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吃肉的小華姐
-
2 # 頑主62236717
座標山東萊蕪,萊蕪寨裡,一般過完正月十五就要把生薑放到暖房催芽,我們這叫抗姜種,過了農曆二月二大地回春,水不再結冰了就可以種到地裡了,但是為了安全起見,也為了延長姜的生長期,達到高產目的需要覆蓋地膜保溼保溫。
-
3 # 第三隻眼看世間百態6
生薑一般幾月份種植?我國地域遼闊,氣候氣溫地理環境不同,南北種植時間相差有一兩個月之多。我珠江三角洲地域,有一句農諺:“正姜二芋三茨四葛",就是說這些農作物最適宜的種植時間。“正姜……",就是說正月種姜,二月種芋,三月種茨,四月種葛。
-
4 # 木雨聽風
生薑在我國種植比較普遍,既屬於調味品,又屬於中藥材之一,姜具有辛辣味,同時具有溫中止嘔,發汗解表,溫肺止咳的功效,在我國民間是一味常用到的藥食兩用植物。天氣回暖有不少的朋友自家種一些生薑,就遇到生薑不發芽,出苗差的尷尬現象,不能種植成功,反倒會白搭了一些姜種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不盡人意的現象呢?
1,沒有掌握好溫度,種植時間,生薑耐寒能力差,最溫暖溼潤的氣候比較喜歡,潮溼水澇的環境容易造成姜出現各種病害,不能正常生長。一般不經催芽種植的生薑,在16度以上萌芽是很緩慢的。早春氣溫低,如若是種植的過早,萌芽就相對較慢,雖然有做過實驗證明,生薑在14~30度的範圍條件下都可以生長,但萌芽需要的溫度,還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最好是先催芽再種植,將生薑的催芽溫度調整為22~25度,催芽之後,10釐米地溫穩定在15度以上,才可以栽植,這樣就避免了出芽慢或不出芽的弊端。按照生薑的生長期,一般生薑需要生長135~150天左右,時間越長,生薑的產量越高,做到適期播種,由於種植地區的不同,一般播種時間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土壤溫度穩定在16度以上是最為適宜的栽植時間。
2,選擇適合的土壤,生薑對土壤要求一般不是很嚴格,對PH值要求較為寬鬆,據測定,生薑最適宜的PH值為6~7,雖然在PH值為4~5,或者PH值為8~9,也能生長,但生薑的產量質量均下降。
一般生薑適宜的土質也比較廣,在輕壤土,中壤土,沙壤土,重壤土中都可生長,但最為適宜的為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深厚,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土質疏鬆,排灌良好土壤中種植,品質好,產量高。
3,種植前生薑的傷口消毒處理,特別是自家種植一小片姜,往往因為怕麻煩,而忽略了對傷口的處理,這樣往往會造成生薑在生長的過程當中,被病害感染,造成薑母腐爛,不能出芽,或者出芽慢,苗子弱等弊端,最後受損。
將準備留為種子的生薑,從窖內取出,去掉表面的泥土,然後進行晾曬30個小時左右,讓姜的水分揮發一些,降低姜塊中的水分,減少種植以後,生薑的腐爛,同時透過陽光加溫,又可打破生薑的休眠,中午晾曬,晚上收起防凍。
4,嚴挑姜種子防姜瘟病,選擇姜塊飽滿,無病蟲危害的生薑作為種子,然後,配置為100倍液福爾馬林消毒液,將種子放入溶液中浸泡,大約三個小時左右,撈出來之後,進行挑選,凡是出現呈潰水狀,將肉變色的種塊,進行剔除,然後再進行催芽,對預防以後出現姜瘟病有很大的作用。
-
5 # 愷易物聯網
生薑生長習性生薑喜歡溫暖溼潤的生長環境,不喜歡寒冷的生長環境。所以最好是採用大棚種植的方法。下面我來介紹一下生薑大棚栽培要點。
一、品種選擇及姜種處理1、品種:本地竹姜、臺灣肉姜。
2、姜種處理: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分鐘,同時進行曬姜和困姜處理。
二、催芽1月上旬催芽,1月下旬定芽。期間溫度管理,一般掌握22~25度,約經30~40天,苗長達5~10cm,即可移栽。
三、移植移植前按壟高55cm,溝寬20cm的規格起壟,並密閉棚膜,以提高土溫和促進土壤熟化。移植時間為2月底至3月初,選晴好天氣進行。溝內雙行種植,行距20cm,株距14cm,畝植10000~11000株。移植時,按苗的大小分類移植。移植後在兩行中間畝實施複合肥20公斤。同時閉棚保溫,以早髮根早發苗。
四、田間管理1、溫溼度管理:早春氣溫較低,應在大棚套小拱棚,溫度掌握25~28度,夜間18度左右。晴天注意揭膜降溫,以免高溫燒苗。姜田四周應開好排水溝,嚴防田間積水。
2、追肥:早姜對肥料需求量不大,一般結合培土畝施碳銨15公斤加餅25公斤。
3、中耕培土:一般在子姜露土時進行第一次培土,再過7天左右進行第二次培土。
4、病蟲防治:早姜“姜瘟”等病害一般不發生,蟲害主要是駐心蟲,可用21%滅殺斃500倍噴施。
五、適時收穫。早姜主要是種植密度大,提早種植,提早上市,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一般在5月15日前後,平均單株產量達0.05公斤以上時收穫,就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
6 # 鄂硒農技
姜,別名生薑、黃姜,為姜科姜屬能形成地下肉質根莖的栽培種,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蔬菜栽培。其食用器官為地下形成的肉質根莖。
生薑的用途很廣,是集菜用、調味品、食品加工原料、藥用為一體的多用途經濟作物。另外,生薑還可用於醃漬、糖漬、姜芽等。生薑可以提取香精用於調配糕點和飲料有芳香濃郁的辛辣風味,是我國城鄉人民所喜食的重要調味佐料。那麼生薑一般幾月份種植?又該如何種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生薑的茬口安排和種植技術。
(一)栽培季節與茬口安排
生薑喜溫暖、不耐寒,因而要將其整個生長期安排在無霜的溫暖季節。確定播種期應考慮以下條件。第一,終霜後地溫穩定在15℃以上;第二,從出苗到初霜適於姜生長的天數應達到140~150天以上,生長天數越短,產量越低;第三,將根莖形成期安排在溫度適宜、有利於根莖膨大的月份裡。
在茬口安排上,全國基本以露地栽培為主,保護地為輔,另外,還可進行姜芽栽培、間作、套種等,為防止病蟲害發生,一般不進行連作。我國地域遼闊,各姜區氣候條件差異很大,因而播種期也有很大差別。
生薑的生長期與產量關係極為密切,生長期越長,產量越高。因此,在氣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儘可能提早播種。保護地提早播種是獲得生薑高產的關鍵。根據不同保護型別的效能及生態效應和近年來的生產實踐,華北地區生薑的播種期如果地膜覆蓋一般較露地栽培提前播種20~30天,大棚栽培可提前30~40天,日光溫室可提前60~70天。如華北地區地膜覆蓋可在4月上中旬,大棚覆蓋栽培在3月下旬;地膜覆蓋加蓋大棚栽培可在3月中旬,日光溫室栽培,可於2月下旬。
(二)品種選擇
目前,我國的姜品種主要是食用兼藥用的品種,且主要以地方品種為主,特別是南方優良品種較多,如廣州肉姜、銅陵白姜、四川竹根姜、福建紅芽姜、湖南黃心姜、雞爪姜、浙江紅爪姜、福建竹姜、遵義大白姜等。北方的山東萊蕪大姜、河南的張良姜、陝西的城固黃姜等都是較好的品種,各地可根據當地情況選用優良品種。
(三)適期播種和合理密植
1.適期播種:適期播種是獲得高產的前提。若播種過早,地溫尚低,出苗慢,極易造成爛種或死苗;播種過晚,則生長期短,產量降低。據試驗,播種期與產量密切相關,在適宜的播種季節內,播種越遲,產量越低。
