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薩妮兒
-
2 # 常德原創
我的爸媽沒有這樣。因為我很寵他們,週末一般都會抽半天去陪他們,態度溫和、語氣溫柔,所以,我爸媽很依賴我,有脾氣會衝我發,沒有卑微。
-
3 # 健康公益人
父母老了出現不自信,需要我們更多呵護。多問父母的感想,多多尊重他們的建議。讓他們感到自己還有發光發熱的作用!
-
4 # pgxANMINGZHI
跟父母講不要如此,父母是給自己生命的人,無論父母將來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都不會嫌棄,會照顧體諒他們。根本不要在兒女面前顯露卑微,養兒防老。關愛老人讓他們感受到了你的愛護和關心,慢慢釋懷的。
-
5 # 吃個橙子
發現我的話語在家裡變重要了,父母開始依賴我了,很多事我只是隨口抱怨了一句,他們就放在心上好久。
怎麼會這樣,好心疼,所以我儘量讓自己說話經過大腦,因為我知道我的話傷害力有多大
-
6 # 葉知秋10408
原因何在?是爸媽覺得自己老了,是對兒女的負累,情感上怕兒女嫌棄,或覺得給兒女添了麻煩,影響了兒女的快樂。其實這是父母的愛。那麼,兒女只有用反向的愛去化解。當父母覺得兒女不會嫌棄,甚至覺得自己不是兒女的包袱時,這個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
因此,兒女一是可以多與父母交流和互動,讓父母感受到你的愛。二是讓父母的認知改變,透過經濟上的,親情上的關懷,讓父母安心。三是多幫父母建立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愛好和事情,讓他們享受晚年的快樂。
-
7 # 花姐124716291
謝謝邀請[祈禱]標題所問感同身受。[比心][比心]在此應感謝提問的這位,起碼他(她)感受到了父母親的心理狀態,算是一位善解人意的一個孩子。[贊][贊][祈禱]父母親在孩子面前的卑微,我覺得現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普遍現象,別問為什麼?因為我正經歷著。主要原因是現在孩子少,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情感特別是對親情的渴望,但孩子們就業生活壓力又大,父母親既體恤又渴望孩子們中糾結,加之兩代人受教育或出生年代不同存在著代溝,總是生怕哪裡做的不好引起孩子們的不愉快或反感,所以處處小心翼翼投其所好著。……解決辦法:兩代人多團聚多交流,在此過程中彼此當朋友當知已,換位思考,常言道!理解萬歲!畢竟是血脈相連,金誠所至金石為開!
-
8 # 熾天使劇透社
我個人認為父母所謂的卑微取決於做子女的,你做的到位了,他們怎麼會卑微,你如果自已不注重這些,,無形中肯定會讓他們產生一些想法,從而變的卑微,他們老了其實就跟小孩一樣,你像小時候父母寵你一樣去寵著他們,他們心裡知道,但心情肯定是不錯的,心情不錯,哪裡來的卑微
-
9 # 一蓑煙雨任平生1868
這個問題我也在面對,父母沒和我在一起住,今年春天我父親去世了,剩下老媽一個人單過。我去商量了好幾回,讓她搬來和我們在一起住,這樣能有個照顧。可是老媽不願意來,一個是自己的老房子住習慣了捨不得。二個是到我這來認識的人少,沒地方串門。我只能沒事多去幾次,但是我發現老媽在我們面前總是小心翼翼的,處處在討好我。這讓我很是心疼!我多次告訴她,你不用這樣,我們給你買吃的用的都是應該的。可是老人還是一直小心翼翼的!每次看到老人這樣我總有一種想哭的感覺!誰能有好辦法?求指點一下?謝謝了[祈禱][祈禱][祈禱]
-
10 # 有顆快樂平常心
我爸就這樣,感覺心疼的生氣,都快70了,還不讓我們任何人管,還給我們姐仨錢,一天也不閒著的幹,就怕給我們添麻煩,還不讓我們花錢給買東西,你要帶他出去吃飯,他到飯店就說我不餓,你們吃,還真不吃,氣死人。我生氣了是真說他,說完了他就能吃了[捂臉]但是我過後再哄他,感覺到現在老爹記憶力也差了,真希望時間能靜止,別再讓他變老。我姐,我妹都愛順著他,但是她們都說不聽他,我爸就怕我,我給買吃的穿的,他要喊,我就告訴他不要就扔了,結果比她們都管用[呲牙]
-
11 # starrysky103975636
那是因為遇到好父母了,好好愛他們吧。我爸媽還卑微?一個比一個兇還不講理。覺得他們永遠都是對的。我都三十多歲了照樣天天大聲吼我
-
12 # 天河水29209501
然後我就告訴我媽還能繼續集鑽卡,特意拍了圖片發過去告訴她鑽卡是什麼樣子的,怕她看不明白,特意給鑽卡編號,問她都集到什麼鑽卡了?結果我媽直接回了一句:我的鑽卡怎麼沒有編號?忽然之間我覺得有點難過,人老了理解力怎麼會這樣了?我媽可是老師啊!
