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哥說劇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裡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1999年榮獲桑尼奧電影節最佳影片獎,2000年榮獲德國藝術院電影公會最佳外語片獎。

    1900年的第一天,弗吉尼亞號遊輪載著滿船的遊客到達了紐約港,待遊客紛紛離開之後,喧囂的遊輪又恢復了平靜。負責給遊輪加碳的工人丹尼偷偷跑到餐廳,看看有沒有乘客丟下的貴重物品,結果讓他大失所望。就在這時丹尼發現鋼琴上有一個嬰兒,丹尼覺得這個嬰兒和自己有緣,於是就把他抱走獨自撫養,由於是在1900的第一天撿到的,為了紀念這一天,丹尼就給這個嬰兒取名叫1900。

    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1900也漸漸長大,丹尼對1900疼愛有加,從不讓他幹活,而且還教他識字。由於1900是撿來的沒有戶口,所以從撿來的哪一天,丹尼就沒讓1900下過船。但不幸的是在1900八歲那年,丹尼因為一場意外,永遠的離開了1900。後來有一天1900睡不著,偷偷地來到了餐廳的一架鋼琴面前,即興彈奏了一首曲子。美妙的曲子吵醒了許多乘客,當乘客發現彈奏出這麼優美曲子的人,是一個八歲小男孩時,都覺得不可思議。

    幾年以後,1900長大成人了,同時也成了弗吉尼亞號遊輪上的鋼琴師。在一次暴風雨中,1900認了一個叫馬克斯的遊客,兩人十分投緣就成了好朋友。馬克思十分欣賞1900的音樂才華,當得知1900從未下過船時,馬克思感到非常詫異。於是馬克思就勸1900到陸地上去,並告訴他憑藉他的才華,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但因為習慣了船上的生活,1900就拒絕了馬克斯,馬克斯感到十分惋惜。

    後來1900憑藉自己的才華打敗了爵士樂的始祖傑利,從此1900聲名大噪。然後就有唱片公司要1900錄製唱片。有一天,1900正在錄製唱片,突然看到窗戶外面有一個女孩在看自己,兩人四目相對,1900對她一見鍾情。就在這時1900有了靈感,彈奏了一首優美的曲子。1900就把這首曲子錄成唱片,並要送給那個女孩,但最後沒有送成,1900感到非常失落就把唱片弄碎扔進了垃圾桶。

    後來女孩下了船,馬克斯就勸1900下船找她,1900猶豫再三終於決定下船,但在最後時刻1900還是沒有勇氣離開船,就這樣1900和愛情失之交臂。再後來馬克斯也下了船,1900就繼續在船上當鋼琴師。幾年以後馬克斯得知了弗吉尼亞號要炸燬的訊息,馬克斯堅信1900還在船上,於是就來到弗吉尼亞號找他 ,但找了好久都沒找到1900。後來馬克斯把自己當年藏的,1900的唱片碎片拿出放的時候,1900才從角落裡慢慢的出現。

    原來馬克斯當年把1900的唱片碎片,藏到了1900的鋼琴裡。由於遊輪就要被炸燬了,馬克斯就勸1900下船,但是1900執意不肯下船,還說出了當年他未能下船的原因。原來1900覺得世界太大了,自己感到陌生又害怕,寧願一輩子待在船上彈鋼琴。馬克斯無法勸1900下船,最後一個人傷心的離開,1900則和弗吉尼亞號遊輪一起炸了。

    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就一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1900的出生是不幸的,從小就被父母遺棄,沒有享受的父母的關愛,唯一的親人養父後來也去世了。這時的1900認識音樂,同時他也表現出過人的音樂才華,音樂成了他宣洩情感的工具,只有在音樂中他才能找到自我,遊輪就是他的舞臺,遊客就是他的聽眾。即使外面有更大的舞臺,更多的聽眾,更多的誘惑,但他都不為所動。有人說那是因為他從小在船上長大,從來都沒離開過遊輪,對外面的世界感到害怕,沒勇氣離開遊輪。