2.培育壯芽:培育壯芽是獲得生薑豐產的首要環節,因為幼芽是幼苗生長的基礎,只有健壯的幼芽才能長出苗壯的幼苗,也才能為植株的旺盛生長和根莖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播種前要對生薑進行必要的處理,以培育壯芽。比如在培育壯芽時,需要曬姜困姜、選種、催芽等。
3.姜芽大小標準:一般將種姜幼芽分為三級,即大芽芽長大於2釐米,粗0.8~1.0釐米;中芽芽長1~2釐米,粗1釐米左右;小芽芽長短於1釐米,粗0.5~0.7釐米。
4.整地與施基肥:姜根系不發達,吸收能力差,既不耐旱,又不耐澇,因而應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鬆軟透氣、呈微酸性反應的肥沃壤土。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實行3~4年以上輪作。發生過姜瘟病的田塊,3~4年內不宜種姜。
選定姜田後,於前茬收穫後進行秋耕(南方冬耕),深翻25~30釐米,使耕層加厚,促進根群向縱深發展,以擴大吸收範圍。冬季經雨雪風化、凍融交替,既有利於改善土壤結構,增加有效成分含量,又可減少土壤病菌、蟲卵。第二年解凍後,細粑1~2遍,並施優質圈肥5000~8000千克/667平方米,過磷酸鈣50~75千克/667平方米,然後將地面整平粑細。
5.播種方法
(1)掰姜種:種姜催芽時姜塊較大,催芽結束後每節上可能都有芽。為了精選種姜和壯芽,需精心選芽和掰姜。掰姜時應掌握姜塊大小,在一定範圍內,種塊越大,出苗越早,姜苗生長越旺,產量也越高。若種塊過小,則出苗遲,幼苗弱,單株產量低,商品性差,經濟效益低。當然種姜亦非越大越好,若種塊太大,用種量增加,一次性投資太大。掰姜時要求每塊姜種上只留1~2個短壯芽,其餘的芽全部去除,以保證養分集中供應,達到及早出苗和苗全苗壯之目的。
(2)播種方法:底水滲下後,按一定株距將掰好的並用乙烯利溶液浸過的姜種排放溝中。排放姜種有兩種方法。一是平播法,即將姜塊水平放入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若東西溝向,幼芽一律向南或東南;南北溝向則幼芽一律向西。放好姜種後用手輕輕按人泥中,使姜芽與溝面相平即可;二是豎播法,即將姜塊豎直插入泥中,無論什麼溝向,芽一律向上。平播法種姜與新株薑母垂直相連,便於以後扒老薑;豎播法種姜與新株上的薑母上下相連,扒老薑時易傷根,操作也不方便,因此採用平播法居多。種姜播下後應立即覆土,以防烈日曬傷幼芽。覆土方法是用二齒鉤將靠近溝底的壟上溼土扒入溝內蓋住種姜,然後蕩平溝底。覆土厚度以4~5釐米為宜,過厚地溫低,不利於出苗;過薄則土壤表層易幹,同樣影響出苗。
(3)播種量:姜的播種量主要取決於種姜大小和播種密度。一般情況下,高產田每667平方米播密苗型品種7000~7500株,疏苗型品種5500~6000株,每塊姜種50~75克,用種量350~500千克左右;一般地塊或新發展地塊用種量可略少,300~350千克即可。事實上,用種量大些,雖然一次性投資較大,但姜種有不爛的特點,秋季還可回收,消耗性投資並不大,所以生產上只要條件具備,應儘量採用大姜塊播種,以提高產量和效益。
6.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實現豐產的重要措施。研究結果表明,群體密度對姜生長、群體光合速率和產量提高起著決定性作用。在一定範圍內,隨著群體密度的增加,姜的株高、單位面積內分枝數等生長指標及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群體光合速率逐漸增強,但達到一定密度以後上述指標趨於穩定。若繼續增加種植密度,光合速率和產量有下降均勢。
試驗證明,在中等肥力水平土壤上種植菜蕪大姜,每667平方米播種5500~6000株,行距60~65釐米,株距20釐米為宜;萊蕪片姜則以每667平方米播種7000~7500株,行距50~55釐米,株距18~20釐米為宜。
(四)遮蔭、降溫和保溼
姜屬中光性植物,不耐高溫,而其苗期正處於炎熱的夏季,陽光強烈,氣溫、地溫很高。若無遮蔭與降溫保溼措施,姜苗矮小,生長不良,從而導致減產,因此苗期必須進行遮蔭或增加其他降溫保溼措施。
1.遮蔭的作用:降低光照強度,減輕光抑制,使葉片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較高的光合效率,從而增加幹物質積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改善田間小氣候。遮蔭除降低強光外,可以降低冠層的氣溫和地溫,提高空氣相對溼度和土壤含水量,有利於提高姜的出苗率和整齊度,也有利於根系擴充套件,提高根系活力,為植株的旺盛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
2.遮蔭程度:遮蔭程度對環境因素及姜的長勢影響很大,只有適宜的遮蔭程度才能使土壤溼度、空氣溼度和土壤含水量等協調一致,滿足姜生長的要求。若遮蔭程度不夠,作用減小;而遮蔭過度,則可能由於光照長期不足導致植株徒長,莖稈細弱,葉片薄,產量大幅度降低。一般遮蔭60%比較適宜於姜的生長,表現為株高稈壯,分枝數較多,光合面積大,光合能力強,光合效率高,增產幅度較大。
(五)中耕除草
姜根莖長於地下,要求土壤疏鬆通氣,應勤中耕,但由於其根系較淺,又不宜深耕。北方一般在出苗以後,結合澆水淺中耕1~2次,起鬆土保墒,提高地溫和清除雜草的作用;南方在姜幼苗期雨水較多,雜草叢生,中耕次數應適當增多,保持土壤疏鬆透氣。中耕深度以10釐米左右為宜。
姜幼苗期長,且生長速度較慢,又處於高溫多雨季節,雜草萌生極盛。若不及時清除,容易造成草荒,以致大量雜草與姜苗爭奪養分和水分,嚴重時還可能影響姜苗見光,導致姜苗得不到正常的營養而生長不良,造成減產。所以,及時中耕除草是保證苗全苗壯的一項重要管理措施。但人工拔草費工費力,效率很低。近年來,化學除草劑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生產,簡便易行,殺草效果好。既可減輕勞動強度,又可節約勞動用工,還可保持田園清潔,減少病蟲害發生。
目前,姜田除草使用較多的是25%的除草醚可溼性粉劑,主要採用噴霧法或毒土法進行土壤處理。米噴霧法為每667平方米用1千克左右除草醚,加入100千克左右清水配成藥液。於姜播種後,趁土壤溼潤將藥液均勻地噴在姜溝及周圍地面上。噴藥時應注意倒退操作,防止腳踏地面破壞土表藥膜,影響殺草效果。
噴藥後要保持地面溼潤,殺草效果一般可達85%以上,對姜苗安全無害。毒土法為每667平方米用1千克左右除草醚與15~20千克的潮溼而不黏的細土充分混勻,用塑膠薄膜蓋嚴堆放10~14小時,使藥劑被土壤充分吸收,待種姜播種後,將毒土均勻地撒在姜溝及周圍地面上。操作過程中同樣應倒退進行,以防破壞藥膜,影響殺草效果。
除除草醚以外,拉索、氟樂靈、胺草膦等除草劑對姜田除草效果都較好,其中以拉索殺草效果最好,對姜苗安全,藥效持久,施藥後35天防效仍達95%以上。
(六)合理澆水
姜根系較淺,吸水能力較弱,因而要求土壤溼潤,需經常澆水。但姜苗不耐澇,土壤積水既影響其根系發育,又易引發姜瘟病,所以必須根據姜的需水特點進行合理澆水,才能使姜健壯生長。
1.發芽期水分管理:發芽期地溫尚低,為了提高地溫,保證姜順利出苗通常播種時必須澆透底水,出苗以前不再澆水,但也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土質及墒情靈活掌握。如為沙質土壤,保水性一般較差,遇乾旱天氣,土壤蒸發快,往往種姜尚未出苗土壤已十分乾燥,在這種情況下,應酌情澆水,但澆了這一次水之後,需經常保持土壤溼潤,以防土壤表面板結而影響出苗;如為黏性土壤,保水效能較好,土壤墒情較適宜,則可待出苗70%左右時澆第一水。此水若澆得太早,土壤表面易板結,幼芽出土困難,易造成出苗不齊若澆得太晚,姜芽受早,芽尖容易乾枯。一般於播種後20-25天澆最適。澆過第一水後2~3天,緊接著澆第二水,然後中耕保墒,可促進幼苗旺盛生長。