然後我就急忙穿衣服往我媽家跑,路上聽見手機有微信影片聊天的響聲,因為戴著手套,外面又冷,最主要的是我用不了五分鐘就能到我媽家,然後我就沒接電話,等到我敲門的時候,我媽看見我驚奇的問:你咋跑來了?路這麼滑。我笑著說:教你集鑽卡啊!然後我發現我媽一直在討好我,我走的時候非得給我拿箱牛奶,我看著她說:媽!這牛奶不是前幾天我剛給你送來的嗎?你讓我拎走幹嘛啊!我不希望看到我媽討好我的樣子!這讓我很難過!我還是希望看到原來那個有點強勢、做事雷厲風行的媽!
-
13 # 華語曉林—心靈驛站
針對老人是後來搬到了子女家裡住,這一情況分析:
第一,是老人們在自己的故鄉住了好幾十年,有了自己習慣的生活規律。周圍也有自己的老友親朋可以聊天,打招呼,甚至是開懷大笑,亦或是發點脾氣。到了子女這裡,一切都是陌生的,誰都不認識,哪都不熟悉,即使住了幾年,也很難交到像老家好友那般的朋友。我們如果回父母的老家,也一樣會有一種拘謹,因為好多鄰里也都不熟悉了。
第二,子女白天都需要出去工作,晚上回來有的人需要照顧孩子,有的人需要去鍛鍊,有的人需要去學習,即使看電視,年輕人看的,老年人也不會喜歡。每個房間都安排電視的話,那感覺更是有了距離感。還有一點就是手機,大人都低頭刷手機,孩子低頭看書學習。
由於缺乏溝通,所以平時偶爾抽出一小時,放下手機,放下電視,放下應酬和父母談談心。
假期多帶老人出去旅遊,增進融合感。或者帶著孩子,老人出去一起採摘啊,踏青啊,放風箏啊,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也是找機會讓老人瞭解現在的子女世界。
可是現在子女長大了,徹底獨立了,都有了自己的一套習慣。和他們的習慣甚至是平行發展的了。所以子女作為此時的強勢群體,應該積極去溝通,去找到那個讓你們都感動的“交集點”。此時要把父母當成孩子一樣維護關係。一切從正面的角度去溝通,不躲避,不逃離,這樣心存的疑慮和拘謹就會慢慢開啟。當然了,一切還是以尊重老人想法為前提。
再強大,也還是父母的娃;再柔弱,也是娃兒的父母。生活的事實就是這樣。
-
14 # 高婷婷17
針對老人是後來搬到了子女家裡住,這一情況分析:
第一,是老人們在自己的故鄉住了好幾十年,有了自己習慣的生活規律。周圍也有自己的老友親朋可以聊天,打招呼,甚至是開懷大笑,亦或是發點脾氣。到了子女這裡,一切都是陌生的,誰都不認識,哪都不熟悉,即使住了幾年,也很難交到像老家好友那般的朋友。我們如果回父母的老家,也一樣會有一種拘謹,因為好多鄰里也都不熟悉了。
第二,子女白天都需要出去工作,晚上回來有的人需要照顧孩子,有的人需要去鍛鍊,有的人需要去學習,即使看電視,年輕人看的,老年人也不會喜歡。每個房間都安排電視的話,那感覺更是有了距離感。還有一點就是手機,大人都低頭刷手機,孩子低頭看書學習。
由於缺乏溝通,所以平時偶爾抽出一小時,放下手機,放下電視,放下應酬和父母談談心。
假期多帶老人出去旅遊,增進融合感。或者帶著孩子,老人出去一起採摘啊,踏青啊,放風箏啊,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也是找機會讓老人瞭解現在的子女世界。父母之所以拘束,更多的還是對自己孩子具體工作,交際應酬的不瞭解,他們不曉得孩子究竟在做什麼。心理感到空空的。畢竟小時候的子女是完全依賴父母的。這種依賴也是父母堅強,努力,幸福,信任的來源。
可是現在子女長大了,徹底獨立了,都有了自己的一套習慣。和他們的習慣甚至是平行發展的了。所以子女作為此時的強勢群體,應該積極去溝通,去找到那個讓你們都感動的“交集點”。此時要把父母當成孩子一樣維護關係。一切從正面的角度去溝通,不躲避,不逃離,這樣心存的疑慮和拘謹就會慢慢開啟。當然了,一切還是以尊重老人想法為前提。
再強大,也還是父母的娃;再柔弱,也是娃兒的父母。生活的事實就是這樣。
-
15 # 邂逅遇見
這個問題有共鳴,有同感!剛剛打了電話給父母,冬天到了,問他們需要什麼?午飯吃什麼?要不要訂個外賣?家裡的暖氣熱不熱...