    我想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外面的世界太大,外面的人太複雜,對於1900這個從未在外面生活過的人來說,適應外面的時間需要很長時間,他害怕自己會被這個複雜的世界所感染,變成一個利慾薰心追名逐利的人。即使遇見了自己喜歡的人,也沒讓他最終離開遊輪。或許是他想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音樂才是他的最愛,遊輪才是他的世界。愛情,金錢,榮譽對他來說都是身外之物。天才總是孤獨的,只有音樂陪伴著他,他把自己禁錮在自己的音樂裡,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 2 # 悟心無住

    這電影是我看過最悲的電影之一。不是因為主人公死了,而是因為主人公的死對主人公而言已經是個最大的幸運。1900象徵著精神世界的理想,美國卻象徵著財富、地位、名利,具有現實意義。他的一生非常純粹,他與世人格格不入,唯一感興趣的就是鋼琴。

    1900和女孩的父親在深夜交談,老父親的生活糟透了,不僅遭到了妻子背叛,就連五個孩子也不幸染病去世,唯一留下的小女兒卻點燃了這位父親心中最後的希望。他看似平淡的敘述,實際上卻像一顆種子,在1900心裡生根,閱盡千帆,1900決定下船去尋找另一種生活。

    可走到一半,還沒有走下舷梯,他好像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所在與歸屬。他的心不再猶疑,反而突然安定。導演用大量的時間,無言地刻畫出1900的內心狀態。

    “這些城市,你唯一看不見的,是他的盡頭。拜託,讓我看看這些城市的盡頭,當我在舷梯上時,一切都很美完美,而我的大衣,也讓我很體面,看上去帥氣,而當時,我真心很想下船,但是那不是問題所在,阻擋我下船的,不是我看見的,而是我看不見的。

    在那些無限延伸的城市裡什麼都沒有,唯獨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這段話,導演視乎告訴了我們1900不下船的一個理由,因為他害怕那些他看不到的東西。因為不知道所以害怕,因為不知道所以恐懼,因為不知道所以躲避。

  • 3 # 相逢於落寞

    不管是故事本身,還是其中沁人心脾的音樂。

    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有歌以詠志,詩以詠志。並不瞭解音樂也可以把人的一切感受描摹的極至,能令人在黑暗的夜裡,在夜深人靜時,喟然長嘆。

    1900是一個時代的終結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在這個新的時代裡,大量移民湧向美國,去追逐他們的美國夢,他們當中,也許有人實現了,而有人沒有,不論怎樣,在某個船上的乘客們,他們在旅程當中,在登岸之前,都擁有一個綺麗的夢,這個夢境是一個名叫1900的年輕人創造的。

    這個夢一定還有更深刻更廣闊的時代的背景,譬如戰爭還有其它我所未知的歷史事件,不過,既然連戰爭都不曾中斷過1900的演奏,看來無論何事沒有摧毀這個夢境本身,人們能不能,願不願聽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1900是一個人名,

    他在這一年出生,大海和鋼琴構成了他的一生。出生時,他被人在鋼琴上發現。離去時,他在彈奏一架虛無的鋼琴,那是彈給自己聽的,音符早已融入到他的生命,然後,他在把生命融入大海。

    1900離去了,由1900這個年份所開創的時代也迅速變得陳舊並被人遺忘。也可以說是,1900決意把自己的生命和才華全部封存於這個時代當中,他本人和他所創造的傳奇只屬於這個時代。想想看吧,自此以後,進入美國再不用在海上漂浮6個月,但是也沒有人能聽到他美夢一般的音樂了,美國夢也因為沒有了長時間的期待憧憬而變的不那麼美麗,難以讓人執著。

    1900是一個故事,

    由於1900作為一個人並沒有留下任何蹤跡可尋,他的事情全部是由一個大胖子小號手講出來,他講的如此情真意切,細緻入微,就好象講的是自己的故事一樣,也許,他講的就是自己的故事,在這個肥胖的身軀裡面,藏著一個輕盈的精靈似的靈魂。曾經,1900穿著小號手的馱毛大衣,站在走下大船的樓梯上,最終,他返身上船,走下船他就是另一個小號手,在船上,他才是1900。