2.幼苗期水分管理:
幼苗期植株較小,生長緩慢,需水不多,但幼苗期根系吸水能力弱,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北方正值春末夏初乾旱季節,此時不可缺水。在幼苗生長前期,以澆小水為宜,澆水後趁土壤見幹見溼時中耕淺鋤,鬆土保墒,以利於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在幼苗生長後期,已進入夏季,天氣乾熱,土壤蒸發量大,消耗水分多,應適當增加澆水次數與澆水量,經常保持土壤相對溼度在70%左右。夏季以早晨或傍晚澆水為好,不要在中午澆水,這樣既可防止土壤乾旱,又可降低地溫。另外,夏季暴雨之後,應以澆跑水的方式及時澆井水降溫,俗稱“澇澆園”。同時,還應及時排水,以免姜田積水引起姜塊腐爛。
幼苗期還應注意供水均勻,不可忽幹忽溼。不然,植株生長不良,姜苗矮小,新生葉片不能正常伸展而呈扭曲狀態(挽辮子),影響姜苗正常生長。
3.旺盛生長期水分管理:北方姜區立秋前後,天氣轉涼,姜進入旺盛生長期。地上莖葉大量發生,蒸騰面積迅速擴大,地下根莖開始膨大。此期植株生長快,生長量大,需水量多。為滿足姜旺盛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一般每4~6天澆一水,經常保持土壤相對溼度75%~80%。收穫前2~3天澆最後一水以保證姜收穫後根莖上帶些泥土,便於貯藏。
南方姜區在幼苗生長前期,氣溫較低,雨水較多,為了防止姜田積水,應搞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在幼苗生長後期氣溫升高,在水源不足的地方常在夏至前後結合中耕培土,用稻草、麥稈、油菜稈、油菜英殼、蠶豆莢稈等覆蓋姜行畦面,對防旱保墒有良好效果。
(七)追肥與培土
姜生長期長,對肥料的需要量大,除基肥外,還需進行分期追肥,才能滿足姜生長對養分的要求。不同生長期植株生長速度和生長量不同,對肥料的吸收速度及吸收量有較大差異。因此,應根據不同生長期植株對肥料的吸收規律合理施肥。
姜根莖生長要求黑暗溼潤的環境條件,因此需隨根莖的膨大和姜球增多逐漸培土。山東姜區一般於立秋前後拔除姜草追肥的同時進行第一次培土,把原來壟上的土培到植株基部變溝為壟。以後結合澆水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培土,逐漸把壟面加寬、加厚。為根莖生長創造溼潤、疏鬆、肥沃的土壤條件,以促進其充分膨大,提高產量和品質。南方姜區多結合中耕除草和追肥進行培土。一般從夏至開始,共培3~4次,埂子姜需培4~5次。
-
7 # 稻穀穗子
作為日常生活常見的食物,生薑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其中含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胡蘿蔔素、鈣、鐵等微量元素,而且生薑也可作為調味劑、小食品,在美容、保健等多方面都有很多用處。在藥用價值方面,主要有抗氧化作用、健胃止吐、抗血栓形成,消炎鎮痛。既然生薑有這麼多的好處,那麼一般在幾月份種植,該如何種植呢?
適合生薑種植的時間由於生薑喜歡溫暖溼潤的生長環境,不喜歡寒冷的地方,可以說比較嬌貴吧,它一般在中國的南方地區種植,在北方比較溫暖的省份也有種植,所以生薑的種植時間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後進行,也就是每年的三月份到四月份這段時間開始種植,在中國北方一般時間稍微晩一些,大約在每年的四月份到五月份進行播種。
種植生薑的方法首先,需注意生薑對土壤的要求是不能太潮溼,光照不宜直射,而是適合疏鬆肥沃,土壤層深厚的沙質土壤。
其次,生薑的種植可以分為露地栽培,其中有窩栽和埂栽,或者採用小拱棚栽培;也可以進行地膜覆蓋栽培。建議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方式,因其具有增溫保肥、保水、土壤疏鬆的作用。
最後,在定植時最好姜牙方向一致,每行成一條線,種姜下地後,蓋上種肥,已滿溝略高出為宜,種肥不多時,可用土代替。
還有就是種植生薑的病害防治,如果發現病害一定要及時的去處理,如果沒有及時的去處理就會導致生薑減產,所以一定要注意病蟲害的嚴重後果。
-
8 # 農村阿才
生薑的播種時間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生薑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腐爛,乾癟的病弱姜塊。種姜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為好,大的姜塊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開,但傷口應用草朩灰或石灰消毒後再播。
生薑播種前要浸種催芽,方法將種姜攤開晾曬1天后用1:1:120的波爾多液浸種8~10分鐘,然後將種姜撈出後,用潮砂子將其層層堆碼好用薄膜覆蓋,厚度約30—40公分,使溫度保持在20—30攝氏度,8~9天即可出芽,報據芽子的大小、強弱分級播種。每畝用種量350—500千克。
-
9 # 鮮旗優選
生薑的播種時間:
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
生薑喜溫暖溼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攝氏度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25攝氏度,莖葉生長適溫25~28攝氏度,15攝氏度以下停上生長,因此生薑的種植時間-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低熱河谷地區以3月上、中旬為宜,經過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適當提早。
生薑的高產種植技術
1、選種
種植過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選種問題,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環境的生薑品種,選擇生長健康的生薑品種,剔除發生病變,腐爛變質的姜種。姜種的大小好是在50到100克左右,並且好是帶有兩個姜芽。如果姜種的大小比較偏大,好是用乾淨的刀切開,切開後可以考慮在切口處塗抹石灰,達到消毒的目的。
如果想要達到姜種提早發芽的目的可以進行適當的催芽,一般講生薑晾曬兩天後,浸泡適量的波爾多液10分鐘左右即可。然後將生薑堆放在潮溼的沙子上,覆蓋上塑膠薄膜,溫度保持在25度左右,一般一週左右就能夠發芽了。
2、種植
生薑種植的時候可以採取條播和穴播,播種的時候儘量讓姜芽朝上放置,一般保持株距三十里面左右,行距40釐米左右。播種之後覆蓋上土壤,好在上面覆蓋上一層稻草,起到保溫的作用。
3、水分
一般播種一兩週左右就會有生薑陸續發芽,這時候要及時進行田間檢查,發現有不發芽或者缺苗的情況,要及時進行補種。生薑生長期間對水分很是敏感,必須做好田間的水分管理。在生薑的幼苗期間,澆水不易過於頻繁,一般澆水以小水為宜。夏季生薑的耗水量比較大,這時候適合在早晚時間進行澆水。另外夏季多暴雨天氣,這時候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治田間出現水澇的情況。
