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童媽學心理

    大人打罵小孩當然是不對的。打罵孩子只能一時鎮壓住孩子,長遠來看,並不能達到管教孩子,讓孩子自覺的效果。長期的打罵甚至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對父母存在仇視和報復的心理。或者有的孩子天生敏感,遭受打罵之後會變得膽小怕事,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堅定而和善,制定一定的規矩和後果,並長期堅持。讓孩子違反規則時,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或補救,或透過其他的方式解決,這樣既鍛鍊孩子的處事能力,又能很好的管教孩子。

  • 2 # 子涵麻麻

    當然不對!

    很多家長打罵小孩都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我是在教育孩子,不吃點苦頭不會長大。打罵才能長記性,以後就不會再犯錯了。甚至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

    可是,教育是什麼?教育是讓人產生由內而外的思考。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要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品格,具備有價值的社會和人生技能。這是一個長遠效果,是家長需要認真學習才可能獲得的教育能力。所以,想要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是一件需要努力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簡單的打罵就能完成的。

    打罵中根本不含有任何教育元素。打罵的短期效果是可以制止當前的行為。但是孩子從中並不會產生任何正向的由內而外的思考。想一想當你打罵孩子的時候孩子的眼神。孩子是很欣然的接受你的打罵,還是眼神中流露出憤怒,害怕甚至報復?

    打罵會嚴重損害孩子的心智。長期打罵孩子,你希望的孝子和成材目的一定不會出現。反而會出現一個自卑,遇到問題就退縮的孩子。或是一個充滿了報復反叛情緒的孩子。或者是一個對人和社會非常不信任的孩子。我想,這些都不是你希望看到的。

    打罵之所以流行,是因為這個方法很簡單,大人只需背上教育和愛的名義將孩子當作情緒的發洩桶,並且看起來“效果不錯”!可是不知道想沒想過,為什麼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打罵越來越不管用?孩子越來越自卑?當你設想自己經常處在一個被打罵的環境中,就能知道答案了。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要家長心中想著如何透過錯誤讓孩子才生由內而外的思考,才可能找到更多具有教育意義的辦法,而打罵是教育無能的表現,也是最不應該做的。

  • 3 # 博士媽媽育兒說

    大人打罵小孩,這個問題肯定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首先,打罵這種方式屬於暴力,用暴力來解決問題,以暴制暴,最終只能激化問題的矛盾,並不能真正的去解決實際問題。其次,大人跟小孩的交流如果採用打罵的方式,小孩子也會認為打罵是有效的方式,在孩子遇到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會首先想到選擇採用打罵的方式來處理。

    打罵在短期內,看起來是有效的。但再次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會變快和變強,這是俗話說的記吃不記打。這是因為被打罵之後的孩子心理往往會對大人產生不信任的感覺,慢慢滋生怨恨,報復,更嚴重者有自我退縮和自暴自棄等後果。長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會受到影響。

  • 4 # 象樂成長

    許多家長都有吼孩子的經歷,而我們的社會似乎也對這種言語暴力不加重視。

    吼兩句嘛很正常啊,誰小時候沒有被家長和老師吼過,誰長大了沒有被老闆吼過,日子不是照樣過嗎?

    但如果告訴你,常被父母吼、被父母罵的孩子的腦子會長得和一般孩子不一樣,而且他們的語言能力和記憶會受到影響,你還會再吼孩子嗎?

    再者,你以為吼完罵完孩子,再給他們買點東西,多說幾句好話,傷害就消失了嗎?不要太天真了。

    好處與壞處無法相互抵消,壞處對大腦的影響遠大於好處

    當代知名心理學家、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曾在一篇被引用了超過5300次的重磅同名論文中指出,“壞的力量比好強”(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他說,人類的大腦生來更關注危險和消極的事物。這一點的進化意義非常突出——我們的大腦要儲存那些對生存更重要的資訊,而關注危險的事物更有利於早期人類的生存。

    比如,不管曾經在一棵樹上吃到過多少個好吃的果子,只要我們的祖先在這棵樹上曾吃到一個讓他肚子痛的毒果子,那他就會開始對這棵樹心存戒心,甚至敬而遠之。

    鮑邁斯特認為,現代人的大腦也保留著祖先的這個生存法則,這就是和表揚相比,我們對尖刻的批評記憶得更準確,反應也更快、更深刻的原因,而這點對孩子和大人都一樣。

    也就是說,從進化上來說,積極的事物和消極的事物無法互相抵消,因為它們對於大腦來說性質根本不同。

    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掃描那些看了拋棄了他們的前男/女友照片;或是前臂受到高溫加熱的人的大腦。這2種不同型別的傷害都激活了相同的腦回路。換句話說,被人拋棄的感覺等同於身體受傷。