    1900是一個海上的精靈,

    他的一生從未上岸,他說,“這個城市沒有盡頭”,是啊,一旦踏上陸地,就意味陷入重重迷宮,就連精靈也是會迷失,更何況是眾人,無窮無盡的追逐成為他們的宿命,而在海上,水平線遠在天邊,也近在眼前,天與水組成的背景下,精靈可以自由自在,翩翩起舞,1990就是舞臺的主角,用他音符顛倒了眾生。若他走入城市,就會走入灰色的背景中,變成其中的一部分。“塵歸塵,土歸土。”他是一滴水,進入城市,勢必乾涸,留在海上,得到永生。

    1900是一個美國夢,

    和《阿甘正傳》中的美國夢不同,1900的夢更象是個前奏,是為了讓現實所打破。現實的夢是“值得為之奮鬥的”,是“......我去看你的時候,你會向我介紹你孩子的母親,還會邀請我一起共進萬餐,......”,這個夢是多麼的具體和美好。還有另外一個,一個漂浮在海上的夢,非常美妙和廣博,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呈現出來,在這個影片裡是鋼琴,還可以有其它的版本,也許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版本。阿甘的夢由於不斷的奔跑得以成就;1900的夢,以其無處不在,成為傳奇。

    1900就是音樂,

    鬥琴的情節已經成為永恆的經典,爵士樂作為音樂的一種演奏方式,並無可能勝於音樂本身,其它有自己獨特的名字的音樂也一樣。1900的音樂就象是從心底流淌出來的一樣,在他的身上已經沒有了演奏這回事。

  • 4 # 影視圈Magazine

    1998年,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的電影《海上鋼琴師》於義大利正式上映,該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電影上映之後,收穫了諸多好評,它與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的《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並稱為“時空三部曲”。

    時隔21年後的今天,《海上鋼琴師》於內地重映,曾經讓人拍手叫好的鬥琴場面以及悠揚的音樂再次喚回觀眾的記憶,而主人公1900的經歷也同樣引起了許多人的深思。

    1900在船上出生,並在船上渡過了自己的一生。他是一名才華橫溢的天才鋼琴師,憑藉他自身的天賦,若想融入真正的世界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並且他還能夠獲得超出常人的財富與地位,但這些都無法令1900下船,他選擇堅守在有限的琴鍵之上。期間,1900遇見了自己心儀的女孩,並想為之做出改變,但最終1900選擇固步自封,留在了船上。

    影片的最後包裹著濃郁的悲傷氣息,我為好友的無可奈何傷心,也為1900最終的選擇傷心,但這種傷心沒有出口,因為畢竟這樣的結局正好符合1900自己的心願,只是不免令人可惜與傷感。

  • 5 # 嫂子很不錯

    也許,天才總是孤獨。觀看中,一真希望他能走下船。最後才明白這就是天材的執念。郵輪對其他人不過是個過客,卻是1900全部的世界。

    1900把自己禁錮於自己的音樂中,也同時把自己禁錮於自己的世界裡——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所生活著的Virginian號豪華郵輪。

    對於1900而言,音樂,是用來娛樂自己的——他永遠為了自己而彈奏著,永遠不讓自己的音樂和自己分離。

    1900的存在很特別麼?未必,他的生命因為沒有踏足過真實世界而顯得尤為純淨和清澈,甚至純淨和清澈得不能夠生活在這個真實的現實世界裡。最適宜他生活的地方,是Virginian,一個漂浮在海上的烏托邦,一個能夠讓1900這樣純粹且單純的音樂聖徒棲息的地方。他不能,也不應該走進我們的世界,我們的世界對於1900而言,太骯髒,太複雜了。

    究竟是1900把自己禁錮在狹小的空間裡了,還是我們讓陸地桎梏了我們自身?城市裡有著成千的街道,我們迷失於其中,看不到天的盡頭,而大海以其廣博的胸襟,容忍並珍藏了1900這個特異的存在,也甚至是因為大海的廣博,1900看到了世界的盡頭。