4、施肥
生薑的生長期一般追肥三次,首先底肥要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生薑生長期要注意及時進行追肥,次追肥一般是在生薑的苗期進行,追肥時生薑大概生長到25公分左右,可以使用糞肥500公斤左右,然後配合水稀釋5到6倍後,澆給生薑。第二次追肥一把在生薑生長到九月初的時候,這時候主要是催子肥,主要可以用複合肥每畝30公斤左右。後一次施肥一般是在第二次施肥進行後一個月左右,這時候可以使用複合肥20公斤每畝。
-
10 # 紀錄鄉土
只要提到生薑就會讓我想起在日常生活當中所說的一句話叫“薑是老的辣”其實說實話真正比較辛辣的生薑一般都是剛挖出來的,想必只要是種植生薑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那麼問題當中所提到的種植生薑一般都在幾月份種植最好,以及該如何進行種植,接下來我就把這種農作物的種植經驗在這裡進行分享。
首先大家也都知道生薑這種農作物的適應性其是還是挺高的,不過要說確定的日期我個人認為在南北方都有所不同,那麼今天我就來講一講我們北方的生薑種植時間,在我們當地一般都是選擇在每年的4月份左右進行種植,相對於南方的種植時間來講的話晚了近一個多月的時間。
那麼在種植生薑的時候我們當地一般都會經歷三個步驟分別是“先土壤管理”“再催芽”“後播種”“接著就是管理”緊接著我把這幾個步驟詳細的進行解答。
“土壤管理”也就是說在種植生薑的時候要先對土壤進行翻作,讓土壤充分鬆土然後在土壤裡進行施肥,之後我們要準備一些除草劑噴灑到翻作好的土壤上,這樣做在我們當地被稱之為“封草”也就是說把一些雜草從種子時期就給根除掉,以此防止後期雜草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從而影響生薑的初期生長。
“催芽”這一步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此舉關乎著後期生薑的出芽率,因此一般都會提前先把準備好的生薑種子放在Sunny下進行提前晾曬,然後在準備一些清水,再往清水裡倒入一些營養液,緊接著就可以把種子放入水裡進行浸泡,一般浸泡的時間在24小時左右即可撈出晾乾就可以。
“播種”播種生薑種子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不能過於密集,一般在我們當地播種生薑種子的時候都會先用稱一下,也就是說一般一畝地能夠達到950千克左右就可以,所以說播種的種子不是越多越好,因為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後期生薑長勢好,這樣的播種量在我們當地基本上都是這樣,可以說這都是播種的實踐經驗。
“管理”一般管理的方法也就是後期的澆灌噴灑以及施肥這三個,生薑這種農作物怕乾旱,因此在我們觀察到生薑有旱的跡象,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進行澆灌,切記一次不能澆灌過多因為土壤過於長時間潮溼也會導致生薑根系出現一些病蟲害最終會出現腐爛的跡象,施肥一般都是在澆灌的時候衝施即可。
綜上所述:這就是我們北方當地的生薑種植時間以及種植的過程和後期的管理,因此大家也可以進行借鑑,看是否適合你們當地種植,總而言之種植生薑只要掌握好剛才我們提到的那幾點就可以獲得豐收。
-
11 # 霧都農人山客
霧都山客來回答您的問題。
生薑大家都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非常多。那麼,生薑在幾月份種植呢?要怎麼種植能獲得優質高產的生薑呢?山客來和大家聊一聊。
1、生薑種植時間。對溫度要求:生薑喜溫暖不耐低溫霜凍,萌芽適宜溫度在15℃以上,幼苗生長適宜溫度在20~25℃,莖葉生長適宜溫度在25~30℃,低於15℃停止生長,低於10℃姜塊會發生腐爛。
對光照要求:生薑生長耐陰不耐強光照,栽種時需避免強光照射。
對水分要求:生薑根系不發達,吸收能力較差,怕旱怕澇,對水分要求較高。
因此,綜合來看,生薑適宜種植時間一般在清明前後,北方稍晚,在4~5月進行種植。
2、生薑種子處理。首先,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無腐爛、無凍害、質地硬、色澤鮮亮、姜塊肥大的種姜,姜種較大塊的可切成小塊,沒塊保留2個以上姜芽;其次,進行有效催芽,將生薑晾曬2天后用適量波爾多液浸泡10分鐘左右,然後堆放在潮溼的沙子上,用薄膜覆蓋保持溫度在25℃左右,一般一週就可以出芽了。
3、科學選地施肥。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能保水保肥、方便灌排、有機物豐富、呈微酸性的土壤。每畝施加過磷酸鈣800公斤左右,加腐熟有機肥5000公斤左右作為基肥。
4、科學田間管理。遮陰處理:因生薑不耐高溫及強光,去膜後及時進行遮陰處理,一是用遮陽網,用繩索固定,二是瓜類搭架或高杆插在行間。
澆水:播種前澆足底水,幼苗期勤澆小水,土壤相對溼度控制在60~70%之間,夏季早晚澆水,立秋後澆水控制在4~6小時1次,土壤相對溼度控制在75~80%。
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分枝2~3個時進行,可用每畝硫酸二銨300公斤,或用磷酸二銨硫酸銨150公斤,或硫酸鉀150公斤、尿素150公斤、人畜糞尿200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分枝4~5個時進行,可用優質幹糞3000公斤,加人畜糞尿2500公斤,加硫酸鉀500公斤,加尿素150公斤;第三次追肥在處暑前後進行,可用人畜糞尿3500公斤加尿素200公斤,主要是為了促進根莖膨大。具體施肥量可根據土壤肥力和植株長勢進行調整。
5、有效病蟲防治。生薑主要的病蟲害有:姜瘟病、炭疽病、紋枯病、地老虎、姜螟等。可採取物理和生物防治法進行防治。如姜瘟病可用70%敵克松進行灌根防治,或用姜瘟寧300倍液進行噴霧;姜螟可用80%敵敵畏乳液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等。
-
12 # 蘇北申哥
在農村一直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將作為一種主要的菜餚配料以及藥用價值來說,姜都是有著廣泛的用途。生薑一般幾月份種植呢?
大部分地區生薑的種植時間為清明節前後。也就是每年的三四月份開始種植。在北方的一些地方在四、五月份開始種植。
生薑喜歡在溫暖、溼潤的環境條件下生長。當氣溫穩定在16以上開始發芽,姜苗的生長溫度為20~25度。當溫度低於15以下的時候基本停止生長。
生薑種植前,選擇好的種子很重要。要剔除黴爛、乾癟的姜塊。具體來說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
生薑種植一般有條播與穴播兩種,播種時候讓姜芽的一頭朝上,保持株距30釐米左右,行距40釐米左右。蓋土後可以蓋上薄膜,一般一週左右就可以發芽了。如果墒情不好,要及時澆水。生薑對水不是很敏感,適量澆水就可以。
與其他的蔬菜種植一樣,生薑種植業需要施足底肥,後期在生薑生長的關鍵節點分別兩次加以施肥,讓生薑獲得豐收。
-
13 # 泥糖小丫
今天早上看到隔壁家兩口子在地裡刨了一個大坑,走近一看,原來是在焐姜,地邊還有一些新鮮的姜葉,看樣子他家的姜是才挖的。
現在都臨近年末了才挖姜,而且我發現有的地裡還沒有挖,還站立著姜的植株呢,既然現在才挖姜,那麼,生薑一般在幾月份種植呢?