曾幾何時,從小處處照料呵護我們的父母突然一下子就老了!
就像那首歌裡唱的“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女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鹽半輩子
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和父母是分開住的,長大了,各自成了家,工作、孩子、各方面的壓力時時湧來,時常會忽略了父母。他們的年紀越來越大了,已經是八十歲的人了。行動也不似從前敏捷,各種病痛也開始越來越多。
上次回去時父親不小心扭到了腰,很痛,檢查發現骨質疏鬆。父親是愛運動的人,保持每天早起散步的習慣。他們兩個獨自生活,不願意給子女增添麻煩。母親糖尿病幾十年了,各種老年病更多,幾乎全靠父親照顧。
說了很多次接他們過來一起住,大家互相照應,但他們總是怕添麻煩,固執地不肯。
想想挺心痛的!
中年人的“上下兩難”的確很難!
十多年前兒子出生時,父母來小住了一段時間,幫助照看一下小外孫。一起出門時,我推著嬰兒車走在前面,到家時父母有些喘地說:你走得真快,都追不上了!
心裡不禁酸了一下,粗心的自己忽略了他們。
在家裡,他們總是搶著想做點什麼,但每次又擔心自己做不好,總是做完一件事後急於像你解釋一下:這個菜洗了好幾遍,肯定洗乾淨了。那個衣服肥皂搓了三遍,沒有味兒了...
這樣的解釋總是讓我心裡不舒服,感到父母和我之間有著隔閡。
他們在這個家裡總感覺不自在,自己是“外人”一般,感到自己老了,事事處處需要別人照顧,心裡總是過意不去,想努力多做點什麼,證明自己還不老,還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進步,老年人無論從精力還是精神上的認知與參與都是遠遠落後於時代的。
他們常常會有“力不從心”被拋棄的感覺,即使在兒女家裡也會有一種“多餘”的失落。
假期回父母家,帶給他們的東西,他們其實是需要的,是喜歡的,但心裡又是帶著“歉意”的,不忍心的,本就幫不上太多忙,又讓你為他們破費,是真心過意不去的。
於是,他們會憑著過去的記憶搜尋你那時喜歡吃什麼?不時買回來給你個“驚喜”,殊不知時過境遷,這些“驚喜”早已變了“味道”。
他們為你的成長自力而讚歎!因為記憶中你依舊就那個“不諳世事”的毛丫頭。
在你的面前,他們總是拘謹著,不安著,總是為麻煩你而感到自責。
下樓時搬起母親的輪椅走得飛快,推著她遠遠的去溜一圈作。母親又心疼得你不得了:我的小寶貝,累壞了吧?都是媽媽不好!
常常會問自己:父母為什麼會這樣的”客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也許是從我們長大成人,各自成家開始,
也許是從他們年紀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多出現問題開始,
也許是從我們忙於自己的工作生活疏於關心他們開始,
也行是從他們感到自己已經跟不上社會的進步發展,被遠遠落下開始...
也許還有更多的,是從他們內心的失落與自卑開始。
他們感到不再被子女需要,不再被單位認同,不再跟得上社會發展...
