有169個師團。而近衛師團由參加桂南會戰的旅團再增加了三個步兵聯隊組建成近衛第二師團,配有大量腳踏車素有“銀輪部隊”之稱,加入到了1941年11月南方軍山下奉文指揮的第25軍,參加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1943年後,隨著日本在太平洋上的節節敗退,近衛第二師團分散在各個島嶼以準備阻擊美軍,但“命”好,麥克阿瑟的“蛙跳戰術”跳過了近衛第二師團駐防的島嶼,直到日本宣佈投降後才回國;而駐紮在本土的近衛第一師團在裕仁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前,在少壯派軍官田中、井田等人的率領下企圖參與“叛亂”最終失敗。
二戰日本組建了上百個師團幾乎都參與了海外作戰,不同的是近衛師團沒參加過大會戰,“命比較好”,而其他師團就比較慘了,要麼被我軍打殘、要麼被美軍殲滅、要麼被蘇聯發配到西伯利亞。
-
5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二戰日軍有哪些師團始終沒有離開過本土?看了以前的回答,主要有2個錯誤,1個是很多人認為,二戰日軍所有師團都曾經參戰,第2個是認為日本後期兵員緊張,徵收15歲男孩入伍。
其實二戰,日本沒有出國打過仗的師團,確實有45個以上。而且很多還是精銳部隊,從沒有離開日本本土的師團包括,沿岸守衛師團第303-355師團(不連續),機動打擊師團第201-216師團(番號不連續),沿海防衛第88-160師團(番號不連續)。
野戰第221、222、224、225、229、230、231、234師團等等,都是一直在本土,沒有打過仗。嚴格計算,就是29個沿海守衛師團,16個機動打擊師團,6個戰車旅團,18個獨立混成旅團,還有3個陸軍航空師團,8個高射炮師團,都自始至終在本土沒有出國。
不過這些師團的裝備不完善,裝備的武器完善率只有50-70%。彈藥的集結完成100%,燃料的集結完成94%,糧秣的集結完成16%。
日軍大本營曾經對駐日本本土全軍釋出了“反坦克戰鬥綱要”,要求各項作戰準備工作、尤其是作戰工事、炮兵、坦克的運用等,都必須以反坦克戰鬥為主;由此可知,與海外日軍不同,日本本土師團的主要訓練就是打坦克。
另外,日本二戰從來沒有徵兵徵收過15歲男孩,一直到1944年,日本才把徵兵標準從20歲,降低到19歲。只有日本坦克兵和航空兵,需要訓練時間長的部隊,才招募過少年志願兵,在義務兵階段,日軍一直只徵收20歲以上青年,一直到1944年才把標準降低到19歲。
-
6 # 歷史雜貨鋪
在二戰的時候,有沒有師團沒有離開過日本的本土呢?答案是有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沒有離開過本土的師團應該是天皇最後招的一批兵,這些士兵壓根沒有什麼戰鬥能力,說難聽點就是湊個人數而已,這些人歲數都不大,人數也不多,還沒有來得及上戰場,日本就宣佈投降,換句話也可以說是日本所有的師團都曾離開過本土作戰。
有人說在日本有幾十個師團一直沒有離開本土,這話完全是對歷史不負責任,眾所周知,二戰時期日本的戰線是非常長的,這也是導致日本最後失敗的一個原因,日本一直是兵力吃緊,並且天皇一直想盡辦法的招兵,一般剛剛成年的男子都要立馬拿起武器跟隨部隊去海外戰場。
為了徵兵,天皇想盡各種辦法來忽悠民眾,雖說天皇一直宣稱自己是正義的,可是依然有日本人不願意參加戰爭。在當時日本有這樣一個電影,一對日本夫妻剛剛結婚,丈夫不願意上戰場,於是她的妻子選擇自殺來逼其上戰場,留下的遺書內容大致就是讓他不要擔心家裡,可以去放心作戰。
在當時日本的女子要比男的更加激進,她們願意不顧性命,或是出賣自己的身體讓男子去當兵為國作戰,日本後期兵力吃緊,因為這個,天皇的護衛隊都曾一度去海外作戰,只留下小部分保衛天皇的安全。
假如說日本真的還有幾十個師團的力量留在本土,並沒有外出作戰,後期也不會想盡各種辦法招兵,更不用把天皇的護衛隊派出去,也不會那麼快投降。只能說後來有的師團又回到了本土,日本沒有離開過本土的師團還真沒有。
-
7 # 戰爭子午線
二戰時期,可以說所有日軍師團都離開過本土,參加了所有的侵略戰爭,其中第一師團曾經短暫的部署在萊特島,後來因為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作戰中失利,而撤回本土,直到日本投降。
日本這個國家和民族,一直奉行侵略擴張的政策,所以在軍事上投入很大,尤其是在近代學習西方工業化之後,軍事實力有了質的提升,而且在軍事的運用和編制上,全方位的與西方國家接軌。