我發現,種植生薑的時間,是受地域影響的,一個地方種植的時間和一個地方種植的時間都不相同,但總體上相差不大,也就前後一兩個月的時間。
就北方來說,他們種植生薑的時間是,在立夏至小滿這段時間播種,霜降收穫,即五,六月份。而我們南方則在清明前後種植,即三,四月份。也有個別的人家騰不出地種時,會延遲一兩個月,所以收採的時間就會晚一點。
我們知道,姜是一種喜溫暖,不耐寒,不耐霜凍的蔬菜,在整個生長期都必須在溫暖無霜的環境下才能生長。所以種植的時間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
播種太早,氣溫不夠,地溫較低,出芽較慢,容易爛種,死苗。過晚的話,則縮短了生長期,使姜塊不能正常發育,從而造成減產。
那麼該如何種植呢?在這裡,小丫主要以我們南方種植生薑的方法來介紹給大家,我們這裡種植生薑主要由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一,選種
選種是種姜獲得豐產的首要環節,只有健康健壯的母姜,才能長出茁壯的幼苗。挑選姜種要看著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色澤新鮮,不幹縮不腐爛的姜,把肉質變色,發軟的姜剔除。
在我們這裡,通常在立春後姜就發芽了,也可以把發芽的姜塊挑選出來,剔除瘦小的姜塊,剝去上面的泥土,進行晾曬一到二天,然後就可以播種了。
二,整地
為了減少病害,提高產量,最好選用生地,若是種過蔥,蒜,豆的地最好,但如果是種過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的,就不宜種植生薑了。
選好姜地後,在翻挖時就要施入大量的農家肥,然後整平耙細,起壟。種植前將肥料施入溝內,與土壤拌均,肥料可以是尿素,過磷酸鈣,或者是複合肥。
三,播種
把姜掰成小塊,必須要求每塊種姜上保留一個健壯的芽,然後把其餘的抹去,這樣才能保證以後苗旺。種姜時把姜塊放在溝底,使芽的方向一致,注意芽要朝上。
姜塊的位置擺置好後,蓋上一層薄土,不宜過厚,只要蓋住姜塊即可。為了能早日發芽,還可以在土上覆蓋一層稻草或者蒿葉。
四,管理
生薑為耐陰植物,天氣炎熱,出苗後可以適當的用遮蓋物遮擋,我的家鄉則是在姜出苗後,在地裡套種一些蔬菜來遮擋。這些蔬菜生長迅速,能給幼姜遮光,可以一舉兩得。
這裡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必須在姜塊出苗後才能套種,如果還沒等姜出苗,就套種其它蔬菜的話,若大量澆水,會導致地下姜快腐爛而不出苗。
-
14 # 洞庭清水塘
生薑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得非常多的,它不僅可以用來做調料配菜,還可以用來做藥材成為藥引子。生薑在國內的種植範圍也是比較廣在,像我姑姑家就專門的種植過生薑用來賣,而且也連續的種植了好幾年,在這裡談談生薑的種植注意問題。
生薑的種植時間是比較嚴格的,或者應該說生薑在種植的時候對地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溫度過低是不會發芽並爛種的。而生薑要達到發芽的標準就得要在15度的地溫以上,所以生薑一般都是在四月份的中下旬的時候開始種植,記得很清楚,曾經在五一勞動節的時候幫助姑姑家種植過生薑。
在種植生薑的時候,需要開畦,這樣利於排水。雖然生薑喜歡潮溼的土壤,但是如果土壤積水是容易導致爛根的。所以要開畦開溝,做好排水措施。
生薑的選種是很重要的。在選種方面大家都知道,種好苗才會好。對於生薑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種塊選得好,苗就會長得茁壯,最終產量也就會高。所以選種的時候一般選擇至少50克以上的種塊進行播種。播種的時候,將苗往一個方向擺好,然後進行覆土,厚度控制在5-7公分的樣子。
生薑在出苗後很快就會長出很多的葉來,這時候需要注意一點,而且是很多人都會忽略的一點,那就是光照的問題。
一般種植農作物都會想著它們吸收更多的Sunny更好,而對於生薑來說並非如此。生薑是一種怕強光長時間照射的作物,所以在大太陽天的時候一定要做好遮陰措施。像我姑姑家種植生薑的時候就特地的買了遮陰網用竹杆撐起來做成遮陽棚一樣的東西。這樣生薑才會長得更好。如果不搞遮陽措施,生薑的葉子就會因為曝曬而慢慢的變黃,最終就會嚴重的影響產量 。
不過生薑並不是一直需要進行遮陽的,只是生薑在生長的前期因為不耐Sunny所以需要撒向遮陽網,而到了生活的中後期,特別的地下莖塊膨大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葉片來吸收充足的光照來製造養分,提高產量 。所以在這個時候就不再需要進行遮陽,應當把遮陽網給撤掉了。
由於自己沒有親自種植過生薑,只在這裡說說生薑種植上姑姑家說過的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
15 # 靈子
生薑是我們生活當中很重要的一味調味食材,雖然說沒有聽說過炒著薑片吃的,但是在做菜、煲湯的時候好像也少不了要放上點生薑。我們當地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現在是冬季好像不太適合吃生薑,不過一年四季,我覺得沒有哪個季節能真正做到一點姜都不吃的。既然生薑在我們的日常烹飪當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我們就今天就來說一說,生薑種植方面的知識。
種植時間
生薑的種植一般在每年的春季,四五月份的時候播種,到秋天的時候收穫,生薑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不耐寒也不抗旱。生薑發芽的最適宜溫度是在25度以上,要注意一旦受了霜凍那麼發芽的可能性就為零了,所以生薑在四川、廣東等地種植的比較多,但是在我們山東這裡也有部分種植的。
選種
在清明前後要準備種植生薑的時候,第1步要做的就是選種,種子如果選的不好,那後邊的生長趨勢就是可預見的。選姜種的時候一定要剔除那些,黴變的、腐爛的和看起來乾乾巴巴摸起來肉質發軟的姜塊,一定要選那些有1—2個壯芽的姜塊,姜塊最好是不需要太大塊的,均勻大小就好,太大的種植成本高,太小的品質可能又不好,所以要科學精心選種,可以將挑選的比較好的大塊姜種用手掰成好幾個小塊兒,然後在傷口處塗抹一些石灰或草木灰,這樣做的目的是消毒。
催芽
準備好了姜種之後,為了能夠讓生薑儘早的發芽,接下來就要進行催芽這一步驟。將生薑放到太陽底下晾曬,但是不要直直的暴曬太久,這樣可以減少生薑中的水分,防止其腐爛,透過提高姜皮表面的溫度能夠更有利於其發芽。
栽種
種植生薑可以採取條播或穴播兩種方式,在種植前可以先在土壤內少澆些許水,保持土壤溼潤,將生薑的姜芽朝上播種,株距為30釐米左右,行距大概約40釐米,播種上之後,再輕輕把土蓋上,最好再在頂上蓋一層稻草,這樣既可以保溼保溫,又能夠防止太陽暴曬。
後期水肥