    影片中有兩個鏡頭很讓我感動,一個是因為其藝術性,另外一個則是單純的感動——對一個膜拜音樂的人發自內心的由衷感動。

    當1900從甲板上緩緩走下舷梯時,攝影師並不像其他同類鏡頭的處理方式那樣,由近及遠的慢慢拉長景深,而讓作為主體的1900的身影在以龐大的Virginian號做背景的環境下,越變越小——這是一種真正的渺小。攝影師選擇了另外一種處理方式——幾乎是前無古人的處理方式——當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時,鏡頭以同樣的緩慢和凝重由遠及近,最後漸漸定格,轉而我們看到的是從舷梯後方的角度拍攝的1900沉重的腳步,以及透過舷梯的縫隙和1900雙腳展示給觀者的紛繁而凌亂的城市。而後,我們從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個別樣的城市——張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囂著自己的浮躁,揚揚自得的伸展著櫛比的高樓和煙囪。

    很特別的表現手法,當影片行進到最後,Max問及1900為何不願意離開Virginian的那一瞬間,我們就不難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鍵太大,音樂無從而生;城市太大,我們無從而生……

    而另一個鏡頭,在Virginian被炸燬的前一刻,忽然一雙手,乾枯的手,輕輕的擺放在觀者眼前,然後這雙手開始在空氣中彈奏,背景音樂是那首美妙的樂曲——1900為了心愛的女孩所即興演奏出的愛語。鋼琴的聲音,尤其是這樣以單音為主的簡單旋律,總是顯得特別的乾淨和輕靈,彷彿是1900那顆安定的心一般,平緩的旋律傾瀉著柔情,不僅是對那個曾經出現在1900生命裡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著鋼琴、膜拜著音樂時,心裡自然而然的散溢位的柔情。

    還有一些細節化的東西。

    影片的前半部流淌著明快和歡樂的音樂,而後半部則幾乎都是以那段1900唯一留在人間的那段短曲及其變奏——空靈短巧,細微孱弱得如同1900具備自閉潛質的心靈。

    而影片另一個不得不說到的細節,一般的回憶錄式的影片在回憶部分總會製作成比較灰暗的色調,而在《海上鋼琴師》裡則完全顛覆了這個傳統——我們所看到的Max的敘事時間裡,影片呈現出一種陰暗的效果,彷彿是Max所生活著的戰時亂世所帶給Max以及和Max生活在共同的時代背景下的那些芸芸眾生的心理——陰冷、悲傷、困苦、頹廢。而當Max開始回憶過去和1900在維吉尼亞號上的生活時,影片的色調轉為鮮豔而明快的亮色。可是我們不難發現,從1900第一次也是此生可能僅有的一次邂逅愛情——無望無果的愛情起,原本海面的晴澈和湛藍被一種潮溼且傷感的連綿不絕的陰雨所替代了。那個姑娘出現的時候,舷窗外是霍然騰起迷霧的大海。而後,在Virginian的甲板上,大雨滂沱中,1900訥訥的看著那個被一襲黑衣和一把黑傘籠罩著的姑娘,張開嘴,妄圖說些什麼,繼而卻有無奈的閉上了嘴巴——用言談與人溝通,始終不如用音樂來得更流暢。即使雨停了,天氣卻依然繼續陰森著,於是1900只得和那個不知名的姑娘在一偏陰霾和湧動的人流中道別。

    另外關於以爵士樂作為影片的主體音樂型別。

    爵士樂很奇妙的,居然可以一邊表現著別有憂愁暗恨生的情意,一邊又可以跳動出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嘲諷的音符。爵士樂的自由節奏全然破壞了過去那些傳統音樂的模式。如同1900自身一樣,以其的存在嘲諷著這個無聊的世界,同時卻又不得不為自己的出生黯然傷神不已。

    總之,很值得一看,很值得品味——音樂,其實就只是表達我們自己的另一個方式而已,只不過1900比我們任何人都表現得更為極端。

  • 6 # 昊天娛樂圈

    "hey kid, give us a tarantells."這幕一船客要求1900奏琴一曲.他答道,"And you ,show me how tarantells goes paish.

      不能以此指摘人情的冷漠,可的確是在1900心上又劃了道寂寞的傷疤,他的單純就像遊走在琴鍵上的旋律,給一批批暫局的行人共饗.音樂的縈繞下,人們都浸浴的欣喜的純粹的音符中,隨之徜徉隨之躍動.