    長期的言語暴力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智力

    言語暴力造成的暫時傷害只是一方面,更可怕的是,長期的言語暴力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父母的言語暴力包括對孩子長期的吼叫、斥責、詛咒、歸咎、侮辱、威脅、貶低、取笑。哈佛醫學院附屬醫院的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的研究表明,父母如果經常用言語辱罵孩子,他們事後的安撫不會起到消除影響的作用。

    2009年,Teicher 的團隊使用DTI技術分析了曾經遭受過父母言語暴力的年輕成年人的大腦,發現他們的韋尼克區(主要負責理解口語)和前額葉之間的連線減少。這兩個區域之間的連線越少,一個人的言語理解能力越差。

    與此呼應的是,小時候常常遭受父母言語暴力的人的言語智商只有112分,比那些小時候沒有經常遭受言語暴力的人(124分)要低。

    此外,在常常使用言語暴力的父母的養育下,兒童的情商也會受到影響。情商包括識別什麼樣的環境因素導致了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地使用言語暴力刺激孩子,孩子就無法產生分辨情緒誘發因素的能力。

    最後,包括 Teicher 在內的許多學者的研究還發現,生命早期受到父母的言語暴力的孩子在成年後更有可能出現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衛生問題。

    請一定一定記住:童年的傷,腦袋和身體會記得。

  • 5 # 川祥

    每位父母、都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去打自己的孩子,只因時特別不聽話。打或罵、是讓他(她)長記性,必要時可以教訓一下。有句古話:吃飯要吃飽、打人要打痛。

  • 6 # 鞏七公子

    打罵不能解決問題有的小孩打罵多了會出現逆反心理 對以後成長不利 只有和小孩子講道理讓小孩子能分清好和壞

    教育孩子不能心急要慢慢來 小孩子理論上不該打罵 但孩子頑皮 寵壞了 不打不行 管不住 適量打罵 別下狠手 告訴的他錯事的後果 讓他知道錯事的嚴重性 (打孩子千萬別帶其他的情緒 不然會造成逆反心理)

  • 7 # 70後259419062

    該打還得打,不然以後長大了更沒法管教了!看看身邊太多這樣的例子,小時候一味的說服教育,大了根本不來這一套,想咋地就咋地,父母能管得了嗎?動不動就是:老師,娃娃只聽你的話,麻煩你給管緊點,在家裡我們管不住!拜託,兩個大人管不住一個小娃娃?

  • 8 # 天地間的囚鳥

    謝謝邀請,這個的分年齡段和事情輕重來區分了,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最好不要打,就算孩子犯了錯誤。要以教育我主,語氣要輕柔緩慢,有必要時父母要親子做一些錯誤的示範提醒孩子,鼓勵孩子改正錯誤,孩子還小經常打孩子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裡,心靈上會有陰影,孩子在上學時就會表現的不自信、膽小、做事沒有調理等,等孩子在大一點上學的時候,孩子有了基本的思想語言表達能力,他開始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維了,這個時候孩子犯了錯,家長要根據事情的輕重酌情處理能不動手的儘量不動手,孩子大了,在經常打孩子會讓孩子心裡感到煩澡和叛逆,嚴重的甚至會讓孩子抑鬱或者自閉症等,孩子是家庭快樂的源泉,希望家長們儘量的剋制自己。

  • 9 # 陳讓的成長記錄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少家長都有著這麼一個理念:棍棒底下出孝子。即使不少父母早已隱約的意識到棍棒下孝子、才子的產出率有多低,但一遇到孩子需要教育的情況,還是會採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從來不喜歡打罵孩子,但是以前孩子實在太調皮,身邊很多朋友和老人都說是我沒有打罵寵慣了,我也試著打了,慢慢習慣不是罵就是湊一頓,每次準備打孩子還沒開始就開始哭,每次罵孩子,孩子都用邪惡的眼神看著我,我慢慢意識到不僅打罵孩子沒用,慢慢的也嚴重影響了我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我都無法控制自己,將近一年的時間,我透過各種學習,從學會跟孩子道歉,跟孩子溝通,才慢慢控制自己不去打罵孩子,我和孩子訂了家庭公約相互遵守,互相鼓勵,孩子是一種非常不記仇的生物,他們對於父母有著無條件的包容,父母的道歉對於他們來說,不僅能完美的修復之前打罵造成的裂痕,也能讓孩子更好的理解父母的情緒,對於今後的親子關係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 10 # 伊水緣