按照這些步驟種上生薑之後,一般八九天就會出芽了,到地裡去看一看是否有需要補種的,水分不易澆的太多,即使炎熱乾燥需要水,也是少澆為好。第一次追肥一般是在生薑長到20公分左右的時候進行,根據生長情況施肥即可。
-
16 # 努力就好
生薑又名黃姜,我們這裡習慣稱其為大姜,在中國作為一年生的蔬菜來栽培。生薑原本起源於熱帶森林地區,所以它喜歡溫暖,不耐寒,不耐霜,因此在栽培生薑時,要將生薑的整個生育期按排在溫暖無霜的季節中。那我們一般是在什麼時候播種生薑呢?一,生薑的適播期
要確定生薑的播種期,需要考慮三個方面的。
一是地溫,地溫太低,熱量不足,幼苗出土慢或者造成爛種枯苗。所以要求在終霜後地溫穩定在16℃以上時進行播種。
二是要考慮適宜生薑生長的天數要足,最好是在初霜前,生薑從出苗到初霜要達到135天以上。
三是要考慮生薑的姜塊形成期最好是在晝夜溫差大而溫度又適宜的月份裡,以利於姜塊的形成和膨大。
因為我們國家的各地氣候條件不同,滿足上述條件的時間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各生薑產區的適播期也不同,如在南方一些無霜區,生薑的播種期就不太嚴格,在1–4月裡都可以播種。而像我們這裡就不行了,露地播種生薑一般是在穀雨前後,俗有"清明芋頭穀雨姜"之說。露地生薑在長江流域一般是在4–5月份露地播種,而華北一帶露地多在穀雨至立夏播種,高寒地區栽培生薑產量低。
而現在保護地栽培生薑,可以比露地栽培提前1–3個月的時間進行播種,可提前到2月中下旬。
以上就是生薑各栽區的適播期,下面就來介紹一下生薑的栽培方法。生薑栽培首先得從培育壯芽開始。
二,培育壯芽生薑的種芽有壯有弱,從其外部形狀來看,壯芽芽身粗壯,頂部鈍圓,弱芽芽身細弱,芽頂尖細。生薑種芽的大小對生薑生長及產量有顯著影響,因此要注意培育芽長0.5–2釐米,芽粗0.5–1釐米,幼芽肥壯,頂部鈍圓,色澤鮮亮的種芽。
要想培育生薑壯芽,通常要做好曬姜困姜,選種和催芽的工作。
所謂曬姜,就是提前20–30天從姜窖中取出姜種,平鋪在泥地上曬1–2天,傍晚收回屋裡,以防受凍。曬種的好處是,一可提高姜塊的溫度,打破休眠,促進內部養分的分解,從而加快種姜的發芽速度。二可減少姜塊水分,防止爛姜。三是有利於選擇健康的無病姜種。
所謂困姜,就是把曬好的姜种放在室內堆放個2–3天,促進養分分解,然後再放在適宜的地方進行催芽。
選種就是在曬姜困姜的過程中嚴格挑選姜種,選種時應注意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不幹癟,不腐爛,未受凍,質地硬,無病蟲害的健康姜塊做種,嚴格淘汰瘦弱乾癟,肉質變褐及發軟的姜塊。
所謂催芽,就是將姜种放在適宜的地方,保持溫度22–25℃,催出健壯的姜芽。如果溫度過高,長時間處於28℃以上,則所長出來的幼芽瘦弱細長,如果溫度過低,種芽也會細弱。
三,整地施肥生薑根系不發達,在土壤中的分佈太淺,吸水吸肥的能力又太差,不耐旱不耐澇,因此得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能排能澆的肥沃土壤。有條件的最好實行3–4年以上的輪作。一般來說,近2–3年內發生過姜瘟病的地塊不可種姜。
選定姜地後,通常是在前茬作物收穫後進行耕翻,經冬季雨雪風化,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有效養分的含量。結合耕翻土地,施入大量的完全腐熟的有機肥,過磷酸鈣等。
在播種生薑前,北方姜區是在整平的土壤中開溝深20釐米左右,溝寬25釐米左右,溝距65–70釐米左右的條件溝。而南方地區主要是做高畦栽培,畦寬有很多種,不再詳解。
四,播種1,掰姜種
生薑在播種前要掰選姜種,一般要求每塊姜上只保個短壯芽,少數姜塊可根據幼芽生長髮育情況保留2個短壯芽,其餘幼芽全部抹去,以便使養分集中供應主芽,保證苗全苗壯。
掰姜種時注意剔出芽發黑或斷面變褐的姜塊,種姜一般掰成1兩至1.5兩的重的種姜為宜。
2,播種方法
生薑在我們這裡都是平擺於姜溝底部,使姜芽的方向保持一致。如果是東西溝向,姜芽一般是朝南,而南北方向的溝,姜芽一般是朝西。有的地方採用豎插法。
3,覆土
種姜排好後,可用工具將壟兩側的土扒入溝內,覆蓋在種姜之上,然後輕輕摟平即可。一般的蓋土厚度在3–4釐米左右,不可太薄也不可太厚。蓋土太厚,下部地溫太低,不利於發芽,如果太薄,則土壤表層土乾的快,同樣影響發芽。播種後澆一遍矇頭水,也可以先澆底水再播種。
4,播種量
生薑的播種量受姜塊大小和種植密度有關,一般來說,高產優質栽培用種塊大,用種量也多,一般畝用姜種400公斤左右,最低不可低於300公斤。
肥沃的土壤,肥水充足的可稍稀一些,反之則密。具體來說,在我們北方姜區,在高肥水地塊,一般採用溝距65釐米左右,株距20釐米左右,畝播5500株左右。
中肥水地塊,一般溝距60釐米左右,株距18–20釐米,畝播6000株左右。
低肥水地塊,一般溝距55釐米左右,株距18–20釐米,畝播種7000株左右。
而在南方地區,又是另一種播種方式,主要的栽培方法有埂子姜,平畦或高畦姜,窩子姜等,播種密度也不一樣,就不再詳述。
五,遮蔭生薑是耐蔭植物,不耐高溫,不耐強光,因此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姜區,在生薑的栽培中都會進行遮蔭栽培。生薑幼苗期,正處於初夏季節,天氣太熱,Sunny太強,空氣乾燥,如果生薑不進行遮蔭,會導致姜苗矮小,生長髮育不良。
生薑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遮蔭方式,有遮陽網,有插姜草,有搭遮陽棚,有用黑地膜遮陽等。我們這裡都是用遮陽網進行遮蔭。遮蔭的時間一般是從5–6分開始,在立秋前後去掉,因立秋後天氣轉涼,光照強度逐漸減弱,也有利於追肥,培土。
在長江以南的姜區,一般是在處暑至白露拆除姜棚,有"端午遮頂,重陽見光"之說。
因此,生薑的遮蔭物拆除不宜過晚,過晚容易造成植株徒長,從而導致產量的下降。
六,中耕除草生薑根系淺,根系主要分佈於淺層土壤,因此不宜深中耕,以免傷根,宜淺中耕。
農諺說,九鋤棉花十鋤姜。生薑幼苗期長而生長緩慢,又處於高溫多雨的季節,因此雜草的生長特別快,而生薑幼苗根本爭不過雜草,所以很容易造成草荒,導致因肥水被雜草爭奪而去,造成姜苗的不正常生長,從而導致減產。
現在好辦了,播種完生薑後噴施一次除草劑,一般不會導致雜草瘋長。但需注意用量和濃度。
七,灌灌和排水生薑喜歡溼潤而不耐乾旱,其根系淺而不發達,吸水能力較弱,難以吸收深層土壤中的水分。雨季來臨時又不耐澇。因此在生薑的栽培過程中,必須根據生薑的需水特性合理進行排灌,才能使生薑正常生長。
1,發芽期的需水
首先,播種生薑前後必須澆足底水,以保證生薑順利出苗。在生薑出苗達到70%左右可以澆第一遍水,但應根據當地的氣候,土質及墒情靈活掌握。
生薑的第一次澆水要適當,如果澆得太早,土表容易板結,幼苗出土困難,易造成出苗不整齊,如果澆得太晚,則姜芽受旱,芽尖容易乾枯。
2,幼苗期的需水
生薑幼苗期比較小,生長慢,需水不多但是對水分的要求較嚴格。像我們這裡,生薑幼苗期正處於高溫乾旱的夏季,所以不能缺水。在生薑的生長前期,要小水勤澆。在幼苗生長後期,已進入夏季,天氣乾燥,土壤蒸發量大,消耗水分大,應適當增加澆水量和澆水次數。