      然而時間的步伐卻不允許時人停歇,一但到達目的地,餘音未止,人去樓已空.

      這樣一個對比,僅留下1900苦澀的笑,禁止了琴絃的顫動,這是他的寂寞.縱使寂寞,1900並未去尋找他那份沖蝕寂寞的快樂——上岸。這是為什麼呢?把寂寞卸在他身上的,正是岸上的人們,他們,“chasing some place far away,where there is always summer",快樂並不在岸上,它只是慾望的一張封面,這個一顆單純的心,如若掉了世俗的泥淖,他不僅沒有快樂可言,連唯一的鋼琴天賦都要付之東流。

      還有,他與那女孩邂逅時的心動,他一系列舉措想刻意接近那個女孩。一幕女孩迎面走來時,他正躊躇著打招呼的方式,二人以擦肩而過,這也是暗示著這份感情的羸弱,一個愛人,當沒有相遇,或者沒有相識時,都只是彼此的陌生人,一方的心意,於另一方是虛邈的,這點又是何等可悲,愛情方面,想要同分量的付出是永遠達不到的。

      恩,這就是我的感悟。

  • 7 # 一盒蟹黃

    Hi,大家好!我是娛樂領域創作者,我喜歡娛樂八卦,喜歡看熱點新聞,喜歡分析明星的有趣故事,我是一個喜歡看娛樂新聞,以及分享娛樂新聞的人。我喜歡體驗這種快樂,分析明星人文的心理變化,以及遇到的事情,針對這個問題,以下是我的觀點和分享,希望大家喜歡。

    在那些無限延伸的城市裡什麼都沒有,唯一沒有止境。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止境,國際的止境。”這段話,導演視乎告知了咱們1900不下船的一個理由,由於他懼怕那些他看不到的東西。由於不知道所以懼怕,由於不知道所以驚駭,由於不知道所以逃避。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分享和觀點,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分析。同事也祝福我們的明星能在事業路上越走越好。

  • 8 # 土金魚

    十年後重看才真正瞭解本片想表達的是什麼?影片表層是在講述一個傳奇鋼琴師的一生,實則在緬懷二十世紀初那個單純、浪漫、藝術人文氣息濃郁、古典又唯美的時代;1900是藝術與純粹的象徵,他與船的結局象徵了那個年代無可挽回的消逝。但影片真正要審視和反思的卻在畫外:全球戰爭、投射人類無窮無盡慾望的現代文明,都一點點摧毀了那個年代平靜美好的年代,透過對主角命運的惋惜,影片從一個切面傳遞出對1900初那個年代的追懷和感傷。

    導演的視聽呈現真的厲害:不僅是鬥琴環節眼花繚亂的特寫剪輯,諸如舷窗的視角、海浪翻滾時的鋼琴演奏、主角心理和情感變化時的抒情片段,都與音樂貼合得天衣無縫!十年後重看,儘管覺得故事稍淺,但依然奉為經典。

  • 9 # 羅小胖聊娛樂

    1. 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故事的最結尾,小號手在聽了1900的話之後,為什麼沒有再堅持讓1900下船,為什麼明知道1900會死,仍然留他在船上,因為他真的懂1900,他知道屬於大海,屬於自己無邊無際的關於藝術的想象,他有屬於自己的世界,他不同於凡人,凡人追求的是地上的六便士,而他追求的永遠是月亮。

    2. 天才也會害怕,天才也是人。1900從小就表現出來超出常人的藝術天分,他出生在海上,從沒有下過船,他是那艘船上的瑰寶。正如他自己所說,鋼琴有88個鍵,一艘船上最多也不過上千人,他接觸的是有限的人,有限的事,這些東西能為他帶來安全感。所以準備下船的時候,當他看到遠處無限蔓延的高樓,他能想象到的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就非常有限了,我相信他是真的害怕,也正是這樣的懦弱,讓他雖然是藝術上的天才,但也是一個害怕未知的普通人。所以我們才能對這部電影感同身受,因為我們也會害怕,會懦弱,對我們無法預料的事情感到恐懼,繼而想要逃避。