也許在他們心裡,自己已經是個沒有用的人,什麼也做不了,反而麻煩別人,感到是如此的”卑微“。
”隔花人遠天涯近“,真正拉開距離的,不應該是路程的長短,而是心的遠近。
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他們,即使沒有影片電話可以面對面,但一個普通的電話也會拉近和他們的距離。保持每天打電話,並把它養成習慣。
爭取好好和他們說話,沒有責備,沒有埋怨,沒有不耐煩,
爭取假期多去探望,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多找話題和他們聊天,哪怕是三姑六婆的家長裡短,也要聊起來”津津有味“,
多讓製造些機會,他們做自己力所能力的事情,讓他們有”成就感“,
多誇講,甚至”溜鬚拍馬“,只要你夠真誠。
他們其實一直都是我們小時候的那個父母,他們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雖然很沉默,常常被我們忽視,甚至沒有覺察,
但他們對我們的關心和愛是始終沒改變的,即使細小,即使”卑微“,
這樣的小心翼翼,這樣的”卑微“,都是他們最好的關心與告白!
-
16 # 瑩潔時光
我想父母老了以後的小心翼翼和卑微,主要會在以下場景:
1. 老人和孩子同住。這時候覺得這個家不是自己家,對這個家裡的物質設施沒有把控感,甚至會因為不懂一些電器的操作而退避三舍。不是自己家,自己原本的生活習慣需要改變,不能想怎麼來就怎麼來。
這種時候孩子可以多和父母聊天,主動帶父母適應城市生活,主動教父母學習新的生活技能,比如用微波爐啊,用電腦啊,用比較複雜的電飯煲啊。買來好吃的東西先讓父母吃啊……當我們願意把家裡的物質分享給父母,他們也會感受很好,覺得這個家也是我的家。
2. 父母覺得孩子長大了,自己說的話也聽不進去了。這時候父母會失落,覺得自己也沒什麼可以交給孩子。
我們做子女的,注意和父母溝通的態度和方法,不要表現出不耐煩,不要表示蔑視。儘量看看父母的話裡,有沒有值得自己考慮的因素,如果有,一定及時給父母正向及時反饋。你一句“爸,你說的太對了。幸虧你提醒!”都會給老人特別大的精神鼓舞,讓他們自信。
如果真覺得父母意見沒有可取之處,那麼也請耐心聽完,不要隨意打亂。父母嘮叨,還不是為了我們好麼?自己的態度我們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3. 老人覺得自己不工作了,呆在家也閒的慌,子女可能害怕婆媳矛盾或者隔代教育矛盾,也沒有讓老人參與扶養第三代的工作。老人就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時候我們多鼓勵老人出去走走,旅遊一下,多拓展自己的老年朋友圈。還可以培養老人的愛好,上上老年大學,讓老人覺得我不是孤獨的,我不是沒用的。特別是空的時候,一定多帶自己的寶寶回家看看父母。老人看到自己的孫輩喜歡自己,跟自己親熱,也會極大得鼓勵他們的自信。
總之,讓老人覺得自己有價值 被人需要,是破除自卑和小心翼翼的最大法寶。
-
17 # 晨曦在雲端看悟空
敞開心扉的跟他們說你所看到的、你所想的,開導他們,讓他們在有限的時光裡盡情的享受自己的人生。上一代的老人都是付出型父母,沒有自我。老了當發現兒女不需要了,他們無所適從。
-
18 # 錯愛就是一生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多陪陪他們,即使讓他們多做點兒活,讓他們感覺自己活著還有意義。
-
19 # 灼灼其桃
爸媽老了,不管是身體還是思維都不如年輕時候,逐漸力不從心,有些事情需要依賴兒女了,他們卑微和小心翼翼是怕給兒女增加負擔,內心有點過意不去吧。做兒女的一定要讓父母明白:你養我小,我養你老,老了依靠兒女是應該的,不是負擔和累贅。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父母的晚年生活帶去安心和快樂,好好地愛自己的父母,珍惜相處的每一天,不讓自己後悔和留遺憾。
-
20 # 哏兒都小叔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心酸了下
應該是父母能明顯的感覺到自己跟子女的意識和認識有了很大的差別,不願意的和孩子有過多的交流,怕引出什麼另大家不愉快的觀點,我們再大也是孩子,父母們更多的是寧願委屈自己,也不願意和孩子計較,但我們在物質上對父母的回報往往跟不上老人的精神上失落,孝順兩個字應該分開理解,然後再合併執行,順,會讓老人更舒心些。
回覆列表
我才是小心翼翼的那一個。
你多小心一點,爸媽就多放鬆一點。
多注意自己的措辭,試著理解他們,體諒他們,適當閉嘴。
長大了,懂得呵護別人,尤其是愛我們的人,才是真的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