在生薑的整個幼苗期,要注意供水均勻,不可忽幹忽溼,如果供水不均勻,不僅幼苗生長不良,而且常會出現新葉扭曲現象,影響姜苗的正常生長。
3,旺盛生長期的需水
在北方姜區在立秋後,生薑就進入了旺盛生長期,生長速度加快,需水量也在增多,為了滿足此時生薑對水分的需求,要根據天氣情況,一般每隔4–6天就需澆水一次,以促進生薑的形成和膨大。至收穫前的3–4天再澆水一次,以利於生薑的收穫和貯藏。
生薑生長的後期,特別怕澇。像我們這裡,進入秋季多雨的年份,一定要注意雨後及時排澇,以防造成澇災。
八,追肥與培土生薑生長期較長,需肥量大,屬於耐肥作物,期姜塊是逐漸分生膨大的。因此,除了施足基肥之外,還必須進行分期追肥,才能滿足生薑生長對養分的需求。
生薑的全生育期,一般要追肥3次,分別稱為催苗肥,轉折肥或大追肥和壯姜肥或補充肥。追肥以有機肥為最好,化學肥料以高氮高鉀肥為好。並且還要注意鋅肥和硼肥的追施,對增產效果明顯。
生薑姜塊的生長需在黑暗潮溼的環境下,因此要對生薑進行多次的培土,以利其形成和膨大。在我們這裡,生薑一般都要進行2–3次的培土,結合澆水施肥進行。最後將姜壟上的土全部培到生薑的根部,使生薑全部埋在土壤中,溝變壟,壟變溝,最終的培土高度大約在20釐米左右。
如果培土過淺,生薑露頭,不利於分姜和生長,生薑姜塊短,產量低。如果培土過高,生薑塊疏鬆而不緊湊,雖然姜塊長,但因不緊湊結實,從而導致破碎率的提高,對生薑的品質造成影響,不利於貯藏,導致價格下降,也不利於增收。因此,生薑的培土高度要適宜,不可過高或過低。
九,病蟲害的防治生薑一生之中病蟲害的發生多而又多,如生薑腐爛病,根線蟲病,斑點病,炭疽病,枯萎病,葉枯病,立枯病,病毒病,莖基腐病,姜螟,小地老虎,姜蛆,薊馬等,要注意土壤的輪作,增施有機肥,合理平衡追肥,控制氮肥的用量,增施磷鉀肥,適時進行噴藥防治。
如最令人厭惡的生薑腐爛病,也就是常說的姜瘟病,是生薑生產中最普遍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的病害,嚴重可導致絕產。對於這種細菌性病害,姜農是深惡痛狠,可對它也很無奈。生薑一但發生姜瘟病,幾乎無可救藥,因其傳播速度快,發病期長,危害巨大,防治起來特別困難,目前來說,尚無特別理想的殺菌劑,也沒有特別理想的抗病品種,因此主要是靠農業防治為主,輔之藥物治療,以切斷傳播途徑,儘可能控制病害的發生和蔓延。
在我們這裡,由於生薑連作年限的增加,姜瘟病發生特別嚴重,用一般的防治方法根本解決不了此病,因姜瘟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而且所用姜種,所施用的土雜肥等都可能會帶菌,所以對姜瘟病的防範是在是太難了。在我們這裡,凡是發生姜瘟病的地塊,一是不能再播種生薑,二是如果非種不可,那必須進行燻地處理,就是將姜瘟病菌等土壤有害菌透過藥物燻蒸的方法殺滅,但同時也會殺滅土壤中的有益菌,蚯蚓等益蟲,正所謂殺敵一千,自傷八百。所以經過燻蒸的姜田,必須增施有機肥,而且還是經過充分腐熟的淨肥,否則又會感染,花了很多的錢,但卻收效不大,白白增加了種植成本,得不償失。
所以說,對於令人痛恨的姜瘟病,一定要從源頭抓起,如嚴格選擇無病姜種,輪作倒茬,選地整地,施淨肥,澆淨水,發現病株及時剷除,並對病株周圍半米內的姜株全部清除,挖去帶菌土壤,在穴內填埋生石灰殺菌,然後再用乾淨的無菌土填埋等。真是防要細,治要密,用藥及時,防空不留死角。
十,適期收穫生薑可以收穫種姜,嫩姜和鮮姜。我們就以最常見的鮮姜收穫為例,收穫鮮姜,一般是在初霜到來之前進行收穫,剪掉姜苗,或銷售或貯藏。
如果你是保護地栽培生薑,可以延長收穫期,增加產量,但也要注意適時進行收穫。
總之,生薑栽培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很複雜,主要是因為生薑的生長特性決定的。只要抓好水肥管理工作,及時防治好病蟲害,在幼苗生長健壯的前提下,要做到高產優質還是很有把握的。
回覆列表
生薑栽培技術
生薑簡稱為姜,又稱作黃姜,屬於姜科姜屬可形成地下肉質根莖的栽培種,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所栽培。同時生薑還具有很大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能夠為農民種植農作物起到提升效益的作用。想要生薑栽培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則需要掌握一定的生薑栽培技術,合理安排茬口進而保證生薑產量。下面結合恩施地區生薑種植經驗,來說一說如何高效地栽培生薑。
生薑栽培季節生薑是喜溫暖、不耐寒的蔬菜作物,所以在種植生薑的時候必須安排在溫暖無霜的季節才行,具體來說確定生薑的播種期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十釐米的地溫穩定在十五攝氏度以上,初霜到來前收穫;
一般要求生薑適宜生長時間在一百三十五天以上,特別是根莖旺盛生長期,要有一定天數的最適溫度,才能夠獲得較高的產量。
根據上述要求我國大部分有霜凍的地區都可以適時播種,如播種過早,則低溫較低且出苗慢容易造成爛種或者死苗;如播種過晚,則生長期會縮短且產量降低。但是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差異較大,所以生薑播種的時間也有著差異:兩廣地區因為全年氣候溫暖溼潤,一到四月份均可以進行播種;長江流域則在每年的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播種;華北地區在五月中旬播種。
可以說生薑的適期播種是獲得高產的前提,播期與產量密不可分,在適宜的播種期內播種越晚,產量越低;而採用保護地栽培生薑應該適當提前播,延期收穫可以顯著提高生薑的產量。生薑栽培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總體來說露地栽培投資比較少、管理相對簡單,所以露地栽培技術應用最為廣泛,故以其舉例說明如何栽培生薑。
生薑栽培技術選種與育苗生薑種的選擇
經過幾千年的生薑栽培,現有的生薑品種較多,所以應該結合各地區生產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選擇長勢好、產量高、適宜本地區栽植和市場需求量大的優良品種。姜種選擇不得當,最後會造成出苗不整齊、長勢弱的情況,嚴重影響著生薑的產量和質量。在選用種姜的時候應該選用姜塊肥大、豐滿,且皮色光亮、肉質新鮮不幹縮、不腐爛且且無病蟲害的健康姜塊。
育苗
培育好生薑壯芽是獲得豐產的基礎,而影響到芽是否肥壯的因素有以下三種:
種姜的營養狀況。恩施地區有句俗語叫“母壯子肥”,通常情況下凡是種姜健壯鮮亮的,新長的姜芽多肥壯;如果種姜乾癟瘦弱的,新長的姜芽多瘦弱;
種芽著生的位置。生薑存在著頂端優勢,所以種姜上部芽及外側芽多數肥壯;而基部芽和內側芽多瘦弱;