    3. 對一個人的喜歡的藏不住的。曾有人說,喜歡就像咳嗽和噴嚏一樣,隱藏不了。1900也愛上了船上的那個女孩兒。想要把唱片送給她,卻最終猶猶豫豫沒有敢靠近,只敢夜裡的時候去偷偷親她一下。這一段大概戳中了不少人的內心,有些愛是大膽不計後果的,但是有些愛,是小心翼翼不敢靠近。

    4. 鋼琴只有88個琴鍵,但是藝術是無邊的。人們之所以能用有限的東西創造出無限的價值,是因為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加持。1900雖然生在船上,但是他聽過很多故事,他有無邊的想象力,也就是因為這樣,他創造除了一個亦真亦假的世界,這個世界裡面有他的鋼琴曲,有曲子裡的故事,還有船下他沒有踏過的那片土地。

    5. 人生裡,離別是常態。成年以後會越來越覺得,交朋友不會太過走心了,以前的好朋友,走著走著就散了。小號手在最後一次下船之後,再見1900也是很多年之後了。1900屬於海上,而小號手屬於陸地。生活裡我們經常說再見,但是很多再見就成了再也不見。時間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離別就成了人生裡的常態。【雖然我們互相笑著說“回頭見”,但我們都心知肚明,分離即永別。】

  • 10 # 十三盤娛樂

    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1900年美國一躍成為世界工業生產第一大國。如果你翻看1900年左右美國的街景圖一定會非常驚訝,早在約120年前美國的城市發展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在那個時代,美國在西方國傢俱有崇高的精神象徵地位,是自由國度的代表,大量的歐洲移民湧入美國,是美國曆史上的第三次移民高潮,每年新增移民人口近百萬,乘坐巨輪就是當時主要的交通工具。

    《海上鋼琴師》的故事發生的背景就是那個年代,巨輪也是那個時代極具象徵意義的事物。故事的主人翁1900被遺棄在頭等艙的鋼琴上,被新增煤炭的工人丹尼·博德曼收養。有一天丹尼·博德曼被大型吊鉤砸中,最後身亡。1900又變回了孤兒,但是有一天1900坐在了鋼琴前,彈奏起了美妙的音樂,沒有人知道他什麼時候學會了彈琴,好像與生俱來,而且是天才中的天才。

    就這樣1900成為了這艘巨輪的鋼琴師,負責給客人們彈奏音樂。這個故事從1900年一直到1933年,經歷了幾個關鍵的歷史時期,這艘巨輪上就像一個時代的縮影,1900帶著大家去經歷世界的變遷。

    船上的人看到美國的那一刻都會驚呼“America!”

    這一幕在電影中多次出現,是20世紀初的一種社會現象。當時從歐洲坐船去美國大概要1周時間,船票也不便宜,很多人都是移民,去了就沒打算再回歐洲了。美國在這些新移民的心目中是一個十分嚮往的國度,用日思夜想來形容也不為過,當他們終於到達了自己心中想象的樂土的時候,自然有了一種興奮情緒的宣洩,吶喊就是他們心中對美國的致敬。

    但是時代每一次的變遷,都是有得有失,不見得每個人都能適應那種變化,吶喊的背後,還是要繼續面對生活的骨感。

    1900的養父是生活在真正的社會最底層

    在美國,雖然從19世紀就已經開始努力廢奴,給予黑人更多的平等權利。但是在1900年,黑人依然面臨著諸多的不公,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在法律上。在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整艘巨輪的加煤工人幾乎都是黑人,這就是那時候的社會現實。

    所以在電影裡工人們都諷刺1900的養父,說1900之所以被遺棄在頭等艙應該是希望他被富人收養,沒想到自己卻被一個黑人工人收養了,有一定的諷刺意味。

    1900天生不羈,是對時代的一種對應,和麥克斯相遇的一幕瘋狂魔幻

    一直都很喜歡1900和麥克斯相遇的一幕,1900邀請麥克斯坐在他的身邊,開啟鋼琴的防滑鎖,鋼琴隨著洶湧的海浪旋轉,1900卻在上面淡定地彈奏。

    整座鋼琴就像一個舞者一樣,化身為人,在跳優美的圓舞曲。這一段相當的魔幻,因為如果理性一點想就會覺得不大可能,鋼琴哪裡有這麼聽話。但是正是這段有點荒誕的、有點魔幻的一幕,魅力無限。1900的那種肆意、那種放蕩不羈和自由,表現得淋漓盡致。