    我要說的是:對孩子的適度打罵是愛孩子的最為集中的表現,但不要成為習慣,貴在適度(當打方打),貴在六歲之前。

  • 11 # 水煮魚肉卷

    我覺得打罵孩子是不對的。

    首先,打罵孩子市對孩子家庭暴力,包括肢體暴力、語言暴力。將心比心,如果你的親人對你的過錯處理方式是打罵,你心裡責很不好受。

    其次,打罵孩子的父母自己情緒管理做得不好。根據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ABC理論,A引起人們生氣事件或緣由,B個人價值觀、信念,簡單來說是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看法,C處理事情出現的結果。該理論認為人們生氣的根源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對這件事情看法。

    舉個例子,對於小孩要拿水杯喝水,如果你的價值觀認為小孩拿喝水只會弄溼衣服,搞溼地板,你肯定會打罵小孩。如果你覺得小孩只是想學習喝水,模仿大人。你會當做一個教育孩子怎麼喝水的機會,當然不會打罵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在我們大人標準來看眼是無理取鬧的,會憤怒,難以理解。所以當我們教育孩子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小孩角度思考問題。

    最後,當我們面對小孩犯錯,肯定不是一昧順從,包容,重點是要讓小孩認知到自己錯在哪裡。要讓小孩記住這次教訓,打罵只會震懾到孩子,並沒讓他認識到自己錯在哪裡,甚至導致以後不小心做錯事情,會隱瞞真相,學會說謊。畢竟每個人都會犯錯,合理教訓孩子,孩子遇到問題才會想到尋求爸媽幫助。

    孩子可以懲罰,但不是打罵,可以懲罰她不能吃自己喜歡的東西,不可以看喜歡看動畫片,而不會打罵,打罵只是大人把自己情緒遷怒,宣洩到孩子身上,而不是教育孩子。

  • 12 # 樂君育兒

    小孩子犯錯該不該打,怎麼打我覺得應該分情況而論。打孩子其實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都是無奈之舉,但這絕對是家長最省事的方法,但是效果怎麼樣,後遺症多不多呢,大多數家長都不會認真去想,甚至不願意去想的。

    孩子什麼時候犯錯,兩歲、三歲還是八歲該捱打呢?我覺得要根據孩子以往的表現來說。孩子以往表現都很好,就是最近突然變得惹是生非,那你要好好跟孩子溝通,看看孩子最近是受什麼事情/人影響才會這樣,不能不發現原因直接上來就打。

    孩子三歲是一個敏感階段的開始,家長要接受孩子的敏感期,合理引導,就像女人一個月總有那兩三天心情不愉悅一樣,不能強力抵制。我家二寶最近總是磨磨蹭蹭的,天氣變涼了,還是脫襪子,你說了很多次他還是照樣不穿。吃飯的時候他能望天10分鐘再吃,那時候飯就快涼了。這時候怎麼辦呢?穿襪子我會跟他說,咱們兩個比賽看誰先給小腳穿上襪子。吃飯磨蹭,我就會說,誰最後吃完飯,要幫媽媽收拾碗筷和擦桌子。一兩次之後,他的情況就稍微有些好轉了。

    大寶7歲了正是淘氣搗蛋的時候,但是老大隻是淘氣,最近沒有範什麼錯誤,一般大寶犯錯誤我會讓他罰站,打他的時候基本都是學習上的事情,上小學以後,學習上孩子就很少犯錯了。原來孩子學習珠心算,每天基本要做40分鐘左右的作業,這個其實很磨鍊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孩子偶爾會偷懶,我就讓他休息一會兒再做,但是他做的過程中磨洋工我就會懲罰他。有一次他去上課,故意跟著其他小朋友上課搗亂,練習題也不認真做,回家後我就讓他做了30道題,最多可以錯6道,超出的部分就打手心。那次孩子錯了13道,我真是下了狠心打了7下手心。打完以後讓他單獨在屋子裡反省。我從來不覺得孩子不可以打,但是打孩子一定要有依據,不能憑自己的情緒宣洩。