催芽的溫度和溼度。在二十二到二十五攝氏度溫度下催芽,新生芽健壯;如果催芽的溫度過高,長時間處於三十攝氏度以上,則新長的芽瘦弱細長。催芽時溼度過低,種芽易瘦弱。
培育出壯芽的方法培育出壯芽是姜種植過程中重要的一個步驟,具體可以分為以下三方面:
曬姜。在播種前一個月(北方地區多在清明節前後,南方地區則在春份前後),將姜種洗乾淨泥土,平放在外空地或草蓆上晾曬一到兩天,夜間則需要收進室內以防止受凍。但要注意曬姜不能過長,當午間陽光強烈的時候可以用草簾等遮陰,以免姜塊失水過多,出芽瘦弱;
困姜。等到姜塊曬好以後,再將其置於室內堆放三到四天,用草簾或者農膜覆蓋。這樣做的目的是促進姜塊內的養分分解,使得姜種出芽時肥壯;
催芽。姜種催芽的方法很多,各個地區可以根據當地種植生產實際進行選擇,目前較為常見的有室內催芽池催芽法、室外土炕催芽法和電熱毯催芽法。但不管採用哪種催芽的方式,都應該做到:前期高溫催芽,溫度保持在二十八到三十攝氏度;中期平溫催芽,溫度控制在二十五到二十八攝氏度;後期低溫煉芽,溫度保持在十六到十八攝氏度。
整地和施肥、播種整地和施肥
因為生薑根系不發達且在土層中分佈較淺,因而在生育期內既不耐旱也不耐澇。所以在選擇姜田時應該選擇地勢較高、土層深厚且有機質豐富、灌溉設施良好的微酸性肥沃土壤最為適宜。如果條件適宜最好能夠進行輪作,但是如果地塊三年內發生過姜瘟病則不能進行生薑種植。
選擇好姜田後,需要在前茬作物收穫之後進行秋耕曬垡,然後等到第二年解凍後再耙一遍,並結合耙地施入農家肥。前面說過生薑的生育期比較長,所以必須施足基肥,通常情況下每畝施入三千千克腐熟的優質農家肥、過磷酸鈣五十千克和硫酸鉀五十千克。為了起到防治地下害蟲的作用,還可以每畝用百分之三的辛硫酸顆粒劑兩千克拌土十五千克撒勻,然後再次把地耙平。
播種
南北方生薑播種方式有所差異:北方地區多采用開溝播種,即在整好的地塊上開溝距五十釐米、寬二十五釐米、深為二十釐米的播種溝;南方地區則一般採用高畦栽培,即做畦寬一點二米,畦間溝寬三十釐米、深二十釐米左右的高畦,種生姜三行,通常每畝播種三千株左右。播種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掰姜種。播種前進行掰姜種,即將經過浸種的大姜塊掰成五十到七十克的小塊,一般一塊只需保留一個壯芽,少數可以根據情況保留兩個。掰種的時候如果發現幼芽基部發黑或者掰開的姜塊斷面褐變應該予以淘汰,種姜越大,出苗越早,通常每畝需要用姜種四百千克;
浸種。為了防止種姜帶有細菌,在播種之前還需要對姜塊進行浸種,常用的浸種方式有:用百分之一的波爾多液浸種二十分鐘;用甲醛一百倍浸種六小時。此外也可以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浸種,具體做法為將掰好的姜种放在五百毫克每升的乙烯利溶液中浸泡十五分鐘;
澆底水。因為生薑發芽慢、出苗時間較長,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將會影響到幼芽的出土和生長且在出苗期間澆水容易造成土表結板、影響到出苗。因此為了保證幼芽順利出苗,必須在播種之前澆透底水,即在溝內施肥之後進行一次澆水,澆水量不能過大否則不利於下地操作。
等到底水下滲以後就可以將種姜按照二十釐米的株距擺放在溝內,通常有平播法和豎播法兩種。平播法是將種姜壓入土中,使得姜芽與土面相平且姜芽的反向要一直;豎播法則是將種姜一律豎著插入泥中,這種方法不易於扒老薑。
覆土和地膜覆蓋
播種之後為了防止因為日曬傷害到種姜幼芽,所以應該立即用土壤覆蓋住姜塊。覆土宜採用壟上的細沙土,覆蓋的厚度在四到五釐米,不能夠太厚否則會影響到姜芽出苗;也不能夠太薄,以免落幹。
地膜覆蓋具有:可以起到提早播種、延長生長期、提高產量和增溫保溼、抑制雜草生長等各種左右,從而達到省工省力,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具體的做法是在生薑播種覆蓋土壤後,趁著土壤溼潤時噴灑除草劑且噴藥後還需保持地面溼潤。然後將地膜拉緊蓋於溝兩側的壟上,地膜邊上用土壓緊,一般一幅地膜可以蓋兩行。等到種姜出苗後、幼苗在膜下長到兩釐米時應該及時將幼苗上方的膜劃破放苗,並用細土將苗孔周圍蓋好以利於保溫和保墒。
田間管理光照管理
生薑屬於耐陰性作物,不耐強光和高溫,但是其幼苗期又剛好處於夏季高溫季節且天氣炎熱、光照強烈,故需要對生薑進行遮陰管理。露地栽培生薑遮陰的方式多種多樣,但不管採用哪種方式都要遮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使得姜苗處於“花蔭”環境下即可。入秋天氣轉涼以後需要及時去除遮陰物,以加強生薑的光合作用和養分積累。
水分管理
在生薑發育的不同時期,對水分管理所採用的辦法也不相同,具體為:
發芽期水分管理。出苗率達到百分之七十時開始澆第一次水,澆水後需要及時中耕保墒。澆水的時間不能夠過早或者過晚,過早土壤容易結板造成出苗困難,澆得太晚則幼苗容易受旱乾枯。發芽期可以根據土壤墒情澆灌第二水,但此期不宜澆水過多、過勤以起到保持地溫的作用;
幼苗期水分管理。生薑的幼苗期因為植株較小,故需水量相對較少;但是因為根系不發達,吸水能力較差,所以需要做到小水勤澆。澆水的時間以在夏天早晚最好,暴雨過後需要注意及時排澇;
旺盛生長期水分管理。立秋以後生薑植株開始進入旺盛生長期,地下部根莖迅速膨大且對水分的需求量加大。所以在這一時期需要每隔一個星期澆水一次,入秋後雨水增多注意及時排澇。
追肥管理生薑的生長期較長,所以除了施用基肥外還需要根據生長狀況進行合理追肥。
發芽期主要依靠種姜養分生長,無需追肥;
幼苗期植株需肥量不大,但是幼苗期比較長,為了使得幼苗健壯生長通常在苗高三十釐米左右時進行第一次追肥,稱之為“小追肥”。具體做法為隨澆水每畝施用腐熟的糞肥五百千克、尿素十千克和硫酸銨二十千克;
七月底到八月初植株進入生長旺盛期,此時應該結合除草或者拆除地膜施二次肥,具體做法為每畝施用餅肥七十五千克、尿素三十千克、硫酸鉀十千克、硫酸銨零點五千克和硼砂零點二五千克。九月中旬進行第三次追肥,稱之為“補充肥”,具體為每畝追施硫酸銨十五千克、硫酸鉀二十千克。
中耕除草“九鋤棉花,十鋤姜”,由此可以知道中耕除草對於生薑管理的重要性,在生產上應該結合灌水和施肥,每月中耕一到兩次,以起到疏鬆土壤、促進根系發育的作用。因為生薑屬於淺根作物,所以在生產商不能夠進行深耕,通常來說:在撤膜之前無需中耕;出苗後結合澆水或雨後中耕兩次。
培土
生薑根莖生長膨大需要黑暗、疏鬆和溼潤的環境,為了防止根莖膨大露外,需要進行次培土。第一次培土一般在立秋前後結合大追肥和拆除姜草時進行,培土的厚度在三到六釐米之間;此後每隔二十天,結合澆水、追肥進行第二、三次培土,逐漸加寬、加厚壟面,為根莖生長創造適宜的土壤環境,還可以起到穩定植株、防止倒伏的作用。
以上就是關於生薑種植時間以及如何種植小講。在生產實際中還需要做到及時收穫,且收穫時根據種姜、嫩姜和老薑分類收穫,以獲得更高的收入。生薑是一種較為耐儲存的農作物,也可以根據市場環境和價格採用地窖式儲藏方式,等到價格上漲後再進行銷售。總之科學合理種植生薑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高收益,只要方法恰當就能夠達到。