    1900的音樂來自於他對這個世界的觀察,他用音符把它描繪出來

    麥克斯問1900,這些音樂是怎麼來的,1900告訴麥克斯,他讀到的四個人物的內心。一個和情夫殺夫私奔的女人、一個滿懷心事的男人、一個看破紅塵的妓女還有一個從低等艙裝成頭等艙乘客的男人。

    麥克斯驚訝了,1900對人物的觀察細緻判斷準確,最妙的是他的每一段即興的音樂都能恰到好處地和他所說的每一個人物對應,1900是世間獨一無二的音樂天才。

    但是從1900的眼中看到的這四個人,其實都代表著想去美國重新開始人生的這樣的一個群體,他們原來可能都有各自的不堪回首的故事,要不然也不會輕易放棄原來的生活,但是到了美國,一切就是從0開始。這些形形色色的不同的人物,就是1900源源不斷的靈感。

    也許正是因為1900沒有合法身份,他從來沒有下過船,所以他的心靈有一般人所沒有的通透,其實1900和麥克斯相遇的時候他已經27歲了,但是他的心思還是純淨得像個小孩。

    和爵士樂的高手鬥琴,1900的孩子性被激發了出來

    1900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對於他來說,一切其實都是比較淡然的。一開始撞壞了船的裝修無所謂,樂隊要求他演奏普通曲子他也不聽,一直都是我行我素,非常淡定。

    1900的演奏的感染力太強了,也讓他的名聲透過船上的遊客把它帶到了陸地上。一位號稱是爵士樂的發明者的鋼琴演奏家前來找1900鬥琴。這一段應該算是電影裡最好看、最秒、最激動人心的一幕了。

    和大家原來想象的不一樣,一開始1900完全處於下風,因為1900根本不知道鬥琴的意義是什麼。對於他而言,欣賞音樂,聽別人的音樂才是他享受的東西。所以在傑利·羅爾·莫頓演奏第二首曲子的時候,他感動得淚流滿面。他是用最純粹的心去感受音樂,不是為了比賽而來。

    但是傑利·羅爾·莫頓覺得1900在消遣自己,因為1900第一首彈了聖誕曲,第二首居然直接彈奏了莫頓一模一樣的旋律,簡直就是不把他當回事兒。所以莫頓生氣了,對1900直言:“下一首用屁股去模仿吧。”

    1900就是一個單純的孩子,哪裡受得了這種激將法,第三首歌,1900展現了他超凡的彈奏技巧和速度,最後用琴絃的熱量點著了香菸。1900碾壓性地贏了,但是這對於他來說無關重要。

    這一場鬥琴其實充分反映了1900的純粹,純粹地像一個孩子。如果不是這樣的單純,誰又會為對手演奏的曲子感動到淚流滿面。

    傑利·羅爾·莫頓真有其人

    爵士樂其實就是在這個時期剛誕生不久,大概的起源時間就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而電影裡的爵士音樂大師是有真人原型的,傑利·羅爾·莫頓(Jelly RollMorton)確有其人,被稱為爵士樂鼻祖之一,確實是牛人,不過本尊卻是一位白人。

    這位傑利·羅爾·莫頓也確實如電影中表現的一樣,是一位比較自我感覺良好的音樂家,因為經常誇大自己對爵士樂的影響,以及號稱自己在1902年發明了爵士樂,導致他長期為人所不齒,大家都認為他愛慕虛榮、還說謊。