    打孩子要講究過程,發現孩子犯錯,把犯錯的原因和後果要跟孩子講清楚,然後在根據孩子犯錯的程度制定不同的懲罰方式,其實打孩子只是暫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後遺症也是非常多的。原來家教教的一個學生,他爸爸用鞋底打孩子臉,那個小孩都不哭喊,就是氣憤的流眼淚,那個孩子初中沒畢業就成社會閒散人員了。

    打孩子給孩子留下最直接的就是心理創傷,這個創傷有可能加重青春期叛逆,有可能是孩子長大成人後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子女,真是冤冤相報何時了。

    打孩子只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不是你的終極目標,家長要知道自己教育孩子的目的,不能本末倒置。很多家長都是情緒型打罵孩子:自己高興時,孩子犯錯不追究;自己情緒不佳時,孩子範點小錯卻無限放大,甚至上綱上線,痛打一頓。

    現在很多家長髮現孩子有問題也不敢管,因為孩子是由爺爺奶奶照顧的,孩子有兩座甚至四座靠山給他遮風擋雨,真是你打孩子,老人使勁跟你生氣。這種情況下,我建議家長如果可以還是先跟家裡的老人好好談一次,孩子生活老人管,孩子學習和習慣家長管。不要想著遇到的困難就不管,你現在的不作為將來都會成倍的還回來。

  • 13 # 常州洋仔

    熊孩子教他聽不進棍棒教育未嘗不可,注意適可而止!雖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還是以教育為主,暴力也是最後的辦法。

  • 14 # 容瑾育兒

    懲罰只能短期內見效,但長期則對孩子造成惡劣影響和心理創傷!

    大腦映象神經元會讓孩子有樣學樣,你打罵長大的孩子一方面厭惡你和你曾經對待他的方式,一方面還深陷打你孫子的泥潭不能自拔。他在找過度補償。

    所以,停止打罵,來學習正面管教吧!

    小鹿優優正面管教父母訓練營引入美國50年來積累的正面管教經驗,講師全部獲得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註冊認證,基於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原理和基本概念,幫助家長直面孩子挑戰,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手把手教你正面管教孩子,贏得孩子合作!

  • 15 # 天令其亡必先令其瘋狂

    可以肯定的講,打罵孩子是絕對錯誤的一種做法。

    且不論打罵是完全錯誤的,單就對與錯的區分家長首先要判斷清楚才能下結論。即便孩子真的錯了,家長也是起到一個給他糾錯行為而不是宣洩因為孩子犯錯而湧起的情緒。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引導孩子認識到錯誤並加以改正。

    我的女兒已經17歲了,在我這17年陪伴女兒成長的路上。我是真心的感謝女兒。而這種感謝,不是單純的因為看到她在成長的路上帶給我的快樂和欣慰,而是發自我內心深處真真切切的一種重生自我,再次成長的過程。

    在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曾經發生過一件小小的事情。那時候老師剛剛在教他們用剪刀做手工,相信是在課堂上的意猶未盡,讓她回到家裡又繼續她的興趣。晚上睡覺的時候,當我發現床照被剪了一條長長的口子,想起平時吃飯時一向挨著我坐的女兒,突然離得我很遠很遠。 我心裡已經知道發生了什麼。吃好了晚飯,我對女兒說:“寶貝兒,聽說你們最近上手工課了。能不能幫媽媽把抽屜裡的針線拿過來?咱倆一起做手工唄!”女兒很聽話的把針線拿過來,然後看著我一針一針的把那個長長的口子在裡面縫上,縫完以後翻過來除了有一條看似的摺痕,我看了女兒一眼然後她眨了一下眼睛說:“寶貝兒,媽媽的手工還可以不? 謝謝你幫我把針線放回去。”

    女兒奇怪地看著我,但已經沒有剛才的緊張和擔心了,最後忍不住的問我:“媽媽,你怎麼沒生氣呢?怎麼沒罵我呀?不是都說孩子犯錯,爸爸媽媽會打人的嗎?打了以後,孩子就長記性了”我蹲下來一手摟著她,一手撫摸著那道縫補後痕跡對她說:“寶貝兒,不是媽媽沒有生氣,你把這麼好的床罩剪了,媽媽能不生氣嗎?但是看到你剛才表現,其實你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對不?那你已經認識到咯,媽媽就沒必要罵你了對不?”女兒這時候點點頭,居然還衝著我咧嘴一笑,一下子就放鬆了,然後對我說:“媽媽,我剛才怕死了,以為你會像別的小朋友媽媽一樣要打人罵人的”。“媽媽,你真好,我愛死你了”。“媽媽,你不打我,我也長記性了,我以後肯定不會再這樣了”。我笑了一下,只說了一句:“寶貝兒,家長打孩子,都是為了讓他們以後長記性。那我們家不用打,不用罵其實你就已經知道錯了。這多好呀。”然後在我臉上親了一下,如釋重放的跑到書房去畫畫了。