自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根據自身的國情,開始實行全民兵役制,採取預備役、後備役募兵制度,如果隨著形勢發展戰事擴大,可以再進行第一補充兵和第二補充兵役的制度。
這也是二戰時期,日本總共7000多萬人口,卻在短時間內能徵召700多萬軍隊的主要原因。
二戰爆發初期,日本只有17個甲級師團,每個師團有2.7萬人的兵力,都是裝備精良,作戰強悍,訓練有素的主力軍隊。
其中包括負責保衛日本天皇的近衛師團,後來被派往印度尼西亞作戰,一直駐紮在蘇門達臘島。
日軍第一師團又被稱之為東京師團,隸屬於關東軍,一直在滿洲駐紮,並參與當地的軍事行動,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被派往萊特島作戰,由於日本海軍損失慘重,第一師團只能返回本土,直到二戰結束。
日軍第三師團,又稱名古屋師團,在近代史上一直在中國作戰,可謂是血債累累,惡貫滿盈。
日軍第五師團,又稱廣島師團,也是臭名昭著的板垣師團,在經過一系列作戰後,最終在臺兒莊戰役被李宗仁所擊敗。
第六師團又名熊本師團,也是南京大屠殺的元兇巨惡。
第十師團又名姬路師團,在臺兒莊戰役被李宗仁擊敗。
第十一師團又名普通寺師團,隸屬關東軍,參加過鬆滬戰役。
第十二師團又名久留米師團,隸屬關東軍,主要是在當地圍剿東北抗聯和游擊隊。
第十三師團又名仙台師團,在侵華戰爭中,先後參加了南京大屠殺和武漢會戰。
第十五師團又名敦賀師團,參加過鬆滬戰役。
第十七師團是姬路師團的分支,先後在中國戰場作戰,參加過武漢會戰。
第十八師團又名菊師團,是“七·七蘆溝橋事變”的發起者,侵佔過廣東、香港,參加過南京大屠殺,手上沾滿了華人民的鮮血,是該被永遠詛咒的惡魔。
以上十二支日軍甲級師團,都是參加過侵華戰爭的主力,可見當時中國戰場承受了多麼大的壓力,能把日軍這些甲級師團困在中國戰場,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其餘五個日軍甲級師團,有些是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後來被派往北韓、東南亞和太平洋作戰。
以上這些只是17個日軍甲級師團的概況,後來因為在中國戰場受挫,日軍開始擴充乙級甚至丙級師團。
日軍逐年增加到30、40、50、60多個師團,到太平洋戰爭爆發,而最終擴充到164個師團。
其中105個師團被派往中國戰場,八年抗日戰爭,造成了3500萬華人民的傷亡,還不算其他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隨著師團數量的增加,日軍戰鬥力也開始急劇下降,就像二戰後期的德國一樣,老弱婦孺都被應徵入伍,也預示著日本軍國主義,開始走上了窮途末路。
當戰爭逼近日本本土時,日本軍國主義困獸猶鬥,叫囂著以一億玉碎,全民皆兵的方式,做最後垂死掙扎,然而美國用兩顆原子彈,擊破了日本法西斯最後的幻想,結束了自己罪惡可恥的侵略生涯。
縱觀整個近代戰爭史,日本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存在,一直以侵略中國為目標,這種壞已經深入骨髓,那種惡已然浸入五臟六腑,化為濃血,壞的是無藥可救,毫無人倫可言。
從曾經的師團到如今的聯隊,日本在軍事上的所作所為,只是換湯不換藥,掛著羊頭賣狗肉罷了,那顆害人的心從未改變過!
回覆列表
沒有離開過本土的師團從1888年~1915年是日本永久性常備師團。1943年開始在本土組建,從未調出本土的有50個師團,1943年近衛第一師團,1944年第44.72.73.77.81.84.86.93.師團,近衛軍第3師團。1945年本土決戰動員組建40個師團,2月第一次兵備編組第140.142.143.144.145.146.147.151.152.153.154.155.156.157師團。4月第二次兵備編組第201.202.205.206.209.212.214.216.師團。5月第三次兵備編組第221.222.223.224.225.229.230.231.234.303.308.312.316.321.322.344.351.354.355.師團。至8月15日 ,日本投降這50個師團隸屬第1.2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