    在電影裡,莫頓的牙齒上鑲嵌著鑽石,那種浮誇表現得太極致了。

    有人專門到船上給他錄唱片,他看了她一眼,墜入了愛河

    鬥琴贏了,有人要給1900出唱片,帶著機器到船上給他錄唱片。正在錄的時候,視窗上出現了一個倩影,1900就那樣一直隔窗凝視著她,他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墜入了愛河,但是他的曲子就這樣自然而然地彈奏了出來。這也是1900演奏的那麼多曲子裡最動人的一首。

    這一幕的畫面處理真的太妙了,隔窗凝望,空間的對比,1900那種渴望的眼神,妙到毫巔。而在錄完以後,1900卻不捨得讓唱片公司把母片帶走,對於他來說這是他最寶貴的音樂,或者說是他最寶貴的感情。所以他說了一句“我的音樂不可以離開我”,對於他來說音樂是有生命的東西。

    被荷爾蒙強烈刺激的1900似乎變了一個人,那種瘋狂可能只有對待音樂是一樣的。他去三等艙找到了女孩,還趁著她睡著的時候偷吻了她。而1900其實見過女孩的父親,一位流浪口風琴音樂家,所以他終於和女孩說上了話,女孩讓他有機會上岸去找她。

    1900決定上岸,去尋找愛情,但是下船下到一半的時候,他轉身回去了

    沒有人知道1900為什麼最後又後悔了,只有在影片的最後他說出了真相,他看到紐約的高樓林立的城市景象的時候,他做了一個比喻。鋼琴的88個鍵是有限的,但是他可以彈奏出無數的音樂。而城市就像一座有無數琴鍵的鋼琴,他不知道該怎麼去彈奏。

    對於1900來說,他一直都只生活在這艘船上,巨輪就是他全部的世界,在這個有限的世界裡他很舒適,輕鬆駕馭。但是如果到了城市裡,他的世界忽然擴大了無數倍,而且是一個已經高度進化的世界級城市,這種世界的擴容對於他來說是痛苦的,難以適應的。

    在我心裡,我一直都有一種我自己的理解:

    1900就像活在這艘巨輪上的一個折翼天使,他天生不凡,但是飛不走,他只能呆在船上。他也不願意登上陸地,那就跟下凡一樣,是一種褻瀆。只有在船上的時候,他才能繼續擁有天使的靈魂。

    “我本是天使,我又何須下凡呢!”

    1900最後拒絕了麥克斯的邀請,選擇了殉船

    麥克斯說他想和1900一起組建樂隊,一定能大紅大紫,但是1900不為所動,而且他選擇了和巨輪一起化為飛灰。這是一種非常極致的藝術表現手法,巨輪就是1900的全部世界,有一天這個世界要毀滅的時候,雖然有人開來了方舟接他,但是他拒絕了。

    在這艘巨輪上,1900已經看夠了人生,包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00用音樂撫慰逝去的靈魂。1900形容,那一刻,士兵似乎只感覺到了音樂,而忘卻了死亡帶來的恐懼,可以安詳而去。

    作為這個世界的觀察者,1900累了,整整33年,他看了這個世界33年,也孤獨了33年,他已經不想再去重啟人生。他選擇了和他的世界一起終結,天使最終還是會回到天堂。

    《海上鋼琴師》讓我想起另外一部神作《鋼琴家》

    《海上鋼琴師》講的是純粹和自由的靈魂故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而《鋼琴家》則是表達了一種極致的真實,完全是相反的兩個路線。

    《鋼琴家》是透過一位波蘭的猶太人鋼琴家的經歷,帶著觀眾去親身體驗納粹暴政的真實殘酷。裡面的聲效堪稱經典,那種死亡來臨的真實感,就像就在你的身邊。同樣是透過鋼琴家帶出一段歷史,但是卻把真實做到了極致。

    如果有興趣,去看看《鋼琴家》也是不錯的選擇,對比一下極致浪漫和極致真實帶來的迥然不同的心靈震撼。

    結語

    在1900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最純粹的自由精神,他始終都在追尋精神上的自由而不是肉體上的自由,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寧願選擇毀滅,也不接受被這個煩囂的世界所束縛,他是真正的天使,天使即使折翼也不願下凡。這部電影已經過去了20年,現在復刻再現,依然是那麼的震撼和有味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到有什麼曖昧到極致的句子有哪些,可以分享分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