    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往往因為興趣而愛上某一件事情或功課的,同樣孩子的想象力也源自於他們的興趣。伴隨著興趣的產生,有時候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讓家長頭疼的情景。

    也有些時候,孩子往往犯錯後的一剎那已經知道自己錯了。

    每一個家庭是不同的,每一個孩子的性別及性格也是不同的,每一位家長的處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可能都會出現犯錯糾錯的過程,但請家長們謹記:無論是打罵也好,無論是說教也好,家長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加以改正。引導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

    引導,是家庭教育中基礎。

    引導,是在可以預知孩子未來將要出現某些事物的前思及策略。

    用情商來幫助孩子認識錯誤並加以改正,你真的會事半功倍。

  • 16 # 豆樂寶媽育兒

    我認為家長打罵孩子肯定是不對的。

    先來分析一下家長為什麼會打罵孩子呢?

    一方面因為現在的生活、工作壓力大,父母本身的負面情緒太多,工作了一天,身心疲憊的回到家,正好遇上孩子哭鬧或不聽話,於是我們就變得情緒失控。另一方面我們做父母的習慣性的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習慣用大人的思維去評價孩子,對孩子期望值太高,而一旦孩子達不到我們的要求,我們就會焦慮不安、失望,以致於憤怒。

    有人說,世界上有兩類人能忍受你的臭脾氣,第一類是愛你的人,第二類是怕你的人。

    如果把這兩類人相結合,他的名字就叫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犯錯誤,我們做父母的也會偶爾犯錯誤,更何況孩子呢?有時我們做父母的不得不反思自己,是因為孩子犯錯誤生氣,還是由於自己本身的情緒引起的呢?

    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長大了會怎樣呢?

    知乎上一個高票答案這樣寫道:

    長大了的孩子成了脾氣暴躁的父母。不能平靜地面對他人和自己,不能感知幸福和細膩的感情,無法接受他人合理訴求和建議,擅長髒字訣,永遠被情緒左右,自私,任性,一事無成,過不好一生。

    相信每個做父母的都不希望孩子長大了會這樣吧,中國有句傳統的教育方式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特別不認同這句話,我認為暴力的父母只會養出暴力的孩子。

    原生態家庭對一個人影響太大了。

    我先生的父親就是一個特別沒耐心,脾氣暴躁的人。

    他說在他小時候,父親經常會打罵他,有一次他跟姐姐搶玩具,父親回來後,可能正趕上沒好氣,二話不說拿起木頭棒就衝他屁股打了一下,結果木頭棒打折了,屁股腫了好幾天才好。

    自從有了我們自己的寶寶以後我才發現他跟他的父親越來越像。有次寶寶在睡前一直拿著玩具不撒手,這時爸爸怒氣就上來了,從寶寶手中奪走玩具就是一巴掌,寶寶嚇壞的立刻大哭起來。

    父母打罵孩子可能短時間內有效果,可在孩子心中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一種是膽小、謹慎、做事唯唯諾諾,缺乏自信。另一種是叛逆、衝動、親子關係緊張,導致溝通障礙。

    不能打罵孩子,那該如果教育?

    可以試試溫和而堅定的教育方法。在保證安全和原則的情況下,允許孩子做自己,允許孩子自由探索發現,多給他成長的機會。

    平等對待孩子。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就像上述孩子睡覺拿玩具不撒手,其實就跟大人一樣,如果你玩打遊戲剛開局就被拔了插銷,你肯定也會怒氣衝衝,而孩子雖然小,但也應該平等對待,父母可以給他緩衝的機會,“再玩最後一分鐘,一分鐘之後我們就要睡覺了”,這樣既解決了問題,也避免了打罵,何樂而不為呢?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如果父母負面情緒太多,忍不住要發脾氣,可以跟孩子說出來,或者先讓自己冷靜一下,但不要打罵孩子,如果控制不住暴脾氣了,事後要坦然的跟孩子道歉,這樣孩子也會知道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

    拒絕打罵孩子,我們做父母的有效期有限,在這短暫的時間裡,多理解,多尊重,多陪伴孩子吧,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會自信而優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用過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